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19歲的巴菲特,卻已擁13年的商業經

  巴菲特曾經說過:“我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家,因為我同時是一個企業家。我是一個比較好的企業家,因為我同時是一個投資家。

  大多數人要麽是企業家,要麽是投資家,他們隻在一方麵擅長。而身兼兩職,兩手都在抓,兩手都很硬,這種獨有的交叉性經驗(crossover experience )是巴菲特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這種經驗使他在商業和投資領域都能從容地作出正確決策。

  巴菲特的才能也不是一出生就具有的,而是一步一步逐漸積累下來的。先是小企業家,然後成為投資家,最後他成了既通過股市投資企業又在股市外收購企業的投資家加企業家,而且他通過保險業務創造的巨大現金流把股票投資和收購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這也使得他的投資策略進化到一個新階段,他的財富也不斷積累到新的高度,最終成就了世界首富的驚人財富傳奇。

  少年企業家6 歲時,他晚上挨家挨戶地去兜售批發來的可口可樂,他還把鄰居都動員起來去撿別人打飛的高爾夫球,擦拭一新後轉手加價賣出。

  13 歲時初到華盛頓的巴菲特便找到了一份投遞《華盛頓郵報》的工作。送報員的工作此時成了巴菲特的生活重心。年僅13 歲的他已經向稅務部門登記收入,並提交了納稅申報表,他堅決不再讓父親替他繳納稅款。

  當巴菲特幾乎連刮臉都不會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奔波,為自己事業的起步作出努力。他不知疲倦地讀著每一本可以搞到手的商業類書籍,研究著企業財務報表,琢磨著股票圖表。關於他是股票投資專家的傳言紛紛流傳到學校,連老師們都千方百計想從他那裏挖出一些關於股票的知識。雖然那時他還從未在股市上有過任何漂亮的業績,但是人們都覺得他是內行。他有某種與生俱來的東西,並不僅僅是早熟的淵博,還在於他那種把知識以合乎邏輯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本事。他似乎有超常的洞察力,他談論一件事情的方式很容易讓人深信他確實很清楚自己究竟在說些什麽。

  不過,除了送報工作以外,巴菲特總是顯得悶悶不樂。在艾麗斯迪爾念初中的時候,他給老師招惹了不少麻煩,而且他學習成績平平。由於他在班上年齡算小的,又跳過一級,因此其他同學都排斥他。他還總是不修邊幅,邋裏邋遢,以至於校長親自提醒利拉該把孩子好好收拾一番了。

  終於巴菲特在那個6 月逃離了家門,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叛逆。他甚至還叫上密蘇裏州一名議員的兒子羅傑貝爾,還有另一個好朋友,一起搭車逃往賓夕法尼亞州的赫希市。因為巴菲特知道那裏有一個高爾夫球場,他認為他們可以在那裏當球童過上幾天沒什麽問題。這一回,破天荒第一次,巴菲特做一件事的動機並非為了賺錢,而是實在很討厭身邊的那些人,討厭成天待在華盛頓的學校裏,討厭周圍的一切。

  這幾個孩子在夜幕降臨時到達了他們的目的地,由於匆忙甚至忘了帶牙刷。他們住進了社區旅館的一個房間。不過一大早,他們剛要出門就被警察攔住了。羅傑貝爾身材十分矮小,而巴菲特和另一個朋友個子都接近一米八。乍一看上去,警察懷疑是否是這兩個人把羅傑給綁架了,於是就把三人帶回警局去盤問。大家或許可以想象得到結果,盡管巴菲特還不到14 歲,卻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警察,警察不僅相信他們都是無辜的,並且連他們為什麽要來這裏都沒問,就把他們釋放了,但他們卻好像泄了氣的皮球,當天就垂頭喪氣地又搭車回家了。

  看上去,巴菲特並不喜歡這種隨心所欲的叛逆生活。他在學校裏突然變得很乖,也很用功學習,用他妹妹羅伯塔的話來形容,“叛逆”這個詞用在他身上“有些分量過重了”。

  然而,對於巴菲特的做法,霍華德和利拉卻感到非常震驚。他們在巴菲特回家後對他態度十分和藹,試圖扭轉他的這種叛逆心理。他們警告巴菲特說要不就把學習趕上去,要不然就不許再送報了。這句話仿佛是給巴菲特的學習勁頭打了一針強心劑。

