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章 毛奇齡與清代文字獄朱維錚《南山集》案嚇倒毛奇齡

  毛奇齡堪稱清初的文化怪傑。

  他於明天啟三年(1623)生在浙江蕭山。年方十五,未及明朝法定的成人年齡,便通過省學政主持的院試,列名縣學生員,俗謂秀才。

  他從此躋身本縣乃至本省的學界名流之列,與大他十九歲的長兄毛萬齡,並稱‘大小毛生”。

  他於清順治二年(1645),滿洲揮師南下,曾參與南明魯王政權的抵抗運動。然而發覺南明福王魯王兩個政權,都沒有出息,於是削發為僧。後來還俗,卻遭到曾降李自成又降滿清的地方官紳迫害,化名潛逃,曆順治、康熙兩朝之際,足跡遍及蘇皖魯豫贛諸省,飄泊近十二年,才客居上海,被浙閩大員聯名舉薦,應博學鴻儒特科。

  他因而時來運轉,在清康熙十七年(1678)九月抵達北京。這年他五十六歲,在先前流亡期間,早已文名遠播,於是受到清廷漢大臣爭相禮遇。內閣首輔李蔚、三輔馮溥,都對他青睞,而他人住內閣學士兼經筵講官李天馥家,卻一直稱馮溥為師,可知他得以折節事清的人事秘密。

  他於清康熙十八年三月初一參加康熙出題的禦試,在被薦一百五十三名預選者中間,名列被錄取的五十名博學鴻儒之內。但最終由皇帝欽定的榜單,他卻名列二等十九名。當時由皇帝圈定的榜單,一等二十名,二等三十名。他實際被置於榜單的第三十九名。而後受職呢?他僅得翰林院檢討,乃翰林院最低等的屬官,從七品而已。

  他當然大失所望。卻以為得入翰林院,便置身於帝國權力的運作中心。因而他在翰林院七年,盡管隻獲得充當會試同考的一次機會,卻戀棧不舍。

  他似乎感到歲月不饒人,卻更似乎醒悟康熙帝權術的可怕。如鄧之誠所說,康熙帝對於博學鴻儒科,“始則招之唯恐不來,繼則揮之唯恐不去矣”(《清詩紀事初編》卷二)。我以為還有一個原因,即那班所謂正途出身的漢官,對於由布衣驟登清要的鴻儒們,自始便側目以視,譏之日‘野翰林”,誚之日假夷齊,使好名的康熙帝感到輿論壓力。加以三藩平定,南國文士除了在清朝‘食毛踐土”,已別無選擇。因而康熙帝開始收緊文網,一再警告翰林院官員注意品行文章,“杜絕一切交際禮文”(見《聖祖實錄》康熙二十三年二月),所指正是聚集在翰林院常作詩酒高會的鴻儒們。於是來自南國的鴻儒接踵求去,康熙帝無不照準。

  這樣毛奇齡還不見機而退麽?康熙二十四年(1685),他六十二歲,“請急南歸”。迫切理由是遷葬父母墳墓。但盡孝以後,又稱病續假。他沒有‘致仕”,而以在籍翰林身份,繼續在浙閩官場活動,同時遇朝廷大事,如皇帝祖母去世、皇帝南巡之類,得以合法參與。因此獲得三度迎鑾並蒙皇帝垂詢的光榮,甚至八十一歲(1703)在杭州得到康熙欽賜‘禦書”,而終身感恩不盡。

  如此善於利用一切機遇“打皇帝牌”,又於居鄉後勤奮著述,遂使他晚年越發聲名鵲起。時人已將他與黃宗羲並提,說是‘南雷、西河之集遍天下”(見章大來《後甲集》仇兆鼇序)。

  然而毛奇齡‘歸田”以後,活到哪一年才去世?卻有異說。《清史列傳》儒林傳下一本傳:“(康熙)五十二年,卒於家,年九十一。”王鍾翰點校本(中華書局1987)改九十一為九十四,出校記謂據薑亮夫《碑傳綜表》改,並引《耆獻類征》作證。但王鍾翰所改實誤。因為毛奇齡生於明天啟三年癸巳(1623),既無異說,則下推至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得年適為九十一歲,其實,蕭一山編《清代學者著述表》(商務單行本,1936),已舉毛奇齡卒年有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五年二說,並據《疑年錄匯編》等書,否定《清史列傳》的九十一歲說,將毛氏卒年定為康熙五十五年丙申(1716),上推至明天啟三年,為九十四歲。王鍾翰改《清史列傳》的享年而不該不改卒年,可謂失考。

  不過蕭一山所據《疑年錄匯編》的附注考證同樣可疑,雖然它可由清代阮元到民國王國維等名家有關論述獲得支持。據胡春麗《毛奇齡與清初:四書)學》(複旦大學專門史博士論文,下篇《毛奇齡年譜》,已發表於清華大學經學研究中心編《中國經學》)考證,《清史列傳》之說,乃據錢大聽的《疑年錄》,而錢說可由毛氏門人蔣樞所述其晚年曆程,章大來《後甲集》仇序(見前),以及《蕭山毛氏宗譜》,得到直接證明。

  無論如何,毛奇齡雖耄年仍著述不輟。但康熙南巡曾三度垂顧於他,顯然令他樂昏了頭,竟以為今上是他的知己。為報龍恩,他於八十六歲仍力疾完成《四書改錯》定稿,準備麵呈康熙,期待皇帝宣判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非孔孟原典。他沒料到康熙關注“理學真偽”,“崇正學”是假,“黜異端”是真,一旦發現自己親點的榜眼並授翰林院編修的戴名世,所著《南山集》竟以南明三王為延續亡明遺脈的正統,也意味著質疑康熙本人攻擊南明戰爭的曆史合法性,就立即予以嚴懲,並株連及講理學出名的桐城方家。這起文字獄震撼全國,首先驚破了毛奇齡的帝師夢。他更沒料到康熙在借戴名世案殺雞儆猴的同時,又高調尊朱,將朱熹提升入孔廟正殿,與孔門十哲並肩,等於宣告朱熹道學是孔子道統的唯一真傳。這下毛奇齡被嚇得方寸大亂,趕緊把已雕成的《四書改錯》書板用斧劈毀。時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他九十歲。

  次年新年剛過,康熙命將戴名世立即處斬。毛奇齡聞訊沒有?不詳,但知這年三月初,他就死了,遺命喪事從簡,但要求以朝服覆體以示忠君。倘說他是懷著戀主的哀愁歸陰的,似不為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