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舌燦生花激孫權

  說起諸葛亮第一次在劉備集團中嶄露頭角,一般人總以為是智退夏侯惇、火燒博望坡那場戰役,就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三十九回《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然後,他又火燒新野,力挫了曹操的征南先鋒曹仁的銳氣。幾把大火,燒得曹操怒火中燒,也把諸葛亮的威名燒得紅紅火火。

  在小說中,羅貫中安排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出場時,當然要寫得轟轟烈烈,這樣才會在讀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惜的是,根據曆史材料,諸葛亮實際上並沒有這麽愛玩火,那個在博望坡迎戰夏侯惇,先燒了自己的輜重,然後假裝逃跑,引誘對方來追,並設伏兵打敗曹軍的人,實際上就是劉備本人。

  事實上,諸葛亮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立功是代表劉備,說動了孫權,使得孫權下定決心,派兵與劉備共同抵抗曹操,最終促成了孫劉聯盟和天下三分鼎足的局麵。

  當時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從七月份開始揮兵南下,征討荊州的劉表。劉表得知此事後嚇得吐了血,連急帶憂而沒緩過來,終於在八月間一命嗚呼。於是,荊州在蔡氏家族的掌控下,被“平穩過渡”給了他的小兒子劉琮。劉琮雖然沒有能夠子承父業,但托諸葛亮的妙計所賜,領兵在江夏(武昌漢口)鎮守,倒也在這場變革中平安無事。

  到劉琮正式領兵駐紮在襄陽的時候,劉備已經率領諸葛亮和關、張等人與幾千兵士由新野撤退到了樊城,準備做二線防禦。可是,劉琮見曹操勢大,自知難以抵擋,也不通知自己的叔叔一聲,一咬牙就向曹操遞了降書。可歎黃泉路上的劉表,當初還費盡心思為誰來繼承家業而煩惱,沒想到在天之靈還沒散,荊州就被自己最寶貝的、最聰明伶俐的小兒子窩窩囊囊地拱手送給了別人。於是,曹操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地得到了地處天下要衝的荊州。

  再說可憐的劉備,這時還蒙在鼓裏呢,正在重新整備人馬組織防禦呢。直到曹操的軍隊到了宛城,他才突然得到情報說劉琮不願抵抗,已經獻了荊州。這下可把劉備給氣壞了,但又沒辦法,他隻能再次放棄樊城,繼續兵分兩路“勝利大逃亡”。一路人馬由關羽統領,走水路向江夏進發,目的在於與大侄子劉琦的力量會合;另一路,由他自己與諸葛亮、張飛帶著,走陸路,準備由樊城渡過襄河(漢水),向正南的方向走,目的地是南郡(江陵一帶)。

  在撤退途中,諸葛亮曾經建議劉備趁曹軍還沒到,攻打襄陽的劉琮,因為劉琮降曹的決定並不得人心,所以一定可以速戰速決,從而取得荊州的控製權。但劉備隻是輕輕地歎了口氣,說:“我不太忍心!”

  劉表屬下一部分大臣將士不願意跟著劉琮向曹操投降,他們是主戰派。劉備在率部經過襄陽時,曾停在城下叫劉琮出來見一麵,但劉琮哪兒敢出來啊!劉表手下原來的不少謀士和武將,看到少主居然如此膽怯懦弱,都寒了心,於是就都跟著劉備一起向南進行戰略撤退。另外,一路上陸陸續續又有十幾萬的荊州地區的百姓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這些黎民百姓心甘情願地離鄉背井,長途跋涉,由人民變成了難民。這又是為了什麽呢?

