正文

【原創】明末清初驍將“馬鷂子”王輔臣

(2004-05-30 14:29:12) 下一個
明末清初時值鼎革之際,誠如士大夫所說真個是天崩地陷、五內俱焚,民族、國家的更替也同時讓一些遊走於底層的各色人物紛紛得以登場,從而展現給曆史和後代他們不同的側麵,號稱驍將的馬鷂子王輔臣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輔臣本不姓王,而是姓李,祖籍河南,長麵黃須,體格健壯 ,很早追隨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隻是其人擅長賭博,一擲千金 ,當然都是用別人的錢來下注的,一次輸了五百兩銀子,氣得姐夫要殺他,不料反而被他所殺。王輔臣後投於王姓將領門下做了幹兒子這才改姓王。因為他的武藝超群,很讓他的敵人頭痛。他跟隨明末山西大同守將薑瓖造反,往來百萬軍前,行動自如,縱橫馳騁、弓強馬健,清軍一見他都驚呼:“馬鷂子至矣。”因為山西大同的這次所謂叛亂是讓清朝最為頭痛的事情,最高當局攝政王多爾袞兩次親征都未能奏效,區區幾個小城,集結了清軍多位著名的領軍王爺包括英王阿濟格、敬謹王尼堪、謙郡王瓦克達、端重王博洛等人,王輔臣於這次戰爭中一戰成名,連身在宮闈之中的清世祖順治都知道了馬鷂子的名字。不過,王輔臣覺醒的也早,不久投降於阿濟格,免於被誅,大同攻下之後,多爾袞恨極,命令把大同的城牆削去幾尺,除楊振威部屬六百人外,其他的不論男女官民一律屠殺殆盡。王輔臣雖然投降很早(不是在大同投降的)可也沒有避免被管製的懲罰,沒入辛者庫為奴。 多爾袞死後,王輔臣出頭的日子來了,順治一次和大臣鼇拜談及馬鷂子的事,鼇拜不知道馬鷂子在哪裏,倒是他的家奴提醒他,這樣王輔臣被放了出來,見到順治後,皇帝對他非常滿意,順治也是年輕人,喜歡弓馬行獵,但是,技藝十分差勁,王輔臣就為皇帝掙了一些榮譽,每次皇帝出獵都要帶著王輔臣,王輔臣為人乖覺,從不說破皇帝打獵的秘密,以致於滿洲貴族以為皇帝英明神武,這樣一來,順治對於王輔臣更加看重,提升他做了禦前侍衛,還派他出行監臨洪承疇的大軍。王輔臣一時成為軍前的“欽差大臣”了。 當時去洪承疇軍中的有兩位蝦(滿洲侍衛),一個是張大元,一個是王輔臣,張自恃是大內派出的,所以不把洪放在眼裏,而王輔臣則盡心侍候洪,讓洪很滿意,戰爭結束後就保舉王做了總兵官,那時候,平西王吳三桂極力籠絡著名武將,王輔臣當然在他的視野之中,吳三桂請示了皇帝後,授給王輔臣援剿右鎮總兵官隸屬於自己的部下,以後王跟隨吳三桂進入緬甸,擒獲南明永曆,吳三桂對王輔臣像子侄那樣重視,不想後來因為一件小事彼此傷了和氣。 吳三桂手下的大將主要是這麽幾位,吳應期、胡國柱、馬寶、王屏藩、吳國貴,吳應期不僅是吳三桂的親信,也是吳三桂的侄子 ,他和王輔臣一直稱兄道弟,一次喝酒時說了重話,大抵是戲弄王輔臣,問王輔臣能不能把一碗帶著蒼蠅的飯菜吃下去,王輔臣好勝,就說我連死人都吃過還怕蒼蠅,就是親貴的腦髓我也敢吃 ,其實都是酒後的話,本來做不得數,可是不知道怎麽回事飄入了吳三桂的耳朵中,而且也走了樣子,說王輔臣講連老王爺的腦子都敢吃何況蒼蠅。