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秦始皇的開創性貢獻

  不能不說的第一次大統

從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21年,諸雄列國混戰的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時代到秦王嬴政這裏戛然而止。從曆史的角度無論如何評價這一次大一統的意義都不過分,因為從此開始,“合”成了中國曆史的旋律。

嬴政作為一位偉大的帝王,不僅因為他留給我們的若幹個第一,還在他統一六國的過程。

秦國到嬴政繼承王位時,無論在經濟力量、軍事力量還是地理形勢上,都具備了統一關東六國的條件。而且為了加快統一步伐,嬴政發揚先王雄風,禮賢下士,搜羅人才,重用尉繚和李斯,任用王翦、王賁父子和蒙武、蒙恬父子為將,重新部置了對付六國的戰略和策略,開始了消滅六國的統一戰爭。

六國中韓最弱,又地處中原,是秦首當其衝消滅的對象,公元前231年,秦攻韓,韓派韓非出使秦國,韓非入秦後遇害。公元234年,韓王將南陽地獻給秦國。然而韓國的委曲求全並未能換來秦王的憐憫。公元前230年,秦王派內吏騰攻韓,俘虜韓王安,占領了韓國的全部土地。

公元前247年,秦攻取趙國晉陽。之後,連續攻趙,奪取多座城池。趙派將軍李牧在肥(今河北石家莊東南)迎戰,秦軍敗退。公元前232年,秦王再次發兵攻趙,李牧率領軍隊將其擊退。公元前229年,秦大舉攻趙,王翦率上黨兵,攻下井陘,並包圍邯鄲,趙派大將軍李牧、將軍司馬尚抵禦。秦用離間計,趙王誅殺李牧。秦軍攻克邯鄲,俘獲趙王遷,趙國亡。

公元前244年,秦軍攻魏。攻占燕、虛、長平、雍丘等二十餘城。公元前231年,魏妥協,獻地於秦。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引河水灌魏都大梁,大梁城壞,魏王投降,魏國滅亡。

秦滅韓、趙、魏後,秦王命王賁率軍隊攻楚,攻占10餘城後。秦王又派李信、蒙恬率兵20萬攻楚。秦軍先勝後敗。楚人追秦軍三日三夜,大破李信軍,殺死七個都尉,秦軍敗退。

秦王又派老將王翦為將,出兵60萬攻楚。楚人得知秦兵到來,用國中強兵抵禦,王翦堅持不肯戰,無論楚兵怎樣挑釁,都不出兵,命令兵卒休息,每天款待美食。楚見秦軍不迎戰,向東撤退。王翦趁機率軍追擊,大破楚軍,追至蘄南,殺楚將軍項燕,楚兵敗退。秦乘勝追擊,擄獲楚王負當,楚國滅亡。

公元前227年,秦攻燕。燕太子丹的師傅鞠武主張聯合諸侯共同抗秦。太子丹認為這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派荊軻去刺殺秦王,想以此挽救自己的滅亡,荊軻沒有成功,反而激怒了秦國,加速對燕進攻。公元前226年,秦軍攻入燕都薊(今北京市),燕殺太子丹謝罪。燕王喜遷都遼東。

公元前222年,秦派王賁為將,率兵攻燕遼東,俘獲燕王喜,滅燕國。

公元前221年,秦王命王賁率軍從燕南下攻齊,幾乎沒有遇到什麽抵抗,就攻進了齊都城臨淄,齊王建投降,齊國滅國。

至此,諸侯割據稱雄的時代結束,嬴政隻用了十年時間,一舉消滅了東方六國,完成了統一,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成為天下之主。

秦統一六國戰爭的勝利,是由於秦國在戰爭中戰略戰術運用得當。秦王政在位時期,國力富強,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供應戰爭,在戰略上處於進攻態勢,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繼滅掉諸國。在戰術上,秦執行了由近及遠、先弱後強的方針,首先滅掉了毗鄰的弱國韓趙,然後中央突破,攻燕滅魏,解除了北方的後顧之憂,最後消滅兩翼的強敵齊楚。秦國運用策略正確,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機動,趙有機可乘則先攻趙,韓可攻則滅韓。滅楚戰役是在檢討了攻楚失策後,根據楚國實力集中優勢兵力攻楚而取勝的。攻打齊國則避實就虛,出奇製勝。秦政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非常明確,意誌非常堅定,所以他不為六國割地獻城而滿足,也不因戰場上受挫而退縮。有了這種戰略與戰術的完美結合才有了一統天下的局麵。

一個全新的皇權模式的創立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如何治理這個偌大的國家,成為擺在他麵前的頭等大事。由於全國大一統古所未有,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參考。在確立了皇權至高無上後,秦始皇根據治理統一國家的需要,否決了實行周朝分封製的建議,而是采取李斯以郡縣治天下的主張。這套行政製度起到了層層控製、權力向上集中的作用,從朝廷到地方,從郡縣到鄉裏,構成了一張龐大的統治網,最後集中到朝廷,再通過朝廷集中於皇帝手中,真正實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的政治局麵。這對促進國家統一、中央集權和君主專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秦始皇通過寶塔式結構的官僚機構,來治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完成了皇帝集中國家一切大權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專製獨裁的政治製度。它直接孕育了中國兩千年傳統文化中皇權的正統觀念,影響深遠。