  一來,他們早就聽說這個號稱“寧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很是殘忍,曾經在徐州屠過五個城,後來又殺過袁紹的舊部整整八萬名軍官和兵士。因此,百姓們當然害怕。萬一這個奸雄在占領荊州後一時興起,再來這麽一次,那可是誰也受不了的埃

  二來,劉備在新野與樊城寬厚仁愛的作風,給當地的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他爭取了不少印象分。大家都覺得跟著這樣一位以寬厚信義聞名天下的劉皇叔走,是不會吃虧的。

  很多人覺得劉備既不能文,又不能武,無權無勢,一個大男人,碰到事情還經常哭鼻子,簡直是一無是處。殊不知,在三國這個群雄蜂起,英雄輩出的年代裏,劉備不僅在弱肉強食的嚴酷環境中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還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成了當時主宰華夏大地未來命運走向的三個人當中的一個。《三國誌》的作者陳壽是如此評價他的:“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這些都足以證明劉備有他的過人之處,特別是他獨具的人格魅力,越是危急的時刻,他越能頂得住壓力,從不拋棄周圍的人,所以就很能得到別人的拚死效命。就像諸葛亮所分析的那樣:三分天下,曹操搶了漢獻帝,占天時;孫權經營江東,據地利;而看似什麽都沒有的劉備,卻經常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憑借著人和躋身了三國時期的三甲之列。

  言歸正傳,再說那十多萬難民,他們倒是不曾吃到劉備的虧;寬厚的劉備卻吃了他們的大虧,那就是拖累。

  兵法雲:兵貴神速。但是,劉備的隊伍裏有十多萬非戰鬥人員、幾千輛輜重夾在中間,堵住大路。有了他們,劉備的部隊與那些不願降曹的劉表舊部,就不能按照正常的方式行軍了,一天隻能走十來裏地。這不僅使得部隊的機動能力大大下降,就連調動部隊,列成作戰的陣式的能力也癱瘓了。對於這樣傷腦筋的問題,諸葛亮即使再神機妙算,也隻能“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了。

  途中,也有人勸過劉備說:“主公您應該快速行軍,占據江陵才對。現在我們這陣勢倒是很大,但真正能打仗的才幾個人啊?一旦曹操的兵來了,怎麽抵擋呢?”

  劉備當時是這樣回答的:“能成大事的人必然是以人心為根本,現在這麽多百姓跟隨著我,我怎麽能忍心拋棄他們,自己逃跑呢!”於是,由於這些好心百姓的拖累,在曹軍追到之時,劉備的混編部隊吃到一個大敗仗也在情理之中了。

  曹軍是在當陽縣的長阪坡追到劉備的。來得這麽快的原因是曹操知道荊州的糧草輜重都存放在江陵,一旦被劉備搶到,自己這幾十萬人馬的補給將成為大問題,自己南征的境遇就將變得十分被動。於是,他決定輕裝前進。曹操不像劉備,他不僅沒有百姓的拖累,自己還主動丟下了笨重的“大行李”,而是挑選了五千名精銳騎兵,日夜兼程,一天一夜就跑了三百多裏地。抵得上劉備走一個月了。此消彼長,曹軍以精銳之師對劉備的烏合之眾,戰鬥的結果毫無懸念可言。

  劉備部隊雖則於戰敗以後由張翼德帶了幾十個人在長阪橋邊斷後,他以“三聲斷喝水倒流”的英雄氣概暫時阻擋了曹軍一下,卻也無法扭轉戰局,反敗為勝。一行人隻得帶著殘兵敗將,改變路線,不朝正南的江陵走,而向東南的漢水走。走到了漢水邊,等關羽的“船隊”開到接應,劉備、張飛與一群新敗之兵都一起上了船。可憐那十幾萬難民大概也隻得留在長阪坡到江陵的路上了,不可能再繼續追隨劉皇叔到漢水邊,與他們一齊上船了。

  再說劉備帶著幾千殘兵終於撤到了江夏郡,與劉琦的部隊會合起來。劉琦的兵比較多,有一萬人以上。雙方的兵力,合起來勉強可以號稱兩萬。但是與曹操的號稱百萬之眾,實則二十幾萬的兵力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你計謀再神,沒有軍隊還是白搭。

  這時諸葛亮走到劉備的身邊,對他說:“現在事態已經很緊急了,不能再拖了。你把我派到孫權那裏去,我去說服孫仲謀和我們聯合抗擊曹操。”於是,諸葛亮就以劉備全權代表的身份,乘船出使江東,準備遊說孫權參戰。

