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們怎樣才能得到幸福?

(2010-12-26 13:45:59) 下一個
作者:郭知熠關於人類幸福這個話題,郭知熠先生一直興趣滿滿。不過,這個話題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今天存在,明天存在,將來也一定存在。隻要人類還存在一天,這個話題就永遠有意義。我們今天來討論怎樣才能使我們得到幸福。當我們談論幸福的時候,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那就是“我們要去追求幸福”。郭知熠認為這句話其實是有毛病的。因為“幸福”根本就不是一個可以“追求”的東西,它不是人們通過追求來得到的。我們可以追求很多東西,譬如我們可以追求一個學位,追求財富,甚至追求某個荒唐的理想,但唯獨我們無法追求幸福。幸福看來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東西。因為你有了財富,你不一定幸福;你沒有財富,你也不一定幸福;你有了子女,你不一定幸福;你沒有子女,你也不一定幸福;你有了權勢,你不一定幸福;你沒有權勢,你也不一定幸福;你達到了你的目標,你不一定感到幸福;你沒有達到你的目標,你也不一定感到幸福, 你可能非常痛苦。這個排列是可以一直進行下去的。即使,也許在世人看來你什麽都擁有,你還是不一定感到幸福。那些在別人看來什麽都有的人,也許因為不得空閑而煩惱,也許正在羨慕那些象閑雲野鶴一樣的人,他們也可能根本就不感到幸福。那麽,我們究竟該如何才能得到我們的幸福呢?郭知熠的幸福理論認為,我們的幸福隻有通過比較的方法才能得到。也就是說,如果你要感到幸福,你一定需要一個或者多個,甚至也許無窮多個參照物。通過比較,無論這種比較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你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注意,郭知熠在這裏用“找到”,而不是“追求”。 也就是說,在郭知熠看來,幸福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已經存在的東西,我們所要真正做的,不是追求,而是找回。)不過,人類的一種自然比較是“向上比較”,也就是說,我們都自覺,或者不自覺地作片麵的“向上比較”,這是人類普遍感到不幸福的根本原因。為什麽我們都自然地, 甚至是無意識地,作“向上比較”?這其實是人類的本性所決定的。因為我們人生的目的是為了擴展我們的“存在”,而不是縮小我們的“存在”(這個論斷源於郭知熠的人生哲學,“存在”是特指, 而且是主觀的)。 那麽,我們與人比較時,就隻作“向上比較”, 正是為了擴展我們的“存在”。因此,我們看到比我們強的人就感到不幸福。但我們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須作“向下比較”。而這是與我們的自然傾向完全背道而馳的。郭知熠再在這裏具體地討論一下怎樣作“向下比較”以得到自己的幸福。 我們在這裏羅列幾條供讀者諸君參考:1.郭知熠曾提出,“到醫院去,到老人院去”。為什麽要到那裏去? 因為在那裏你能夠自然地作“向下比較”。看到那麽多不幸的人,他們的身體在受到折磨,你一定會忘記你自己糟糕的處境, 因為你的處境比他們要好得多!當然,在那裏你應該多停留一下, 多停留一下以便反思,多作一點假設,假設你也得了同樣的病症,你會怎麽樣?!閉上眼睛想一想, 在心裏感受一下,模擬一下別人的苦痛。通過模擬,你就在內心裏感受著別人的痛苦,你就會慶幸你自己沒有真的患有如此的疾病。其實,我們並不一定需要身臨其境地走到那些地方去。 有些時候,我們隻需要有點想象力就夠了。想象我們到了那個地方,想象我們看到了那裏的痛苦。2.如果你看到某一個人在某些方麵比你強, 你因此而感到不舒服。那麽,你需要反思一下,是否在這個方麵還有比你更差的人。這些人是不是其實比你想象的還要多(很多時候,你會發現,這些人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這是第一步。