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不要羨慕那些頻繁交易的投資

  在投資這個大舞台上,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我們孜孜不倦地閱讀、聆聽,以期從那些優秀的人身上學到對自己有益的知識,並將他們的理論與實戰經驗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不過,盡管巴菲特說過,“隻要運用恰當的投資策略,人人都可以成為巴菲特。”但我們依然明白要成為巴菲特是困難的,不過我們至少可以成為自己——更理性、更出色的自己。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投資領域的真理絕不是唯一的。許多人運用不同的投資策略、大相徑庭的操作手法,但最終達到了相同的目的。偉大的投資家,如彼得· 林奇、喬治· 索羅斯、謝爾比· 戴維斯等人,他們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與特色。

  巴菲特雖然一再坦言自己的投資策略毫無秘密可言,但是他的自謙之辭並不能讓人信服。身為有史以來首位從股市裏誕生的世界首富,誰能相信他並沒有不願讓他人知道的“撒手鐧”呢?不過,當人們越來越了解他之後,你就會相信他說的這些也許是真的。因為投資是一個非常開放的領域,沒有人能夠長期保有一個秘密而不被他人發現,即使你發現了一種非常有效的選股方法,你也永遠不可能為它申請專利,更不可能阻止別人的模仿。而一種方法一旦被所有人知道,它可能會很快就變得毫無吸引力的。

  那麽,巴菲特到底是憑什麽如此風光地行走在“江湖”之上,並保持他的不敗戰績呢?也許,這應該歸功於他的“巴菲特量尺”,它非常普通,但也非常管用。而對那些成千上萬希望能在投資領域有所斬獲的普通投資者而言,學習巴菲特的策略,然後靈活運用,並最終擁有一把自己的量尺,才能說是真正達到了目的。

  巴菲特曾多次表明,自己擁有股票的最佳期限是“永遠”。他認為,隻要企業能夠產生出高於平均水平的經濟效益,而且管理層誠實可靠,這家企業股票就值得長期持有。他的這種想法導致了他成為一個“落後”於市場的投資家,他對市場的敏感度與熱點沒有太多的興趣,而是堅持自己的思想,以自己的節奏與整個華爾街對舞。

  1按兵不動其實是最聰明的策略

  當有人質疑巴菲特的這種“我行我素”的投資策略太過保守時,巴菲特是這樣回答的:“按兵不動其實是最聰明的策略,我們不會——其他券商也不會——因為聯邦儲蓄貼現利率的小小改變,或者是哪位在華爾街頗有威望的人士的看法而改變我們既定的操作思路,去購入我們不看好的企業或是拋售一個非常有利可圖的企業。我們擁有隻有少數人才能得到的最優秀企業的股票,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麽要改變戰術呢?”

  巴菲特所說的永遠持有股票,是指那些值得永遠持有的企業,而絕不是一味地強調時間的長短。對於那些經營狀況發生了變化的企業,他認為應當及時出手,因為你不隻擺脫了可能給你帶來麻煩的企業,還可以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那些能讓你長期擁有的更為優秀的企業中去。其實,巴菲特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如果你擁有的是一家出色的企業,那就永遠也不要將它賣掉;一旦這家企業不再優秀時,你需要毫不猶豫地將其拋售。

  巴菲特奉行的是低周轉率的投資策略,他這樣做有著非常明確的目的——降低交易的成本。無論對普通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每一次買空賣空意味著百分比不小的一筆稅款。而如果有意識地降低自己的交易次數,一方麵你必須在擁有每隻股票時都要慎之又慎,這樣才不至於輕易將它拋棄;另一方麵你必須成為一個真正的集中投資者,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降低周轉率。他說:“低周轉率的投資戰略要求我們隻擁有少數幾隻優秀的股票,而且它們其中的每一隻都在整個投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這種情況就好像你購買了幾位表現傑出的大學籃球明星的未來收益股權的20 %,他們其中可能有人會成為邁克爾· 喬丹那樣的巨星,而你的絕大部分收益可能來自於此。想想看,如果有人建議你賣掉你最為成功的投資,因為它在整個投資中所占的比例太大,這種情況就好像讓公牛隊賣掉邁克爾· 喬丹,原因是他對公牛隊的作用實在太重要了。

  在巴菲特看來,低周轉率的投資策略有著那些頻繁變動的多元化投資策略所不具有的優點。尤其是對那些早已經習慣了經常性買賣活躍的人而言,他們更該好好檢討一下自己的習慣是有效還是無益了。

