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學園

起步難,難於上青天!莫興歎,初學有樂園!
正文

江南讀詩偶得(一)[ZT]

(2006-09-10 12:43:29) 下一個

江南讀詩偶得(一)
作者:江南雨
http://flydragon.ccnt.com.cn/bencandy.php?id=400

01
詩歌作為一種短小、簡潔、含蓄的韻文,用最少的語言,最小的篇幅,表達盡可能多的內容,給人以美的享受。讀詩,欣賞的過程其樂無窮。隻有善於欣賞,才能更多地理解作者的意圖。本文想要就平時讀詩中的一些感覺,記錄下來,與諸位詩友探討。
一、巧妙的構思,常見於短小精煉的五絕
前幾年,讀到一位詩友的五絕,構思就很巧妙。

“ 北國風霜重,南方草木佳。春來人不覺,未種故鄉花。”
作者是南方人,長期在北方生活。北方的春天一樣是芳草、鮮花,感覺不到太多的風寒。隻要到了冬天,在嚴霜之下,才會想起故鄉的花草。思鄉之情,淡淡的,卻也是長長的。然而這絕不僅僅是思鄉,人在順利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該為不順利準備些什麽。直到遭遇挫折,才會回憶起過去美好的東西,因而生出些許的遺憾來。 詩人如此,讀者又何嚐不是如此呢?簡單的二十個字,實在寫不出更多的東西,所以一切都隻是點到即止,而留下的回味,卻是很多,使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巧妙的構思了。
許多小詩,都有如此之功效。網絡女詩人郢芷最近寫的一首五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 說是春來好,同看陌上花。不堪楊柳綠,稚子折還家。”。

相約同看陌上花的人必然是沒有來,所以引起些須的惆悵。而小孩子不理解大人的心情,忍心把嫩綠的楊柳折回家中。這種淡淡的思緒,就通過對孩子的淡淡的嗔怨表達出來,同樣引起讀者深深的回味。至於相約之人是什麽人,為什麽沒有來,就不是作者需要表達的東西了,讀者可以通過自身的經曆去展開聯想。
我曾經寫過一首擬閨怨,作為練筆,想要體會一下五絕的詩思,內容如下:

“ 堂前雙燕至,應悔與書遲。春草年年綠,瀟郎知不知。”

詩中的女主人公看到燕子雙至,自然的怨恨瀟郎的書信卻沒有按時送達,於是在心中默默地叨咕:春天按季節到來了,我對你的思念時刻沒有停止,你都知道嗎?當然,這個構思隻是一種練習,並無本事,亦沒有真情實感,與上麵提到的兩篇相比,自然遜色的多。

02
餘近日得一詩,詩中有:“鼙鼓如春至,黃沙卷地來”句。初成時,對“如”字之用法不能肯定,與力夫先生論及此,先生建議用“隨”字,覺更為順暢。我反複思忖,覺得“新綠、杏花”皆可視作春信,“春”做春信解,因此,鼙鼓如春至,似可。翌日,遇關東王震宇,遂請教王:“如”字可好?王答:妙極。
王即舉一例:有人寫秦始皇,中有一聯,“雄圖傳萬世,大業剩孤墳”。王問,此二句如何。吾答:甚好。王提筆改二字成“雄圖空萬世,大業隻孤墳”。一空一隻,頓時力度大增,不得不讚歎到:好極。王說,實詞用好了容易,虛詞猶不易,但往往虛詞比實詞更能增加表現力。吾以為然。隨後,王又舉二例,一是:孤城背 日空花落,三戶無人自鳥啼。按平常寫法,當為:孤城背日花空落,三戶無人鳥自啼,位置一變,味道變多矣。另一例是王自己的長篇古風中的一聯:蒿艾滋零露,河漢凝清光,覺中間二字不夠出色,遂煉為:蒿艾浥零露,河漢縈清光,還是不滿意。最後改成:蒿艾得零露,河漢自清光,遂覺大妙。
數語過後,得煉字又一佳境,覺前路尚遠。

03
近來整理唐詩作品,對唐人中互相唱和以表達互相思念情懷的詩感觸很深,現在舉白居易和元縝的例子如下。白居易和元縝之間有深深的感情,有一次,白居易出行,曾寫過一首:

