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讀史劄記(46)--三國中的曆史巧合

(2004-01-15 10:37:59) 下一個
劉放、孫資是決定魏國興廢的兩個重要人物。正是他們的建言使司馬懿得以輔政進而得以篡奪。劉放、孫資在以軍功、智略著稱的三國時代卻是一直從事秘書工作,相當於皇帝的辦公廳主任,這類角色在當時並不是常為眾人稱道,但是,從曹操開始,魏國三代君主的很多詔書都是出自他們的手筆,以致於很多豪門權貴爭相接好他們。落魄的曹植一直就說這倆人是 他們曹魏家族的克星,可是,沒有人聽到。 本來,魏明帝已經把自幼的夥伴燕王曹宇作為輔政的第一人選(有的甚至說是明帝準備傳位 給曹宇,曹宇,曹衝同母弟),愣是讓劉放、孫資給攪了。另外,增加了曹爽這樣極其庸劣 的宗室子弟,當然,那位被曹植一直視作鷹揚虎視之臣的司馬懿再度上升。明帝臨死想仿效 劉備托孤的模樣,可是,司馬懿是誰? 可以說,劉放、孫資的弄權最終毀了曹魏的天下,由此可知,小人特別是最高當局身邊的小人真是城狐社鼠所不能完全形容的,用左宗棠的話說就是--國蠹。既是惡性的,也是慢性 的,同時也是無法治愈性的。 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誠哉斯言! 有意思的是,曹操一生都在致力於同孫、劉作鬥爭,最後巧合的是孫、劉合夥廢了他的天下 ,自然,此孫劉非彼孫劉了。 1.兩個劉後主。 頭一個是劉璋,父親劉焉靠著東州兵起家,傳到兒子這一代,讓宗兄劉備給廢了,最後,舉旗投降。多年以後,劉阿鬥也是依樣畫葫蘆,投降了鄧艾。而二人的投降的基調都是為了保境安民。這點上,雖然有爭議,但是,以當時蜀漢的實力來看,確實在抵抗方麵占不到便宜 。蜀漢一共有人口94萬,其中官吏士兵就有14萬多,可見,百姓的負擔是很重的。 2.兩個陳留王。 漢獻帝在成為皇帝以前,是陳留王。無獨有偶,曹魏的末代皇帝燕王曹宇的兒子曹奐遜位的時候,也被封為陳留王。兩個陳留王把中國的禪讓製度體現的淋漓盡致。 3.兩個烏程侯。 孫堅因為擊敗黃巾軍的緣故,封為烏程侯。此後,等到景帝孫休死後,大臣張布等迎立孫權 的孫子孫皓,此公居然也封作烏程侯。孫吳以烏程侯開國,最後以烏程侯滅國,可謂巧矣。 說到這裏,想起了另一個也算作是巧合的事情來,司馬懿誅殺曹爽的時候,曹爽地親信號稱 智囊地大司農桓範也被殺掉。據田餘慶(北大教授、魏晉史專家)考證,東晉的權臣桓溫就是桓範的後裔,可信度較高,具體可以看《東晉門閥製度》一書。如果這樣說,那麽,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碰頭。天道好還,可信否?嗬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