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

  魯迅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學醫,後為改變國民精神,棄醫從文。1918年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2年發表了著名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他還出版了《呐喊》、《彷徨》兩部小說集,編著了中國第一部小說史《中國小說史略》。20世紀30年代前期寫了大量雜文,表現出卓越的政治遠見和堅韌的戰鬥精神。

  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一個趨於敗落的封建地主家庭。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

  幼年的魯迅是在一個頗為富足,熱鬧的家庭中度過的,他常在私塾裏讀《三字經》、《百家姓》。這期間對魯迅影響較大的人,一個是保姆長媽媽,一個是他的祖母。長媽媽是一位淳樸的農村寡婦,除了在生活上照料、管束魯迅外,還給他講太平天國的故事,特別是她設法找到一部魯迅日夜所渴望的繪圖《山海經》送給魯迅,這使她贏得了魯迅極大的敬意。後來,他把這位貧民婦女和自己對她的深厚感情,寫在一篇充滿激情的散文——《朝花夕拾》中的《阿長和山海經》。魯迅的祖母是一位慈祥的善於講故事的老人,她特別喜歡魯迅,經常給他講一些民間傳說,如貓教老虎捕食、水漫金山等。

  六歲時,魯迅戀戀不舍地告別了他幼時的樂園——百草園,到城中最嚴格也最開明的私塾——三味書屋去上學了。

  魯迅記憶力很好,再加上讀書認真,所以老師讓他念的書他早早就背好了。他自學也很刻苦。他從小就養成了用抄書的方法來記憶古字、難字的習慣。祖母的臥室裏放了一張八仙桌,一開始魯迅在那裏抄錄《康熙字典》中的難字,後來他又抄錄了《百花詩》、《百藥譜》、《茶經》等等。繪畫是魯迅小時候的一個愛好。每天他很快地背好老師規定的書後,便拉開抽屜,拿出一本閑書放在裏麵,然後伏在桌上偷偷看起來。這“閑書”往往是畫譜,有時是“繡像小說”。當時魯迅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用紙蒙在小說或畫冊上,然後將上麵的畫描下來。他曾描下成冊的《蕩寇誌》和《西遊記》。

  童年魯迅對紹興興盛一時的民間文化活動——社戲、賽會十分入迷。後來他寫過《社戲》、《五猖會》、《大吊》、《無常》等篇章,都與此有關。他接觸這些活動都是在外祖母家——平橋村和皇甫莊。皇甫村的社戲年年有《火燒自蓮寺》。開演前,一個演員扮演鬼王,村中小孩可去扮小鬼,拿著響叉,跟著鬼王,威風凜凜地到墳頭上去招魂。魯迅也曾千方百計地騙過家裏,偷偷地去扮演小鬼。魯迅還特別喜歡“無常鬼”這一形象。他覺得這無常鬼既像鬼又像人,既講原則又通情理,既可怕又可愛。幾十年後,他還專門寫文章說,“一切鬼眾中,就是他有點人情;我們不變鬼則已,如果要變鬼,自然就隻有他可以比較的相親近”,“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魯迅最早收藏的畫冊是一位長輩送給他的《二十四孝圖》。上麵講的是古人盡孝道的典型事跡,流傳很廣。魯迅聽大人依圖講完了24個故事之後,大為掃興,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落了空。他原以為當個孝子並不難,無非是聽話、從命、長大之後好好侍奉父母而巳,看了這本“孝子教科書”之後才知道難到幾十幾百倍。

  最使魯迅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在《老萊娛親》中,有一個本該拖著拐杖卻偏要拿個“搖咕呼”裝作跌倒啼哭來取悅父母的老萊子,魯迅覺得這簡直是侮辱孩子,將肉麻當有趣。《郭巨埋兒》說的是漢人郭巨家貧,便想埋了3歲的兒子節省下口糧喂養老母,結果挖出一壇黃金。

  魯迅後來寫文章說:“我最初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覺得輕鬆。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壞下去,常聽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親竟學郭巨,那麽,該埋的不正是我麽?如果一絲不走樣,也掘出一壇黃金來,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時我雖然年紀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這樣的巧事。”

  魯迅13歲那年,周家發生了大變故:祖父被捕下獄,父親又患重病。勢利的親鄰白眼相看,幾十畝產田全被占去,魯迅和弟弟周作人不得不一度被寄養在大舅家。回來後,作為長子的魯迅開始奮力支撐起這個家。

  17歲時,魯迅考入了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在這裏他初次接受西學,逐漸受到了早期進化論的影響。之後,他舉債讀書,到日本去留學。

  1904年,魯迅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在那裏他認識了滕野先生,後來因受一部侮辱中國人的日本影片的刺激,他放棄學醫,改為從事文學活動。

  1909年,魯迅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教書。辛亥革命後,先後在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職。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此後,又連續發表小說《孔乙己》、《藥》、《風波》、《故鄉》、《阿Q正傳》、《祝福》等,更深入地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這些作品都是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之作,他塑造的主人公阿Q,是一副令人心酸的奴性形象,可以長久提醒每個中國人。

  1920年~1926年,魯迅先後在北京八所大中學兼課,成為廣大革命青年敬仰的導師。除《呐喊》小說集外,他還撰寫了收在《彷徨》中的11篇小說;出版了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華蓋集》和《華蓋集續編》;為培育文藝新苗,廣泛製造“批評社會,批評文明”的進步輿論,他發起並領導了莽原社和未名社。

  1926年8月,魯迅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反動政府所迫害,從此魯迅便過上了東躲西藏的逃亡生活。

  在動蕩的生活中;他依然用自己的“匕首”、“投槍”式的筆,與反動政府做不屈的戰鬥。激勵中國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科學自強的理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到上海,仍堅持用筆戰鬥,以雜文為武器,猛烈抨擊封建黑暗勢力批評國民黨政府的各項反動政策。魯迅是現代中國人的精神的象征,同時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個了不起的榜樣。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