  他從此在學習上格外用心,送報的工作不僅沒有放棄,並且“生意”還越做越大。他很快接手一份送《時代先驅報》的生意,《時代先驅報》是《華盛頓郵報》的競爭對手,這兩家報紙覆蓋的區域也大致相同。據巴菲特自己後來回憶說,假如一個訂閱者取消了一種報紙而訂閱了另一種報紙,“第二天我就會高興壞了”。不久以後,巴菲特就擁有了5 條送報路線,每天早上要送將近500 份報紙。母親早早地就得給他準備早餐,而他很早就要去趕通往馬薩諸塞大街的公共汽車。偶爾遇到他生病的時候,利拉就要代替他去送一天報,不過她從不敢碰兒子掙來的錢。利拉寫道:“他攢的錢就像是他的命根子,誰都不敢去碰他裝錢的那個抽屜,一分錢都少不得,不然他會跟你拚命。”巴菲特的代表作就是在韋斯特切斯特公寓區的送報路線,那是一片由紅磚砌成的八層公寓區。他不久之後製定了一條可以和年輕的亨利· 福特相媲美的“作業流程”。

  他總是將每幢樓的報紙一半放在第八層電梯的出口處,剩下的放在四樓。而後他就自上而下地一層層地往下發放報紙,把每家每戶的報紙塞進門縫裏。等到了收報費那天,他就必須挨家挨戶去跑腿。當全家回奧馬哈度暑假時,巴菲特總是會把自己的送報工作托付給一個朋友沃爾特· 迪爾,並教他該如何去送報。迪爾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情形:

  “你麵前有一堆小山一樣的報紙,但是用他的方法來送報的話,隻需要一小時一刻鍾時間就能送完。這真是一條完美的送報路線,小區的每幢樓在地下都是相通的,你根本不用走樓外。”那時巴菲特同時還在公寓裏兜售雜誌增加自己的收入。他的推銷秘訣就是在恰當的時機對那些住戶推銷。巴菲特回憶起他的一些客戶“總是會把家裏的雜誌放在樓梯口。你可以用撕下地址標簽的方式去提醒他們征訂期到了。這樣我對每個客戶的訂閱情況都了如指掌”。巴菲特在這片高檔公寓區裏甚至還碰到過肯尼迪的妻子傑奎琳· 布維爾,但是這裏依然還是會有住戶賴賬。“二戰”時的華盛頓,很多人頻繁地搬進搬出,有時可能就忘了給巴菲特付錢。所以,巴菲特就和電梯裏的女服務生做了一筆交易,她們可以免費得到報紙,作為交換條件,假如有人要搬走,她們就要立即向巴菲特提供情報。不久以後,巴菲特就把自己的送報工作發展成了一筆大生意。他每個月可以掙到175 美元,這可是相當於一個年輕職員一個月賺的錢,並且他從不會亂花一分錢。1945 年,巴菲特雖然不過14 歲,卻大方地拿出了自己積攢的1200 美元,到位於內布拉斯加州一片40 英畝的農場去投資。巴菲特在華盛頓居住的那幾年中並沒有受到戰爭的直接影響。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在1945 年8 月,那時巴菲特全家正在奧馬哈過暑假。巴菲特突然聽到了有關廣島的消息,於是他和鄰居傑裏· 穆爾展開了一場關於原子彈的激烈討論。後來穆爾回憶說,巴菲特對廣島事件非常關心。他堅持自己的觀點,而且精神近乎惶恐。“當時我們討論的場景依舊曆曆在目,我倆就在我家門前的草坪上。他很害怕原子彈爆炸帶來的連鎖反應,害怕整個世界會毀於一旦。

  後來巴菲特回到華盛頓,他在伍德羅· 威爾遜高中適應得比初中稍好一些。他的送報事業讓他能夠暫時忘卻思鄉之苦,而後他開始結交一幫新朋友。就像在奧馬哈一樣,他又組織一幫同學朋友跟他一起撿高爾夫球,他還因此成了一個相當出色的高爾夫球手,而且加入了校隊。

  之後他繼續做著他的送報生意,津津有味地讀著每一本可以找到的商業書刊,鑽研精算師看的報表。唐納德· 丹利也是威爾遜高中的學生,後來成了巴菲特的好友,他認為巴菲特“正在一步步規劃自己踏入金融界的道路”。