  其實,諸葛亮之所以去遊說孫權,一是因為附近隻有孫權實力最大,二是要歸功於另一個江東名士——魯肅魯子敬。

  魯肅一直主張孫劉聯合抗曹的做法。早在建安十三年八月間劉表去世之時,他就向孫權獻計,請孫權派他作代表到荊州,在名義上是去吊唁劉表,而事實上是去聯絡劉備,鼓勵劉備,叫劉備放心對曹操作戰,答應給劉備支援。

  等魯肅走到夏口(漢口)之時,曹操已經向荊州進軍;不久,魯肅走到南郡的郡治(江陵),曹操已經在襄陽,收降了劉琮,向南猛追劉備。魯肅走到了江陵之北、當陽之南的長阪,遇到劉備。劉備剛剛吃過一次敗仗。

  那個時候,新敗之餘,劉備的陣營兵荒馬亂,劉備本人自然也很心煩。魯肅來到帳篷裏,向劉備說明來意:勸劉備不必灰心,孫權一定支援。魯肅而且向劉備描述了江東人民如何富庶,軍隊如何精銳。

  魯肅還對劉備身旁的諸葛亮,作過一番自我介紹,說:“我是令兄子瑜(諸葛瑾)的朋友。”諸葛亮對魯肅也就推誠相與,成了朋友。

  劉備不曾夢想到孫權會先派人來找他,興奮之餘,就立刻叫諸葛亮作代表,到柴桑去向孫權答聘;同時,也催促孫權出兵。

  孫權此時正在離江夏不遠的柴桑。這個柴桑是一個依山而築的城,在今天江西九江之西南的德化縣。

  原來,孫權也正在為曹操席卷荊州的軍事行動而焦慮萬分。當時的孫權年紀還不到30(虛歲27,實歲26)。雖然他已經打了不少仗,消滅過廬江太守李術與江夏太守黃祖,但是在他的軍事履曆表裏,還不曾有過與真正一流的對手較量較量的經驗。

  當初,曹操曾經寫信給孫權,說要“與將軍會獵於吳”。如今,他真的揮兵南下,一路上勢如破竹,馬上就要兌現當初的“諾言”。唇亡齒寒的道理孫權不是不明白,鯨吞了荊州之後,曹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但就在這火燒眉毛的危急時刻,孫權的手下非但沒有幫他分憂,還又分成了兩幫,正在那兒唇槍舌劍、爭論不休!您說他能不傷腦筋嗎?

  孫權的第一助手是長史張昭,是個大投降派,竭力主張幹脆學習劉琮,向曹操投降算了。張昭的理由有兩條:一是雙方力量不在一個等量級上,很難打退曹操;二是當年孫權的哥哥孫策曾經在臨死之時交代過:倘若打不了勝仗(正複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孫權的基業可是從孫策手裏繼承下來的,哥哥的話,他不可能不思量思量。

  但是,孫權的另一條胳膊“中護軍”周瑜,卻一貫地主戰。周瑜不是一個在參謀業務中磨煉出來的紙上談兵的人;他是一個氣衝鬥牛、勇冠三軍的英雄,從來不把兵力數字看成取勝的決定因素。對曹操的大兵團的實力,周瑜從心裏壓根兒就看不起,所以極力主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還有魯肅,也是力主迎戰。

  所以,在諸葛亮沒來之前,孫權正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之中。他之所以拿不定主張,由於一方麵他不能不承認曹操的威望高、兵力多、能力也強;另一方麵,他自己也有雄心壯誌,不太甘心把哥哥孫策辛苦經營起來的江東六郡就這樣輕輕地送給曹操。那樣不就和隔壁地盤的黃口孺子劉琮一樣,太沒出息了嗎?所以,他決定先觀望一下荊州戰事的發展,再做打算。

  聽說劉備要派使者來,孫權的外交態度還是十分積極的。諸葛亮一到達柴桑,孫權就立即召見。他問諸葛亮:“先生你從荊州來,對那裏一定很熟悉,荊州現在的情況如何?”

  按常理來說,諸葛亮應該隱瞞曹操的實力,縮小雙方的實力差距,以慫恿孫權出兵。但是,諸葛亮卻回答說:“局勢很糟,曹操十分厲害,我們劉豫州剛吃了個敗仗。”(劉備以前經陶謙薦舉,擔任過豫州刺史;後來,曹操也推薦他做過豫州牧。)

  於是,孫權又問:“那依先生你看,我下一步應該怎麽辦呢?”

