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六章 法國首都

  七彩巴黎

  2000年前,塞納河中心的西岱島隻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島上棲居著高盧的“巴黎西人”。羅馬人征服高盧後,逐漸把這裏拓展為城市。公元4世紀時,為紀念此地最早的主人,人們將該城命名為巴黎。

  公元508年,法蘭克王國定都巴黎。

  歲月易逝,一個又一個王朝湮沒了,巴黎卻一天天長大。如今,它已擁有1000多萬人口,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城市之一。

  我們在巴黎待了兩天。在以往讀過的小說裏,雨果再現了法國大革命的血雨腥風,左拉描繪了巴黎下層社會的貧困潦倒,巴爾紮克又寫盡了紙醉金迷的巴黎上層社會的醜態……那塞納河的波光、巴黎聖母院的鍾聲、凡爾賽宮的陰謀、香榭麗舍大道的香車美人以及咖啡館、舊書攤、薩克斯、紅磨坊……又都一一浮現在腦海,與眼前的實景時而重疊,時而分離,熟識而陌生,模糊又清晰。

  巴黎,就像一個萬花筒,怎麽看,都是七彩繽紛。

  有人說,巴黎像一位貴夫人,她美麗而不妖冶,漂亮而不風騷,那種高貴典雅的氣質,那種雍容華貴的風度,浸潤著上千年的修為。不論是風和日麗的豔陽天,還是華燈四射的狂歡夜,她都是那樣的風姿綽約、儀態萬方,一年四季,她都裸裎著迷人的風采。

  有人說,巴黎像一部百科全書,包羅萬象,博大精深,看一頁是一頁的精髓,翻一遍有一遍的領悟。

  還有人說,巴黎像一壇陳年老酒,愈品愈香,韻味悠長。

  不管怎麽說,都是在盛讚巴黎的古典。

  那麽,古典巴黎的真正蘊意是什麽?

  我以為,主要是巴黎觀念。

  巴黎人懷舊但絕不陳腐,他們精品意識極強,正是“精品意識”鑄就了巴黎的古典。

  塞納河上,2000年前的古橋依然健在,盧浮宮前後經過6個世紀的修葺,一座凱旋門也耗時30年精心建造,它們沒道理不“古典”。

  最值得讚賞的是巴黎現代化的上下水係統,它是大名鼎鼎的奧斯曼在19世紀後半葉設計改建的。

  奧斯曼曾擔任過巴黎市警察局局長,就像《悲慘世界》中的沙威,是一個真正的反革命。但他主持建造的上下水係統卻使巴黎受益了一百多年。

  在雨果的小說裏,逃亡和追蹤大都發生在錯綜複雜的下水係統,任何一個地方的下水道都沒有巴黎這樣充滿驚險刺激,充滿曆史故事。

  就是現在,巴黎的上下水係統依然是世界一流的,出口可開進一輛汽車,中間的汙水河能開出一隻小船。

  就是再過幾百年,就是有再多的管道、電纜,它都可輕鬆笑納。

  奧斯曼還盡可能地保留了一批中世紀的古建築,並在設計新市區時延續了老巴黎的風格。

  因而,直到現在,巴黎的建築還依然保留著凝重的灰色調和渾厚的雕塑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城市建設。淺陋、粗糙者居多,急功近利的思維方法,缺乏前瞻性的規劃,今天縫合明天剝開的“拉鏈式”道路……不能不說,這不是中國人想不到,也不是中國人做不到,隻能說這是一個觀念問題。

  如果說曆史上的改朝換代,許多建築作為皇權的象征,每每被連根拔除,生怕原先的孑遺會對新朝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因而,每個朝代的建築雖有各自的特點和頂峰,但真正能流芳千古的卻寥寥無幾。那麽,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麵對過去重視不夠,對文物古跡保護不力,亂拆亂改;一方麵缺乏長遠目光,缺乏科學規劃,粗製濫造,甚至勞民傷財的豆腐渣工程也常被新聞媒體曝光。

  是追求曇花一現的“政績”,還是建造“功在當代、福澤後人”的精品?我們都應該深思。

  巴黎人沒有陶醉於古典的成就,而是更注重時髦風尚。

  巴黎不僅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還是世界會議之都,世界時尚之都。它以嫵媚的自然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濃厚的文化氛圍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國際級的達官富豪常在此歡聚碰杯。

