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001 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黃帝

  “傳略”黃帝(約前24世紀)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傳說的上古時代的聖王。西漢曆史學家司馬遷寫《史記》,就起於黃帝。在先秦時代,黃河流域,大江南北,到處流傳著黃帝的故事。百家書籍也記載著黃帝的事跡。司馬遷根據這些傳說和記載,寫了《五帝本紀》,即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帝本紀》說,黃帝為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古人認為,幹大事業的人都是生而神靈的。傳說黃帝生下來幾十天就能說話,長到六七歲思想就十分靈秀,成人後聰明異常。

  關於黃帝的出生地有種種傳說。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傳說的壽丘,在今山東曲阜東北,姬水為關中岐水支流,軒轅在河南新鄭縣北。而《水經注》又說黃帝生於軒轅穀,則在今甘肅天水市西南。《國語・晉語》說黃帝、炎帝為兄弟,炎帝以“黃帝以姬水成,薑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姓,炎帝為薑姓”。薑水亦為岐水支流,岐水在陝西岐山西南。關於黃帝生地的種種傳說,表明黃帝影響之大。位於今陝西黃陵縣西北的橋山上有黃帝陵,這象征著全民族的認同。古史認為黃帝是按五行以土德為王,土為黃色,故號黃帝。我們今天可以這樣認為,黃帝就意味著黃土地,黃土高原。即黃帝是古代活動在陝北高原的一個遊牧部落,炎帝部落居於關中。岐水流域土地肥沃,宜於農業。炎、黃近鄰,故有兄弟之稱的傳說。

  黃帝距今約4400年。依據是,《五帝本紀》記載堯在位98年,舜繼堯之後在位42年。《五帝本紀・集解》引《帝王世紀》謂黃帝在位100年,顓頊在位78年,帝嚳在位70年。五帝相繼共388年。《史記》夏、殷、周二本紀《集解》引《竹書記年》說,夏朝471年,殷朝496年,周朝自武王滅殷以至幽王凡257年。周幽王死於前770年。據此推計,三代相接曆年1224年。從前770年上推1224年,再加五帝相承388年,為前2382年。即黃帝活動年代大約在前24世紀,距今4400年。我們說中華民族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這是依據晉人張輔之說,“遷之著述,舉其成數而言。張輔說:辭約而事舉,敘三千年事唯五十萬言。”(《晉書》卷六十《張輔傳》)《史記》上起黃帝,下訖漢武帝太初年間。太初在前104~前101年。故此推計,黃帝至今5000年。

  “影響”《五帝本紀》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蚩尤是九黎族的領袖。九黎氏住在山東。炎帝、黃帝同住於關中黃土高原。後來炎、黃向東發展,炎帝進入河北,居太行山以東。黃帝進入河南,居嵩山一帶。東方蚩尤向西發展,於是炎、黃、蚩尤三大部落集團展開了逐鹿中原的古代戰爭。

  首先是炎帝與蚩尤爭奪今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會的黃河下遊平原地區,這裏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經過長期戰爭,蚩尤取得了勝利。炎帝神農氏向北逃竄,被迫居於涿鹿(今河北懷來縣),而求救於黃帝。黃帝於是“修德振兵”,與蚩尤作戰,在涿鹿展開了激戰。黃帝把聯盟內部各部落的戰士排列成不同的方陣,每個方陣上的戰士分別打出以熊、羆、貔、貅、�、虎等猛獸形象為圖騰的旗幟,十分勇猛。許多氏族也都來歸附,聽從黃帝指揮。於是黃帝成了最大的軍事聯盟部落首領,展開了對蚩尤的進攻。

  黃帝在涿鹿與蚩尤集團決戰。“流血漂杵”蚩尤是土著,熟悉地形,又十分勇敢善戰,很得士卒擁護。涿鹿戰役開始不久,下起了暴風雨,時間持續很長,戰場環境十分惡劣,戰爭進行得很艱苦,雙方勝負難分。後來天氣放晴,黃帝在風後、力牧兩位軍事大臣輔佐下終於戰勝,擒殺了蚩尤。

  之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族的地界,來到泰山之巔,會合各氏族首領,封禪祭天地,告成功,從此號令天下。

  黃帝統一天下後,定期巡行全國,�民疾苦,勸民耕織。東邊到了大海,登上了琅琊山和泰山,西邊到了今甘肅崆峒,登上了雞頭山,向南巡察到了長江,登上熊耳山和湘山。為了消除北邊葷粥族的威脅,黃帝親自率兵擊潰了他們,驅逐他們到北麵更為邊遠的地區,然後會聚天下諸侯,會盟於釜山,四海安靜,宇內和平,人們生活富足安康。

  黃帝建都於涿鹿,而時常巡行天下,朝會諸侯,以鎮不服。因此,黃帝所到之處,總以軍兵為營以自衛,設置了左右大監的官職以處理事務。也就是黃帝及其辦事班子經常隨從出巡在行營辦公,所以黃帝的帝都沒有固定城邑。涿鹿隻是他最早的都城罷了。

  《世本・作篇》記載,黃帝教民用熟食,用火做飯,又創製衣飾冠冕。黃帝讓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臾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呂,大撓作甲子,隸首作算數,倉頡造字。天文、曆法、音樂、文字等都得到確立,並有專人管理。黃帝的大臣,夷牟作矢(箭頭),揮作弓,共鼓作舟,祝融作市。黃帝又歪拔風後、力牧、常先、大鴻共治百姓,督促人民順應時令,播種百穀。

  黃帝時已開始多妻製。傳說黃帝有妻14人,元妃為西陵氏,名嫘祖,教民蠶織,次妃為方�、彤留、嫫母等。黃帝有25子,其中得姓的,即為諸侯的有14人。14人有12姓,即姬、酉、祁、己、滕、�、任、荀、僖、�、儇、衣。另外,青陽與蒼林與姬同姓,故12姓為14人。在氏族公社時,姓與氏,以及族,都是氏族組織,姓的範圍較大,氏或族是姓的分支。三代世襲製形成後,各地有封土的諸侯就以地為氏,天子臣屬執事以官名為氏。就這樣一姓分為了若幹支氏子姓。到了後來,姓與氏就沒有區別了。黃帝25子,得姓14人,這不僅說明其勢力之大,而且表明黃帝是父權製形成的象征。司馬遷把三代天子和西周諸侯都歸本於黃帝,於是中華民族皆黃帝子孫這一觀念,從此奠定。黃帝統一諸侯,草創國家,成了中華民族的民族魂。“黃帝子孫”這一口號至今仍是我們民族的共同心理,具有無限的凝聚力。後被黃帝戰敗的炎帝,教民農耕,號“神農氏”,受到後世人民的愛戴,與黃帝並稱。所以“黃帝子孫”這個口號也稱“炎黃子孫”。傳說炎帝死後,葬於長沙。

  “餘論”“黃帝、湯、武以興,桀、紂二世以崩,可不慎歟?”(《太史公自序》)黃帝是一個仁德的聖王,他善於戰爭,而又不窮兵黷武。所以司馬遷寫史,上起黃帝,下至漢武,用以象征曆史走向大一統,而戰爭又是大一統不可缺少的手段。黃帝用戰爭平亂世,定一統,符合曆史發展的軌跡。儒家宣揚效法堯舜,而堯舜是仁德的禪讓之主,當時天下太平,不用兵革。儒家反對戰爭,所以追述曆史從堯舜始。《尚書》第一篇就是《堯典》。司馬遷認為這不符曆史發展規律,所以突破儒家仁讓思想的樊籬,以黃帝為中國文明史的開端,具有不平凡的史識。

  (王慧敏)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