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155。揭開愛情神秘的麵紗(8)

(2005-06-17 10:20:55) 下一個

 

作者:郭知熠

 

 

 

第七章       愛情的滲透理論(一)

 

我們在這一章介紹愛情產生的所謂滲透理論。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象筆者一樣,也對愛情理論感興趣的話,請隨我走進它的迷宮裏。筆者相信,這個迷宮自有它引人入勝的所在。

 

雖然通常來說,愛情是屬於兩個人之間的事情。但我們在這裏討論愛情的時候,並不是從兩個人的立場出發的。我們隻是從一個人的角度來研究愛情的,盡管它的內容不可回避地將牽扯到另一個人。因此,我們的考察是對個體的主觀進行考察的結果。否則,我們就會掠過一些重要的愛情現象。譬如說單相思。單相思是一種很重要的愛情現象,但單相思多半都僅僅隻有一個人是在愛情中。看來我們把討論轉向個體是明智的,也是必要的。愛情的滲透理論就是以個體的主觀為基礎的愛情理論。

 

我們在前麵討論了愛情產生的群體基礎。這個討論是愛情的滲透理論的導論部分。因為人類群體愛情的產生使得每個人類個體都具備有愛情的虛擬框架。愛情的滲透理論就是以愛情的虛擬框架作為其出發點的。

 

從對人類群體愛情現象的考察中,我們看到人類社會因素對愛情的影響。在愛情產生的三大群體基礎中,性欲和結合欲是自然的因素,而婚姻製度是社會的因素。正是因為社會的因素我們才能夠把自己與一般動物區別開來。也是因為社會的因素我們才能斷言動物世界裏沒有愛情。

 

同樣,在個體愛情的產生中,也同時有自然和社會這兩種原因。而且社會的因素往往是更重要的原因。但要個體產生強烈的愛情,光這兩種原因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一種既非自然的也非社會的原因。而這第三種原因更是動物世界裏所沒有的。我們將在後麵進行具體的討論。

 

什麽是筆者關於愛情的滲透理論之核心呢?

 

顧名思義,愛情的滲透理論與“滲透”兩個字有關。在筆者看來,從本質上說,愛情的產生過程其實是一種滲透過程。愛情的產生是我們人生的需要和情感向愛情這個領域的全麵滲透的結果。這種滲透既是自然的,也是世俗的,同時它還是神聖的。不承認這一點,我們就沒辦法解釋所有愛情的複雜現象。不理解這一點,我們就沒辦法理解愛情現象的詭秘特質。

 

愛情的滲透理論建立在這樣一個總的思想基礎上。它是這種滲透思想的具體化,它將向我們描述這種滲透過程的一般規律性。雖然對這個理論的敘述可能會很枯燥。但倘若我們能夠從此發現愛情產生的真正秘密,豈不也令人心曠神怡嗎?

 

愛情的產生基於我們的人生需要向愛情領域的滲透實際上是容易想象的。因為愛情的結局是婚姻關係的締結。婚姻關係將導致一個家庭的產生,而家庭是社會的最原始細胞。我們人生的需要和滿足必然要通過這個家庭關係來實現。筆者以為這是顯而易見的。

 

果真如此,我們就可以推斷出,世上那些美麗無比的愛情現象其實也是充滿了功利的。難道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嗎?

 

非常遺憾,根據筆者的理論,這個結論確實是正確的。其實我也非常希望愛情不是功利的,這樣既可以使自己的感覺得到滿足,同時還可以迎合大眾的觀點,可惜筆者不能夠這樣做。因為筆者堅信,有些真理是醜陋的。但真理即使醜陋,也仍然是真理。我們不能因為不喜歡它就否認它。

 

我們在下麵引進關於愛情的滲透理論。

 

 

 

 

一.愛情的虛擬框架

 

 

我們在前麵引進了愛情的虛擬框架這個概念。一個人的愛情虛擬框架是屬於他(她)自己的東西,是與其他人無關的。它是指個體關於愛情的渴望等等的總集合。它起源於人類的性欲,結合欲以及人類的婚姻製度。它首先是這種群體的愛情向個體投射的結果。

 

所以,毫不奇怪,一個人剛剛出世就有了愛情的虛擬框架。隻是這種虛擬框架在人之初是模糊的,是微弱的。而顯然,一個人的愛情虛擬框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一個人的社會經驗的變遷將影響他的愛情虛擬框架的結構。

 

為什麽我們用愛情的虛擬框架這個術語呢?