  因為這種不斷變化的投資策略有時除了讓投資者更忙碌、心態變得更加浮躁、交易成本大幅升高之外,根本沒有其他益處。大多數人這樣做的原因,隻不過是為了配合市場的變化罷了,似乎不如此做,就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內行”。

  股票交易的頻繁程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據統計,大多數基金的年換手率都為100%

  200%,也就是說,他們每年會兩次賣掉全部的股票,又重新將它們買回來。

  不用多想,我們也能輕易看出,這種頻繁的變動不僅大大地增加了基金的代理成本,也使他們的淨利潤降低很多。

  這似乎是一個一目了然的道理,但事實上它也最容易被人忽略。

  職業經理人認為每次機會都不容錯過,他們熱衷於追逐市場的脈動。而事實上那些真正能抓住市場脈動的人沒有幾個,所以,我們不要將市場想得太簡單,也不要盲目自信。與市場較勁,就好像與千千萬萬個看不見的卻力大無比的高手過招,你不能強求,隻能智取。

  其實,早就有人說過,巴菲特在投資領域的行動就像無尾熊一樣遲緩,實際上,這正是集中投資者的鮮明特點之一。由於集中投資經常在價格上落後於股市,其衡量股票買入時機的最關鍵因素乃是企業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形形色色的其他信息不同,它的變化是緩慢的。而集中投資者所做出的每一步行動,也都建立在長期的戰略眼光之上,而非立足於一周、一月甚至是一年的行情需要。不要羨慕那些頻繁交易的投資,雖然他們看起來似乎還不錯。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兩個人同時花相同的錢購買了同一隻股票,而且這是一隻成長型企業的股票,有未來良好的發展前景。就在他們持股的一周後,股價上漲了5%。其中一個人非常相信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他認為即使目前股價上漲緩慢,甚至可能還會下跌,但隻要企業沒有發生變化,它的股票就值得長期耐心地擁有。抱著這種心態,他的投資管理顯得輕鬆而愜意,他不會每天關注收盤價,也不在意交易量,隻需每季度看看企業公布的財務報告就可以了。

  而另一個人則不然,當股價上漲了一周之後,他決定將它們變現,因為相較於其他一些狂漲的股票,這隻股票實在“太溫柔”了。他決定去追逐那些能給他帶來更多收益的股票。經過多次的買空賣空,他在這隻股票上賺的錢,可能又在那隻股票上虧損了,他還不得不為此多繳好多稅金。而且這種投資策略將直接影響到他的生活,像大部分投資者那樣,缺乏良好的心態,就會變得急功近利,漲則喜,跌則憂,心情跟著股價潮起潮落,這種感覺將會直接破壞你對生活的感受度,而且會讓你變得脆弱,失去理性的判斷力。

  身為普通投資者,你不可能像專業經理人那樣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傾注於此,你可能是個上班族,或者是個家庭主婦,你有工作要做,有家人要照顧,所以你更需要像巴菲特那樣,用你有限的資金去做個集中投資者,好好選擇少數幾家你能理解的、有成長空間的好股票,將它們放在那裏,不用每天都盯著股價看,也不要羨慕別人在很短的時間賺了一大筆錢。不要相信賭徒的運氣,好好地堅持自己的操作思路,你會輕鬆地得到回報,而且你的生活並不會因為參與了金錢的遊戲而感到被影響了。你不會在忙碌的工作之中還要不斷地關心股價的變化,你可以安心地出門度假,也很少與別人談論股票。想想,這樣的投資該是多麽的愜意。

  千萬別信有效市場理論很多年來,有效市場理論成為絕大多數投資者所信奉的理論。它深入人心,似乎很少受到質疑。那麽,什麽是有效市場理論呢?

  關於有效市場理論,曾有這樣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一個信奉市場有效理論的教授和他的學生一起經過校園,看到地上躺著一張100 美元的鈔票。學生正準備彎腰去撿拾時,卻被教授阻止了。教授對他的學生說:“這張鈔票肯定是假的,如果它是真的,早就被人撿走了,哪裏還輪得到你啊!”