吳三桂很不高興,就讓人給王輔臣帶話說,你們這些小孩子開玩笑可以,但是不要把老夫也扯進去,容易讓外人看笑話。在王輔臣來看,這本來是個笑話,就是因為吳應期是王爺的侄子所以王爺就要偏袒,因而很氣憤,花錢走了輔政大臣的路子請調到甘肅固原做了提督,消息傳來,吳三桂大驚對左右說:王輔臣這小子花了多少錢膽子如何這麽大呢?不過,吳三桂還算夠交情臨走時贈送了王輔臣20000兩白銀,作為路費,還掉了眼淚,說了一番和王爺身份不相符的比較纏綿的話,王輔臣就此告別寄人籬下的境遇,開始成為專鎮一方的大將了。 順治死後,康熙即位,對王輔臣的態度仍然沒有改變,而且為了加強陝西的防務,特意調王輔臣為陝西提督,鎮守平涼,平涼是軍事要衝,讓王輔臣出任這樣的位置,顯然說明滿清政府對他的重視程度。 王輔臣臨出行前來京陛見,康熙親自讓欽天監給王輔臣選日子, 還讓他一起過了上元節後再走,康熙把一把豹尾槍贈給王輔臣, 康熙說:這把槍是先帝世祖章皇帝留下來的,一共是兩隻,朕每次出獵都一定把他們懸掛於馬前,現在你遠去平涼代表朝廷鎮守 邊鎮,為了宣揚你的威名和表示朕對你的信任,把這把槍送給你 ,朕是先帝的兒子,你是先帝的臣子,其他的物品不足以表示珍貴,唯有這把槍可以讓你經常想到先帝對你的托付和朕對你期望 。王輔臣伏地謝恩稱:“臣敢不承忠貞之節、竭犬馬之力,以效涓埃,是之報聖恩於萬一。”王輔臣是被皇帝的舉措感動的五體投地的樣子離開了北京,他沒想到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三藩亂起後,吳三桂就給王輔臣帶信請他出任總管大將軍,當時 康熙囑咐王和張勇一起負責陝西的軍務,遇事聯銜會奏,張勇是老資格的名將,以前隸屬清初名臣孟喬芳,以後做到雲南提督,號稱是“久鎮甘肅,威名素著,屬番讋服”,王輔臣居然沒有和張勇打招呼就讓兒子王繼貞把吳三桂的招降書送給了康熙皇帝,康熙見信後大喜,封王繼貞為太仆卿,賞給王輔臣三等子爵,張勇的軍功本來在王輔臣之上,也才是三等男爵,現在看到王後來者居上,而且這麽邀功心切表現的這麽明顯,張勇就非常惱火的說:“好啊,看我們誰最後是忠臣。”就此和王輔臣生了嫌隙。 而王輔臣也不知道。王輔臣的兒子王繼貞被皇帝留在北京算作一個軟人質。 這時候,四川提督鄭蛟麟因為響應吳三桂的叛亂以致於四川屬地淪為人手,康熙非常焦急,立刻派遣重臣莫洛出京擔任大學士管理經略事宜,莫洛是原來的鼇拜一黨,康熙出於寬大沒有追究他的責任,以後撤藩時莫洛和明珠、米思翰三人支持康熙,所以,康熙把他看作是不同一般的重臣,賦予他全權調動山西陝西的兵馬,同時因為在康熙七年,莫洛就是山陝總督和張勇這些人是關係很好的,便於指揮。然而康熙沒有考慮到王輔臣這一麵的事情 ,或者說考慮的不多。王輔臣以前和莫洛有過節,而莫洛和張勇關係又非常好,張勇曾經上過表章專門保過莫洛,張勇新近和王又結了仇恨,這還在其次,主要是莫洛這個人雖說是滿洲世家,早在他爺爺時就投降了努爾哈赤,然而他就像我們今天說的那樣的“立場堅定、政策生硬”的某些領導幹部一樣,沒有很好的領會康熙讓他去陝西安撫剿辦的重任,反而因為本身的滿漢的偏見 給後來的戰事平添了很大的波瀾。