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摘譯)美國第一次與中國進行貿易--中國皇後號

(2019-03-03 10:05:29) 下一個
來自《中國皇後號》一書,The Empress of China 作者是 Philip Chadwick Foster Smith,由Philadelphia Maritime Museum出版於1984年。
整整235年前,一艘美國商船,滿載著美國人民的深情厚意,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她就是中國皇後號--Empress of China。
“中國皇後”號是開啟與中國貿易的第一艘屬於美國的船隻。她的中國處女航是1784年2月22日從紐約港出發,前往廣州,於1785年5月中滿載著茶葉、絲綢、瓷器和其它東方珍稀物資返回美國。
18世紀當然沒有照相,隻有繪畫.這是一艘美國獨立戰爭結束時期的費城商船,由一名英國畫家繪製,除了沒有炮以為,中國皇後號非常近似這隻船.
這是一把中國扇子,作於中國皇後號中國航行期間,中國皇後號在最左邊,泊於黃埔港,黃埔港是那個時期外國船隻能到的中國內地.圖中其它大船是荷蘭、法國、丹麥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的,這些大船邊上的小船是中國方麵卸貨的船,英文名是chop boats。中國畫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很多細節上與美國船的真實情況不一樣了。
 
在該書前言(Foreword)中,作者介紹了本書緣起。寫中國皇後號的書已經有一些了,本書則是紀念中國皇後號的開創性航行二百周年,最主要的,可能是因為在1981年,費城海事博物館從其在費城的幾個後人那裏收集到約翰.格林船長(Captain John Green,1736-1796)的一批文件,主要是記錄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海軍經曆,以及被捕。其中有中國皇後號處女航行時,格林作為其船長的航行日誌。這份文件也不是第一次公之於眾。1962年,這份仍在私人手中的文件曾在費城海事博物館(Philadelphia Maritime Museum)展出過幾個月,而在那之前,1950年左右,該日誌還曾在美國的一份季刊American Neptune上發表過。另外還有一些關於中國皇後號的一些文章發表過。格林船長的當代人曾給他畫過一幅像,但是作者一直未能看到,該畫應該是油畫,約36X29英吋。參加此次航行的還有一位叫Samuel Shaw的著名人物,當時隻有29歲,後來成為美國駐廣州的第一位領事。格林船長的兒子小格林也在船上。
1784年2月22日是星期天,這天是華盛頓的52歲生日,也是小格林的18歲生日。此時此刻,獨立戰爭結束,美國進入和平時期才6個月,英國軍隊也剛在3個月前撤離。
中國皇後號的貨物,絕大多數是人參和西班牙銀元以及貂皮--查在中國稱本洋或雙柱。船上有42名船員。中國皇後號船有四名擁有者。
一大早,中國皇後號離港,船上發射13響禮炮告別。
中國皇後號船東和船上官員的簽名。
 
