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讀史劄記(16)--從關羽的諡號看蜀漢內部陣營

(2004-01-15 09:26:53) 下一個
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內部一直是比較安靜的,和魏國、吳國相比,陣營壁壘不是那麽顯而易見的,但是,也有,我現在提出一個問題,可以說是接著植老(指馬植傑先生,《三國史》 作者)的話說的,就是關羽的諡號問題,我們都知道,關羽諡為“壯繆”,但是,時間呢? 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在他死的四十一年後,蜀漢接近滅亡之時,才給的這個尊號的,以 劉備之於關羽的關係會健忘若此嗎?這也是植老說的龐法二人的地位的重要性的一個側麵。 但是,我們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況,就會發現,劉備是在221年稱帝,這是距離關羽的死已經一年多了,而且,劉備此時的想法主要是謀奪荊州,可以勉強的解釋為沒有時間考慮這些細枝末節(其實不是小事)。但當劉備死後,諸葛亮執政包括以後的蔣琬、費禕的時候,還能 解釋為沒有時間嗎?那麽,為什麽公元260年的時候就有了時間了呢?(蜀漢滅亡時間是263年)我覺得這個提問是可以說明一下蜀漢內部陣營的一個缺口。下麵我就我的研究說一些。 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首先,要承認,諸葛亮對於關羽鎮守荊州是不甚滿意的,但是,那時候,旁顧無人,而且,蜀漢陣營中關羽的地位非常超群,是劉備最早起兵的左右手,三國用人的特色就是對故舊的 因素非常在意。吳國就更嚴重一些,搞成了世襲(比如韓當等),而劉備的原意也是以諸葛亮為主鎮守荊州的,隻是龐統的死改變了原計劃。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了,問題是關羽由於本人的失誤使得荊州淪為人手,這點不能全部責怪關羽,誰沒有想到,孫權這個盟友會走的那麽遠,可是,如果說荊州的丟失關羽不負主要責任自然說不過去,誠然向襄樊推進是劉備、 諸葛亮的既定方針,但是,笨人下棋才會死不顧家的,對不對?我說的這些,意思就是關羽 的失誤在蜀漢陣營內是引起了很大的計較的。隻是因為劉備的關係和當時對外的局勢,所以 ,才不了了之了。 其次,劉備討伐東吳沒有關羽的因素嗎?史書說:“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有人包括 植老在內的都認為這句話似嫌單薄,我以為這正是史書作者的風格所在,記述一件這樣大的 曆史事件,個人的東西隻好一筆代過,否則則會主次顛倒。伐吳一方麵說明劉備不甘心荊州 的失敗,另一方麵出於對東吳殺害親信的憤怒,兩者兼有,隻是前者重於後者,因為劉備不是江湖分子,而是政治家,政治上的利害得失是他首先要考慮的。關羽的事情是副產品。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看出,劉備之於關羽的關係是何等的深厚,這時,問題就出來了,劉備是不可能忽略關羽的諡號的問題,所謂的忽略隻能有一種解釋就是:懲罰。在古代,舉凡 軍前戰敗或者貽誤封疆都有不予諡法的懲處。而且,我請大家注意一點,就是後漢時期包括 以後的南北朝時期,諡號是非常重要的,對於皇帝也不例外,在西漢諡號甚至是作為對皇帝 蓋棺論定的最後考評。隻是到了隋唐以後,諡號才開始泛濫的。所以,不予諡對於身後的關羽的處理雖然不是過於彰顯,但是,卻是明眼人一望便知的。而且,我以為,這可能是武侯 提出來的,不是說武侯如何仇恨關羽,而是從武侯一貫的主張賞罰分明和政治的角度出發。 再者,當時的蜀漢也隻有武侯敢於或者說隻有他的地位才配出來建議這樣的事。也因此,在 劉備死後,諸葛亮執政的時期,依然執行這條規定,直到蜀漢後期才給予一定規格的諡法, 而且,壯繆不是一個完全讚美的諡號,繆字本身就有疏闊的意思在內。 此外,就是和這個問題連帶的事情,也就是葛派的提出,春藩先生對此有過考證,我在這裏 就不再重複,就這個諡號的問題一並講出,比如趙雲和馬超的使用,包括魏延的問題,說明 在向來主張團結的蜀漢內部隱然存在著一個以諸葛亮為首的小陣營,就是葛派,當然不是什麽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派係,和曹丕的那個截然不同。 ×注意:本文是選取,因而有刪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