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摩崖石刻

  自中嘴寨防禦戰成功後,中嘴寨下逐漸產生了大量摩崖石刻,成為當地一種重要文化。

  有關佛教文化的石刻刻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孟冬的“十方賢人長者觀音岩觀音菩薩重塑顯刻序”,為中嘴寨近代石刻的第一刻。記錄吳正隆等30多人捐資修造觀音菩薩神龕的《序》,因風蝕嚴重,已難以辨讀其文。

  有關公益事業的石刻隨著行人增多,前後關間的山區小道已不適應。清乾隆四十六年中嘴寨的吳姓人(吳維燦、維棟、伯義等15人)捐資開鑿了石板大道,“墊邑城西南陽有山,並在岩上刻著序文:名中嘴寨,其上懸岩絕壁,亂石森然,下有徑路橫斜,僅屬羊腸馬道,實若通衢,東達忠(州)、豐(都),西通鄰(水)、大(竹),往來於中者,無不以崎嶇踔踺也!且溪水傍流,澗悲濟涉之。若非有修砌之功,將是過地而嗟!跋涉者不知凡幾裏中,有積善數。君不憫荊榛之荒蕪,恤瓦石之窒楔,各出錢壹仟文,請工補助,開辟險礙,誠恐力微,資少難孚用度,特此勵化四方仁人,量力捐金共成。厥事則德福昌盛之說,自人人均受其靈,鐫石標名,萬古不朽,是為序。”

  有關記錄曆史的石刻民國元年(1912年),為中嘴寨48家古戶後裔之一的白衣秀才吳正笏,在中嘴寨左邊的馬鞍山陡峭石壁上刻下了“中嘴寨古戶詞並序”其文曰:倡自明。“夫中嘴寨名由來久矣。末清初張獻忠侵擾四川,人民絕種,惟此寨中保全四十八家,何也?因程公解組歸來,心存濟世,每餘升鬥,養活性命。寨中缺食,每倡籌以少量沙,賊勢猖狂,竟疑兵而添灶,非空談無補縣誌所載,仆近山後,略知大義,每覽昔人功德,念念不忘;突遭此日幹戈,時時墮淚。撫今追昔,恐後世淹沒,作詞以誌雲:中嘴古名山,高聳恍接天。一覽群峰小,回首白雲漫。馬鞍山圍左,燕泥坡右攔。四邊如刀削,中立影團巒。峻嶺崇山星可摘,懸岩絕壑暑生寒。風習習,水潺潺,但聞幽鳥語閑關。犬牙怪石,虎爪牆垣,東澗水流西澗水,前關鐵鎖鎖後關。石鼓雨打石鑼響,(鷂)子驚飛猴子完(玩)。君不見,上有中營之敵壘,下有跳水之凶灘。瀑布泉流常起落,不應時雨兆天幹。又不見,我生之初曾居住,四紀年餘複往返。每憶程公留勝跡,孤寨日落老煙環。往來詩友如相問,四十八家古戶看。又為之歌:我愛吟詩詩誤我,峨眉草堂遊不果。無如此寨留多情,老我高歌臥明月。群山萬壑抱中流,閱世閱人幾度秋。天留古戶。相憶,史見蘆花損白頭。”

  有關傳統文化的石刻吳正笏又於民國元年(1912年)的桂花八月,在中嘴寨門戶旁邊已刻有觀音菩薩的觀音岩上,左邊修建“三聖廟”,塑刻劉備、關羽、張飛的石像在廟中;右邊修建“三賢祠”,供奉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的石像。在“三賢祠”的岩石上刻有吳正笏撰寫的對聯和詩:

  對聯一副:

  居近普陀吟秋興詠草堂亂世幾人思杜老曰祠法古戶飲花間歌長恨深山何處訪白公。詩三首: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