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再論幸福是基於比較

(2010-01-08 15:51:15) 下一個

   
   
   
   
   作者:郭知熠

   
   
   筆者最近寫了一係列文章討論人類的幸福問題。其中有一個命題:我們個體幸福的產生是基於比較。對於這個命題,郭知熠先生認為是顯而易見的,但看到了很多讀者的反麵評論後,反被嚇了一跳。看來郭知熠先生還不得不為這個命題多費一番口舌,真是不“幸福”啊!
   
   在筆者的討論中,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如果要產生幸福,這個比較隻能是“向下比較”。如果有讀者對這個問題有疑問, 請參考郭先生的《幸福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我們曾經提到過,如果從主體對於比較的感覺來分,我們可以有兩種比較,一種是有意識的比較,一種是無意識的比較;如果從比較的對象來分,我們也有兩種比較,一種是與自己的過去作比較,一種是與其他人作比較,而與其他人的比較,又可以分為現在以及過去兩種。關於這些分法的討論隱含在《幸福究竟是什麽?》中。
   
   首先我們來考察某個讀者所提出的“上大學”案例。這位讀者說,如果你考上了大學,你感受到了幸福,那麽,這個“比較”在什麽地方?!
   
   當你考上大學時,如果你感受到了幸福,那麽,你的幸福感的產生就可能是基於兩種比較。一個是基於與你“過去的狀態”作比較。你過去沒有考上大學,而你現在突然考上了大學, 這個你的“存在”狀態的改變使你感到幸福。一般來說,這個比較是無意識的。你可能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你已經作了這個比較。
   
   另一個比較是與其他人的比較。你考上了大學,但你的很多朋友可能沒有考上。別人都在嫉妒,或者羨慕你,那麽,你為此而感到幸福。 這個比較可能是無意識的,也可能是有意識的。
   
   這位讀者還說,假設你考上了一個二流大學,如果你與一個考上一流大學的人相比,你豈不是毫無幸福感?但我們必須提醒:我們在這裏的假設是你感受到了幸福。郭知熠從來沒有說過,比較一定產生幸福,而隻是說,幸福的產生是基於比較。這兩個說法是有本質區別的。許多讀者實質上是在攻擊“比較一定產生幸福”這個命題,而郭知熠卻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甚至沒有暗示過這句話。如果這位讀者對這個問題仍然想不通,我希望他再仔細地思考一遍。
   
   我們再來討論“愛情”這個案例。其實,筆者在《幸福究竟是什麽?》中已經將這個問題表述的非常清楚。一個處於愛情狀況下的人所基於的比較有可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的。這種比較同樣可以有兩種:一種是你與你以前的狀態作比較,一種是與其他人作比較。你在以前的狀態中沒有處於愛情之中,而現在你是在戀愛中,你感到很幸福。另一種是與其他人作比較。雖然這種比較有可能是有意識的,對於很多人往往是無意識的。
   
   有些人舉例說,“情人眼裏出西施”,並將此作為愛情中沒有比較的例子。 可是,既然在情人眼裏“西施”都出來了,如何這不是比較?!郭知熠真被搞糊塗了。 在你的眼裏你的戀人美貌超過西施,也就等於說超過了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這還不是一種比較?!!!為什麽你感到幸福,正是因為你的比較,你覺得你的戀人美如西施。如果你覺得你的戀人是一個醜八怪(哪怕你的戀人實際上非常美),你會生出幸福之心來???
   
   當然,這種比較是無意識的。有些在戀愛之中的人大叫:我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啊!我不要江山啊!我不要江山啊!(你別說,世界上真有要美人而不要江山的人。)那麽,他就在無意識中將他自己與全世界的人作了比較。所以,郭知熠說,在愛情中的比較是非常有“個性”的。這也是為什麽失戀的痛苦往往非常強烈的緣故。
   
   有人為了反駁筆者的“幸福是基於比較”的結論,甚至於完全否認在戀愛中有比較存在。這是更荒謬的。難道一個人會愛上任何一個異性?!如果你還承認戀愛中你有選擇性的話,你就必須承認在戀愛中有比較。否則,你為什麽愛上這個人而不是那個人?你為什麽沒有選擇那個90歲的老太婆?!楊振寧先生為什麽要選擇一個年紀小他50多歲的女人???
   
   我希望,郭知熠先生的這個再討論終於“證明”了這個命題:“幸福的產生源於比較”。這也說明了幸福的感覺是永遠需要一個或者多個或者無窮多個參照物的。
   
   
   
   
   寫於2009年12月29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