  丹利是美國司法部的一位高官的兒子,他學習用功,而且天資十分聰穎。乍一看來,丹利和巴菲特可以說並沒有什麽共同之處。丹利的女友很漂亮,而巴菲特從來也沒有約過會。丹利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巴菲特則相反。年少喪母的丹利在戰後經常待在巴菲特家,那段時間兩個孩子經常一起彈奏音樂,巴菲特會在夏威夷四弦琴上亂彈一氣,丹利則演奏鋼琴。後來大家發現,熱愛自然科學的丹利和對商業著迷的巴菲特其實有一種共同語言,就是數字。有時他們會在一起計算每一把撲克牌的輸贏概率,或是在一間有幾十個人的屋子裏,計算所有人中每兩人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丹利也會飛快地報出一堆兩位數字,等著巴菲特迅速算出它們之和。

  丹利在他們高三時花25 美元買了一台舊彈子球機,兩人一起整天玩個不停。不過可惜,這台彈子球機經常出故障,丹利總會一次又一次地維修,而巴菲特也發現這位好友的維修技能實在不錯。巴菲特突然這樣想到:為什麽不把這台彈子球機放到威斯康星大道上的理發店裏,然後按小時收費供人娛樂呢?

  巴菲特找了一家理發店,和理發師談了這個想法,達成了五五分成的協議。第一天他們就賺了14 美元。後來生意越做越紅火,他們又把生意擴大到7 家。巴菲特是那種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理想的人,他給兩人的事業想了一個公司名字——威爾遜彈子球公司。“最後,我們每周都能掙到50 美元,”他回憶道,“我從來都沒有奢望生活能夠如此美妙。

  巴菲特負責籌集資金繼續購買二手彈子球機,價格每台從25 美元到75 美元不等。同時還負責掌管財務,每月他都會打印出財務報表。丹利負責修理工作。如果機器出故障了,理發師們就立刻告訴他們。有一台機子總是出問題,兩人一得到通知,就會立刻跑進丹利那輛卸掉後座的舊別克車裏,迅速地出現在理發店前。

  巴菲特堅持隻選擇那些規模較小、地處偏遠的理發店,所以不必擔心彈子球生意會被當地的黑道盯上。而且他倆總是通過偽裝表現出他倆隻不過是這家公司跑腿的小夥計而已,而他的身後就像是有一個對這項生意很重視的大老板。巴菲特回憶道:“理發店老板總是催我們更換新機器,我們就對他們說這得和老板商量。我們假裝隻是受雇搬搬機器、點點錢的小嘍囉而已。

  他們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到各家彈子球店巡視一番,有時還會帶上丹利的女朋友諾瑪· 讓· 瑟斯頓。每次回到車裏巴菲特會向他們繪聲繪色地描述起理發師,告訴他們理發師說了些什麽搞笑的話,接著三人就會狂笑不止。巴菲特看到了他們的滑稽之處——幾個孩子覺得自己就像非常了不起的大商人一樣。

  巴菲特總是表現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氣質。很多人都喜歡從眾,不過巴菲特和他們不一樣。他總是活力四射而且喜歡搞惡作劇,他身上總是有很多特別的東西。當有人指責他的那些古怪做法時,他總是堅持己見,或是自我解嘲一番。

  巴菲特每晚在家裏的餐桌上都能從父親那裏學習怎樣更好地固執己見。霍華德曾許諾家人隻會擔任一屆議員,但他又在1944 年和1946 年兩度在形同虛設、橡皮圖章似的眾議院裏獲得席位。他把自己的工作描繪成能夠和民主黨的杜魯門陣營竭力對抗的“偉大”事業。

  巴菲特雖然嘴上假裝附和父親的政見,但其實心底並不完全讚同。他吸收了父親的愛國思想,但他的愛國主義情結沒有受到父親那種強烈的孤立主義影響。

  但是,巴菲特也和父親一樣關心民眾生計。他認為政府是社會的維護者,理應捍衛大眾的利益。雖然他對父親可以說是服服帖帖,他的政治觀點也很不成熟,但在絕對支持政府的立場上,他已經表現出獨立的思想了。

