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涉外商務禮儀

  迎送外賓的禮儀

  迎接、送別是涉外商務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地位十分重要,它關係到外賓對主方的第一印象和最終感受。迎送外賓要根據其身份和來訪性質、規格做出不同的安排。主要分為隆重的迎送和一般性迎送。

  (1)隆重的迎送

  隆重的迎送儀式適用於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軍方高級領導人或其他重要的官方代表團,以示對他們的歡迎和重視。儀式必須講求規範性和嚴肅性,一定要嚴格遵守相應的國際慣例。

  (2)一般性的迎送

  一般性迎送儀式相對要求寬鬆一些,適用於一般來訪者,可能是官方人士,專業代表團,文化體育團體,也可能是長駐我國的外國使節、外國專家、記者等其他人士到任或離任。儀式同樣要鄭重,但不必過分渲染、誇張,要充分表示出尊重和友誼。

  另外,還有一些純屬私人性質的來訪,迎送的安排要以禮貌、方便、實際為原則。

  (3)迎送規格

  迎送的規格一般由主辦方決定。通常情況下,迎送外賓的人員身份應與客人相對等,也可以稍低一些(例如副職)。如果是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到地方上訪問,應由當地最高行政長官或對口負責人迎送;而如果貴賓隻是過境,則規格可適當降低。在另一些情況下,為了兩國關係或政治等特殊需要,可也適當提高規格。

  (4)迎送禮節

  迎送外賓首先要準確掌握抵達、離開的時間,迎送人員及車輛要事先安排好,不可遲到、早退。對國家級貴賓應布置好兩國國旗,在行進路上鋪設紅地毯,有時設供檢閱的儀仗隊。獻花一定選用鮮花紮成的花束或花環,在主賓握手後,由兒童獻上。選擇花卉要注意對方國家的禁忌,通常忌用菊花、杜鵑花、石竹花和黃色花朵。

  客人抵達時,應主動迎上去,按其國家、民族習慣行禮,多以握手、擁抱、貼麵為禮節。然後相互介紹隨從人員,用對方母語介紹較為禮貌。一般場合下可以交換名片。

  迎接外賓一定要事先安排好住處,並指派專人協助其辦理各種手續、事宜,安排好翻譯工作。當客人抵達住處後,一般不可馬上安排活動,應讓外賓稍作休息,以便更衣等。

  迎送外賓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麵帶微笑、親切大方,但不可流於諂媚,一定要令對方感到受到尊重和歡迎,心情愉快。

  對外賓稱呼與問候的禮儀

  (1)稱呼外賓

  稱呼外賓,按國際慣例一般稱男士為“先生”,女士為“小姐”,知道對方已婚則稱“夫人”,或索性均稱“女士”。對部長以上的官方人士通常稱職務加“閣下”,如“部長閣下”,美國、德國等國家則除外。對君主製國家的國王、王後要稱“陛下”,稱王子為“殿下”,對王子之妻也稱“殿下”,對公主之夫卻不能這麽稱呼。熟悉的也可稱“先生”“夫人”。對有爵位的人稱其爵位,對軍人稱軍銜,對神職人員稱其教會職務,對學者等可稱其學位或職稱,都要連名稱呼,如“××男爵”“××將軍”“××神父”“××博士”等。

  (2)問候方式

  在社交場合,遇到麵熟的外賓一定要問候,通常說:“您好!”“見到您很高興!”如果忘了對方的名字,可歉意地說:“對不起,不知怎麽稱呼您。”或“真抱歉,我沒有記準您的名字。”如果向第三者打聽,切不可用手直指其人,應這樣發問,如:“對不起,您能告訴我坐在靠窗的那位金發女士的姓名嗎?”

  陪同外賓參觀遊覽

  我國幅員遼闊,有許多世界聞名的名勝古跡。因此,來訪的外賓,無論是正式訪問還是參觀旅遊,無論是政治交往還是商務談判,大都有參觀遊覽等活動的安排,而且活動中的輕鬆氣氛,更易縮短雙方距離,增進友誼。

  (1)確定參觀遊覽項目

  確定參觀遊覽項目,主要應該考慮到外賓來訪的目的、性質意願興趣和當地的季節天氣等條件,安全、保密設施以及業務工作的需要,等等。可以主動提出參觀遊覽方案與對方共同商定;也可以事先通過外交途徑了解外賓的要求,做到力所能及,合理安排。

  (2)做好計劃

  確定參觀遊覽項目後,應擬定詳細計劃:包括景點、時間安排、人數、休息、場所、用餐、交通工具等。事先聯係妥當,由各部門做好準備,細節問題也不可忽視。

  (3)安排陪同人員

  按國際交往禮節,一般應由身份相當的人員陪同外賓前往參觀旅遊,安排好翻譯、解說員或導遊人員,陪同人員不宜太多,以免妨礙外賓遊興。

  (4)遊覽中的介紹說明

  遊覽過程中要注意照料好外賓,掌握好時間安排;介紹情況時應實事求是,不可誇大或貶低,那樣一旦對方知道後會十分反感,甚至影響到其他工作與交往;對該保密的內容不可隨便透露,對一些不許外賓拍攝或進入的地方,如某些文物、專利設備等,應事先向其解釋說明,以免造成不快。