藍橋驛見元九詩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其中那循牆繞柱的情懷,殷殷可見。元縝的詩,也很好地表達了自己的情誼,他在《得樂天書》中說: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他以妻女的角度,來描寫自己得遠方書信以後的情景,以推測代替白描,入情入理,感人至深。在另外一首《酬樂天頻夢微之》中道: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

遠方的朋友書信來了,說夢中見到了自己。而自己因為有病以致思緒亂了,做夢夢到的都是不相關的閑人,惟獨不能夢見你(白居易),可謂構思新穎獨到。我每次讀此詩時,憋不住隻想笑。而笑過之後,卻引起更加強烈的共鳴。我亦常做夢,而夢中多是一些不著邊際的情景,心中思念的人總是難以入夢。元縝此詩,倒象是專 門寫我的一樣。
現代人為詩,互相唱和或贈答的很多,但大多隻寫自己的想法或感受,最大的毛病在於,總是類似於自己在述懷,很難和對方聯係起來,因此很難與對方產生共鳴,讀古人詩,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啟發。

04
近來轉貼劉甲夫先生的詩,有人對“紅愛西山霜後葉,翠甘南國雨前茶”一聯極其欣賞,這本也不錯。但我認為詩要寫出這樣對仗精美的聯來,固然是很難的,可並不一定就是作者最高能力的體現。換句話說,出各把好句是容易做到的。而寫出一首好詩,才更加顯現出作者的功力。我很欣賞先生的《謝藝鴻女史惠鐵觀音》。

蘭閨許我問茶禪,素手頻拈玉茗煙。頓覺幽香消塊磊,漫將清韻係纏綿。大千世界原無色,方寸靈台別有天。片刻沉吟臻物外,與君相視一嫣然。

起句說“蘭閨許我問茶禪”,巧妙地扣題。接著描寫沏茶的動作,可謂活靈活現。茶沏好了自然要品,頷聯接著寫品茶的感覺。由於品茶,所以使詩人得到了感悟的境界,於是萌生了“大千世界原無色,方寸靈台別有天”的想法。表麵看來大千世界和方寸靈台似乎與茶沒有什麽關係,跳蕩很遠。但實際上起句的“茶禪”二字已 經做了鋪墊,章法在跳蕩中和諧而完美。尾聯收束自然,用“片刻沉吟臻物外”來把“大千世界”的思考拉回眼前,“與君相視一嫣然”更是神來之筆,可謂妙到毫巔。我之悟是君之所賜,因君之賜所以我來答謝,這一切的內涵全部包含在“一嫣然”這三個字之間,讀來令人把玩不止,讚賞不止。
全詩的章法完美和諧,與我在律詩的章法一章中所強調的“平起、順承、跳轉、妙合”是一樣的。頸聯可謂精警,是作者多年對生活和世界認知與感悟的高度概括。與此相比,可見“紅愛西山霜後葉,翠甘南國雨前茶”好在表麵。而此詩的好處在於思想的深度。但全詩無一字不是平常之語,可見筆力之深厚。
讀詩讀到前者領會的是皮毛,讀到後者領會的才是靈魂。而隻有到了這個層次,才是真的與作者的交流、溝通和共鳴。好的詩詞可以跨越時空,我們在讀這樣的詩詞時,已經不必要去考慮這詩是古人作品還是今人作品,交流時已全無障礙。

05
日前看到一網友作品如下《我的幸福生活》:

朝把飛蚨算認真,夜將莊蝶數均勻。爭知黃犬忙勝我,吠過金烏吠玉輪。

此詩小巧,頗有構思,也得餘味。然問題有三。一是題目不合,類似於今人散文題目,過於隨意。二是“爭知”二字有誤,爭知是怎麽知道的意思,這樣用恐與作者本意不符,“勝”字於格律處也有問題。三是題目的深度不夠,立意過於淺顯。
從詩中的情景看,詩中女主人的生活確實不錯,白天掙大錢,晚上做美夢,還有黃狗看家護院,小日子過得很舒服,題為“我的幸福生活”十分貼切。然而果然這樣的話,我卻以為可惜了,詩中所應該表達的深刻寓意全部埋沒。當時我讀作品的時候,分明感到“黃犬”應該有所指。如果是我,就改動幾字。首先題目要動,改成 《無題》比較合適,以下為:

