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7.社交網絡

  事實證明,你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一個有遠見的人,一個利他主義者。——金球獎最佳編劇阿倫·索金

  所謂社交網絡,就是將社交行為在互聯網上進行。最早的網絡社交是通過電子郵件來進行的,然而在當時電子郵件隻能滿足5%的人的社交需求。當互聯網發展出了BBS網站和今天主宰網絡社交的SNS網站,豐富的社交網絡已經能滿足十倍於當初的人社交網絡是一個新型的社交平台,通過網絡將人們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了具有某一特點的團體。

  2010年鬼才導演大衛·芬奇根據本·麥茲裏奇的暢銷小說《意外的億萬富翁》拍攝了電影《社交網絡》,故事中兩位主人公的原型正是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和愛德華多。

  大衛·芬奇的《七宗罪》《搏擊俱樂部》《本傑明·巴頓奇事》都是電影愛好者公認的經典之作,他所執導的電影都充滿了一種獨特的陰鬱、深沉和哀傷的基調,這也使得很多人都認為他所拍攝的電影是“黑色”的,就如他自己所說:“我不認為電影就隻扮演取悅觀眾、娛樂大眾的角色。我的興趣在於傷痕電影。”大衛·芬奇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人性與社會的黑暗之處,他所拍攝電影的影像風格則是強有力和震撼人心的。

  就像是電影的開頭,節奏快得讓人窒息,開門見山都無法形容那種緊湊感。馬克與他的女友坐在一張小酒桌旁,直接進入了一場長達166句的對白,而耗時僅有5分鍾。這段特殊的開場除了校園酒吧的背景,便隻有兩張淡漠的臉,沒有特別的環境交代、沒有肢體特寫、沒有好萊塢絢麗的電腦特效。據說這一段劇情就占據了8頁的劇本,但是拍攝了99次才完成。一個性格孤僻、語言刻薄、奸詐狡猾、卑鄙無恥的反麵人物形象迅速被建立了起來。

  “你或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計算機人才,但是,這輩子都不會有姑娘喜歡你。這並不是因為你腦子一根筋。真正的原因隻有一條:你就是個混蛋!”這句話出自電影開場中與馬克對視而坐的“前女友”之口,借由這句話,電影圍繞著“混蛋”二字,展開了敘述。或許馬克不是一個混蛋,但是通過影片裏馬克的表演,會讓人看到他正在努力成為一個混蛋。

  影片才開場,男主角就被女友甩掉,馬克憤怒之極,決定幹點什麽報複一下。於是這位計算機天才,先是在自己的博客中大曝女友隱私說她是個婊子,詆毀諸多。再以黑客手段入侵了學校的計算機係統,盜取了哈佛大學內兒乎所有女生的相片與資料,並製作了網站Facemash,在Facemash上,馬克將那些偷盜來的美女照片放上去,讓全校人進行投票,對“辣妹”們評分。此網站立即引起了轟動,火熱程度致使哈佛服務器崩潰癱瘓,馬克也因此被哈佛校方懲罰。因禍得福,馬克的“壞”名頭在哈佛校園內傳開,引起一對正在製作網站的雙胞胎溫克萊沃斯兄弟的關注,他們熱情邀請馬克加入他們的團隊,共同建設此網站。而馬克受到了溫克萊沃斯兄弟所建設網站中的創意啟發,與好友愛德華多等人建立了日後名聲大噪的社交網站“Facebook”,

  一番努力後,Facebook運作得越來越好,聲名鵲起,馬克的財富也與日俱增,躋身《福布斯》巨富。由於他的為人與一些做法,使他麵臨了各種各樣的麻煩,被溫克萊沃斯兄弟起訴,並與昔日好友愛德華多反目成仇。

  整部電影將Facebook創始人馬克·馬克刻畫成了一個智商極高的天才,又與其他天才一樣擁有很低的情商,而且日常的倫理道德、行為規範,在他的眼中幾乎一文不值。這部電影中的馬克,兒乎不懂得什麽叫做感情,是一個完全漠視私人感情、友情和愛情的人。他利用雙胞胎兄弟的信任,謀取創意,半路單飛,創建Facebook。在發展Facebook的途中,又將共同創始網站的夥伴甩掉,要自己幹自己的。並且用自己的一套古怪邏輯讓自己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片中他唯一的好友,從始至終為其貢獻良多,犧牲很多幫助其事業發展,最終卻在沒有價值的時候被無情拋棄。馬克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真的成為了一個混蛋。