  芬芳而迷幻的香水,讓全世界美麗的女人更加香豔。

  純正而前衛的化妝品,把全世界愛美的女士們誘惑得神魂顛倒。

  “T”型舞台上,風情萬種的時裝模特兒領舞著全世界的服裝時尚。

  就是一條僻靜的碎石路,一老字號的咖啡館,一扇窄小的櫥窗,都半掩著時髦的風流。

  巴黎人就像他們偏愛的公雞,高昂著頭顱,仿佛全世界的光明都是他們早晨打鳴叫出來的。他們骨子裏有一種貴族的優越感,三伏天都保持著西裝革履的紳士風度。他們繼承了路易十四的驕傲,崇拜拿破侖的張狂,馬賽曲的激情燃燒著全身的血液。他們把巴黎以外的法國人統稱為外鄉人,他們鄙視美國淺薄、張揚和粗野的文化,他們看不起簡單而“粗俗”的英語。因此,巴黎人決不穿美國牛仔褲,也很少有人講英語,而以“尊貴”的法語為榮。

  巴黎號稱花都,是談情說愛者的天堂。不論是塞納河邊還是旺多姆廣場,是教堂門口還是街心花園,甚至地鐵裏、酒吧裏、電梯裏、人行橫道上……到處有熱戀的情侶擁吻,那麽投入,那麽甜蜜。

  巴黎的象征之一就是一個熱騰騰、濕漉漉、紅豔豔的吻痕。法蘭西的吻據說是最浪漫的吻,唇舌相交,神魂顛倒,完全進入忘我之境。含蓄一點的也像小鳥喂食一樣,啄個沒完沒了。我們在塞納河遊船上,就見一對戀人旁若無人地“啄”了個把小時。法國人把吃東西喝水發出的聲響都看作極不禮貌,卻能在大庭廣眾麵前接吻而無所顧忌,也是巴黎一怪。

  老太太描眉塗唇,金絲眼鏡,坤包短裙,高跟貓步,顫顫巍巍走過斑馬線……屆時,行人佇足,車輛停駛,成為巴黎又一道風景線。

  而年輕姑娘平時幾乎不穿名牌,款式也很少標新立異。她們所理解的時髦是回歸自然,喜歡寬鬆自如的休閑裝,很少穿高跟鞋。她們的頭發本來就是金黃色的,全是自然而然地一披或一綰。她們藍眼睛的光芒一如塞納河河心的波光,如果是褐色的眼睛,就像春天河邊的泥土一樣充滿了希望。法國女郎十分自信自己這種天分,決不在自己的臉上胡塗亂抹,她們甚至很少戴手飾,最多是一條別致的項鏈,那多是某種情感的紀念。由於巴黎女子都有很好的氣質,最終她們才給世界一個巴黎女郎特有的卓然又優雅的整體形象。

  托尼說,如果你想看到真正的巴黎女郎,一是到公司的辦公室,脫掉灰色或黑色外套的女子才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各種露肩、露背、露胸的單衣,風格各異而大膽誇張,連一臉嚴肅的女老板也常常是一道誘人的乳溝清晰可見。二是到書店或圖書館去。巴黎女郎優雅地佇立在書架前,捧著一本書讀著,神態頗似在教堂裏讀聖經那樣虔誠和專注。她們的頭往下低著,在領口與發髻之間露出很長一段雪白的頸項,上邊一層絨樣的汗毛,在屋頂燈光的照耀下,柔和地閃耀著金色的光——這才是巴黎女郎的美。

  我們在去巴黎聖母院的途中,曾見一個穿學生裝的姑娘悠閑地坐在塞納河河邊的石墩上。石墩不高,她的兩條腿隻能斜斜地歪在地上,左肩挎一隻乳白色的坤包,左手自然地搭在左膝上,右手三個手指輕托香腮,眼前的車來人往絲毫也沒有引起她的注意,隻是氣定神閑地看著悠悠的塞納河水。我們以為她在小憩。誰知我們從巴黎聖母院返回,大約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她依然還原姿原樣地坐在那兒,沒有憂愁,沒有焦灼,眼神清澈,姿態優雅,像一尊雕塑。她絕不是小憩。那麽,她是在等人?不像。她是在構思什麽作品?難說。但我們猜想,她肯定是巴黎女郎。

