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在古廟構思儒學大著

  《大英百科全書》第7卷677頁評價一位中國當代哲學家,說他“對中國整個哲學傳統予以係統的再解釋之外”,還“建立了一個新的哲學體係”,“對西方和東方哲學進行了綜合和發展”,“可和柏拉圖、康德的著作媲美”,“為中國自朱熹、王陽明以來的傑出哲學家”。這位人物就是抗戰時期任中央大學哲學係教授、係主任,後任香港新亞學院、中文大學教授的唐君毅先生。

  唐君毅,四川宜賓人。他的父親唐迪風,17歲入學為秀才,性情剛直,落拓不羈,長身美髯,望之有如俠士。唐迪風早年曾花三個月時間,帶著全家人從成都步行至南京,投金陵支那內學院,從歐陽竟無大師學佛。歐陽大師對其稱道有加。唐迪風著有《孟子大義》,理據宏深。唐君毅的母親陳卓仙,知書達理,遣興作詩,感情真摯,語言樸實。唐君毅有弟妹五人,他是老大。他從小天資穎悟,喜好深思。

  唐君毅的父親教育孩子十分嚴格,他把自己如何為民族保存一線生機,如何為學問留下一些種子的人生追求,言傳身教給了唐君毅。重慶府中學校長熊浚禮聘唐迪風、蒙文通到渝講學。13歲的唐君毅隨父到重慶聽課,常起立問難,講課老師常常答不出。父親聽說了加以訓斥,但前輩們都誇獎唐君毅有思考,有硬漢之風。

  唐君毅讀書時便有正義感、同情心,因而深得老師喜愛。17歲進入北京大學預科,當時梁漱溟也在北大任教,經常舉行係列學術演講,每次門票銀洋一塊,唐君毅都買票去聽。有一次,他不滿激進同學對梁先生的攻擊,缺席聽課。梁先生以為是他用度拮據,買不起票,讓人給唐君毅帶去銀圓五塊。這件事讓唐君毅深受感動,影響到他一生珍重朋友情誼,特別看重對年輕人的指導幫助。

  抗戰爆發後,唐君毅轉到南京中央大學,並在中央大學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後來他去了成都,在華西大學教了兩年書。這段時間,唐君毅的治學,綜合百家,網羅今古,凡是一切中國學問都在唐君毅的學習和研究中。他不但向精通儒學、佛學的老前輩、老專家請教,也向精通道家之學的學者學習。四川崇慶有個叫肖公遠的,人稱“肖神仙”,料事如神,能測百事。人傳成都警備司令嚴嘯虎去見肖公遠,肖公遠對嚴說:“你的身後跟著兩個女鬼!”並把女鬼的身高胖瘦、衣著打扮說給嚴聽。嚴嘯虎這個大名鼎鼎的歪人嚇得麵如土色。原來那兩個女鬼,正是被嚴嘯虎槍殺的姨太太。

  唐君毅並不信神弄鬼,但他對這種傳得神乎其神,有鬼神氣味的“肖神仙”,一點不拒之門外。他親自去拜會了肖神仙,向他請教,發現肖不是玩弄巫術,而是繼承陳摶、邵雍一派的易學發展而來。肖神仙教人,首先講授易經,不是玄吹什麽鬼怪。唐君毅崇慶問道這件事,清楚地說明唐先生的學問,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了多種曲折,廣納百家,擇善以從,融會而成的。

  在成都華西大學教了兩年書,經人推薦,唐君毅又轉到重慶,在地處巴縣青木關的國民政府教育部承擔了特約編輯的工作。這是一個奉因行事的差事,雖然這給他帶來心靈上的不悅,但畢竟不需要唐君毅去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他住在青木關街邊一個破爛的古廟裏,工作之餘開始了他的學術研究和哲學探索。