  影片的最後,是馬克孤獨地坐在辦公室裏。他望著電腦屏幕,顯示的是那早已遍及世界的Facebook網頁,這一刻是無聲的。全世界都在通過他所創造建立起的虛擬社交網絡進行社交,而他自己這個創始人卻失去了所有的交往。他默默輸入了女友的名字,在網站上找到了她,然後小心翼翼地發出了添加好友的申請,接著一遍又一遍地刷新,期待著奇跡的出現。對於全世界的商界來說,他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對於他自己來說,此時的他卻等不來最初的那個人。

  影片結尾仍然給予了馬克些許安慰,雖然他沒有辦法與早年的女友“關係正常化”,但那個曾經對他深惡痛絕的女孩畢竟還是注冊了Facebook,在明知老板是他的情況下,這算是一種無聲的原諒吧。馬克機械地刷新著屏幕,望著那個女孩的笑容,這樣才是他所熟悉的交往方式。此時不禁又想到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虛擬世界,到底是讓我們更接近,還是更疏遠?

  美國時間2011年1月16日晚,這部《社交網絡》拿下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原創音樂四個電影類主要獎項,打敗了呼聲很高的《盜夢空間》。 本片最出色的構思在於創業的傳奇“其實隻是背景”,鏡頭審視的是一個天才永遠寂寞漂泊的內心,這眼光帶著幾許諷刺和悲哀。馬克創造了Facebook帝國,建立了一個無需邀請函的超級俱樂部,打造了龐大的社交網絡,幫助人們在虛擬世界中更加接近,然而他本人卻是一個沒有社交的人。他沒有辦法與任何人建立長久穩固的關係,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他並不是那麽在乎金錢,但是他也不會輕易認輸,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他相信自己是世界之巔上的唯一一人,孤獨,是一種必然。他偶爾也幻想做出改變,可是那隻能讓他更無所適從。他已經習慣孤獨。人的心思和情感太難捉摸,不像數學公式和計算機程序那樣步步準確,於是,他寧願選擇後者。

  馬克周圍的人分別代表了傳統、現代和後現代,隻有馬克是一個不屬於任何一個時代的漂泊者,因為其他人雖然各自帶著不同時代精神的印記,畢竟仍然是社會網絡的一部分,而馬克遊離在社會和人際網絡之外。他的高智商與他的低情商成反比,他傷害了自己有好感的女生,傷害了一直包容他照顧他的朋友。他如願以償成為人人景仰的校園紅人,卻不知如何與粉絲們聊天,眾人崇拜的眼光反而讓他無所適從。他試圖追隨肖恩選擇後現代的生存方式,最終卻發現自己不屬於那裏。與眾人對簿公堂時,馬克捍衛的與其說是他的財富和權力,不如說是他僅餘的精神依托,他超眾的智慧。他的智商是他唯一可以依靠和慰藉的,他要用自己的聰明壓倒所有人,來填補情感的空虛。事業上他是個成功者,是個瘋狂的天才,同時他永遠治不好自己的社交障礙,他與世界之間始終隔著一道電腦屏幕。

  相比愛德華多,馬克後來的領路人肖恩則更為另類。如果愛德華多是現代人格的化身,那麽肖恩就是無拘無束的後現代人格典型。他的激情,他的瘋狂,他的不按常理出牌等種種反傳統、反權威的行徑讓馬克有向道中人的感覺,但終究他們兩人是不同的。肖恩也是IT界人士,對於電腦和網絡,他和馬克有同樣敏感的直覺和深刻的認知,這一點不同於玩經濟的愛德華多。經濟和金融世界已經高度製度化,需要謹慎小心守規矩,而計算機世界是開疆拓土的西部,需要的是策馬冒險的牛仔.