西方人知道,早期廣東話裏,對西洋人稱呼是“Fan Kwae”,當是“番鬼”之音。那時想跟中國作貿易的,除了葡萄牙,都是通過東印度公司的港口,中國商船會到這些港口,它們的貨品中有茶葉(p11-12),雖然約1650年前後,有些西方水手會帶少量茶葉作為好奇,到了1664年,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們把茶葉正式帶到倫敦,他們把一聽2磅2盎司的茶葉呈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King Charles II)。實際上荷蘭人了解茶葉更早,但是他們更喜歡爪哇的咖啡,而不是茶葉。但是茶葉在英國傳播開來,並於1680年代傳到美國。但是很多人開始不知道如何飲用茶,1685年,蒙茅斯公爵(Duke of Monmouth)的寡婦把茶葉送給蘇格蘭的親戚,這些親戚不懂,燒開後把水倒掉,卻去嚼茶葉,然後奇怪為什麽英格蘭的上流社會對這種葉子那麽興奮。到1680年前後,每年茶葉需求量從零增長到10萬磅,東印度公司決定要開辟到中國的新路線。經過長期的摸索,他們了解到跟中國人作生意的特性:耐心、警惕性、不曲不撓的勇氣、以及最重要的,要大把撒錢賄賂。1699年康熙帝終於允許開放對外貿易,讓英國人在廣州建工廠。不到30年,除了英國人,荷蘭人,丹麥人,瑞典人和澳大利亞人都加入了與中國的貿易。東西方都在這過程中學習與對方做交易。到了1757年,中國為了利潤最大化同時把於番鬼的接觸降到最低,政府下令將西方人的工廠限製在珠江邊上的一個固定地區。
西方人長期對東方的認識很模糊,早期用來自“印度(India)”一詞的Indies來泛指亞洲各地區,後來哥倫布探索新大陸,也是以尋求印度為目的地,所以才有了美洲的“印地安”,現代人為了區別,用東印度代表亞洲地區,用西印度代表美洲的相關地區,也因此有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即使到了1784年,中國皇後號船長的航海日誌中還用印度一詞代表東方(亞洲),原話是寫在日誌的扉頁上的:“a journal of An Intended Voyage on Board the Ship Empress of China Bound from New York to Canton in India.”
直到17世紀,跟中國建立了直接的貿易關係的隻有葡萄牙。他們在16世紀在澳門建立了他們的基地,但是仍然由中方管理。17世紀裏。荷蘭人和英國人的努力都沒有成功。
,1783年,美國有人預計前往中國的航海計劃,需要一百二十萬Livres(法國的貨幣單位),但是直到1783年英國和美國停戰,9月簽訂協議,11月英軍撤回英國,美國商人們開始著手籌備跟中國作貿易。是誰首先提出這樣一個思路已經無從可考了。在此之前,庫克船長在他傳奇航行中已經到過廣州,好望角等地,並於1780到達倫敦。
 一位名叫John Ledyard的人,跟隨庫克船長航行,他又了解到美國跟俄國人作皮毛生意,經過計算後發現如果跟中國進行皮毛貿易,低進高出,可以賺大錢。但是他在剛剛停戰卻尚未恢複過來的紐約市卻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於是他去了費城。那時從紐約市去費城坐馬車(stagecoach)要幾天時間,坐船更長,還要看天氣和水情。但是Ledyard的三寸之舌很有感染力,一些有錢有勢的人成了他的聽眾,其中有號稱是“美國獨立戰爭讚助人(financier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的費城人羅伯特.莫理斯(Robert Morris),當時是美國財務總管(Superintendent of Finance of the United States),還有紐約,波士頓等地的有錢人聯合起來,組織資助中國航行,三個地區各承擔三分之一的費用,這些人之間的種種關係,被人稱為是美國印度公司(相對於荷蘭/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尋找船隻的工作在1783年夏開始,因為戰爭期間,建了有很多戰船,但是遠航去東方,合適的難找。當年8、9月份,麻省和賓州的報紙開始報道關於有人在尋找前往中國的船隻的消息,中國皇後號,起初被稱為Angelica。有1787年3月的文件證明,中國皇後號的噸位有不同記錄,從300噸到500噸,square-sterned,104.2英尺長,寬28.4英尺,建於波士頓。船上有5個月的水供應,14個月的食物,並配有一名醫生。建船的同時,還要找到運往中國的貨物,美國沒有什麽有價值的可以運往中國,隻有人參,因為英國人和法國人在此前70多年發現,中國人對人參有一種無盡的需求。另外就是貂皮,其它的鹹魚、蘭姆酒、麵粉、木材等在中國沒有市場,而海參(Sea slug)和檀香木(sandalwood)還沒有被發現。當時有一本介紹中國的書裏談到人參,說中國人認為中國東北的人參最好,但是都屬於皇家所有,由皇帝特許之人方可購買,價格與同等重量之黃金相當。對普通百姓來說,美國人參是首選,因此美國船運人參到中國,其利潤可達百分之五、六百之巨。中國皇後號船上運有約2百萬支人參。人參對於中國人的價值,由一名法國傳教士杜德美(Pierre Jartoux)在18世紀初告訴了西方人,一名美國在印地安人中傳教的神父(Joseph Lafitau)發現了以後拔了一根給印地安人看,印地安人立即說,他們的藥材中就有這種東西。
到了1783年前後,人參的價格約為3先令,9便士一磅。
中國皇後出發前,美國人也不知道去中國需要什麽樣的文件,他們準備了健康證明,紐約州和美國國會頒發的海上通行證等。
海貂,中國上層人士喜歡貂皮衣服。
賣貂皮的小販。
紐約州長頒發給中國皇後號的健康和航行準證。
紐約州長頒發給中國皇後號的航海通行證,相當於護照的作用。
美國國會頒發給中國皇後號的航海通行證,美國人不知道進入中國需要什麽樣的證件,於是發了這麽一張。
 