  巴菲特很早就決定絕對不像父親一樣去從政。有一次諾瑪問到他是不是要在華盛頓生活,巴菲特毫不含糊地答道:“不會,我要住在奧馬哈。

  慢慢長大以後,巴菲特已經把自己的方向定在了投資業。坐在家裏吃早飯時,這個年紀的男孩大多都隻對電視裏的體育節目感興趣,不過巴菲特卻已經在研究股價走勢圖了。

  這時巴菲特從未在股市上有過任何驚人的成就,然而大家都覺得他是個內行。他身上有一種很強的說服力,或許是由於他早年就不斷儲備知識,並且他能夠用一種非常理性的方式把知識轉變成創造財富的方法。可以打動別人的絕不是什麽信念,而是那些邏輯嚴謹、連貫縝密的分析依據。丹利曾經形容說:“他有著超乎常人的遠見,他在談話的時候對自己從來都是深信不疑的,也讓別人覺得他明白自己想要說什麽。

  集腋成裘巴菲特1947 年6 月高中畢業,在全年級374 人中排名第16.在威爾遜高中畢業照上,他雙眼漆黑,充滿著對知識的渴望,梳著整齊中分的頭發,笑容內斂。在他的

  照片下麵注有評語:“喜歡數學……是一個未來的股票經紀人。

  他的父親希望他能夠去附近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念金融與商業專業,巴菲特卻覺得到那裏隻是浪費學費。那個時候他已經遞送了大約60 萬份報紙,賺到了5000 多美元。這些積蓄或者來自送報,或者來自威爾遜彈子球公司,還可能來自內布拉斯加州的一戶佃農。此外,他讀完了不少於100 本商業相關書籍。他還需要去商學院學什麽呢?

  霍華德提醒巴菲特說他還有兩個月就17 歲了。最終,巴菲特隻好妥協了。當年8

  月,巴菲特和丹利以1200 美元的價格把威爾遜彈子球公司出售給一個退伍的大兵,巴菲特拿著自己得到的那些錢去了沃頓。

  不過霍華德這一次可能真的錯了。雖然沃頓商學院聲名遠播,不過那裏的課程實在是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巴菲特毫不客氣地說自己比教授懂得還要多。對沃頓商學院的不滿,成了他日後對商學院普遍感到不滿的一個伏筆,因為他對商學院模糊寬泛的教學方法根本沒有任何興趣。這裏的教授都會講一套完美的理論,但他們對巴菲特渴望得到的賺錢訣竅卻一無所知。

  於是在沃頓商學院期間,巴菲特隻好把大部分時間都泡在費城的一家經紀公司辦公室裏,他跟蹤各種股票行情。同時仔細研究每隻股票的走勢圖,偶爾也會聽取別人的建議,但此時他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投資方法,他正在不斷摸索。

  巴菲特上大一時的同屋是查爾斯· 彼得森。查爾斯也是奧馬哈人,並且後來成為巴菲特最早的投資者之一。此外巴菲特很快又結識了哈裏· 貝雅,這人是個和巴菲特一樣錯誤地來到這所東北部校園的墨西哥人。他們倆的工業經濟學課程都得了A+ ,但哈裏· 貝雅感覺自己在這門課上花的工夫比巴菲特要多得多。雖然哈裏· 貝雅對巴菲特輕輕鬆鬆就考出高分有些嫉妒,但他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喜歡巴菲特。哈裏· 貝雅認為他是自己理想中的美國人:一個誠實、不裝腔作勢也不擺架子的中西部人。

  哈裏· 貝雅有個室友名字叫傑裏· 奧蘭斯,這個人和巴菲特誌同道合。他們倆在健身房裏第一次相遇時,膀寬臂圓的奧蘭斯立刻就發現巴菲特是一個天才。奧蘭斯對新環境還不太適應,常常會想家,有時還以淚洗麵。但他反應靈敏、笑容真誠,是一個青年才俊,巴菲特和奧蘭斯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巴菲特在不知不覺中就為自己的事業找好了合夥人。但在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去幹些什麽。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待了一年以後,他已經想要輟學了,不過父親堅持讓他在那裏再熬上一年。在華盛頓過暑假的時候,巴菲特為成為富人又找到了一條富有喜劇性的道路,這一次又是和唐納德· 丹利一起。他的彈子球夥伴花了350 美元買下了一輛二手的勞斯萊斯車。他們花了一天時間把車修好,當然主要是丹利動手,巴菲特則坐在一旁,沒事給他的朋友優哉遊哉地讀些有趣的故事來解悶,或者是讀那本讓所有人拍案叫絕的書《如何失去朋友和疏遠他人》。這輛車是一款1928 年為女士購物設計的車型,前排隻有一個座位,後排有很大的空間。丹利和諾瑪把它漆成了深藍色。他們曾經將它租出去幾次,不過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讓別人看見車上的人。巴菲特建議駕駛這輛車去市中心,於是他們三人扮成一對貴夫婦和家裏的司機。但是巴菲特要求扮演貴族,丹利隻好擔任司機。