吳三桂造反時,清朝入關不過三十年,滿漢之間的隔膜還是很深的,特別是像莫洛這樣的世家滿洲對漢人挑起的這場叛亂心裏是很憤恨的,尤其王輔臣曾經又是吳三桂的部下,關係一度非常之好,再加上原來在陝西的一些不愉快的往事,使得莫洛一開始對王輔臣就很不友好,經常故意找茬,王輔臣當然不會忍受這些,再者,那時候,清朝的局勢並不是樂觀的,而且是不一般的危急,鄭經在沿海鬧事,吳三桂大軍深入湖南,清軍節節敗退,各地反清勢力風起雲湧,這在王輔臣而言,不是無動於衷的,他把王繼貞派回去也是一個觀察員的身份,看看滿清朝廷是怎麽應對這場變亂的。王輔臣並不是什麽容易被民族大義所能感召的義士,但是,他是一個軍閥就不能考慮自己的未來和實力的保存。 由於莫洛的舉措失當,致使王輔臣終於投入了吳三桂的懷抱,康熙十三年十二月,王輔臣煽動所部噪餉,襲劫莫洛。莫洛被害身亡,或許殺害莫洛並不是王輔臣的本意,因為這樣一來就等於絕了他和朝廷討價還價的餘地了。不過,事情已經出了,王輔臣也就不能顧慮那麽多了。康熙知道王輔臣的叛變後非常驚訝,招來 王繼貞詢問,王繼貞自然也不知道,康熙讓王繼貞回去給他父親說朝廷既往不咎,希望王輔臣還是立刻迷途知返為好。可是,王繼貞回去後,王輔臣顯然不準備那麽快的放下武器,反而進一步對清朝動手。 王輔臣起兵之後曾經派人招降張勇,被張勇斬了使者,康熙嘉獎張勇,封為靖逆侯,以後增世襲十次的殊榮,而且授給靖逆將軍印信,準許便宜行事。王輔臣先後攻破蘭州等地,陝甘危急,康熙在北京幾乎坐不住了,要禦駕親征,被大臣和貴族們勸說才算作罷,另外調動貝勒董額、揚威將軍阿密達率領蒙古兵4000餘人 趕赴陝甘,由此也可以看出來滿清當時的兵力的捉襟見肘。王輔臣不是一般的武將,他接受了吳三桂的封號和銀子後,大肆進軍 ,襲擾陝甘,偏偏董額是個廢物,全沒有乃父豫親王多鐸這樣開國名將的遺風,區區一個平涼城攻了八個月愣是沒有拿下來,嚴重影響了戰局(此後康熙對董額一直不原諒,康熙四十五年,董額薨。仍坐前罪,不賜恤。)還是聽取了孝莊太後的意見請圖海出前往陝西平叛。 圖海,字麟洲,馬佳氏,滿洲正黃旗人。父穆哈達,世居綏芬。圖海自筆帖式曆國史院侍讀,是個投筆從戎的軍政雙才,順治年間,圖海消滅李自成餘部郝搖旗、劉體純等部非常賣力,特別是 康熙三年的茅廬山戰役,和鼇拜的弟弟穆裏馬一起把最後的抵抗勢力李來亨一部送上了覆滅的歸途,滿情人一提茅廬山戰役都是非常驚恐的,京師人言事情難辦總說:“又上茅廬山了。”圖海還是一個不盲從的人,康熙倡言撤藩,圖海以為不可,發表自己的看法,康熙當時很生氣,沒有聽取他的意見。以後三藩亂起, 清軍人數不夠,圖海受命為危難之間,調發滿洲家奴,先是平定察哈爾的布爾尼叛亂,圖海開始對於這些滿洲世仆的搶劫不聞不問,等到了關鍵時刻時,圖海講話了:搶劫老百姓的財物不算什麽本事,“察哈爾元裔,多珍寶,破之富且倍”,於是眾奴仆鼓噪而行,一戰破敵。 康熙十五年,正式任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統領舊部鎮壓王輔臣 ,王輔臣雖然在陝西鬧得很凶,然而終沒有超越一省的範圍,這就被圖海及其幕僚周培公(周昌)看出了破綻來,圖海這次出動兵馬和曆次不同,皇帝親自在太和殿授予印信,圖海號令全軍:“仁義之師,先招撫,後攻伐。