  正因為如此,馬克才與肖恩一拍即合,最終與唯一的朋友愛德華多決裂。事業上如此,但是在生活中,馬克對於肖恩的放浪形骸並不認同,在肖恩醉生夢死的時候,馬克關心的仍然是他麵前的電腦屏幕和他的虛擬世界。肖恩的社交生活處於後現代式的漂浮狀態:他與萍水相逢的女生一夜激情,瀟灑悠肆,並以富翁自居;又與漂亮的模特打成一片,進行著不知所雲的對話。這些還不夠,他與人交往的方式隻求一個酷字,法律亦不放在眼裏。他辦吸毒Party隻因那是讓人們High起來的方式之一,對毒品過敏的他自己並不能吸,他隻是想要那種氣氛。馬克呢?馬克還是那個沒法與人交往的馬克,沒有一夜情,沒有Party,當肖恩被警察逮捕時,電話另一頭的馬克才發現,其實兩個人的距離很遙遠。

  劃艇雙胞胎家境優握,身材高大,外表英俊,是頂級俱樂部的骨幹,是哈佛校園的上層人物。與馬克的怪哢相比,他們的“紳士風度”顯得過時而可笑,他們的運動員身份也在暗示著他們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一群。他們屬於過去,某種前現代的痕跡仍揮之不去,就像他們從事的代表古老傳統的賽艇運動。雖然他們努力在追趕新的潮流,想出了Facebook的原始創意,但是仿佛積重難返,286的配置帶不動最先進的係統,他們注定被淘汰。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們的確是幫助馬克融入校園主流生活的契機,不過馬克不是乖乖仔愛德華多,不同於後者的受寵若驚,他對校園領袖們的“垂青”棄如敝屣。其實在馬克極度自我和自信的背後,也有著深深的自卑。他未嚐不希望加入主流,進入那個赫赫有名的坡斯廉俱樂部,然而,他的自我和自信更重要,當自信受到折損,自我受到壓抑的時候,他寧可選擇與主流決裂,也不肯妥協。

  有別於一般的成功人士傳記,電影《社交網絡》大量披露了馬克·馬克成功道路上的各種醜事:被女友甩、建評選網站報複女性、竊取他人的創意、背叛幫助過自己的好友等等。但在這些看似不太光彩的故事背後,人們看到的卻是天才的失意和落寞:他官司纏身,眾叛親離;盡管建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社交網絡,但現實生活中卻不擅與人交際。馬克的道德觀並不符合大眾的口味。盡管他的所作所為最終令他不得不付出大筆的賠償,但對他而言那6500萬美元不過是一張超速罰單。可能在很多美國人看來,讓這個年輕自大的億萬富翁受點懲罰是應該的,所以導演借片中馬克的女友之口斥責他為“混蛋”,通過律師助理形容他“雖不是混蛋,但正在努力成為一個混蛋”,這大概也代表了觀眾們的心聲。

  當然,這隻是電影。銀幕上的故事純屬虛構。在電影《社交網絡》的原著小說《意外的億萬富翁》的引言中,作者寫道:“書中有些對話其實是經曆了很長時間、在不同地點發生的,所以,我對部分對話和場景進行了重建和壓縮。”電影的片尾字幕中也附加了這段說明,也正因此,《社交網絡》和《意外的億萬富翁》都被評論家們貼上了“虛構”的標簽。被最經常引用的例子,是電影裏炮轟馬克的“前女友”在現實世界裏並不存在。

  當《社交網絡》獲得金球獎時,編劇阿倫·索金說:“我感謝馬克·馬克,如果你今晚正在收看金球獎直播。電影開始時,你的前女友曾經預言你的未來,她錯了。事實證明,你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一個有遠見的人,一個利他主義者。”

  索金是好萊塢的著名編劇,此前,他的電視劇《白宮風雲》,7年間共拿下27座艾美獎杯,值得關注的是這部連續劇也是馬克·馬克最喜歡的。索金在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前四年,就讓創作顧問致電奧巴馬的競選團隊:“跟我說說奧巴馬這人。”《白宮風雲》的最後,劇情是這樣發展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少數族裔政客擊敗了共和黨的白人候選人後,登上了政壇頂峰。其中諸多台詞,都以極為雷同的方式在奧巴馬的競選訪談中得到了重現。索金希望將這種態度帶到《社交網絡》中的馬克身上。

  《社交網絡》試圖還原Facebook誕生於哈佛的真實狀態,電影中出現的哈佛社交聚會、宿舍牆上的標語、馬克使用的筆記本電腦型號,甚至是屏幕上出現的網絡操作命令行,都極大地忠實於事實。

  雖然馬克曾經對《紐約客》明確表示他不會看《社交網絡》,但電影上映後,他還是悄悄走進了影院,就連這一點,也和電影裏他言不由衷的風格十分相似。他在接受采訪時留下了這樣一句觀後感:“電影裏出現的每一件短袖和帽衫,我確實都有一件一模一樣的。”