 

這個術語是比較形象的。“虛擬”的意思是指我們無法看見它,而不是指它事實上不存在。“框架”的意思是指它有著某種構造,而且這種構造也是實實在在的。“虛擬”的另外一個象征性的意義是指這個“虛擬框架”就好象一個人的影子一樣。這預示著一個人的愛情虛擬框架是伴隨著他(她)的一生的。事實也是如此,盡管我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對愛情的理解不同,對愛情的需要不同,但愛情的渴望,愛情的感覺卻始終伴隨著我們的一生。換句話說,我們在人生中的愛情虛擬框架也許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而有結構上和內容上的區別,但這個虛擬框架卻永遠伴隨著我們。

 

盡管郭知熠先生花不少心思“杜撰”這個名詞。但也許讀者諸君對它的確切含義依然不甚清楚。我們還需要對它進行更多的討論。

 

 

 

二.對愛情虛擬框架的一般性描述

 

 

 

愛情的虛擬框架是與人類的群體愛情有關的。它首先是人類群體愛情向個體投射的結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愛情的虛擬框架,這在於人類社會中存在著愛情這個事實。可以設想,因為動物世界裏沒有愛情,所以,對每個動物個體而言,它是沒有所謂的愛情虛擬框架的。

 

對於剛剛出生的嬰兒來說,這個愛情的虛擬框架還是極端模糊的,是及其微弱的。筆者以為,嬰兒的愛情虛擬框架是以本能的形式出現的。這種本能一個是性欲,一個是結合欲。當然,嬰兒的性欲很微弱,但並不是不存在。弗洛伊德甚至把“肛門的快感”也當作性欲的一個方麵,不管有多少道理,但至少表明即使是嬰兒,他的性欲也是存在的。至於結合欲,其本質上是人類擺脫孤獨感的一部分。在嬰兒身上自然也是存在的。

 

說實話,對嬰兒進行一番愛情虛擬框架的討論,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嬰兒本質上不會產生什麽愛情。筆者勉為其難,其實是為了理論優美性的考慮。這樣,愛情的虛擬框架就可以伴隨著人的一生了。至於在嬰兒期的愛情虛擬框架,我們隻需要斷定其非常微弱就可以了。

 

當一個人從嬰兒期開始成長的時候,他的愛情虛擬框架也在開始起變化。由於生理上的一步步成熟,性特征的顯現,一個處於青春期的男女就會對異性有某種好奇心,在他們的心中就會出現騷動和不安的情感。如此,對愛情的渴望會得到一步步地加強。在這個時候愛情的虛擬框架就會被愛的渴望和不安所充滿。

 

不過,在青春期的開始階段,一個人可能並沒有一個對象可以依托他的想象。這個愛情虛擬框架就是無所指的。這個時候的愛情虛擬框架處於懸置階段。但是,即使在懸置階段,滲透現象仍然可能發生。我們將在考察滲透過程的時候再進行具體的討論。不過,在懸置階段,主體最多隻存在著需要維度的滲透。

 

雖然人海茫茫,似乎你總能找到一個你可以愛的人。但這並不是事實。其實,對有些人來說,恐怕找到一個可以寄托終身愛情的人是極端困難的。所以,愛情的選擇決不等價於你在挑選衣服時的選擇。選擇衣服時,你會有一個選擇標準,因此,你完全可以按照標準來進行挑選。而選擇戀人時,盡管標準仍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符合這些標準的人對你心靈的打動。有些人長期處於懸置階段,不在於他周圍沒有滿足他的標準和可供他選擇的人,而在於有這些標準的人沒有打動他的心。

 