今奉天威討叛豎,無慮不克。顧城中生靈數十萬,覆巢之下,殺戮必多。當體聖主好生之德,俟其向化。”宣布了嚴格的行軍紀律,這為後來順利的平定陝西奠定了基礎。到了陝西後,圖海察看地形,確定拿下虎山墩的戰略意義,其後於康熙十五年五月攻克虎山墩,虎山墩是平涼城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平涼震動,這時,圖海又動用周培公采取攻心為上的戰術,招降王輔臣。 周昌,字培公,荊門諸生。好奇計。佐禦前侍衛吳丹有功,以七品官錄用,圖海因為周昌的同鄉是王輔臣手下的總兵黃九疇和布政使龔榮遇,透過這層關係把朝廷不準備為難王輔臣的意思和康熙希望王輔臣迷途知返的願望傳達給了王輔臣,王輔臣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決定投降圖海,五月克複虎山墩,六月初七王輔臣出降 ,前後不過用兵三個月而已。王輔臣投降後,康熙為了安撫他,仍然授給王輔臣太子太保的封號,授靖寇將軍,命令和圖海一起鎮守漢中,王輔臣內不自安,曾經自殺了一次,被康熙知道,嚴令圖海認真看護王輔臣,不能出任何錯漏。 到得圖海還師西安時,王輔臣在一個夜晚把妻妾都遣散了,又把手下的部眾親信找來給大家分銀子,每個人都送了一筆巨款,然後讓帳房銷毀一些帳目,隻留下兩萬兩銀子的數目,王輔臣說我 久任封疆,如果連兩萬兩銀子都沒有那麽就要有人懷疑你們了。 然後,王輔臣對這些部眾說,你們以後願意投軍的投軍,願意回家的回家,隻是千萬不要說在我馬鷂子手下做過,那樣是連累了你們的後半生的。王輔臣自歎說活到這個地步,人這輩子的榮華富貴也算是享用盡了,即使死了也不可惜。大家勸他,他搖頭說 ,你們哪裏了解當今的皇帝,戰事緊張時,皇帝自然要百般的勸 慰,目前大局已定,我還殺過經略,這是天大的罪行,就是皇帝不處罰我,大臣和貴族也不能饒過我,何況以吳應熊那樣的姑父 的身份都被皇帝給處死了,我一個曾經為奴的人怎麽可能逃脫呢 ?部眾散去後,王輔臣獨自飲酒,身邊的小書童上來,王輔臣突然想起還沒有給他贈送任何禮物,就把酒壺送給了他,這個酒壺是很名貴的物件,王輔臣說夠你以後養家的了。 最後王輔臣讓左右弄死他,左右不敢,氣得王輔臣要抹脖子,這樣左右才接受,王輔臣教給他們一個辦法就是用酒噴在桑紙上,一層一層的貼到王輔臣的口鼻和耳朵處,貼了幾層後就氣絕身亡了,如果驗屍時,還不容易看出是自殺,反倒回得出痰厥的結論 ,可謂萬無一失。王輔臣這位名重一時、橫行一世的驍將就這樣消失了。 王輔臣死後,他的預料基本成為現實,康熙對王輔臣的處理應該不會比對尚之信、耿精忠等人更差,王繼貞一到京師就被看管起來,以後還是皇帝下了特旨才給放了出來,王輔臣的部眾都被收編整頓,王輔臣的爵位自然也不會有了。平心而論,以順治、康熙兩朝對王輔臣的恩寵,王輔臣的所作所為確實令皇帝不滿,而由此產生對漢人的另類的偏見也是難免的。康熙因為王已死自然不予追究,乾隆時皇帝鑒於王輔臣的叛逆定性為逆臣。就此打入另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