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章 德意誌聯邦共和國

  很特別的國度

  我們落足歐洲的第一個國家是德國。可這篇關於德國的文字,卻是在最後才完成的。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總覺得德國很特別,不知道怎麽下筆。

  德國的民族很特別。

  德國人的祖先,早在公元前5世紀就遊蕩在北歐地區,後來有一部分向南遷徙,並逐漸強盛起來,推翻了古羅馬統治。羅馬人罵他們是“日耳曼人”,就是野蠻人,而後來的希特勒卻標榜他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種族。

  曆史上的日耳曼人支係很多,亂七八糟,什麽哥特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弗裏芒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法蘭克人,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今天你依堡為王,明天他築城為帝,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再加上宗教、戰爭、聯姻、遷徙、殖民一陣攪和,日耳曼人的血液就流淌在北歐、西歐、中歐多數國家,地中海沿岸許多民族,甚至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白人的血管裏。而在德國,不同地區的日耳曼人卻保持著不同的習性和特征,譬如梅克倫堡人沉默寡言,萊茵蘭人爽朗豪放,施瓦本人斂縮儉樸,薩克森人勤勞機靈等等。

  德國的曆史很特別。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麵積35萬平方公裏,人口8000萬。這塊土地雖然史前很早就有人類居住,但一般認為,德國曆史從公元919年才能算起。那時,我國已翻過近300年的盛唐,進入了五代時期。

  那一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獲得了東法蘭克國王的頭銜,建立了“德意誌王國”。“德意誌”是生活在法蘭克王國東部的日耳曼部落所講的方言,意為“人民”。

  這個蘊意為人民的王國當時就強盛蠻橫,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一世繼位後,更用武力脅迫羅馬教皇為他加冕稱帝。

  稱了帝,那勃勃野心還沒有填滿,還思謀得寸進尺。於是便找了個現成的理由——皇權既然是教皇代表上帝授予的,自然就有了“神聖”的含義,因此,從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

  其實,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之間並沒有合法的承接關係,恰恰相反,它是作為羅馬帝國掘墓人之一出現在曆史舞台上的。

  中國封建的內核是中央集權,歐洲的封建實質是封地割據。因而,神聖羅馬帝國始終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帝國內有眾多相對獨立的諸侯國、主教國和自由市,他們各霸一方,常常兵戎相見,皇帝由勢力雄厚的諸侯即選帝侯選舉產生,有名無實,就像我國春秋末期的王權。隨著地方封建諸侯日益強大,皇帝的權力更不斷衰落。1806年,當拿破侖攻占領德意誌時,早已風雨飄搖的神聖羅馬帝國就徹底覆亡了。

  1815年,維也納會議成立了以普魯士和奧地利為主的德意誌聯邦。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想由自己主宰聯邦並稱霸歐洲,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憑借武力取得了勝利,到1871年,威廉一世在巴黎凡爾賽宮加冕成為德意誌帝國的皇帝,現代意義上的德國才算完成統一。

  德國從此實力大增,很快成為世界工業強國。

  1914年,以薩拉熱窩事件為由,德國與奧匈帝國一起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希特勒以閃電方式侵占波蘭,策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正式分裂為西德和東德兩個主權國家。

  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給歐洲和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德國的經濟徹底崩潰。

  但德國戰後卻奇跡般地崛起,成為僅次於美國、日本的世界第三號經濟強國。

  現在的德國不像亞洲那塊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冥頑不化,而是敢於直麵曆史,坦誠謝罪,贏得了過去受害國政府和人民的諒解。

  德國同許多歐洲國家一樣,由於長期處於民族融合和政治分裂過程,不僅國土和國家的概念是不一致的,國家觀念更不像東方國家那樣神聖和莊嚴。譬如德國和奧地利,曆史上就打打鬧鬧,分分合合,1938年,當希特勒在霍夫堡皇宮的陽台上宣布奧地利從此與德國合並時,廣場上的人群竟向希特勒歡呼致意。1990年,當前西德總理科爾提出兩德統一的條件之一是馬克可以1比1兌換(當時東西德馬克的實際比值是10:1)時,東德群眾高呼著“科爾”、“立即統一”的口號,推倒柏林牆,並入了西德。

  德國的名人很特別。

  貝多芬出生在德國,卻到奧地利成為世界級的“樂聖”,並定居和終老維也納。

  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卻成為德國元首,成為“二戰”元凶,最後在柏林自焚。現在,奧地利人還諷刺德國人:“好人都來奧地利,壞人全跑到德國去了”。

  德國出生的馬克思成為全世界無產者的領袖,他的理想在東方大地上變成了美麗的現實,而他的國家卻策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僅在“二戰”期間,他的同宗猶太人就被希特勒屠殺了600多萬。他的國家也一分為二,42年後才再次統一,而統一的方式更出乎他老人家的預料。他甚至不被自己的祖國所容,先後流浪法國巴黎、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倫敦,逝世後安葬在倫敦的海格特公墓。

