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3.涉外會見、會談禮儀

  會見座次安排

  在國際社交禮儀活動中,會見、會談是較正規的活動,要求慎重對待,其重點在於座位的安排,下麵分別介紹一下會見和會談的座位安排方式。

  會見一般安排在會客室或辦公室,通常賓主各坐一邊,也有穿插坐在一起的。某些國家的會見還具有獨特禮儀程序,如雙方簡短致辭、贈禮、合影等。我國習慣在會客室會見,客人坐在主人右邊,翻譯和記錄安排坐在主人和主賓的後麵,其他客人按禮賓順序在主賓一側就座,主方陪見人在主人一側。座位不夠時可在後排加座。

  會談座次安排

  如會談長桌一端向正門,則以入門的方向為準,右為客方,左為主方。多邊會談,座位可擺成圓形、方形等。小範圍會談,有時隻設沙發,座位按會見座次安排。雙邊會談通常用長方形、橢圓形或圓形桌子,賓主相對而座,以正門為準,主人坐背門一側,客人麵向正門,主談人居中。我國習慣把譯員安排在主談人右側,但有的國家也讓譯員坐在後麵,一般應尊重主人的安排。其他人按禮賓順序左右排列。記錄員可安排在後麵,如會談人數少,也可安排在會談桌就座。

  會見、會談的禮儀要求

  會見、會談的禮節要求比較正規,因此要特別注意,主要分為介紹、握手、談話三項:

  (1)介紹。

  ①正式會見,應由第三者介紹。介紹時,作法要自然得體,要有禮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點點。

  ②介紹有先後之別,應把身份低、年紀輕的介紹給身份高、年紀大的,把男子介紹給婦女。介紹時,除婦女和年長者外,一般應起立,在會談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紹者隻要微笑、點頭有所表示即可。

  ③在我國,一般由引見人先將外賓向我方人員介紹,然後將我方人員向外賓介紹。如果外賓是知外人士(如國家元首等)就隻將我方人員向外賓介紹。介紹時,應將雙方姓名、職務介紹出來,稱呼可酌情而定。

  (2)握手。

  握手是大多數國家相互見麵和告別的禮節,在國際交際場合,運用最普遍,一般在相互介紹和會麵時握手。

  ①在會見、會談場合,在雙方介紹完以後,可相互握手,寒喧致意。關係親近的可邊握手邊問候,甚至兩人雙手長時間握在一起。在一般情況下,輕握一下即可,但年輕者對年長者、身份低者對身份高者則應稍稍欠身,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與婦女握手時往往隻輕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老朋友可以例外。除因特殊原因外,不要坐著與人握手,但如果兩人相鄰或相對都是坐著,可以微屈前身握手。

  ②握手應由主人、長者、身份高者、婦女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麵先問候,待對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時握手注意不要交叉。男子在握手前應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但按西方傳統,位尊者和婦女可以戴手套握手。作為主人,主動、熱情、適時握手是很必要的,這樣做可以增加親切感。軍人戴軍帽與對方握手時,應先行舉手禮,然後再握手。

  (3)談話。

  ①在國際交往中,同外賓會見、會談時,要落落大方,誠懇自然,同時注意內外有別,不要強加於人,自吹自擂。

  ②外賓談話時,不要輕易打斷,要給對方充分表達思想的機會。要麵向外賓,注意傾聽,不可隻和我方人員或譯員私下嘀咕,也不要作出心不在焉或閉目養神狀。談話聲的高低應適當。如沒有聽明白,不妨再問一遍。如發覺外賓對我方談話有未領會的神情,應及時通過譯員解釋清楚。

  ③與外賓談話,要實事求是。稱讚對方不宜過分,自己謙虛也需適當。不要打聽外賓私事,更不要以對方的生理特征為話題。涉及對外事項和外賓的各種要求,如無把握,不得擅自表態許諾。我方的內部安排,未經許可,不得向外賓透露。自己不清楚的事,不要隨便答複,答應了的事,一定要設法辦到。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