  諸葛亮說:“這個麽,就要由您自己決定了。當初天下大亂,孫將軍您起兵占據了江東,我們劉豫州也在漢水一帶招兵買馬,積蓄力量,準備與曹操一起爭奪天下。後來,曹操經過一係列大的戰役,已經把強敵打得差不多了。現在,他把後方平定以後,就來南下攻打荊州,一路上勢如破竹,威震四海。我們劉豫州,在荊州寄人籬下,始終不被劉表重用,所以才會英雄無所用武,最後寡不敵眾,撤退到了江夏。”

  他接著說:“現在,孫將軍您可以先估計一下。如果覺得憑江東六郡的力量,能夠抵擋得住曹操八個州及一個部的力量,那麽就趁現在早一點對曹操翻臉,和我們聯起手來一起對付他。反過來說,如果您自覺現在的力量還不足以與曹操抗衡,那就索性臣服於他算了,您隻要按兵不動,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消消停停地先給士兵們放兩天假,然後靜候著曹操派人來接收您的領土就行了。以上這兩種辦法,您隨便采取哪一種都可以。但是,最不好的做法就是猶豫不決。俗話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如果您想要表麵上對曹操表示屈服,實際上又要保持獨立,那就快要大禍臨頭了。”

  孫權聽後,沉思了一下,又問:“你的主公劉備,他又作何打算呢?”

  諸葛亮回答說:“我主公的情況和您可不太一樣。他可是沒有選擇餘地的。因為,我的主公是皇叔,是漢朝的皇室成員,當今皇上的叔叔,所以對曹操這個把持漢朝政權的奸臣是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的。況且我的主公又是英才蓋世,各地慕名前來效力獻身的人才更是多極了,就像大小河流的水都奔向大海一樣。劉豫州能否戰勝曹操,那得聽由老天爺來決定,但即使是失敗了也無所謂。總之,和您不一樣,我的主公是無論如何不能向曹操投降的。”

  諸葛亮的這一番話氣得孫權勃然大怒,心裏想:你的那個劉備連自己的地盤都沒有,都被人追成這樣了,還“英才蓋世”呢?還不能考慮投降?我堂堂孫權就不是“英才蓋世”了嗎?我還有江東六郡在手中,比你那個像喪家之犬一樣的劉備可好多了,你諸葛亮竟然還勸我考慮投降!

  想到這裏,孫權為了自己的麵子,當即對諸葛亮承諾道:“先生你也不必多說了,我統領著江東六郡的全部領土,手下有雄兵十萬,怎麽可以受製於曹操?天下並不是隻有你們劉豫州一個願意反抗曹操的。我孫權決定了,願意與劉豫州合作,共同抵抗曹操。”

  身為一方之主,孫權當然是聰明過人的。話一出口,他猛地想起一件事,不由得暗暗叫苦。原來,孫權突然想到自己的抗曹盟友劉備,一路從新野被追到了江夏,好像已經沒什麽家當了。說是說孫劉聯合抗曹,不會是最後就靠自己的那點兒兵力了吧!還有,他劉備一個連地盤都沒的人,當然願意放手一搏啦!贏的話,就是鹹魚翻身,能把老本撈回來;要是輸的話,他本來就一無所有啊!可是自己呢,家大業大的,確實和他劉備不一樣啊!

  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此時的孫權的話,大概就是“欲哭無淚”了吧!赫赫的一代江東之主孫仲謀,就是這樣被諸葛亮忽悠的。

  但是,俗話說:大丈夫一言出口,駟馬難追。更何況是他堂堂的江東孫權呢?

  可憐的孫權隻好再問諸葛亮:“你們劉豫州剛剛打了敗仗不久,到底還能不能作戰啊?”