  一間小神殿成了唐君毅的研讀場地和臨時“寢室”,他在這裏構思寫下了哲學著作《人生之體驗》。他在導言附錄《我所感之人生問題》中寫道:“當夜即臥於神龕之側。惟時鬆風無韻,靜夜寂寥,素月流輝,槐影滿窗。倚枕不寐,顧影蕭然。平日對人生之所感觸者,忽一一頓現,交迭於心,無可告語,濡筆成文。此文雖屬抒情,然吾平昔所縈思之人生根本問題,皆約略於茲適露。”這段寫於60多年前的話語,形象生動,寧靜恬淡,可以令人洞見他潛居古廟,縱貫古今,俯看人世,構思著作的情景。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唐君毅又被中央大學請回學校任教。他常常在教學研究之餘,和熟悉的朋友徹夜交談,傾述見識。窮教員雖然生活清寒,但精神卻不貧乏,他們拿出幾乎全部的精力來顧念全民族的災難。他和幾位誌同道合的朋友湊了一點錢,共同辦起《理想與文化》期刊,並親自撰寫發刊詞。梁漱溟非常支持唐君毅的做法,把自己寫的《中國文化要義》,交給期刊分章發表。熊十力、張君勱等先生以及支那內學院的學者也紛紛送來稿件,予以支持。

  唐君毅日日深思家國厄難,民族浩劫,堅信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終必在中國的文化精神中覆滅。他思考著用理論來闡明中華民族與其文化,經曆過幾千年的考驗,愈遇困難,愈能發揚光大。他是想從哲學本身來闡述這些思想。終於,唐君毅寫成《道德自我之建立》一書,並分期發表於《理想與文化》期刊,在社會上產生極大的反響。幾十年後,還有學者評價這本書,“好似費希特在拿破侖進入德國時期為了喚醒德國民族奮勇起來救亡圖存,因而寫哲學著作一樣”。

  江津縣的一位愛國商人一直出錢擔負《理想與文化》的印刷費。其實每期印量很小,才300本。但不幸商人破了產,隻出得5期,便告停刊。後來成都一家書店出錢出過3期,又因同樣原因停刊。讀書人連出版一個小刊物也必須仰賴於人,其地位之低微,可想而知。

  離亂動蕩的年代,時時發生的事都讓唐君毅經曆著苦難。一次他和周輔成在江津,去支那內學院辦事,邊走邊說到已過世的佛學大師歐陽竟無先生。周氏順便告訴唐君毅報上剛載印度甘地也去世了。唐君毅忽然停下腳步,大叫一聲:“呀!”臉上失色,用腳重擊地麵,立時雙眼淚如雨下,連說“他死了!他死了嗎?”:周輔成不知如何是好,一路不敢再言,他知道唐君毅讀過甘地自傳和所有關於印度哲學的書,對印度文化有極深入的了解。此後很多天,唐君毅情感才恢複正常。

  從教育部回到中大哲學係,唐君毅又恢複了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中大哲學係當時教師有李證剛、方東美、宗白華、何兆清、陳康、唐君毅、熊偉、胡世華等先生,已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同堂”的教師陣營,有教西洋哲學、有教中國哲學、有教佛學和印度哲學、有教美學、有教數理邏輯、有教“相對論”。大家公認唐君毅研究麵最寬、造詣最精深。

  唐君毅非常勤奮,除了在沙坪壩鬆林坡上課,還要到離沙坪壩20裏遠的嘉陵江邊上的中央大學柏溪分校開講座,因為教育部規定大學一年級基礎課程必修“哲學概論”、“普通邏輯”、“基本英文”和“中國通史”。學生都喜歡聽唐先生的課,以為別開生麵,頗多獨到見解。當時一個年級隻有十五、六個學生,但每次唐君毅的課教室坐得滿滿的,遲到者會找不到座位。因為其他係科的大學生,甚至研究生也跑來聽唐先生的課。大家都說唐的“一家之言”,不是宣念講稿,他是把論點、論據、人物故事,全神貫注、熱情洋溢地講出來,適當地解釋評論,啟發學生領會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三節課下來,他常常是滿頭大汗。師生們都說唐君毅先生的課,既不同凡響、另創一格,又不故步自封,孤芳自賞。

  1944年,唐君毅擔任中大哲學係係主任。學生們評唐教授任係主任,有三大特點:第一,中大其他係科主任都是由中大校長決定,隻有哲學係主任由係裏教授推選,輪流擔任;第二,中大其他係主任,大多留洋歸來,有博士碩士頭銜,唐沒留洋、也沒頭銜,但唐君毅學問比好些洋博士淵博、高明得多;第三,許多係主任留洋回來,一步登天當上教授、係主任,唐先生是從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一步步升作係主任的。

  大家都知道,唐君毅已有好幾部有分量的學術著作出版,其中《道德自我之建立》還獲教育部的學術獎,在係內、係外深孚人望。三十五歲作了名牌大學正教授和係主任,這在當時國內大學中是很少見的。

