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禮儀的特點

  禮儀的本質特點是它的文化性,隸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由經濟基礎製約並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一般而言,禮儀具有五性:時代性、地域性、具體性、操作性、理智性。

  時代性

  西藏在和平解放前基本上是農奴製社會。那時,農奴主外出,農奴既要備馬,還要跪伏在馬的一側,供主人當“階梯”。對當時的所有人而言,這就是天經地義的禮節。

  農奴主根本不會對農奴的尊嚴、人格有絲毫的牽掛,從農奴的背上上馬,耀武揚威,非常合乎禮節。而農奴製一旦被推翻,日月換新天,就不可能再有這樣的禮儀,若再有,在法律上違法,在禮儀上將被視為“無禮”。

  這就是時代變遷的結果,“世移事異,變‘禮’宜矣”。

  20世紀初,在歐美如果有一位少婦外出遛狗,將被視為極大地喪失風度,有辱禮節。即使那隻哈巴狗很有“教養”,同樣證明少婦是沒教養的,周圍的異樣眼光將使她陷入尷尬境地。

  但是20年之後,歐美遇狗成風,成為最有風度的少婦最有風度的行為。在人們羨慕的眼光裏,這不但符合禮節,而且是一種上層生活的表現。

  由上可見,禮儀作為一種行為規範,必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隨著曆史的進步而進步,不可能一成不變,所以後人對前人的禮儀規範也沒必要墨守成規,要正視禮儀的變異性、現實性,正如黑格爾所說:“傳統並不是一個管家婆,隻是把它所接受過來的東西忠實地保存著,然後毫不改變地保持著傳給後代。它也不像自然過程那樣,在它的形態和形式的無限變化和活動裏,永遠保持其原始的規律,沒有進步。”

  曆史的長河奔流不息,“逝者如斯夫”,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有與之相適應的禮儀。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未來更高階段的禮儀,必然適應更高度的義明,從而更能為所有的人自覺遵守。

  地域性

  俗話說:“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不同的國家、民族,同一國家的不同地方,也都有著不同的禮儀,甚至截然相反。

  中西禮儀的差距是共知的,它基於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別,呈現了各有的地域特色。

  中國人崇拜龍,就是從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開始的,進入君主時代,龍又成了“真龍天子”的象征。到今天,龍又成了吉祥喜慶的代名詞。然而,在英國以至整個西方世界,龍是凶殘陰險的標誌,人人懼怕,人人厭惡,而且很多關於龍(蛇)的故事中,它總是落個被宰殺的下場。所以,聖誕節給中國人送龍的賀卡(當然,送“龍卡”的還不多),則很適合中國人的欣賞口味,若對英國人也如此,則是大大的失禮了。

  關於“老”的理解,中西也是毀譽不一。

  在我國,雖然有“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感歎,但是人們依然尊敬地稱呼上了歲數的工人為“老師傅”,稱德高望重的老師為“吳老”、“錢老”,稱年事已高的先生為“老伯”或“老大爺”等。“老”象征著經驗豐富,“薑還是老的辣”。而老當益壯者更是令人欽佩。不過,假如我們滿懷敬意用“老”字稱呼一些西方人,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在美國,就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美國一所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在歡迎校長的母親光臨時,尊稱她為“老夫人”,結果“老夫人”竟拂袖而去。對她來說,“老”意味著“魅力喪失”,“風韻不存”。無獨有偶,一群歐洲遊客在北京附近登長城時,熱情的導遊想攙扶一位外國老人,卻遭到老人的“白眼”。“我不是‘老先生’,我自己能行”。在西方,“老”意味著“精力不濟,走下坡路”,“老”有時就是“不中用”的代名詞。誰願意被人瞧不起呢?而獨立意識強、不願麻煩別人、不想拖累子女的西方老人,更是不言老,不服老,自然也不樂意被別人尊稱為“老人”。故此,當我們與西方老人打交道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他們的意願。

  在宴請語言方麵,更是有趣。

  宴請是一種聯絡感情、增進友誼的方式,東西方人士都樂於此道。但是,同樣是請客,中國主人和西方東道主致辭的風格卻截然不同。

  中國人請客,主人動筷子時,往往客氣地說:“沒什麽菜,請隨便用。”一些西方客人聽了此話好生奇怪,明明是滿滿一桌子菜,主人怎麽說沒什麽菜呢?西方客人之所以疑惑不解,皆因不熟悉中國人的生活習性。中國人一向認為,“滿招損,謙受益”,因此,視謙虛為美德的中國人說話時十分謹慎,甚至過分謙虛。

  相比之下,西方人請客時很少上許多菜,但卻振振有辭:“這是我的拿手好菜。”或者熱情洋溢地說:“這道菜,是我夫人特地精心為你做的。”在中國人看來,這些西方人似乎有點狂妄,真不知天高地厚。但這則恰恰表現出西方人的熱情與直爽。這裏順便指出,中國人請客時,桌子上的食物若被客人一掃而光,主人的麵子會很不好過。因為,這表明飯菜不夠豐盛;而西方女主人見此情景,定會感到歡欣鼓舞。她若瞧見盤子裏還剩下不少菜,反而會垂頭喪氣,因為剩菜說明其烹調水平有待提高。