  諸葛亮那是多機靈的人啊!大棒加胡蘿卜,馬上給了孫權一粒定心丸兒。他是這樣回答的:“劉豫州還有不曾傷亡的精兵與關羽所率領的水軍一萬人之多,劉琦在江夏郡的戰士,也不少於一萬人。曹操的兵雖多,遠道而來,肯定會人困馬乏的,聽說他們在追擊劉豫州之時,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裏,弄得精疲力竭,這叫做‘強弩之末’,兵法上也很忌諱的,說‘即使是最好的將軍,這樣做也會受挫的’,所以並沒有什麽可怕的。曹操的部隊大部分是北方人,不長於在水上打仗;而他最近所擄脅的荊州軍隊,更是各懷鬼胎,離心離德,難以合作。孫將軍,您如果能派幾員猛將,帶幾萬兵去,與劉豫州並肩作戰,咱們齊心協力,就一定可以擊敗曹操的軍隊,造成孫、劉、曹三方鼎立的形勢。”

  孫權聽完諸葛亮的這番話,才放下心來。於是,他下令命周瑜、程普、魯肅三員大將,領兵三萬,去江夏郡與劉備、劉琦合作,共同抵抗曹操。這才引出了後來的千古絕唱,火燒赤壁。

  其實,諸葛亮並不是第一位勸孫權對曹操作戰的,而是第三位,也就是最後一位貢獻這個主張給孫權的人。在諸葛亮未到柴桑以前,孫權已經先後聽取過手下主戰派的兩位代表人物魯肅與周瑜的極力勸說了。

  有一次,孫權召集眾謀士商討對曹的態度,許多人都主張投降。魯肅見狀,就在孫權退席去“更衣室”(洗手間)時,緊跟著孫權,跟到了“宇下”(走廊外邊)。孫權被他的誠懇所感動,就拉住他的手,問他:“子敬(魯肅的字),你有什麽話要說嗎?”

  魯子敬發自肺腑地回答:“剛才那些主張投降迎曹的人,都是為自己的私利著想,會誤掉將軍您的大事的。比如我魯肅如果投降,曹操一定會給我一官半職的,最低限度我可以當個不重要的科員(下曹從事),可以有小牛車坐,至少生活不成問題;如果好好地幹,也可能慢慢地升為一個州的刺史(年俸六百石),甚至一個郡的太守(年俸二千石)。孫將軍,您倘若投降,曹操能給您什麽官呢?您又將麵臨什麽樣的下場呢?”

  周瑜曾勸過孫權說:“曹操雖然號稱是漢朝的丞相,其實是個漢賊!將軍您兵強馬壯,家底殷實,就應該像個英雄那樣橫行天下,為國家除殘去穢!更何況現在曹操親自來送死了,我們怎麽可以投降呢?”

  然後,周瑜向孫權作出進一步的分析,指出曹軍的四大弱點和隱患:

  第一,曹操統一北方的時間不長,內部並不安定,而且在函穀關之西,還有馬超、韓遂勢力時刻準備著伺機造反,所以,曹操仍有後顧之憂;

  第二,現在天氣已冷,入冬在即,曹軍的馬匹快沒有草料吃了;

  第三,北方的兵士來到南方,舟車勞頓水土不服,一定會有很多人生病,這將削弱曹軍的戰鬥力;

  第四,己方握有長江天險這個地利條件,可以充分發揮優勢,伺機在水麵上尋求與曹軍決戰,北方的兵士不擅長打水戰,肯定打不過江東的部隊。

  最後,周瑜向孫權鄭重承諾:“將軍,您想捉曹操,最好就在今天決定。您給我三萬精兵,讓我開到夏口,我保證替您打垮這個曹操!”

  但是,即使是這樣,他們也隻是促使孫權有了抗曹的意向,最終促使孫權下定決心聯劉抗曹的,並非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是周瑜,而是諸葛亮這個外人。事實是:在諸葛亮到達柴桑以前,孫權雖有出兵的意向,卻還沒有出兵的行動。諸葛亮的功勞,就在這意向轉為行動的一點上。這樣的智慧就不得不令人敬佩得五體投地了。

  孫權明知道諸葛亮就是劉備派來的說客,自己事先肯定會有所警惕和防範。另外,劉備在當時不僅拿不出什麽優厚的條件來打動孫權,而且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但即使是在這樣不利的條件下,諸葛亮也能準確地抓住孫權不願意放棄江東基業的痛處,然後故意抬高已經一貧如洗的劉備的身價,暗示孫權你並不如我家主公那麽有氣魄。這一招狠狠地刺激和打擊了一下自視甚高的孫權的自尊心和虛榮心。