朝把飛蚨算認真,夜將莊蝶數均勻。誰知黃犬忙於我,吠過金烏吠玉輪。

改過之後,黃犬與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引人深思。我的生活自然還是那樣的美滿,那整日忙於吠日吠月的黃犬卻更加讓人可憐。黃犬如此,生活中不是也有許多類似於黃犬的人嗎?他們看什麽都不順眼,終日忙碌,卻不招人喜歡。
詩歌來源於生活,取材或有相似,立意多有不同,全憑作者的眼界。眼界高則境界高,是為一例也。

06
一日,學生要我分析孟依依的一首詩。如下:

代釣者答觀者
前日見人釣,似初學,頻頻舉竿,皆草。一東北人過而呼:“這家夥,嘩嘩的上草 !” 餘莞爾,代釣者賦此以答。

來坐春風裏,一竿橫小渠。鬢沾花瓣雨,堤過麗人車。
莫訝俱為草,所求安在魚。斜陽知可釣,向我落徐徐。

這首詩的表麵意思很好理解,不用多言。關鍵在於立意和境界問題。我雖不懂釣魚,但大致理解釣魚者的心態,大概可以分為三層吧。
其一是名利者。魚可食也,釣者得勝而歸,自然可以美餐一頓,此為利也。釣魚需要技巧甚至經驗、學問,善釣者自然可以得人青眼(尤其在把勝利品與人分享的時候),然後傳為美談,此為名也。大多垂釣者屬於此等範疇。
其二是一種成功後的喜悅。釣者與弈者究竟孰高孰低恐難比較,但二者有近乎相同的樂趣,就是成功以後的喜悅心情。下棋的為求戰勝對手,雖然不關家國天下,甚至連生計也關係不到,但仍為一結果而絞盡腦汁。勝利了喜不自禁,失敗了垂頭喪氣。釣者應該也有這樣的經曆或情感曆程。尤其是上魚的一刹那,那種喜悅感是不 遜於其他勝利者的。
釣魚的最高境界,大概是追求一種心態了。善弈者在棋枰上縱橫捭闔、明察秋毫,其感覺往往超出棋局本身。而釣者此時的心態似乎更有勝之,或明月清風,或蟲鳴蛙唱,或楊柳依依,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要的是那一份清淨、和諧和自然。要的是那一份等待、期盼和心如止水的靜謐。這時的釣者似乎忘記了自我,而與自然容為 一體。此時的心境,怕是名利輩甚至那些為成功而奮鬥的人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這之間包含幾多哲理,幾多情趣呢?依依的詩,已然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所以我評價此詩:境界極高。
詩人先描繪出一個美麗的自然環境:來坐春風裏,一竿橫小渠。僅接著用細膩近乎幽默的筆調來描寫釣者的心態:鬢沾花瓣雨,堤過麗人車。出句讓我想到一個現在特俗但過去或許特雅的詞來,那就是拈花惹草。我以為,隻要在情理之中,拈花惹草實在是一樁很美麗的事情。對句讓我想到了秦淮海的一句詞:常記誤隨車。釣者 的心分明不在魚的身上,而在於旁邊偶然路過的小車裏的美人。我羨慕釣者的境遇,釣魚也這麽有眼福,嗬嗬。我想,這一聯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因為它為頸聯的議論打下了伏筆:莫訝俱為草,所求安在魚。這充滿生活感悟的話,在我看來似乎隻是一句順口而來的大實話而已。這樣自然流暢的結構,是頷聯鋪墊之功。結尾以景 結,使全詩升華:斜陽知可釣,向我落徐徐。這裏既有時間的流失,也有景物描寫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強調這一段珍貴的時光。這時光,大概就是釣者的心態,也是作者的境界了。雖然沒有什麽具體的收獲,但無論是釣者還是作者心靈深處的安逸、和諧,又是多少具體的物質所能夠替代的呢?我欣賞釣者的這一份心 態,更欣賞作者的這一份境界。
因境界高而和者難。有些和詩無法企及原詩的境界,超出更不可能,隻能以趣味奇之,當作另眼相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