如果這個想法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你的痛苦,那麽,你再試著想一想,這個方麵是不是你真正看重的。我們很多人甚至看到別人任何東西比自己好都會生出嫉妒之心。如果你仔細地玩味一下,你也許會覺得其實這對於你根本不重要,你的這個嫉妒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這是第二步。如果到此時你仍然無法排解你的嫉妒之心,你的嫉妒之火正在你的胸內熊熊燃燒。你可以考察一下這個人得到這個東西是不是經過了太多的努力,是不是過於辛苦,這個努力是不是你願意付出的。你也許會發現,這個努力其實你是根本不打算,甚至不可能付出的。這是第三步。如果此時你仍然無法釋懷,你隻是稍微舒服了一點點。你可以考察一下你是否在其它的方麵比這個人強。你也許有其它的強項,是這個人遠遠不能相比的。這是第四步。我們很多人往往羨慕別人的某些方麵,卻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優勢。殊不知可能有更多的人(包括你所正羨慕的人)正在結結實實地, 百無聊賴地,死皮賴臉地,瘋狂無恥地,羨慕你(哈哈!), 而你卻完全不知道!3.僅僅與你比較。如果你現在的狀況比你過去好,你應該經常地與你的過去比。我們很多人現在的狀況都比過去某個時候好, 甚至好很多,我們應該經常地與我們的過去比。 所以,這個比較對很多人都是可行的。我的母親,小的時候生活很苦,她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身患重病,因為無錢醫治而身死。 她的妹妹也凍餓而死。而她自己,還要在寒冷的冬天,大雪紛飛的時候, 與她母親一起劃船出去弄魚以糊口,她穿著單薄,手腳都被凍壞。所以,有時候大雪紛飛的時候,我的母親容易想起她的童年,想起她死去的妹妹,淚水漣漣。我總是在這個時候安慰我的母親,提醒她比較她的過去與她的現在,讓她更加珍惜現在,知道保重自己的身體。隻有那些在過去受過寒冷,受過苦楚的人才懂得今天不再有寒冷的幸福。而那些從來沒有寒冷之憂的人即使冬天裏再感受著溫暖,也是不可能知道這種幸福的。所以,郭知熠說,幸福一定源於比較。4.信仰宗教。郭知熠認為一個人信仰宗教, 不管是哪一個宗教,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幫助他找回幸福。信仰宗教的人都有一種被保護感,那種被上帝特殊眷顧的感覺,會使人感到某種幸福。 有人說,宗教不過是一個精神鴉片。但郭知熠以為,不管宗教是不是精神鴉片,但它能為你止痛,能為你止癢,能夠為你找回幸福, 那麽,它就是有用的。這有點類似於鄧大人的“白貓黑貓”。哈哈。也許有些人會問,你不是說幸福是基於比較嗎?信奉宗教究竟是基於什麽樣的比較呢?郭知熠認為信奉宗教的幸福是基於兩種比較:一種比較是與你的過去比較,你也許在過去心靈沒有安寧感,而信奉宗教之後你擺脫了這種不安寧狀態。上帝說,你不用為明天擔憂,因為天父在看著你呢!另一種比較是與其他人比較。譬如基督教,你覺得信奉上帝之後你可以上天堂,而那些不信奉的人都要進地獄。 5.尋找某種非物質方麵的寄托(當然,信奉宗教也是一種非物質方麵的寄托)。一個人在物質的方麵陷得愈深,也許會變得在這方麵過於斤斤計較, 過於地與別人作比較,因而感到不幸福。那些在監牢裏, 在困境中仍然能夠不屈不饒的,是因為他們的堅定信仰,是因為他們對於非物質方麵的追求。郭知熠認為,尋找非物質方麵的追求很容易擺脫和別人在物質方麵攀比的願望。不過,對於世上絕大多數人來說,基本的物質方麵的滿足是需要的,是產生幸福感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人經常地饑寒交迫,象馬克思那樣,甚至小孩子生病了也沒有錢為他們治病,這樣的生活對於他們也是很少,很難有幸福感的(也許對於馬克思是一個例外)。我承認這一點,也理解這一點,因為我們都不是神仙。但僅僅隻有物質方麵的欲求也可能離幸福過於遙遠。寫於2010年12月25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