  於是丹利隻好穿著巴菲特父親的衣服,手握著方向盤,巴菲特則穿上裘皮大衣,戴著高高的帽子,優哉遊哉地坐在諾瑪身旁。當他們經過《時代先驅報》的大樓時,根據事先安排好的情節,丹利把車熄了火停下來。然後他起身下車,在發動機蓋下麵不停地鼓搗,好像要搞明白到底出了什麽問題一樣。當所有路人都開始駐足留意他們的時候,“貴族”巴菲特舉起手杖敲了敲擋風玻璃,朝某個方向指了一下,就好像是在告訴丹利問題到底出在哪裏。結果,不大一會兒工夫,車子就“修好”了。

  但若非事先安排,巴菲特也並不總是這樣風度翩翩。他和諾瑪的表妹芭芭拉· 沃利曾經在夏季有過一次約會。雖然巴菲特生性活潑,但他無休無止地“逼”芭芭拉猜謎和腦筋急轉彎,最後芭芭拉對浪漫約會的幻想蕩然無存,其實他這樣做隻不過是想掩飾自己和女生單獨相處時的尷尬。當他後來鼓起勇氣邀請芭芭拉到賓州共度周末時,她婉言拒絕了。

  但是相比於和女生約會,巴菲特更渴求生活中的刺激。1948 年美國的校園話題都是圍繞排名前十的橄欖球隊展開的,而賓夕法尼亞大學也是一所體育傳統悠久的大學。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巴菲特的照片竟然登在了學生雜誌《賓大畫報》的封麵上,並且儼然一副鐵杆球迷的模樣——頭戴圓頂禮帽,身穿浣熊皮外套,一隻手揮舞著小旗,另一隻手將一瓶香檳酒遞給女友,他滿臉笑容,叼著煙鬥,模糊的背景處是行進中的校樂隊和一群戴皮頭盔的球員。這張照片事實上隻是個惡作劇,因為巴菲特的朋友傑裏· 奧蘭斯是這家雜誌的編輯。奧蘭斯後來成為巴菲特的忠實的投資人和終身追隨者,他多次勸說哈裏· 貝雅也把錢交給巴菲特去投資,但貝雅決心證明自己照樣能幹好。

  貝雅回憶說,奧蘭斯一年會打好幾次電話給他,說巴菲特是多麽富有,形容他的事業“蒸蒸日上”。

  巴菲特在現實生活中顯得如此的幼稚。他不僅沒有和女孩親密接觸過,而且在男生宿舍臥談時也覺得很不自在。每當周日阿爾法· 西格馬樓舉辦啤酒晚會的時候,這幢平日相當清靜的房子裏會突然間擠滿了女人。但巴菲特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約會對象,但是即使不和熱鬧的人群打成一片,他也覺得十分安然自得。當大多數小夥子都挽著一位美女卿卿我我的時候,巴菲特則隻會端坐在椅子上,談談股票市場,來活躍一下聚會的氣氛。但他的演說是如此富有吸引力,每次聚會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逐漸向他圍攏,向他提出一大堆經濟和政治方麵的問題。

  巴菲特的朋友對他的才智都十分讚賞。他能夠讀出書裏的一個章節,而後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誦出來。以至於在課堂上,當有個擔任助教的研究生在複述課文中的一個問題時,早就已經對課文爛熟於胸的巴菲特脫口而出說:“你落了一個逗號。”不光這樣,他批評老師時巧舌如簧,讓他的夥伴都聽得目瞪口呆。他的朋友理查德· 肯德爾回憶說:“巴菲特得出結論,認為沃頓商學院沒有什麽可以教他的東西,他確實有資格說這話。