  有道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巴黎正是一個大度包容的城市。

  巴黎既有世界上最大的正劇劇場巴黎歌劇院,又有紅磨坊的康康舞,既有古色古香的凡爾賽宮,又矗立著工業化的大鐵塔、大腸小腸盤在肚皮外的蓬皮杜藝術中心,甚至盧浮宮博物館入口處也聳立著現代化的玻璃金字塔。走在巴黎街頭,你會發現,工業文明和傳統文化、古典韻味與現代潮流完美地融為一體,充滿了攝人魂魄的魅力。

  陽光下的塞納河水靜靜地流淌著,一座座藝術宮殿和教堂矗立在兩岸,鴿群在廣場上的人群中覓食。夕陽的餘輝映照著塞納河岸邊幾十處綠色的舊書攤,巴黎聖母院前的街頭畫家在為遊人畫像,紅磨坊屋頂的風車在悠閑地等待夜幕的降臨,狹小的紅燈街已經亮起妖冶的豔光。香榭麗舍大道上,風情萬種的巴黎女郎攜著愛犬溜達。入夜,埃菲爾鐵塔的燈光照亮了整個巴黎,車流如水,樹影婆娑……這一切都發生在巴黎。巴黎是冰冷的熱烈的,巴黎是香豔的深沉的,巴黎是明快的凝重的,巴黎是古老的前衛的,巴黎是高雅的粗俗的……所有美酒與美女、所有新奇與冒險、所有欲望與夢想——不隻法國人的,甚至是西歐的、世界的,都會聚在這裏,將巴黎填充成光怪陸離卻又閃爍著絢爛色彩的離奇之地。

  然而,巴黎是輕鬆的。

  巴黎雖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卻沒有太強的“霸氣”,在巴黎市區,沒有摩天大樓讓你感到壓抑和渺小,沒有立交橋把你迷糊得找不著北,而且沒有喧囂的市聲,偶爾一輛雙層敞篷大巴駛過,也隻有稀稀拉拉的幾個人在上層曬太陽。

  巴黎是歐洲重要的金融貿易中心,但沒有太濃的“商氣”,沒有遮天蓋地的廣告和招牌如林以及跳樓價、出血甩賣等嚇人的促銷歪招。

  巴黎是文化古都,但決不是“陽春白雪”,就是再土氣的山裏人、鄉下人,也不會有下裏巴人的窘迫感。

  巴黎號稱浪漫之都,卻沒有令人骨酥魂迷的“豔風”,它既現代又古典,既華麗又凝重,既多彩又協調,是一種文化的浪漫,時尚的浪漫。

  巴黎的梧桐樹很多,粗大的枝幹,鬱鬱蔥蔥的枝葉,修剪得齊刷刷的,許多人或在林蔭間散步,或在樹蔭的木椅上小憩,給人一種輕鬆自如、悠閑舒適的感覺。

  表現在生活上的巴黎輕鬆舒適,說到巴黎的工作效率卻明顯有懶散、拖遝和低下的毛病。

  巴黎人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熱情好客,除了警察罰款快一點,其他的節奏都要慢一拍。

  你要不臨時學幾句“布鼠”(你好)、“賣水”(謝謝)之類所謂“高雅”的法語,你將步履維艱。

  在商店裏買東西,“布鼠”好幾次,才有人拿正眼兒瞧你。

  到機場也得比其他國家早去個把小時,退稅、過海關驗照、托運行李、領登機牌,工作人員一會兒打手機,一會兒照鏡子,有一搭沒一搭的。好不容易辦完一個手續,等你說“賣水”的時候,她早去洗手間放水了。

  巴黎的懶散還表現在衛生狀況較差。

  在我們走訪的10個國家14個城市中,巴黎的衛生狀況僅比羅馬稍好一點,煙頭紙屑到處丟,貓屎狗屎隨地拉。

  據說,巴黎有100萬隻寵物狗,還有50萬隻野貓亂竄,管理很差,確是美中不足。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