  一個平庸的談判家很難有如此的膽識,因為這要冒造成整個談判夭折和失敗的危險,給自己一方帶來嚴重的損害。但是,諸葛亮絕對不是徒逞一時口舌之快而意氣用事的人,他之所以敢於這樣做,完全是肯定了孫權絕不肯輕易降曹的緣故。應該說,諸葛亮對這種“破壞性的試驗”還是心中有底的,他看到孫權“碧眼紫髯,堂堂一表”,立即判斷對手有很強的自尊,於是決定“隻可激,不可說”。事實證明了這枚重磅炸彈的有效威力。十分清楚,諸葛亮是懷著破釜沉舟的心情向孫權展開強大攻勢的,這也完全符合當時形勢對雙方的要求。

  作為孫權的下屬,周瑜和魯肅當然是不敢說得這麽直截了當。但諸葛亮卻不是孫權的手下,沒有這一層顧慮,所以他準確並且深刻地利用了身居高位者普遍都具有的雄心勃勃、爭強好勝的心理,智激孫權,一下子把劉備求人出兵相助的被動局麵改為兩家利益均沾的主動形勢,最終促使孫權做出了對劉備勢力有利的戰略決策。可以說,這次遊說的成功,為劉備勢力的延續,乃至將來的發展壯大,既爭取了寶貴的同盟資源,又奠定了堅實的基矗

  激將術主要是通過隱藏的各種手段,讓對方進入激動狀態(憤怒、羞恥、不服、高興)導致情緒失控,然後無意識中受到操縱,去幹你想讓他幹的事。說到底,人是感情的動物。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必須想方設法調動感情的力量,來激發人的積極性,調動其熱情和幹勁兒。“激將”就是一種很好的策略。

  二桃殺三士

  春秋時期,齊國有三個大力士,勇猛無比,力大無窮。能入南山殺虎,能下北海斬蛟。他們自以為天下無敵,驕橫不可一世。這三個大力士分別是古冶子、田開疆、公孫捷。除了齊景公之外,這三人對誰都瞧不上眼,傲慢無禮。

  當時齊國的相國晏子見三人如此橫行不法,擔心他們一旦作亂,將危害無窮,就一心設法要除掉他們。於是晏子就向齊景公建議,堅決除此三害。可齊景公以為這三人太厲害了,恐怕無人能捕得他們。晏子說,不妨。這三人雖然力大,但都是些不講禮儀、上下尊卑,沒有頭腦的一勇之夫。你可以讓人送給他們兩隻稀見的碩大的桃子,要他們三人各人報出自己的功勞,計功而食桃。

  齊景公聽了晏子之計就照辦了。公孫捷第一個跳起來說道:“我曾隨從主公上山打獵。忽然一隻吊睛白額大虎向主公撲來,我用盡全力打死老虎,救了主公一命。這功勞夠大了吧,無人可比了。”

  晏子說:“這功勞真大,可授一桃。”於是公孫捷接過桃子,站到一旁。

  此時田開疆馬上跳起來說道:“我曾率兵幾次打敗敵軍的進攻,這份功勞還不夠大嗎?我應該有份吃一隻桃子。”

  晏子在旁說道:“功比泰山,功比泰山,你可以吃一隻桃子。”說著就把桃子遞給了田開疆。

  眼看兩隻桃子都給公孫捷、田開疆分走了,這可急壞了古冶子,他趕忙站起來說道:“我曾跟隨主公渡過黃河,一隻大黿銜住船的左舷直往險處遊去,眼看就要船毀人亡。當此千鈞一發之際,我跳入黃河,閉氣在水底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裏,終於刺殺大黿,救了主公與一船人的性命。像我這麽大的功勞,可以食桃了吧。”他忽然指著公孫捷、田開疆說:“你們倆還不把桃子交出來!”一邊說一邊把劍拔了出來。

  這時,公孫捷與田開疆挺身而起,說:“我們勇武及不上古冶子,功勞比不上古冶子,卻先取了桃子,毫不謙讓,這是貪心;卻又不羞慚而死,這是無勇。”說完,兩人將桃子交出,各自拔劍自刎了。