秦統一是劃時代的大事。麵對一切從頭開始的新事業,秦王再次展示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政治家的才幹。秦統一後,秦王嬴政在原來政權機構的基礎上,建立起了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嚴密的統治機構和封建的專製主義製度。他所創立的各種典章製度,在這之後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都被各代王朝沿襲發展下來。

開創皇帝及三公九卿製。全國大統一古所未有,秦王自認為“德高三皇,功高五帝”,因而取兩者之尊稱“皇帝”。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嬴政稱“始皇帝”,並安排好“後世以計數”,稱為“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皇帝自稱“朕”,其命令定為“製”,下達的文書稱“詔”,皇印稱“璽”。從此,他頭戴“外黑內紅”的天冠,身著玄衣絳裳,獨掌了全國的軍政財文一切大權。皇帝之下設三公,即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佐助皇帝處理政務。丞相有左右兩相,為百官之首,總攬政務;太尉管軍;禦史大夫掌圖籍秘書,監察中宮。三公之下設廷尉、奉常、郎中令、衛尉、太仆、典客、少客、宗正、治粟內史等九位上卿,分管各行政務,他們與三公組成中央政府。三公九卿之官,全歸皇帝任免調動,不世襲。

地方實行郡縣製。秦統一後,就如何鞏固對六國地區的統治,在朝廷內曾展開一場爭論。秦始皇最後同意了李斯的意見。李斯說:“天下人都苦於戰鬥不休,就是因為有了侯王。如今天下初定,再來建立許多封國,就是種下戰爭的根苗。”於是,秦始皇下令在全國實行郡縣製,分天下為36郡,後來又增至40餘郡。郡下設縣,縣下設裏、亭。郡設郡守,縣設縣令,鄉有三老,裏有裏正,亭長管治安。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嚴密的統治體係。郡縣長官定期向中央述職,中央則通過“上計”考核地方官。嶧山(今山東鄒縣)第一刻石辭雲:“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複起。”

頒布封建法典《秦律》。它是一部較完整的國家大法,從人到畜,從生產到生活,從思想到行動都有規定,要求臣民無條件地遵守,違者依法懲處。此外,從秦始皇始,通過祭天拜物達到皇權神化的目的。封禪的舉行,也象征著國家興旺,政權穩定,它為後世君主所仿效。

這套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製度,無疑是地主階級對廣大農民專政的工具。但是,它卻對鞏固和維護國家的統一,起了有力作用,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彪炳史冊的“三同政策”

為了鞏固新建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在全國推行了“三同政策”,即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

戰國時,文字的形體非常紊亂,各國文字不統一,不但字體不同,同一個字所采用的聲符、形符也都有很大差異。秦統一六國後,“文字異形”給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造成嚴重障礙。因此,秦始皇下令以秦文小篆在全國統一推行。各級政權機關上下行文,官員來往,都以小篆文字為標準。秦始皇還指示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母敬分別編纂《倉頡篇》、《爰曆篇》、《博學篇》等三部啟蒙教材,教材用小篆書寫,作為標準文字範本。後來經過初步簡化的小篆也還嫌難於書寫而不太適應需要,在實踐中又產生了更為簡化的字體即所謂“秦隸”。這種書體在民間流行甚早。據說在秦統一後,有一個因犯罪被監禁的官吏程邈總結了群眾的創造,向秦始皇奏上“隸書”這一新字體,得到秦始皇的讚許,被作為秦書八體之一。

隨後,秦始皇又下令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秦下令廢除秦以外六國的刀、布、錢等貨幣,統一以秦幣。秦朝以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規定珠、玉、龜、貝、銀、錫等物隻作器飾珍藏,不能充作貨幣。金、銅貨幣成為通行全國的法定鑄幣。

秦始皇又用商鞅時製定的度量衡標準,來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頒布了統一度量衡的詔書。秦始皇還用法律規定了度量衡器誤差的允許限度。他規定6尺為步,240步為畝。

在交通方麵,秦始皇為了控製廣闊的國土,特別是六國舊境,並便於政令軍情的傳送和商旅車貨的往來,下令在全國各地修築馳道。築道工程以秦的都城鹹陽為中心向各地輻射,東至燕齊(今京津地區及山東),南達吳、楚(今江蘇與兩湖地區),北抵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西通隴西(今甘肅臨洮),形成較為完整的交通網絡,馳道寬50步,路基均用鐵錘夯實。每隔3丈植鬆樹一株,作為標誌,馳道兩旁輔以小徑,為百姓行走之途。馳道修成之後,極大地方便了整個國家的陸路交通。

行同倫是指促進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狀態,整齊人倫關係的措施,貫穿於他五次出巡過程中。秦始皇在帝位12年,出巡郡縣凡5次,目的在“以示強威,服海內,”並顯示統一四海的功德。並在這一過程中,宣揚、整齊人倫關係。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製度,實行“三同政策”有效的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秦始皇統一文字,“以法為教”,“以吏為師”,這是一統國家的必要措施,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這兩項改革都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從此,布有標尺,物有定量,錢使一種,大大便利了經濟的發展,長久分裂的各地,從此處於一個相同的經濟文化環境中,加強了相互之間的聯係和交流,是鞏固國家統一的長遠方針。秦始皇從社會經濟文化的根本入手,推行統一的標準,從法治到道德使各地長久的處於中央統治下實現了真正的統一,從而這種同文同種、國家統一的價值取向從此成為中華民族國家與民族觀念的主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