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庖丁解牛、太極拳和舞蹈

  一

  我徹底不會宰牛,學過太極拳但是沒有學會,交際舞跳過但是水平也不怎麽樣,在這裏寫這個題目似乎是紙上談兵,不過,我在做心理谘詢上比較擅長,天下大道無所不在、無處不同,所以不妨假此幾事說說道家所論的道。

  庖丁,也就是我們現代所謂的“食神”,把一個牛解開,刀工玩得出神入化,把梁惠三看呆了,問他怎麽會有這樣高超的技藝。庖丁先生說:“我這玩的是‘解牛道’(類似後代所謂的茶道、劍道、花道、跆拳道和柔道),不僅僅是技術,一開始解牛之時,我看著牛還是牛,三年後我眼中都已經不是整個的牛了。現在我都不用眼睛看,全憑感覺就能下刀。按照牛的天然構造,將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連的空隙之處,一點都不毀刀。差的廚師是硬砍骨頭,刀一個月就需要換一把;高明的廚師是割肉,刀一年需要換一把;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19年了,宰殺過的牛不下千頭,可是刀口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的鋒利……不過,每當我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也會感到難以下手,這時就要特別警惕,瞪大眼睛,動作放慢,用力要輕,等找到了關鍵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將牛剖開,使其像泥土一樣攤在地上。宰牛完畢,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環顧四周,不免感到誌得意滿,渾身暢快。”

  庖丁說的不是技術,是道。庖丁解牛就是“無為”方式做事的標本。“無為”是道家的一個基本概念,不是說不去做事情,而是說不要用強力的方式做事情。如果庖丁刀子也不動,就站在那裏等牛自己碎成塊,那就是什麽都不幹的那種假“無為”。實際上,任何一種技藝要達到爐火純青,做事都需要輕鬆、自然、流暢如同這個庖丁解牛,那都包含著一種無為。

  二

  武術中的太極拳最能體現“無為”的精神,在格鬥這種最容易引發人的強力的場合,太極拳也還要避免硬鬥,要舍己從人,跟隨對手的動作,並尋找機會,找到對方的破綻,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我當初了解太極拳為什麽要用圓的動作,大受啟發。一般武術動作都是直線,因為直線距離最短,一拳一腳直線打出,能最快地擊中對方。但太極拳大師認為,直線出拳時,除了出拳一刹那和拳擊中的一刹那,中間階段出拳者自己對自己的拳是無意識的,因此,對方如果在這一瞬間有什麽反擊動作,出拳者就會難於即刻反應。而太極拳圓形動作時,每時每刻都不是直線運動,所以都需要有意識,這樣,出拳者反而比對方的反應更快。這讓我大悟,原來關鍵是“意識”,而不是動作。這和庖丁“特別警惕,瞪大眼睛”是一樣的,而找到對手的漏洞,借力打力的一瞬間,也就和庖丁“找到了關鍵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將牛剖開”的時候是一樣的。“無為”,是一種跟隨,在庖丁是跟隨牛的結構和解牛過程的自然趨勢,在太極拳格鬥中,是跟隨對手的行動和這場格鬥的自然發展。一切活動本身有其自然的過程,不去幹預這個過程,不用自己的強力去打擾這個過程,而是跟隨這個過程,就是無為。所以,無為就是無我,沒有“我”的打擾和幹預,則我們就能夠去做到完美的跟隨。

  我跳交際舞水平一般,但是個別時刻也體驗到了舞蹈之道。說來簡單:初學舞蹈者注意力在動作,也在自己,而技藝純熟的舞蹈者,或者像我這樣不純熟但是偶爾忘我的舞蹈者,則會忘記自己、忘記動作,而把注意力放在音樂上、放在舞伴上、放在當時的氣氛和周圍的“場”上。於是在這個時刻,不是你跳舞,而是舞蹈通過你而發生,這就是我的無為。

  我無為,就是讓“自然”去作為,而我隻是跟隨並允許它所做的發生。

  道家的這個偉大思想,在培養偉大的技藝家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不論是烹茶做飯、理發按摩,無不可以體現出無為的神奇。中國功夫的特長之處,也全是源於道家的這個領悟。而在人的交往中,無為的原則也非常適合,在這個方麵中國人也有不少領悟和應用,但是,卻出了一些問題。

  三

  有一次,在培訓心理治療師時,我總結自己的經驗。我說心理谘詢與治療中,我的態度很像一個等著抓老鼠的貓。我會警覺但似乎又很放鬆,我聽著來訪者說他的問題,順著我的自然反應去應對,我並不會竭力去說服、幹預和改變對方,隻是順著自然流程走。而突然“老鼠出現了”,也就是說我感覺到了有一個關鍵點,於是我像貓一樣睜大眼睛,更加警覺,等時機到達,我就會閃電一般地出擊,一舉擊破對方的心理防禦,並解開對方內心中糾結的情結,於是事情豁然貫通。——當然我並非總能做到這樣,但是,常常還是有這樣的時刻,這就是我的“谘詢道”。這和庖丁解牛、太極拳大師格鬥和舞場高手的道是一樣的。

  中國人智力超群,在人際交往中也都和我做心理谘詢時一樣,都在學習如何達到道的境界。不過,在我寫這個文章的時候,發現很難找到好的範例。唐代安史之亂期間,有個輔佐唐肅宗平息叛亂的李泌,大約能有“進乎道”的境界。李泌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算無遺策,可以說不亞於張良對於劉邦所起的作用。而在發現肅宗過分寵愛妃子張良娣,可能會帶來後患的時候,也能抽身出來避免自己受到牽連。他所做的事情,每一件都恰到好處。很多追求這樣境界的人物,卻往往變為處事圓滑、甚至奸狡的樣子。我們可以找到相當多的例子,看好多從道家獲得啟示的人,卻變得陰險狡詐。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在我看來,道理倒是頗為簡單,無為需要忘我,在從事技術活動時,忘我比較容易,而在和人交往時,功利目的很難被放棄,則人不會忘我,不會忘我就不可能順應自然之道。耶穌不是道家,但是在他祈禱的時候,他會先祈禱一個事情,隨後又說如果天父的意誌不是像我希望的這樣,讓天父的意誌實現。這才是真正的忘我,甚至在他自己被釘上十字架,他都能做到服從天父的意誌。道家服從自然的意誌也應當是這樣,而在人際關係中,有誰能像耶穌一樣肯放棄自我呢?也就難怪道難於在人際關係和社會中實現了。

  還有一點不能忘記,當我們順應大道、忘記我的時候,是非常快樂的。隻有經曆過的人才知道這種快樂,也知道這樣做是值得的。將來要讓中國文化複興,讓中國人的人心更光明,道家無為的教導,應該是一個非常有用的精神資源。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