  介紹說明應使用對方語言,力求簡明、扼要、生動、活潑,外賓較多時可分批介紹或使用擴音器。可以把介紹內容以書麵形式印發給外賓,使客人參觀遊覽時有更充裕的時間親自觀看。對外賓的提問,要耐心、熱情、認真地回答,幫助他們增進對中國的了解;對確實不了解或確實不準確的知識也要如實相告,切不可不懂裝懂。

  饋贈禮儀須知

  在涉外活動中,不管是單位團體還是個人,都會遇到相互贈送禮物以表各種心意的情況,送禮沒有固定的規矩,但也要講求約定俗成的禮節。

  (1)饋贈方式與場合

  饋贈的方式一般是當麵進行,也可以預先送去,或通過禮賓人員、外交渠道轉送。有的要附上送禮人的名片,有的則應寫上祝詞附在小信封裏。

  饋贈應該考慮不同的場合。赴宴作客時應給女主人帶些小禮品,有孩子的可給孩子送個玩具;參加婚禮可送上一束花或工藝品,並致以祝福的話;逢年過節,可送日曆、煙酒、糖茶等禮物,遠方的朋友還可郵寄。

  饋贈也講時機。拜訪、赴宴等一般剛進門時送給對方;會見和會談時向主人饋贈一般安排在起身告辭時;為接待人員準備的小禮物,應在剛抵達時盡快贈送;交往過程中,對方贈送了禮品,應酌情及時回贈。

  (2)禮品的選擇

  選擇禮品既要考慮對方個人的興趣愛好,也要考慮對方國家的審美習慣、習俗禁忌,數字、顏色、花卉、動物都有可能成為禁忌,要了解清楚。禮品最好選擇物有所值,具有紀念意義或民族地方特色的紀念品、藝術品、書籍、花束、土特產、巧克力及一般用品等。禮品貴在情誼,不求昂貴,免得引起賄賂的嫌疑,令對方受之不安。

  禮品不論大小,均應包裝好,使之美觀漂亮,表示出你對禮物是精心挑選的,鄭重其事的,這能體現對外賓的友好與尊重。

  (3)注意各國禮儀

  送禮對象不同,所要注意的禮節也大相徑庭。例如對歐美一些國家的人,第一次見麵不宜送禮,對阿拉伯人更是如此,否則對方堅信你想賄賂他。對日本人則正相反,不僅初次見麵要送,而且送禮要十分經常、普遍。在與日本人的業務交往中,每年7月15日(一年中間)和1月1日必須送禮。

  任何情況下,最好接受日本人送上的禮物,回送的禮物也不要比日本人送的禮重,或差得太多,不然對方會覺得你故意讓他欠你人情。如果隻想送給某個日本人禮物,一定要在單獨相處時再送;而同樣情況,對阿拉伯人可千萬別這麽做,別人會有所懷疑。

  對一般外賓,多給女主人送禮品,可絕不能給阿拉伯人的夫人送東西,但送孩子東西會使對方高興。送異性香水是關係曖昧的表示。對西方人、日本人可以送

  酒,卻不能送酒給阿拉伯人,也不能送動物形象的東西。不管對方是哪個國家的,都不可以送帶有自己公司標誌的東西作為禮品,這是非常失禮的,而送富於本國民族特色的東西總是上選。

  給外賓送禮的五個原則

  (1)不送觸犯外賓習俗的禮品;

  (2)不送過於昂貴和過於廉價的物品;

  (3)不送印有廣告的物品;

  (4)不送藥品與補品;

  (5)不送使異性產生誤會的物品。

  受贈禮儀須知

  掌握一定的受贈禮儀知識,是涉外商務禮儀的重要要求,它是確保尊重,避免誤會的需要。

  有時候,外賓會贈送禮物給你,此時,並不一定是表現“廉潔”為好。在某些不便拒受的情況下,為了尊重對方的習慣或禮儀,有紀律約束的人員可先收下再按工作要求上交或處理。有時拒絕禮物會讓對方難堪並認為你不尊重他。受禮時應眼睛看著對方,雙手接禮(阿拉伯一些國家習慣右手接禮,切不可用左手!),並向對方表示謝意。接受歐美客人的禮物要當麵拆開表示開心,而接受東方大多數國家客人的饋贈則不能當時打開,除非對方請你打開看一看才可以。對郵寄或送來的禮品,應回複名片或寫信表示感謝;正式場合下,受禮者應用左手托好禮物(大型的禮物可先放下),用右手與對方握手致謝。

  §§第三章 服飾禮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