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章 毛奇齡被乾隆帝“誅心”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欽定四庫全書》告成,第一份全書謄清,接著《四庫全書總目》、《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也進呈。盡管這年二月,乾隆帝曾賜宴全體館臣以示慶功,並獎賞紀昀等編校官員,但他仍不放鬆查禁‘違礙圖書”、處罰所謂犯錯官員,表明他仍將繼續收緊文網。

  果然,這年十月末,內閣傳達最新上諭:

  四庫館進呈原任翰林院檢討毛奇齡所撰《詞話》一書,內有‘清師下浙”字樣,殊屬背謬。毛奇齡係康熙年間翰林,書內載我朝時事。理應稱‘大兵”或‘王師”等字樣,乃指稱“清師”抬寫,竟似身仕前明,未經在本朝出仕者,謬妄已極!毛奇齡係素有文望之人,且身故已久,朕不肯因其字句背謬,照從前戴名世等之案辦理。但此等書籍經纂修、校對等閱過,即應按照館例簽改進呈,乃漫不經心,俱未看出,實非尋常疏忽可比。除將原書交館改正,並查明此外有無似此等字樣一並簽改外,所有書內列名之總纂官紀昀、陸錫熊,總校官陸費墀、王燕緒,分校官劉源溥。俱著交部分別議處。至謄錄生不通文理,照本繕寫,著加恩免其查辦。並著行文外省各督撫細心查辦,有似此者一體改錄。欽此。(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編《纂修四庫全書檔案》,1668,文字據同書頁1686-87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這道上諭很可怕。第一,乾隆帝隻憑毛奇齡《詞話》用了‘清師”一詞,便判決他‘謬妄已極”。第二,乾隆帝推斷毛奇齡存心‘背謬”的依據,是此人在康熙十八年已任翰林院檢討,既仕清又在文字中表示似乎‘未經在本朝出仕”,豈非懷有二心?第三,乾隆帝認定毛奇齡實與康熙五十一年被殺頭的翰林院編修戴名世同罪(見上節),在戴名世後加一“等”字,無疑暗示可照《南山集》案的先例,興起大獄。第四,乾隆帝在先屢稱‘朕從不以言語文字罪人”,還讚同乃父雍正關於夷夏之辨僅示文化區別的說法,這時毛奇齡死去已七十年。生前又屢受康熙帝禮遇。因而乾隆帝稱其身故已久而免於追究,無非追究便涉及乃祖。第五,乾隆帝雖因投鼠忌器,也因要給自己先前沒能發覺《詞話》有“違礙”字樣的行為遮醜,不得已饒恕死人,卻將怒氣發泄到紀昀等人頭上,當然是怪罪紀昀等沒有克盡文化鷹犬的職守,從而開了文字獄難究作者即罪編者的先河。於是曾在《詞話》進呈本署名的五名審查官,統統作為替罪羊而受懲罰。

  毛奇齡《詞話》存兩卷,生前已編入《西河文集》,內自稱少年便以度曲知名。他所作小令,學花間派,善作淺吟低唱來描寫兒女情長,被近代詞家舉為別開生麵。其書卷一確有“清師下浙”條,記明清之際錢唐一詞人與一病婢偶合死別的故事。所錄詞人自述乃在南明弘光政權內遭亂的際遇,背景為‘清師下浙時”,原無言外之意,而乾隆硬指為別有用心,豈非厚誣?

  可是紀昀等敢對皇帝的‘誅心”謬論表示異議嗎?吏部急忙遵旨議處,從重判定紀昀等五人‘錯謬”。如紀昀應該‘降一級調用”。他原職兵部侍郎,當由從二品降為正三品,並調出四庫館。乾隆到底聖明,知道沒有紀昀就沒有《四庫全書》,於是傳旨‘著降一級,從寬留任”。

  那麽《詞話》“改正”了嗎?手頭僅有嘉慶本《西河文集》,內《詞話》兩處“清師”字樣照舊。再查《四庫全書總目》集部詞曲類提要,《詞話》仍列於正目。其書提要也如《總目》所收毛奇齡其他六十四種著作一樣,有褒有貶,而對毛奇齡的填詞成就尤為稱道。並無隻字譴責此書政治謬妄,當然也未提及乾隆的“誅心”上諭。《總目》屢經修訂,至乾隆六十年(1795)才寫定,不待說屢呈乾隆審查。難道乾隆忘記自己對《詞話》的否定嗎?還是他悄然收回自己的判決?無據可考,但知毛奇齡遺著暫時逃過了乾隆朝禁毀的劫難。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