  古冶子見狀,激動地說:“我們三人義同生死,現在他倆死了,我獨自活下來,這是不仁。我用言語去羞辱他們,這是不義,我還活著幹嗎!”說著他交出了兩隻桃子,也拔劍自刎了。

  可惜是可惜,但是三個“匹夫”碰上了晏子的激將法,也隻有死路一條了。激將法的基本道理便是勾起別人的好勝之心,讓他們腦袋一熱,把什麽都拋在腦後,命也不要地去投入別人設計好的羅網。

  拿破侖一怒吐真言

  1812年,拿破侖侵俄戰爭失敗後,法國元氣大傷。俄、英、普等國就趁機組成反法同盟軍,開始反攻。拿破侖雖取得一些戰役的勝利,但卻無關全局,難以挽回總的頹勢。而另一方麵,法國的盟國奧地利一麵積極備戰,一麵卻落井下石以停止結盟相威脅,提出了種種條件,想逼法國就範。但他們的如意算盤卻都被高傲的拿破侖斷然拒絕了。整個歐洲的局勢十分微妙。

  1813年7月,拿破侖在德累斯頓的馬爾哥和宮會見奧地利使者梅特涅。他想借此機會用威脅和恐嚇的方式嚇倒對方,迫使奧地利留在自己的陣營中。

  拿破侖腰懸寶劍,腋下挾著帽子,威儀十足地接見梅特涅。說了幾句客套話,問候了奧地利的弗蘭西斯皇帝以後,這位當時法蘭西的主人麵孔一沉,單刀直入地說道:“原來你們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你們打的。我已經在包岑打敗了俄國,現在你們希望輪到自己了。你們願意這樣就這樣吧,在維也納相見。本性難移,經驗教訓對你們毫無作用。我已經三次讓弗蘭西斯皇帝重新登上皇位。我答應永遠和他和平相處。我娶了他的女兒。當時我對自己說:‘你幹的是蠢事。’但到底是幹了,現在我後悔了。”

  梅特涅看到拿破侖發火了,不僅沒有驚惶失措,反而愈發冷靜,決定再刺激一下拿破侖這頭好鬥的獅子。他不卑不亢地故意提醒拿破侖:“和平取決於你,你的勢力必須縮小到合理的限度,不然你就要在今後的鬥爭中垮台。”

  聽了這話,拿破侖被徹底激怒了,也徹底失去了一位政治家應有的冷靜。他驕傲地宣稱任何同盟都嚇不倒他,不管對手兵力多麽強大,他都能製勝。接著,他又恐嚇說他對奧地利的軍隊有準確的了解,每天都收到這方麵的詳細情報,雲雲。

  梅特涅並沒有被嚇倒,他打斷拿破侖的話,提醒說,如今法軍士兵不都是訓練有素的老戰士,有很多人都是新入伍的孩子。拿破侖激動地咆哮起來:“你不懂得一個軍人是怎麽想的。像我這樣的人,不大在乎100萬人的生命。”說完,他把帽子扔到一邊。

  如果梅特涅此時能俯身把帽子撿起來還給拿破侖,那麽說明兩國的聯盟仍將持續,但他並沒有這樣做。拿破侖注意到這無言的蔑視,隻得繼續說道:“我和一位奧地利的公主結婚,是想把新的和舊的、中世紀的偏見和我這個世紀的製度融為一體。那是自己騙自己,現在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許我的寶座會因此而倒塌,不過,我要使這個世界埋在一片廢墟之中。”

  梅特涅仍然無動於衷,因為他終於看穿了對麵這個科西嘉(拿破侖的故鄉)人的無窮的野心和好戰的本性。

  拿破侖見威嚇不成,隻得改用甜言蜜語,哄騙籠絡。他在送梅特涅走的時候,拍了拍這位奧地利大臣的肩膀,語言平和地說:“好啦,你知道事情會怎麽樣?你不會對我開戰吧!”梅特涅馬上答道:“陛下,你完了。來時我已有此預感,去時就肯定無疑了。”後來他又對別人說:“他什麽都給我講清楚了。這個人一切都完了。”