那時外國船隻進入珠江口前,必須在澳門先領一張護照和一名領航員。中國皇後號也不例外,在澳門有一名中國領航員及其三名助手上了船。但是格林船長此後直到離開廣州都沒有發現有航行日誌留下來,隻有其他人的記錄中,可以窺見中國皇後在中國大陸上的活動。從澳門進入珠江口的必經之路是伶仃島。到了廣州,所有外國船隻都要在黃埔停靠。中國皇後號到達的日期是1784年8月28號,距他們離開紐約已經有188天和18,000英哩了。外國人都被限製在所謂的“行(hong)”裏。從黃埔去廣州,外國人看到一座9層高的塔,這是廣州周邊最高建築。Hoppo 戶部。
1784年的航海季節,共有34外國船隻與廣州進行貿易,21隻是英國船,4隻法國船,4隻荷蘭船,4隻丹麥,以及中國皇後號。9月14日,中國官員登船對中國皇後號作檢測(measurement),10點鍾上船,中國皇後號致以9響禮炮。中國方麵送了兩頭牛,8包麵粉和酒。
(William C. Hunter Fan Kwae)貿易的一個中國特色是所謂“Cumshaw and Measurement",cumshaw可能是“感謝”的廣州話的近音,說白點就是賄賂,外國船隻要給中國官員一些好處,然後再開始measurement,就是對船進行測量,以確定其噸位,也就是有多少貨物。然後中國海關發通行證,外國船隻就可以開倉卸貨。但是中國皇後號發現,今年的人參的價格不象想象的那麽俏,因為大家都知道了,所以來的人參太多。
中國皇後號的貨物交易情況,有幾種記錄,一是東印度公司的,很不精確:
品名 數量(picul)  銀兩(tael)
棉花  316        3160
476                 1904
椒(pepper) 26 260
Camlets          1270個 45720
皮草                 2600件 5000(估價)
人參                 473                 80410
一個picul等於133.3磅,一兩銀子(tael)等於6先令8便士,或者西班牙銀元72分。
西班牙銀元,它在早期中國貿易中非常重要。中國官方在銀元上蓋章以證明其真實性,蓋多了以後,銀元都被打碎了。
 
中國皇後號自己申報保險的清單與上麵差別有點大,隻說下人參吧,57687 do,這個do不知是什麽重量單位,每磅$5,共計$240,000。當時有文件顯示,1784年廣交會(我瞎編的名字,原意是1784年廣州的貿易季節裏)開幕時候人參價格是15美元一磅,等到西方商船都到達廣州以後,人參價格跌到1.5-2.5美元/磅。但是還是有25%-30%的利潤。  
格林船長的航海日誌關於中國皇後號返回美國的部分至今沒有被發現,但是其他人有相關的記錄。1784年12月28日,中國皇後號在黃埔起錨,開始了離開廣州的返程。離開黃埔的外國船隻,必須要有海關戶部在文件上蓋一枚大圖章(grand chop),文件要標明船長名字以代表該船,並說明所有要求都得到了滿足,稅也交了,船上的人員,器物,槍炮火藥彈藥等。外國船拿到大圖章,又配了領航員以後,這時按老規矩,中方買辦(Compradore)會把謝儀(不知道中文應該怎麽說了,英文是cumshaw)就送到船上,包含幹荔枝,南京棗(Nankin dates,又說是最新的棗--latest dates),幾筐桔子,和生薑。然後,買辦船上會放炮仗,討個吉利。在出海口,領航員要出示其通行證,然後他要在澳門上岸,外國船隻繼續航行。
這不是發給中國皇後號的,是1831年澳門海關頒發給一艘美國麻省商船Sumatra的船長Charles Roundy,他的名字翻譯成“噹唎”。
1785年5月11日,中國皇後號回到了紐約港,再次鳴炮13響,停泊在東河(East River)上。
這是格林船長航海時用的櫃子,現在已經經過了修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希望能看到覺曉新文章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本書是紙質書,精裝本。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你的第二段這句非常白求恩味道。
多倫多美術館有間船模室,我上個月又去看了,心想大概有鴉片戰爭期間的船。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最近讀到過庫克船長。此篇很詳實。讀紙質書真是一大享受,我希望此文是紙張的,可以讀的更慢些。讀到你文章裏“買辦”,我最近hold一本香港出版的關於買辦的書。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e' 的評論 : 謝謝光臨!
元亨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每天一講' 的評論 : 是好久沒聽到老兄的音訊了,我尚好,你也挺好?
mae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每天一講 回複 悄悄話 元亨兄,好久不見, 一向可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