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魚快樂嗎?我快樂嗎?

  一

  一次,莊子和惠子在濠梁的河邊遊覽。莊子看到魚在水裏輕快地遊來遊去,感歎說:“魚在水裏遊得多快樂啊。”惠子,辯論成癮,馬上質疑:“你不是魚,怎麽知道魚快樂?”莊子迅速反應:“你不是我,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惠子邏輯精密,接住莊子的邏輯反駁莊子:“我不是你,我不能知道你。你不是魚,因此也不能知道魚是否快樂。對吧?”莊子一看不妙,沿著這個邏輯思路,很難去反駁惠子了,於是他話鋒一轉說:“我們回到原來的話題上,一開始你問我怎麽知道魚快樂,說明你已經肯定我知道魚快樂了,隻是問我怎麽知道的。我是在濠上知道的。”

  我以前看這個小故事的時候,感到從辯論邏輯上,還是惠子更嚴密。惠子說:“我不是你,我不能知道你。你不是魚,因此也不能知道魚是否快樂。對吧?”莊子已經理屈詞窮,而後麵的說法形似狡辯。因為,從當時的情境看,惠子一開始說:“你怎麽知道魚快樂?”顯然並非是“肯定莊子知道魚快樂”,而是認為莊子不可能知道魚快樂,通過要求莊子提供證據的方式來質疑。惠子的意思是:“如果你認為你知道魚快樂,請給出證據。”而莊子故意曲解惠子的話,才能完成他自己最後的論辯。最後,莊子還是給不出惠子所需要的證據,“我就是在濠上知道的”,這樣的證據在惠子看來,根本是和沒有證據一樣。

  二

  但是,後來做心理谘詢與治療,對人類知識方式了解越來越多,終於明白了莊子的意思,也明白了以莊子這樣聰明的人,為什麽要把這個故事寫在自己的文集中。——在過去我一直奇怪,莊子為什麽要把這樣一個形似辯論成功而實際是失敗的事例寫下來,在後世才智之士麵前出自己的洋相。現在才明白了,這個故事是道家的精髓。

  因為,人的認知活動,我過去以為隻能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隻能通過把感覺信息經過加工或者說思維以得到知識。實際上,人還有一種方式能認知,這個方式是一個全然不同於此的方式,那就是“不通過感官、不進行思考、不信息加工,直接知道”。

  我在做心理谘詢與治療中,越來越深地體會到了,我們可以直接知道來訪者的情緒、欲望和感受。在一個來訪者抑鬱時,實際上我不需要看他皺眉、不需要聽他歎息、不需要問他話也不需要了解他的背景,我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情抑鬱。因為,他的抑鬱彌散在他身邊,讓我也沉浸其中。在他身邊的我,隻要反觀一下自己的內心,就能在自己的內心中看到有一個異己的抑鬱,那就是他的抑鬱。

  而我也越來越清楚地知道,這個能力是人人都具備的一種能力,並非多麽神奇,隻是因為我們不習慣用它,或者說早已不知道它的存在也不相信它存在,所以才“失去”了這個能力。在我的體會中,我們可以用這個能力知道其他任何人的感受和情緒等,但是一般不能知道他所想的語詞,這個能力和語詞無關。

  知道了這些,我就知道了莊子真正的意思:莊子一開始知道魚快樂,靠的就是這個能力。惠子質疑說:“你怎麽知道魚快樂?”莊子的回答:“你不是我,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這個回答不是狡辯,而是說明。莊子的意思是,惠子不是莊子,卻認為自己有可能知道莊子的感受,這說明在惠子的內心深處,是知道“生命可以直接知道其他生命”的感受的。莊子試圖用自己的反質疑幫助惠子體會到這種“直接知道莊子”,如果惠子發現了自己可以直接知道莊子,也就知道了為什麽莊子可以直接知道魚。所以,莊子的確在為惠子提供證據,隻不過這個證據在惠子身上而惠子並不知道。

  惠子說:“我不是你,我不能知道你。你不是魚,因此也不能知道魚是否快樂。對吧?”如果惠子堅信自己不可能知道莊子,則很自然的推論是莊子不知道魚。這個前提是否成立,這才是問題,因此莊子說“我們回到原來的話題上,一開始你問我‘怎麽知道魚快樂’,說明你已經肯定我知道魚快樂了,隻是問我怎麽知道的。我是在壕上知道的。”這裏,莊子的說明是,如果你承認我有一種方式知道魚的感受,我就告訴你這是什麽方式。也就是說,生命能否直接知道其他生命,這個前提,是不可能通過辯論清楚的,莊子知道而惠子不知道,所以他們的邏輯前提就不一樣。

  莊子最後說的是他知道魚的方式,那就是“在濠上知道的”,“就是這樣就知道了”,也就是說,沒有什麽感覺直覺思維等信息加工。這也就是道家所說的“玄覽”,是直接的知。獲得這樣的知的唯一方法,不是如何思考,而是不思考,恰恰是當一般的思維停止時,才最容易見到它。

  三

  這種東西看起來的確是“玄而又玄”,不僅獲得它似乎非常的困難,而且似乎實用價值也不夠大。在春秋戰國那動蕩的年代,法家可以用簡單實用的“賞罰”來獲得戰爭勝利,可是莊子真知道了魚快樂與否,又能怎麽樣呢?在我看來,道家的思想是最深刻的,但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它也是最難被人掌握的,因此而被失落得最多。