  唐君毅對學生不隻是傳授知識,勸勉學生時他更多是交流人生的感悟。他說:學問基礎要廣博,不能隻注意職業的需要去讀書。廣博的學問可為你任何事業的基礎。你有豐富的學問,使用時才方便。好比路要寬才能隨便走,錢有餘才能隨意用。

  有一次他對人講讀書的心得,用“桃花源記”來比喻各種境界。他說:初讀書時要有武陵人“忘路之遠近”之精神,走路就隻管走路,讀書就隻管讀書。到“忽逢桃花林,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這時讀書就如同將要入門,此門甚狹,若有光,即你對讀書學問已開始有把握了。到了“行數十步,有良田魚池,豁然開朗”,則表明你對學問有所感悟。也許在讀書造學問上,還要遇到山窮水盡,這就要靠你大的努力,最後才可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件小事可見唐君毅的“超越之性”,禮讓之風:他的《道德自我之建立》一書出版後,被教育部評為一等獎。遴選時的審查報告詳細分析了著作的哲學價值和學術特色,稱其“創建頗多,有獨立體係,自成一家學說”,等等。教育部派員前來征求他的意見,並告之學術委員會對他的書評價很高,同時,也告訴他《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作者湯用彤先生獲得二等獎。唐君毅對評獎表示感謝,至於獲獎,則謝辭。唐君毅說:佛教史的作者曾是自己的老師,老師獲二等獎,自己不能接受,隻有互換名次,自己才便於接受。後來學術委員會尊重了他的意見。唐君毅的謙謙之風在陪都學界傳為佳話。

  唐君毅的《道德自我之建立》當年在陪都學人中極富影響,有口皆碑。直到40年後,一位教授還深情地回憶說:在閱讀《道德自我之建立》這本書之前,我們所受教育也獲得立己達人、天下興亡的道理,但真正如此之謹嚴,把“道德自我”推論到無可逃避、水落石出地步的書,尚未見過。我從此打下了終身不易的人文理想的底子。

  大哲學家牟宗三評價唐君毅:“一生忠於哲學,忠於文化理想,當世無與倫匹,非性情深厚,慧解秀出者,不能至此。”

  唐君毅一生追求完美,追求理想。他一直夢想到江西鉛山,恢複宋代朱陸講學的鵝湖書院。抗戰剛勝利,他便應邀坐木船,而後又步行,來到交通十分困難的鉛山,察看地址,籌備辦學。邀請他來的正是從法國學成回來,在此辦學的程兆熊先生。程在鵝湖書院舊址舉辦江西農業專科學校,唐君毅便和他約定,現在先辦農專,附設書院,以後鵝湖書院辦學興隆,再改為書院附設農專。唐程兩人約定的這件事,牟宗三、李源澄、錢穆幾位先生聽說了,均欣然讚成。於是唐君毅、牟宗三也都把自己的熟朋友介紹到農專去工作。

  在鵝湖,唐君毅對全校學生舉行演講,以釋迦牟尼、孔子和蘇格拉底的例子,勉勵學生一生一念。確實,唐君毅的一生一念,隻念著中國文化。講這段往事的周輔成先生,幾十年後還能想象唐君毅當年從上饒乘舟沿江而至鉛山,半夜船頭靜觀明月的情景。

  唐君毅博通中西哲學,他發現中國哲學在道德理想的建樹上有極高成就,特別是孔子所顯現的道德理想人格為其他民族文化所少有。他用畢生的精力貢獻於保衛中國文化闡揚中國哲學的工作――日本投降後,他來到香港,同錢穆、程兆熊等學者先後創辦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著書立說以延續中國文化生命,躬行實踐從事闡揚文化、啟迪後人的活動。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出現的哲學家不在少數,但真正在學術思想上有大闡揚、大建樹的大師並不多,而將其大闡揚、大建樹納入中國文化發展的大脈絡中,凸現出大擔當、大肯定的更是鳳毛麟角。唐君毅是中國哲學家鳳毛麟角中的出類拔萃者。他所代表的“人文主義”理想和精神方向,顯示出中國這個民族要衝破曆史的困局而卓立天地的要求,顯示出中國知識分子擔當曆史文化重擔的精神氣概。在百年來的中國曆史的背景上,唐君毅和他的思想,正如夜空中的一星高懸,雖是孤明,卻照射著曆史發展的方向。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