  當同學們1949 年秋季開學回到沃頓時,驚奇地發現巴菲特沒回來。安東尼· 韋基奧說:“在第二年他就忽然人間蒸發了,沒有他的音信。”巴菲特再一次逃離了。霍華

  德在1948 年的議員選舉中失利了,於是全家都回到了奧馬哈,隻把巴菲特孤零零地留在美國東部。沃頓商學院沒有任何可以讓巴菲特留戀的東西,自己失去了送報的業務,也沒有彈子球公司。於是他回到了內布拉斯加念書,20 多年前他的父母就是在那裏相識的。巴菲特解釋道:“我覺得在沃頓學不到什麽東西,內布拉斯加在向我招手,而沃頓卻讓我感到厭倦。”不過他也隻是在大學的花名冊隨便留個名字而已。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準備發展自己的事業上。那年夏天,他在J.C.彭尼零售公司找了份工

  作,不過他卻拒絕畢業後繼續留在那裏工作。巴菲特覺得自己回到家鄉會更加自在,也不會有太多的就業壓力,因此在這段時間他的約會也更多了。在寫給“親愛的魔鬼”

  (傑裏· 奧蘭斯)的信中,巴菲特的興奮溢於言表:

  “最近和我約會的那個女孩偶爾向我提起她會打網球。因此我想我可以借此向她展示我這個穴居男人的魅力,讓她對我刮目相看。於是我主動給她一個機會,讓她看看我怎樣在球網的那一邊大展英姿。結果我被她打得落花流水。

  在那段時間裏,巴菲特的日程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他在1949 年秋季修了5 門課,1950 年春季修了6 門課,而且其中多數是商業和經濟學方麵的課程。但其實巴菲特依然把注意力幾乎都放在了校外。他重新找到了一份送報的工作。他興奮地對朋友說,“這份工作使得50 個小男孩都尊稱我為‘巴菲特先生’”。他時常開著一輛1941 年款福特車在美國西南部奔波,為《林肯周報》掌管著6 個縣城的報童,他的工資是每小時75 美分。開始時,《林肯周報》的發行人馬克· 西克雷斯還一度擔心一個學生能否勝任這項重要的任務,但他幹勁十足。他每周會去取報紙,隨後閃電般地完成任務。對於巴菲特來說,這可是一份像模像樣的工作,他回憶道:“如果你在內布拉斯加州有一條送報路線,你得找一個小報童每天發15 份報紙或是做類似的工作,你當天下午或晚些時候還必須能找到他,自己還要在大學念書,這真是一種很好的曆練。

  巴菲特很快就完成了學業,他一方麵幹著相當於全職的工作,一方麵瀟灑地打著橋牌,隨手還拿了一大堆A。冬天的時候,巴菲特重新開始了自己的高爾夫球事業。

  這一次他做得就更像一個正規生意了,他找到奧蘭斯作為費城的代理人。1950 年1 月,巴菲特懇請他的朋友開始著手準備生意:

  “我保證3 月1 日你可以開始銷售你看好的那種高爾夫球。別猶豫,可以下訂單了。

  巴菲特許諾對任何“次品”都會賠償損失,並且向奧蘭斯保證他的高爾夫球質量絕對一流。但是,他還不忘交代一句:“不要讓它們靠近太熱的地方。”他告訴朋友自己又拿了一大堆的A,並把自己下學期的課程安排好。到了4 月,巴菲特給奧蘭斯發了第一批貨,同時用一種輕鬆但卻不容置疑的口吻提醒好友注意,“巴菲特高爾夫球公司”可不是一家慈善企業。到了夏天,巴菲特繼續一刻不停地高速運轉著。他搬回到父母身邊,同時他還在奧馬哈修3 門課以便拿夠學分畢業。這年7 月,他一共賣掉了220 打高爾夫球,從中獲利1200 美元。這時的巴菲特既是小老板,又是自己的經理人。

  巴菲特在大學畢業時已經攢下了9800 美元。與其他隻會花錢的同學相比可以說富有得很,甚至相比那些全職工作的成年人的收入也高得多。這個萬元戶,在當時算得上一個小富翁了。用集腋成裘來形容巴菲特掙的這筆錢實在合適不過了。他欣喜地用歪歪扭扭的筆跡記錄下每一分錢是怎樣含辛茹苦地賺來的——城市設施優先股、送報、高爾夫球銷售和彈子球公司。這些賬目似乎預言了他將在投資業取得赫赫業績。

  這時的巴菲特年僅19 歲,卻已經有13 年的商業經驗。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