當一個人有幾個可供選擇的對象時,他的愛情虛擬框架就有了不同的指向。比如說,一個人在某一階段可能有二個對象可供選擇,張三和李四。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愛情虛擬框架就會有二個指向。一個指向張三,一個指向李四。在愛情的虛擬框架有了其指向後,愛情的滲透除了需要維度的滲透以外,還有情感維度的滲透。並且這個滲透是沿著愛情框架的兩個指向所作的滲透。因為如果愛情的虛擬框架有不隻一個的指向,主體並沒有作最後的選擇,我們把這個階段稱為彷徨階段。

 

除了懸置階段和彷徨階段以外,愛情的第三個階段是唯一性階段。當主體的愛情虛擬框架隻有一個指向,並且主體確認他的唯一性選擇時,我們就稱主體進入了愛情的唯一性階段。在這裏,所謂主體確證他的唯一性選擇,是指主體在心中已經相信,他的選擇對象是他最好的選擇,也是他唯一正確的選擇。

 

另一方麵,即使主體的愛情虛擬框架隻有一個對象,但主體的內心深處並沒有進行唯一性確證時,這時主體並沒有進入唯一性階段,他仍然處於彷徨階段。唯一性階段是愛情真正確立的階段,主體在進入這一個階段後,他隻有一個愛的對象,而且他確信這個對象是他唯一的選擇。

 

我們總結一下:如果愛情的虛擬框架沒有任何指向,此時主體處於懸置階段;如果愛情的虛擬框架有一個或者多個指向,但主體並沒有完成他的唯一性確證,此時主體處於彷徨階段;如果愛情的虛擬框架僅有一個指向,並且主體完成了他的唯一性確證,此時主體處於唯一性階段。如果主體進入了唯一性階段,主體才真正地進入了愛情狀態。

 

 

三.懸置階段,彷徨階段和唯一性階段

 

 

一般來說,愛情的產生將經過從懸置階段,到彷徨階段,然後到唯一性階段這樣一個過程。在懸置階段中主體沒有鍾情的對象,在彷徨階段中主體可能有一個或多個鍾情的對象。在唯一性階段中,主體隻有一個鍾情的對象,而且更重要的是,主體必須完成對該對象的唯一性確證。

 

但主體經過彷徨階段後不一定就會進入唯一性階段。有時候盡管主體經過了彷徨階段,他仍然可能再進入懸置階段。比如一個人在經過對幾個戀愛對象的進一步了解後,他有可能一個都不滿意而重新走入懸置期。

 

如果主體從懸置階段,突然直接地跳到唯一性階段,我們通常給這種情形一個美麗和憂傷的名字,它的大名就叫做“一見鍾情”。一見鍾情的愛情現象是一種特殊的愛情現象。它通常有時間短和跳躍性大的特點。一般是主體在某個特殊的場合與某一客體邂逅,被客體所“迷惑”而突然產生愛情。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一見鍾情都是從懸置階段跳到唯一性階段的。有時也有一見鍾情從彷徨階段跳到唯一性階段的情形。筆者曾看過一個日本電影,其中漂亮的女主角本與一男士A君處在戀愛關係中,可以設想,這位女子還處於愛情的彷徨階段。但當她見到這位男士的一位好朋友B君後,她立刻一見鍾情,深深地愛上了B君。這是主體從彷徨階段跳躍到唯一性階段的一種“一見鍾情”。但注意到這種一見鍾情,A君和B君是完全不相同的兩個人。也就是說,她在彷徨階段的對象與她在唯一性階段的對象是不相同的。筆者相信,也隻有在主體唯一性階段的對象與彷徨階段的對象不同的情形下,主體才有可能產生從彷徨階段到唯一性階段的一見鍾情。

 

從懸置階段到彷徨階段,客體必須通過主體的兩種驗證:一種是所謂的愛情尊重感的驗證,一種是所謂的可能性驗證。

 

愛情尊重感是指一個客體必須受到主體的尊重,當然,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尊重,而是愛情意義上的尊重。愛情意義上的尊重與客體的條件有關,與主體對客體的了解程度有關,或者,更準確地說,與主體自以為對客體的了解程度有關。