  禮儀的這一特點,要求在社交和禮儀活動中,我們既要注意各民族、國家、區域文化的共同共通之處,又應十分注意謹慎地處理相互間的文化差異。既要保持自尊,又要尊人,科學恰當地處理禮儀活動中不同文化的碰撞問題,把地域差別作為交流、互補的條件。

  具體性

  這也可稱為禮儀的階級性,即禮儀並非都是符合人們所設定的美好理想,人類所追求的東西並非都能在禮儀中反映出來。

  特權社會必然以掌握稀缺資源的階級為核心,禮儀很大程度上包含著他們的利益和需求。

  《禮記·曲禮上》有一句名言:“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意即“禮”所賦予的各種待遇、權利是奴隸們根本不能享受的,而“刑”所規定的各種罰則,與君王、王族、達官、貴人是無緣的。禮、刑與階級地位如此緊密地連在一起,其階級性何其鮮明。

  但是,我們不能由此而斷言“禮儀都具有階級性”。試想,原始社會還沒產生階級,但有禮儀,那麽禮儀的階級性從何而來?

  《禮記·曲禮上》中有兩個例子: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誌不可滿,樂不可極。”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其他如西餐具的擺法、用法;給老人讓座;別人幫助了自己說一聲“謝謝”等,給這些日常禮儀形式帶上階級性的帽子,恐怕就荒唐可笑了。其實許多禮儀都是不帶任何階級色彩的。

  那麽,是不是就可以說禮儀是超階級的呢?當然,也是不準確的。

  禮儀既有階級性,又沒有階級性,這種兩重性是由於它的形成和發展的兩個驅動力不同而產生的。一是全地區、全民族指導、協調人際關係的需要。這種驅動力是約定俗成的、自發的。另一個驅動力是統治階級利用禮儀、改造禮儀,把禮儀納入本階級的思想觀念之中,用以維護本階級的統治。這個驅動力是有意識的、自覺的。

  對禮儀的階級屬性問題應當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由於禮儀的雙重性,對於某個禮儀的屬性問題,更應慎重對待,準確把握,絕不能把一切事物都打上階級烙印。

  畢竟,禮儀的表現形式受時空的限製,它不可能超越現實為未來人服務。禮儀的階級性意味著在禮儀行為的處理上,要真切地把握禮儀的具體性:背景環境、類型規範、目的內容等等。

  隻有處理好具體性,才能在行為上獲得最佳效應。孔子先生就是一個榜樣型人物,他在本鄉本士上十分恭順,好像不能說話的樣子;他在宗廟、朝廷上,有意見便明白而流暢地說出來。上朝之前,若君主沒來,他同下大夫講話,溫和而快樂;他同上大夫講話,正直而恭敬,君主已經來了,恭敬又不安,表現出行步安祥的禮節。

  操作性

  切實有效,實用可行,規則簡明,易學易會,便於操作,是禮儀的一大特征。但並非所有的禮儀都是如此,宮廷、官衙中的某些禮節十分煩瑣,所以很難推廣,是特權意識的表現。

  禮儀不該是紙上談兵、空洞無物、不著邊際、故弄玄虛、生編硬造。“禮者,敬人也”,這是禮儀的精義。該怎麽樣,不該怎麽樣,就看能不能敬人、敬大多數人,而不能為虛偽而禮儀,為造作而禮儀,為禮儀而禮儀。

  所以,要對禮儀的實質作具體化的規範,但絕不能無中生有,畢竟,現代人的時間非常珍貴,“效率就是生命”,“扼殺對方的生命”總是不好的,於己也不方便。

  總之,要促使禮儀簡便易行、容易操作,“言之有物”、“行之有禮”是最佳的選擇。

  理智性

  禮儀,實際上是以對美、善、真的人性追求為基礎,它將處理人際關係的經驗加以概括提煉,然後規範化而成為行為活動的模式。它體現著對人性的關懷,它滿足人性的饑渴,是做人做事的自覺和理智。

  因為它並不能遺傳,所以必須通過後天理智地學習才能獲得,也隻有通過實踐,才能日趨合理。

  若不懂裝懂,就可能鬧出笑話,如:

  李鴻章第一次請幾位法國客人吃中國餐。那幾位法國客人從來沒有吃過中國餐,於是他們就想,李鴻章怎麽吃,他們就怎麽學。李鴻章先用筷子夾了一個餃子,一不小心,餃子掉到酒杯裏,李鴻章夾起來放進嘴裏。

  法國客人看了,都學著李鴻章的樣子,用筷子把餃子夾起來,然後掉到酒杯裏,再夾起來吃。李鴻章接著吃麵條,他想到剛才法國客人學他吃餃子的樣子,心裏覺得好笑,忍不住笑,半根麵條從鼻孔裏噴出來,法國客人看了,連聲讚歎道,中國餐的吃法太奇妙了,這一著他們學不來。

  假如這些法國客人懂得吃中國餐的禮節的話,大概就不會有這個笑話了。

  可見禮儀是在實踐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個人知道怎麽做是有禮的、規範的,什麽是不該做的,從而才能在實踐活動中更自覺、更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使之很好地符合禮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每個人的禮儀素質的提高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這是個長期的係統過程,需要掌握禮儀知識,在實踐中去琢磨,去推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持之以恒,才能養成習慣,使你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抬足都彬彬有禮,以實際行動推動社交規範化,為社會環境的更加文明盡一己之力。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