  2010年接受美國計算機曆史博物館的采訪時,馬克說:“那部電影很明顯是虛構的,我們從未參與其中。如果你想寫一些關於Facebook的東西,至少要試著講一個正確的故事才可以。《Facebook效應》的作者就曾經與我聯係,並且發來了一部分章節讓我提供反饋。雖然有些內容仍有爭議,但他們至少嚐試了。”

  《Facebook效應》的作者大衛·柯克帕特裏克在博客裏說,《社交網絡》開拍時,劇組希望他能參與並提供意見。但由於柯克帕特裏克曾經采訪過Facebook高管,而電影又明顯失實,柯克帕特裏克采納了Facebook的公關意見,沒有參與到電影的製作中。

  根據柯克帕特裏克的說法,現在的馬克“態度平和、談吐緩慢、時常沉默、高度自信”。他身高隻有172cm,但總是抬頭挺胸自信滿滿。這很容易在電影中被塑造為一個反社會的高傲角色。

  2010年10月16日馬克在接受采訪時被問道對《社交網絡》這部電影的看法,他回答道:‘他們為了創造真實感做的很多事情非常有趣。但電影裏有很多搞錯的地方,也有很多很隨意的細節是真實的。我覺得主題方麵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是,他們把整個電影的框架弄錯了。電影開頭是我和一個女孩,她把我情緒搞得低落。基本上,他們這部電影的框架是,我建立Facebook或者類似的東西是為了能得到女孩或者能進入哈佛的各種社交團體。真實生活中了解我的人知道,我現在還是在跟創辦Facebook之前就交往了的一個女孩在約會,所以電影中明顯是不真實的。拍這部電影的人對於矽穀人們建造東西動機的理解與事實有很大脫節。他們無法理解,有些人想要建造東西,僅僅是因為他們喜歡這麽做。”

  亞當·德安傑羅在看過《社交網絡》後說:‘他們從哈佛搬到帕羅奧多時的第一個房子,我當時在哪住了一個暑假。電影中從房頂的煙囪到遊泳池之間的滑降繩索是真實的。隻不過那個煙囪沒有被弄塌過,電影中他們增加了煙囪被弄倒塌的鏡頭,是為了增加戲劇效果。”

  “在電影中,馬克最初建立網站的動機被描述為對Final Clubs俱樂部的著迷。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著迷,但有一點肯定的是,他還有其他的動機,比如哈佛校報《深紅》暗示的製作一個全校通用的肖像名錄。

  電影中馬克當時用的索尼VAIO是完全符合事實的,而且很有趣的是,在科克蘭德宿舍,電影中馬克宿舍的壁爐上有個貼紙寫著:USE OF THIS FIREPLACE IS PROHIBITED,意思是禁止使用該壁爐。事實上,在2003年的時候哈佛幾乎每個宿舍的壁爐上都有這樣一個貼紙,那是當時學校的行政規定更改所要求的。馬克筆記本上出現的阿帕奇配置文件目錄列表以及WGET下載命令都和電影裏出現的完全一致。

  休斯在電影中被提到時,他的身份是程序員。不過就我所知,他當時並不是程序員,並且現在也不是。電影中莫斯科維茨的角色被輕描淡寫也是如實反映當時的情況,我確定他們做了很多的工作。

  2010年底,片中的“混蛋”馬克入選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搖身一變成了造福全人類的“好好先生”。事實上,美國民眾對於現實世界裏的馬克也有兩種截然對立的看法:一些人認為他是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的混蛋,另一些認為他是造福全人類的社會企業家。

  電影中的馬克穿著拖鞋參加自己的聽證會,真實的馬克也不修邊幅,在數次改變了Facebook命運的新聞發布會上,他都穿著T恤、牛仔褲和運動鞋麵對全球用戶。這被媒體解讀為“同史蒂夫·喬布斯一樣的科技業符號”,他也被《君子》這樣的時尚雜誌評為2010年的最差著裝人物。

  Facebook的高溫仍在繼續,然而對於管理這家公司和如何與下屬打交道,相信這麽多年過去了,馬克已經有了自己的心得,在用戶急速增長的同時,馬克一定也有了相應的成長。在2010年接受《紐約客》采訪時,馬克曾懊悔不已地說:“如果你要建立一個有影響力的線上服務,並且希望人們都信賴它,你就必須變得成熟……我已經長大了,並且得到了許多教訓。”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