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禮儀的起源

  禮儀作為人類交際的表現形式之一,同其他諸如文字、繪畫等文明表現形式一樣,是人類不斷擺脫愚昧、野蠻,逐漸走向文明、開化的標誌和見證。

  那麽,禮儀的含義何在?今日豐富多彩的禮儀,其最初的根源又是什麽?

  禮儀的含義

  在中文裏,最早的“禮”和“儀”是分開使用的。在古代典籍中,“禮”主要有三層意思:一是政治製度,二是禮貌、禮節,三是禮物。“儀”也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容貌和外表,二是指儀式和禮節,三是指準則和法度。而將“禮”和“儀”連用始於《詩經·小雅·楚茨》:“為賓為客,獻酬交錯,禮儀卒度。”

  中國古代的“禮儀”從本質上更偏重於政治體製上的道德教化。

  在西方,“禮儀”一詞始於法語Etiguette,它的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證”。古代法國的法庭為保證法庭秩序,把各種規則寫在進入法庭的通行證上,讓人們去遵守。後來,“禮儀”一詞進入英語,演變成“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它同樣有三種涵義:一是指謙恭有禮的言談舉止,二是指教養和規矩,也就是禮節,三是指儀式、典禮、習俗等。

  縱觀中外對“禮儀”涵義的理解,我們可以看出它有以下三個方麵的基本意思:

  其一,禮儀是一種行為規範或行為模式,見了麵不自覺地要伸出手,臨走時下意識地要說聲“再見”。沒有人非逼著你這樣做,但你卻覺得隻有這樣才算合適和正確。

  其二,禮儀是大家共同遵守的,當然,不可能全世界每個人都遵從同一禮節,但相對於偶然性的行為,禮儀卻是普遍的。現在,國際上通用見麵打招呼說“你好”。

  其三,禮儀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如約束人類欲望,保證社會秩序,實現人際關係的和諧。當然,這是概念上的認知,和外在表現是有區別的。

  禮儀的根源

  關於禮儀的根源問題,古往今來一直是人們頗感興趣的,但至今並無定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樂山樂水,主要有以下幾種比較流行的觀點:

  祭祖說 即認為禮儀源於祭祖,它是原始人祭祀祖先的一種儀式規則,後來才逐漸發展為調整相互關係的風俗習慣。

  風俗說 即認為禮是由原始社會的風俗習慣演變而來的,進入文明社會後,由所謂的“聖人”加以改造,變成係統的禮。

  父權製 說即認為是為了劃分尊卑貴賤的需要,類似於家長製的說法。

  需求說 即認為禮儀是人類交往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是源於人際交往的需要。

  我們認為,不能以某種行為或需要作為禮儀的最初起源,若從時間上分析,它肯定源於原始社會;若從緣由上分析,它是人性的要求。

  關於握手的起源,就有很多有意思的觀點。

  有人認為,在遠古時代,人類以打獵為生,不同部落的陌生人在路上相遇,為了證明自己沒有惡意,便主動丟掉手中所握的石塊或利器,並讓對方觸摸、檢查手掌,以表示對對方的信任和友好。這種禮俗沿襲下來,便誕生了見麵之時要握手的禮節。

  還有一種觀點是,在中世紀的歐洲,騎士之間為了超越對手,證明實力,要進行格鬥,敗者摘下頭盔,甘拜下風,乞求勝者寬宏大量,饒其不死。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如果格鬥雙方勢均力敵,為了避免兩敗俱傷,使用動作來談判。他們把平時持劍的右手伸向對方,相互上下搖晃,直到達到滿意的協議才分開。這種騎士的規矩後來便傳播到廣大民眾中,而成了當今遍布全球的握手禮節。

  據考古學、民俗學等方麵的材料證明,我國原始社會生活中已經形成了頗具影響的禮儀規範,宗教禮儀、婚姻禮儀等初具雛形。

  禮儀起源於原始社會的說法,在一些保留著很多原始特征的民族中,可見一斑。

  我國東北的鄂倫春族,在解放前仍沿襲著原始社會的一些禮儀規範,如相信萬物有靈,他們對熊的崇拜,正像某些漢族人對龍的崇拜一樣,十分虔誠。打獵歸來,若捕到了熊,大家都傷心地痛哭一場,吃完熊肉後,還要再哭一次,並對熊骨進行天葬。

  在國外的某些民族,原始的禮儀形式同樣具有很強的約束力,但這種約束是自覺的。某些風俗習慣也很有意思。

  在非洲喀麥隆一帶的西非龐圭人,往往瞧不起到他們那兒去的白人考察人員,認為他們“缺乏教養”,原因很簡單:這些人連“我要去拾點柴”或“我去看看捕獸陷阱”是暗示大小便的話都不懂。