  這位教授的話正確地反映了有效市場理論的觀點。有效市場理論認為,有關市場的一切信息都能夠正確地反映在股價上,市場是一個有效而完美的係統,投資者的行為是理性的,所以他不可能獲得高於市場平均利潤的業績,不可能持續地戰勝市場。

  這種思想在股市誕生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裏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許多關於經濟與投資的理論都建立在這個框架之下。曾有一個倡導有效市場理論的經濟學家這樣說過:“所有的職業投資家和經理人都應該改行了,他們可以做水電工、希臘文教授,或者去管理公司,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為這個社會做些貢獻。

  這種理論認為市場和經濟是一個平衡的係統,它們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調整,並達到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它並不否定供需關係對價格的影響力,但認為股市與經濟之間最主要的關係是協調。依照有效市場理論的觀點,市場是有效的、機械而理智的。而且基於這種觀點,經濟與股市的關係是非常明了的,投資和數學一樣,人們可以利用已知的條件與公式求得答案。

  有效市場理論有其合理的一麵,也有讓人無法信服的一麵。不過,相對於較早期的“絕對市場有效理論”,它的後來者對此進行了修正。他們不再認為市場是絕對有效的,而是半有效的。這種理論如今已經被人們廣泛接受,因為它基本上是符合現狀,也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

  它一方麵承認市場價格的合理性,同時也讓我們可以解釋那些有悖於真實情況的現象。譬如格雷厄姆就認為,市場的有效性與非理性是伴生共存的,就像是一個間歇性的精神病患者,他在大部分時間裏在表麵上都顯得非常正常,但可能在某些時候,他也會做出違反常理的舉動。

  如今,華爾街大部分專業投資家都是“半市場有效理論”的信奉者,他們一方麵相信股價與宏觀經濟環境的聯係,一方麵也相信自己隻要夠聰明,再加上那麽點兒運氣,就一定能夠戰勝市場,取得高於平均水平的收益。他們關注經濟景氣指數、失業率、存款利率、中東局勢等許許多多的問題,因為它們對股價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同時他們也分析企業的財務報表,關心管理層的人事變動、新產品的銷路以及未來的發展戰略。一個投資經理人必須關心政治、經濟相關的許許多多事件,這也難怪他們總是處在神經高度緊張的狀態。

  如果說格雷厄姆隻是相信市場五分之一的有效性,那巴菲特可能比他走得更遠。

  他說:“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我隻會成為一個在大街上拎著鐵罐四處遊蕩的流浪漢。

  巴菲特認為,在一個人們相信市場有效性的市場裏投資,就好像與某個被告知看牌沒有好處的人在一起打橋牌。他公然反對那些基於市場有效理論而得出的研究成果,並在一次演講中聲稱,那些金融理論隻會幫助大家做出庸凡之事。而與巴菲特投資風格截然不同、以“豪賭”出名的喬治· 索羅斯對市場的看法則更直接,他說:“流行的看法認為市場是永遠正確的,而我則假設它永遠是錯誤的。

  在巴菲特看來,那些信奉市場有效理論的觀點,隻不過是投資者與學究們的一相情願罷了。他認為市場本身是一個複雜而多變的係統,它不可能給你所要的答案。市場是一個充滿了戲劇化、情緒化、謊言與欺騙的場所,你不能真正明白它的意圖,而一旦被它牽著鼻子走,你就可能會被弄得暈頭轉向,失去自己的判斷力。

  巴菲特並不認為市場是理性與有效的。不要將市場看做是你的主人,也不要把它當成你的向導。相反,你應當時時提防市場的陷阱,避免落入它的圈套中。這也就是為什麽在股價一路上揚、市場一片向好之時,巴菲特卻常常找不到要買的股票的原因吧!1989 年,美國股市曾經有過一次大狂飆的行情,當時市場被一種樂觀的情緒所包圍,人們認為隻要買了股票就一定能賺錢。不過,巴菲特卻從中看出了危機所在,他說:“我們無從知道這種暴漲的行情還要持續多久,我們也不知道有什麽東西能夠改變政府、股票賣出者與買入者的態度,正是他們在共同推動股市升溫。但我們知道,當別人處理他們的事務越不審慎之時,我們更應當小心謹慎地處理好我們的事務。

  市場並非總是有效,尤其是股價短期內的變化常常與企業的真實情況相悖。巴菲特是不相信市場的有效性的,他認為,我們唯一能夠預測到的是:投資者的貪婪或愚蠢,而這些念頭導致的結果卻是不可預測的。

  巴菲特建議投資要與市場保持距離,否則你可能在它的影響下作出讓自己後悔的決定。不要試圖弄清市場到底在做什麽,你隻需弄清你的行業並保持全神貫注就行了。

  他說:“我對於市場從來都沒有什麽想法,因為對它寄予希望是不會有什麽好處的,而且它還可能會擾亂我們已經有的好主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