 

可能性驗證是指主體感覺到與客體之戀愛是可能的。比如,我們在前麵提到過焦大。焦大沒辦法通過對林妹妹的這個可能性驗證,因他不會認為他與林妹妹的戀愛是可能的。因此,他就沒辦法愛上林妹妹。

 

從其它的階段到唯一性階段的跳躍有時候是一道難於跨過的鴻溝。至於這種唯一性產生的原因,我們還需要在後麵進行仔細地考察。

 

也許需要順便強調的是,我們在這裏考察的是主體的主觀。因此,所謂懸置階段,彷徨階段以及唯一性階段都僅僅與主體的心理感受有關,而與主體與他人關係的表麵形式無本質關聯。譬如說,一個人可能與幾個異性在同時交往,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人是處於彷徨階段的。他與異性的交往可能是他想擺脫孤獨的結果,也可能是他為了應付社會的壓力,比如來自父母的壓力,朋友間的壓力等等。那麽,他仍然處於懸置階段。主體所處的階段僅僅與他的感受有關,這種感受也許與其表麵的形式有天壤之別。

 

即使主體有與另一個異性的性交渴望,也並不能表明主體對該異性進入了唯一性階段。我們在前麵談到過性欲與愛情相分離的狀況。賈寶玉有與襲人性交的欲望,卻沒有對她的深深愛情。當然,我們也需要明白,賈寶玉也不是願意與隨便任何異性性交的人。當晴雯的嫂子對寶玉動手動腳的時候,賈寶玉嚇了一個半死。可見,一個正常的人對其願意性交的對象是有選擇性的。當你對某一個異性毫無感覺的時候,你恐怕連碰他一下都不肯。

 

我們還會再回到這個主題上來。

 

 

四.人生的需要向愛情虛擬框架的滲透

 

我們說過,愛情的滲透理論的實質就是“滲透”。而這個滲透過程首先是主體的人生需要向他的愛情虛擬框架滲透的過程,然後,是他的愛情虛擬框架本身向其諸指向的滲透過程。當然,這兩種滲透過程不是完全按照這樣的先後次序所行的,它們有時是交互運作。

 

我們在這裏考察主體的人生需要向他的愛情虛擬框架的滲透。

 

按照筆者的考察,主體的人生需要向他的愛情虛擬框架有三種形式的滲透。它們分別是實在的滲透,虛榮的滲透和神聖感的滲透。我們可以看出,實在和虛榮的滲透是屬於自然的或者社會的,而神聖感的滲透卻似乎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社會的。神聖感的滲透是超出於自然和社會的第三種力量。

 

實在和虛榮的滲透解釋了愛情的世俗本性,而神聖感的滲透卻解釋了愛情的神聖本性。當主體神聖感的需要向其愛情虛擬框架滲透的時候,愛情就在主體的眼中變成神聖的了。

 

我們知道,許多人其實都是有神聖感的需要的。這一點可以從我們對宗教的熱忱看出來。現在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宗教。甚至遠在宗教產生以前,原始人就已經開始了對一些很奇怪的事物的崇拜。據說,我國曆史上甚至有對男人生殖器的崇拜,不能不說讓人驚歎不已。世界上擁有眾多的宗教信徒本身就表明了神聖感的需要存在於我們幾乎每一個人的心中。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將人類的心理需要進行分類,他把人的需要分成五大類:既生理需要,安全和保障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與自我尊重的需要以及所謂的自我實現的需要。

 

但在郭知熠先生看來,馬斯洛的上述分類是不正確的。姑且不說他的所謂的自我實現的需要讓人不知所雲。至少他沒有把人類對神聖感的需要考慮進去。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顯然,人類對神聖感的需要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可能視而不見的。馬斯洛明顯地忽視了這一點,因此,他沒辦法解釋人類永遠的宗教熱忱。

 

有了對於人類神聖感的需要的肯定,我們就能夠理解這種需要也會向愛情的虛擬框架滲透。並且這種滲透是人類愛情產生過程中的最重要的一種滲透。

 

我們還要在後麵具體地討論這三種滲透形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