  這就是龐圭人的原始禮儀,忌諱直言糞便、尿液的排放。頗有禮貌的龐圭人來到其他村寨,首先便是婉言詢問“村長的住處”,或者問:“如果有人追捕我,我能到什麽地方去躲避呢?”上述說法概出自“講禮儀”的人之口,他們總是用其他詞句表達“上廁所”這一意思。

  在西方,禮儀的演變與中國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很大的特殊性,這不僅表現在禮儀的具體形式上,還在於關於禮儀的哲學論述上。換句話說,孔孟與蘇格拉底、柏拉圖不一樣。

  愛琴海地區和希臘是亞歐大陸西方古典文明的發源地。約自公元前6000年起,愛琴海諸島居民開始從事農業生產。此後,相繼產生了克裏特文化和邁錫尼文化。公元前11世紀,古希臘進入因《荷馬史詩》而得名的“荷馬時代”。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這部著名的敘事詩主要描寫特洛伊戰役和希臘英雄奧德賽的故事,其中也有關於禮儀的論述。如講禮貌、守信用的人才受人尊重。

  古希臘哲學家對禮儀有許多精彩的論述。例如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年)率先提出了“美德即是一種和諧與秩序”的觀點;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年)認為,哲學的任務不在於談天說地,而在於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培植人的道德觀念。他不僅教導人們要待人以禮,而且在生活中身體力行,為人師表;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強調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理想的四大道德目標:智慧、勇敢、節製、公正;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指出,德行就是公正。他說:“人類由於誌趣善良而有所成就,成為最優良的動物,如果不講禮法,違背正義,他就墮落為最惡劣的動物。”

  公元1世紀末至公元5世紀,是羅馬帝國統治西歐時期。此間,教育理論家昆體良撰寫了《雄辯術原理》一書。書中論及羅馬帝國的教育情況,認為一個人的道德、禮儀教育應從幼兒期開始。而詩人奧維德通過詩作《愛的藝術》,告誡青年朋友不要貪杯,用餐不可狼吞虎咽,但追求情侶的男子,卻可以用手指蘸酒寫情書。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開始封建化過程,12~17世紀,是歐洲封建社會鼎盛時期。中世紀歐洲形成的封建等級製,以土地關係為紐帶,將封建主與附庸聯係在一起。此間製訂了嚴格而繁瑣的貴族禮儀、宮廷禮儀等。例如於12世紀寫成的冰島詩集《伊達》,就詳盡地敘述了當時用餐的規矩,佳賓貴客居上座,舉杯祝酒有講究……

  14~16世紀,歐洲進入文藝複興時代。該時期出版的涉及禮儀的名著有:意大利作家加斯梯良編著的《朝臣》,《朝臣》論述了從政的成功之道和禮儀規範及其重要性;尼德蘭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1466~1536年)撰寫的《禮貌》,《禮貌》著重論述了個人禮儀和進餐禮儀等,提醒人們講究道德、清潔衛生和外表美。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年)指出:“一個人若有好的儀容,那對他的名聲大有裨益,並且,正如女王伊莎伯拉所說,那就‘好像一封永久的推薦書一樣。’”

  17、18世紀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浪潮興起的時代,尼德蘭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相繼爆發。隨著資本主義製度在歐洲的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禮儀逐漸取代封建社會的禮儀。資本主義社會奉行“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則,但由於社會各階層經濟上、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因此未能做到真正的自由、平等。不過,資本主義時代也編撰了大量禮儀著作。英國資產階級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於1693年寫作了《教育漫話》。《教育漫話》係統地、深入地論述了禮儀的地位、作用以及禮儀教育的意義和方法。英國政治家切斯特菲爾德勳爵(1694~1773年)在其名著《教子書》中指出:“世界最低微、最貧窮的人都期待從一個紳士身上看到良好的教養,他們有此權利,因為他們在本性上是和你相等的,並不因為教育和財富的緣故而比你低劣。同他們說話時,要非常謙遜、溫和,否則,他們會以為你驕傲,而憎恨你。”

  西方現代學者編纂、出版了不少禮儀書籍,其中比較著名的如美國教育家卡耐基編撰的《成功之路叢書》等。

  總之,禮儀的曆史演變到今天,各個國家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禮儀文化和禮儀規範。英國人的紳士風度、法國人的浪漫情調、美國人的灑脫自由、日本人的男女有別等等,已為世界所共知。但另一方麵,當今世界也形成了一些被普遍認可和接受的禮儀慣例。個性與共性並存,特色與慣例同在,共同構成了當今世界禮儀的亮麗風景。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