  愛因斯坦也是德國人,而他關於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相對論,卻是在瑞士勾勒的框架。他的發現被稱為近代物理學領域最偉大的革命,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卻因反對希特勒發動戰爭被驅逐出境,最後在美國普林斯頓逝世。他在1949年寫了一篇《為什麽要社會主義》的論文,提出了“計劃經濟並不是社會主義”的看法,政治和經濟上的遠見卓識也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笛卡爾、斯賓諾莎、萊辛、康德、費希特、謝林、費爾巴哈、黑格爾,德國的哲學家璨如星辰,形成了包羅萬象的哲學體係,以至於有人說,所有西方的哲學都是用德語寫成的,德國人在思維上的嚴謹和尊嚴足以讓他們傲視全球。

  德國人的習慣很特別。

  德國人幹什麽都循規蹈矩,一板一眼,有機器人之稱。

  德國人的遵章守紀,表現在戰爭年代絕對服從命令,和平年代下級絕對服從上級、雇員絕對服從老板。這種鐵板一樣的紀律,機器人一樣的士兵和雇員,既體現了極強的團隊精神、民族特質,又有極高的工作績效。歐洲人對此有一種既敬佩又畏懼的心理,隨著柏林牆的倒塌,隨著一個更強盛的德國的出現,歐洲人這種心理有增無減。因為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陰影還不能完全從人們的心頭抹去。

  德國人非常講究秩序,講究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他們信奉的是:既然有規定,就必須遵守,否則規定就失去了意義。

  德國人勤勉務實,不尚浮誇。他們具有強烈的實事求是意識,樸實無華,悉心敬業。不管是普通職員還是大企業家、高級官員,責任心都極強,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一旦失職失誤,就須另謀高就。德國有句俗話:公務是公務,燒酒歸燒酒。私下煙酒不分的朋友,辦起公事來卻較真較勁,不徇一點兒私情。

  德國人待人坦誠,執理彬彬。如果你在大街上向陌生的德國人問路,他會熱情地為你指點迷律。如果他也不知道,他會替你去求別人,或不辭勞苦地陪你走一段,送佛送上天。他們在公共場所穿著整潔得體,禮讓老弱婦孺,講究社會公德。他們不喜歡傳播謠言,蜚短流長,注重維護國家聲譽,盡管在大選時,各政黨間相互攻訐,但決不對外發表對國家的不滿之詞。

  德國的產品很特別。

  電視劇《大染坊》中侯勇飾演的陳壽亭說,日本機器是小草驢,德國機器是大騾子,小草驢隻能拉邊套,大騾子才能駕轅。

  這句話很經典。

  德國的許多產品都要經過破壞性的測試,易損易壞部分暴露出來後就可得以加固和改進。因此,德國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有堅固結實、經久耐用的特點。即使是一座建築、一套設備、一件家具,譬如門、鎖、開關、衣架、玻璃、燈罩等都要考慮百年大計,注重實用,寧肯失之笨重,決不虛有其表。

  世界十大名車德國就占了一半:寶馬、保時捷、奔馳、奧迪、大眾。與美國、日本的汽車比較,德國車以剛勁沉穩著稱,不僅在車身安全性和機械係統的精良程度上技高一籌,在耐用性上更堪稱天下第一。

  早先寶馬汽車的廣告就很有創意:一個結滿蛛網的修車門麵,一個白胡子老頭,一把生鏽的扳手。

  德國人的質量觀念是,主張人們大膽使用而不是小心保護,產品保好而不保修。保修的產品質量不過關,高質量的產品不必保修。

  德國的環境很特別。

  德國的風景名勝和人文景觀,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並無奇特之處,無非是勃蘭登堡門、柏林牆遺址、科隆大教堂、古城紐倫堡、貝多芬紀念館、博登湖等等。但德國的總體環境卻是一流的。

  德國的自然生態環境居歐洲之冠。2006年全球評出的10大宜居城市中,德國就有杜塞爾多夫、法蘭克福、慕尼黑3個城市位列其中。

  德國的社會環境也領先於歐洲國家,高收入高福利。

  德國全日製公司職員年收入超過3.5萬歐元,相當於我們35萬多元人民幣。

  德國的社會保障製度非常完善,從小學到大學全部免費,看病花1歐元登記就行了。

  德國的社會救濟是為每一位需要救濟者能“維持體麵生活”而設立的。一個3口之家的失業公民,一個月可領到900歐元的現金生活費,他家600多歐元的房租和醫療保險也由政府支付,換季過節另發衣物食物,如果生活仍有困難還可申請額外資助。

  德國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麵的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3%,其中大部分用於各類社會保險。

  德國,確實有許多很特別的地方。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