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太平天國史雜談(2)--太平天國的官爵製度

(2004-01-11 09:48:26) 下一個
曆朝曆代都是官爵分製,隻有太平天國官爵混淆,甚至合一,這是政 治 混 亂的表現,也同時是一大特點。 早期,首義諸王隻有五人,官位也隻有有限的幾等,定都天京後,增加侯爵,當時,也隻有 秦日綱、胡以晃、林鳳祥、李開芳等幾個人才能獲得如此榮耀。天京事變前夕,天國一共有 侯爵11人次。 這時候,天國最高軍政首長是軍師。東王是左輔正軍師、西王是右弼右正軍師、南王是前導副軍師、北王是後護又副軍師。翼王沒有軍師頭銜。西王、南王陣亡後,北王和翼王沒有遞補,實際上,就是楊秀清全麵攬權。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自稱:“主是朕做、軍師亦由朕做。”並且,表示永不封王。石達開入京輔政,也隻給“京內殿前正總鑒”的名義,不授給軍師。石達開走後,天國無人,洪秀全 隻有起用後起之秀陳玉成、李秀成等,也是隻給主將的頭銜。1859年,洪仁玕海 外 回 歸,洪秀全大喜過望,立刻封為主將,10天後,封為王爵並且加軍師稱號(精忠軍師)。內外嘩然。同年7月,洪秀全再封陳玉成為英王,12月封李秀成為忠王,統兵大員如李世賢、 楊輔清等封為王爵,內臣蒙得恩、李春發、林紹章等人也封為王爵。此時,封爵尚未過爛。 總理軍師這時隻有一個,就是幹王。但是,權力大不如前。1861年冬,安慶失守,洪秀全大怒, 削去洪仁玕、陳玉成的爵位和軍師(陳玉成是領兵軍師,就是勇忠軍師,隻有他和洪仁玕在 1862年以前有此殊榮),改封李秀成為護國軍師,未幾,改名真忠軍師。此後,李世賢、楊輔清也封軍師,石達開追封軍師(公忠軍師),東西南北諸王的後代也封軍師,已經接近兒戲。太平天國最高軍政首長的頭銜自此已經不很值錢了。 再說王爵,開國時隻有五位,到了天京後又加封燕王和豫王,天京事變一次就死了四個王( 胡以晃是病死期間),隻剩下翼王。幹王、英王、忠王之後,在安慶失守後,開始大封陳玉成的部下包括賴文光、陳德才等人,1862年,開始大封李秀成的部下,郜永寬、譚紹光、陳坤書、童容海(原來石達開部下),次年,大封李世賢部下如汪海洋等,內親如黃文英等也開始封王,到了1862年底,已經有90多個王了,1863年增加到2300個,1863年年底到了2700 多,為我國曆史上所罕見。洪秀全別出心裁,把王爵分為五等,最後一等因為名字太難選, 稱為列王。(1864年天京失陷,新撚軍組建的時候,還有王爵達10多人) 原來,王爵之下就是丞相、檢點、指揮、將軍等,到了天京後,增加侯爵,前麵談過侯爵在 天京事變前還沒有濫封過,中間1855年,秦日綱、胡以晃因六安失守被削去王爵,改封天燕 、天豫,這就是列在侯爵之上的燕爵、豫爵的來曆。1856年,石達開入京輔政,洪秀全為了 分他的勢力,封長兄、次兄為安王、福王,此後,石達開出走,洪秀全降封王兄為天安、天福,這就是安爵、福爵的來曆。石達開曾經被公推為“義王”,所以,他走後,天義就是僅次於王爵的第二等爵。這時的爵位排名是:王、義、安、福、燕、豫、侯。 1860年以後,主將地位抬升,位在王爵之下,這時除了前後左右中五軍主將外,增設四方主將。就是靖東、平西、定南、征北。同年,設立天將、朝將,位在主將之上,這樣,太平天國後期爵位製度基本定型:王、天將、朝將、主將、義、安、福、燕、豫、侯。 太平天國後期,連打掃門庭、端茶倒水的都封為福爵、侯爵,可見,真是離滅亡不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