  不久,奧地利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行列。

  很顯然,在這次較量中,勝利者是海特涅。一貫以權謀多變著稱的統帥拿破侖不能控製住自己憤怒的情緒,連連失態,說些大話、氣話,想借此脅迫梅特涅。相反,梅特涅卻能冷靜處事,不辱使命,不失時機地以言辭激怒拿破侖,使其暴露內心世界。梅特涅的話語不多,但他一則表達了對歐洲和平的看法,即取決於拿破侖;二則也得出結論,拿破侖固執己見,不思變通,在歐洲聯合進攻下,其失敗的命運是注定的。後來的結果真的被海特涅言中了。

  齊達內衝冠一頂失冠軍

  2006德國世界杯於北京時間7月10日淩晨在柏林落下戰幕。意大利隊和法國隊進行的這場終極對決,真可謂棋逢對手。

  法國隊的超級巨星齊達內和意大利後衛馬特拉齊成為比賽的焦點人物,齊達內在比賽剛開始就罰入一個點球為法國隊先拔頭籌;馬特拉齊則送給齊達內一個點球,但卻戴罪立功攻入扳平的一球。

  然而,當加時賽進行到第20分鍾,場上卻風雲突變!齊達內在同馬特拉齊拌嘴後顯得怒發衝冠,他極不冷靜地突然用頭頂撞了馬特拉齊胸口,意大利鐵衛迅疾倒地,當值主裁埃裏鬆多在和助理裁判商量了一番後直接出示紅牌將齊達內罰下!這是一個悲劇性的時刻,無論對齊達內還是法國足球而言,這樣的打擊無異於晴天霹靂!在整個團隊拚搏了將近7場比賽的時候,在距離點球決戰還有10分鍾的關口,齊達內以一種極不光彩的過激行徑提前結束了自己的告別賽,而且生生將球隊推入了地獄!

  34歲的齊達內從激動的情緒中走了出來,他平靜地摘下隊長袖標,低著頭走出綠茵常通往球員休息室的通道上,擺放著金光閃閃的大力神金杯。齊達內從獎杯的身邊走過,眼神落寞,他知道今晚的世界杯不再屬於他了……

  “馬特拉齊一直在侮辱齊達內,所以我認為齊達內的反應是正常的,”齊達內的隊友如是說。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意大利隊或者說馬特拉齊戰勝法國隊,是由於他們使用了“激將法”。他們知道齊達內雖然技術已經登峰造極,但性格不算完美,早在意大利的尤文圖斯隊時,他就因為歐洲冠軍杯比賽中頭撞漢堡隊的基恩茨而獲得紅牌。意大利人就設計派人在場上激怒齊達內,迫使他在關鍵時刻做出過激的事情來把自己罰出場外,意大利隊最終“不戰而勝”。這是兵法上典型的暗算。

  齊達內的性格害了自己,在關鍵時刻,因為忍不住對手的挑釁,意氣用事,害了自己也害了法國隊。假定齊達內能夠再克製一點,“任你地動山搖,我自巋然不動”,意大利隊又如何在最後的僵局中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奪冠呢?被齊達內頂撞的馬特拉齊的父親在賽後接受采訪時說:“像法國人這樣的冠軍球員永遠都不應該失去冷靜,他的對手總是會想盡辦法來激怒他,因為他的名字叫齊達內。”

  雖然在賽後,法國總統希拉克依然對齊達內大加讚揚,認為齊達內是最棒的。“我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麽,為什麽他被紅牌罰下。但是我願意表達對他的敬意。這是對一名代表了最美麗的體育價值的男子漢,是可以想象的最偉大的人的品質,他讓法國體育乃至法國都感到自豪。”也許,這是法國人所欣賞的浪漫英雄主義。

  但是,無論如何,最後贏得世界杯冠軍的卻是意大利人。

  §§諸葛亮的智慧之外交術

  大凡人與人的接觸、交際,統稱外交。“伐交”專指以交際為手段,實現自身的目的。戰略性外交屬高層次管理活動,其成敗關乎前途,牽動全局,涉及根本。戰略外交不僅外延廣大,內涵豐富,而且有相當的機密性。實施意圖和謀略通常局限於主謀與實施者。這一章中我們就向諸葛亮大師來學學他的外交術。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