  但是,在今天,在做心理谘詢的生涯中,我意識到,這個認知對人類有非常大的意義。這是人與人真正的相互了解的最好的(如果不說是唯一的)方式。通過它,我們直接像別人體會自己一樣體會他,而不是通過各種信息去猜測他。這種方式把人和人聯係起來,使我們知道別人的喜樂如同自己的,而快樂別人的快樂如同自己的,也使我們痛苦別人的痛苦如同自己的。

  我發現,這個看起來非常玄的認知方式,實際是非常普遍的,實際上所有人在所有的時候,對所有其他生命(甚至無生命)都有這樣的直接的認知。這種認知方式不需要學習獲得,也不曾失去。隻不過大多數人不知道或不承認它的存在而已。

  讓我稍微展開說一下證據:我們常常發現心理谘詢師常常會不自覺地“感染”了來訪者的心理症狀。比如一個心理谘詢師為抑鬱的病人做谘詢,往往他自己會變得更抑鬱;如果一個心理谘詢師為疑心病人做谘詢,往往他也會變得更疑心……心理學家發現,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在和那些有心理問題或疾病的來訪者一起時,心理谘詢師感受到了來訪者心中的抑鬱或疑心,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覺察,他很可能誤以為這是他自己心裏產生的情緒,就會感到“自己”有些抑鬱或者疑心重。在這樣的例子中,心理谘詢師實際上就有“玄覽”,但是卻誤認了這個玄覽,而不知道它實際是什麽。如果一個心理谘詢師訓練有素,且覺察能力很強,他就能夠知道這個情緒不是自己的,雖然是在自己的心中被感覺到,而是來訪者的。當他知道了這一點,自己就不會繼續抑鬱或疑心,但是這個知使得他對來訪者的了解成為最直接和深入的了解,那麽他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好的別人的“知己”。他知道別人如同知道自己,所以對別人的幫助也會恰到好處。這樣一種情況,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術語叫做共情。

  我們知道了,共情對心理谘詢師用處很大,那麽,共情對我們其他人有什麽用處呢?實際上,共情對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有的最大的用處,就是,使我們懂得了要關心和愛別人,因為,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的快樂都會增加你感覺中的快樂,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的痛苦都會增加你的痛苦。最不了解自己的共情的人,或者簡稱共情能力很差的人,就很容易成為威脅別人的人物,因為,他們不能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人的痛苦,即他們不論做什麽對別人殘忍的事情,自己都不會覺得不舒服。當然,嚴格地講,並不存在共情差的人,這裏說他們共情差,是指這些人由於某種原因嚴重壓抑了自己對別人的感受能力,因此他們不會因別人的痛苦而痛苦;而不幸的是,他們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幸福而幸福;最重要的是,不論他們獲得了多少好處,至少有一個重要的“好處”他們得不到,那就是“和別人有真正的融合”的感受,他們一點也得不到,因此,他們永遠是孤獨者。

  玄覽或共情,是人與人真實的關係的基礎。它也是社會倫理的基礎,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倫理的基礎也正是,我們施加給別人的痛苦,不管你是否能夠意識到,實際上都將成為我們自己的痛苦。墨子所說的,我們應當泛愛眾,也正是建立在我們和眾人有這樣一種共通的基礎上的道德要求。或者我們可以說,這也是人類應當博愛的基礎,明確了這樣一種認知的存在,我們就能夠明白,為什麽愛別人是一種全人類在心理正常時的普世道德標準,隻有個別心理不健康的流派比如秦始皇式的法家,才會否認這種普世的道德。

  四

  魚快樂嗎?正是在這個看似不重要的話題中,才明確了一個最重要的人類生存問題:人和人,生命和其他生命,是可以深入的相通嗎?博愛是符合人性的嗎?在前麵我們做了很多邏輯討論,實際上這樣的邏輯思考是惠子的專長。而當莊子說,“魚在水裏遊得多快樂啊”,這不是一個邏輯問題的陳述,而是一個感受的表達,是莊子感受到了魚的快樂,也是莊子自己在感受到魚的快樂的同時,所感受和生發的生命的喜悅,也是莊子對魚和自己的生命的體認。所以,是魚快樂也是他自己的快樂,這快樂也許難於用邏輯證明,但是它卻給生命帶來了最真實的價值。

  道家的思想,也許都難於證實,也不能給我們馬上的功利,但是,它卻深深地關乎人心。知道魚的快樂,我們就能夠為美好的人和事而感動,在聽到剛剛發生的雪災中,那些困在火車上幾天的人饑寒疲勞的情景時,也會受到觸動,而希望自己能做一點事情幫助他們。道家的思想為一個健康的人生和健康的社會預備了一個很堅實的基礎。遺憾的是,中華民族並沒有能把它發揚光大,沒有能把它正確地轉化為現實的社會製度和文化,相反讓不健康的法家文化占了兩千年的上風。但是也沒有關係,埋藏在道家思想中的珍寶總會放出應有的光芒,而隻要我們能找到道路,中華民族就會實現我們的光輝未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