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5節

  傳

  二十五年春,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城1,掖以赴外2,殺之。正月丙午,衛侯燬滅邢3.同姓也,故名。禮至為銘曰4:“餘掖殺國子,莫餘敢止5.”

  1二禮:禮至與其弟。國子:邢之正卿。2掖:捉持其臂。《說文》:“掖,以手持人臂也。”赴:至。3“衛侯”三句:《禮記·曲禮下》:“諸侯不生名,……滅同姓,名。”衛侯滅同姓,故《春秋》書衛侯燬之名,以示憎惡。4為銘:作銘文。銘:作文刻於器物之上,稱述平生功德,使傳揚後世,或用以自警。5莫餘敢止:即莫敢止餘。莫:沒有人。此條當與上年傳文連讀。

  秦伯師於河上1,將納王2.狐偃言於晉侯曰3:“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繼文之業4,而信宣於諸侯5,今為可矣6.”使卜偃卜之7,曰:“吉。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8.”公曰:“吾不堪也9.”對曰:“周禮未改10.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11.”筮之,遇《大有》棴之《睽》椗12,曰:“吉。遇‘公用享於天子’之卦(也)13.戰克而王饗14,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為澤以當日15,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複16,亦其所也。”

  晉侯辭秦師而下17.三月甲辰18,次於陽樊19.右師圍溫20,左師逆王。夏四月丁巳21,王入於王城22.取大叔於溫,殺之於隰城23.

  戊午24,晉侯朝王。王饗醴25,命之宥26.請隧27,弗許,曰:“王章也28.未有代德29,而有二王30,亦叔父之所惡也31.”與之陽樊、溫、原、枴茅之田32.晉於是始(起)[啟]南陽33.

  陽樊不服,圍之。蒼葛呼曰34:“德以柔中國35,刑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此誰非王之親姻36,其俘之也37?”乃出其民38.

  1秦伯:指秦穆公。師:駐紮。2納王:送襄王回京師。此時周王避王子帶之亂,出居於鄭。3狐偃:晉大夫。晉侯:指晉文公。4文:晉文侯,名仇。平王東遷,文侯平定周室,輔佐平王,得平王錫命。《尚書》有《文侯之命》。5宣:明。6為:其。7卜偃:郭偃,晉大夫,掌占卜。卜:鑽刻龜甲,灼燒視兆(裂痕)以預測吉凶。8“遇黃帝”句: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而勝之,故以為吉。阪泉:在今河北涿鹿縣。9不堪:謂不敢當此卦。文公以為黃帝是指自己,故雲不堪。10“周禮”三句:言周德雖衰,其命未改。今之王,乃與古之帝相當。謂帝兆與晉侯無關。11筮:以蓍草占卜以測吉凶。12《大有》棴之《睽》椗:卦象由《大有》變為《睽》。《大有》:《乾》下《離》上。《睽》:《兌》下《離》上。《大有》的第三爻由陽爻變為陰爻,整個卦象即從《大有》變為《睽》。13公用享於天子:此為《大有》九三爻辭。謂文公將接受天子饗宴。也:據阮元《校勘記》刪。14克:勝。15“天為”二句:謂天變為澤而居於日下,乃天子降心逆公之象。《大有》變為《睽》,其上卦(《離》)未變,下卦則由《乾》變為《兌》。《乾》為天,《兌》為澤,而居於《離》(《離》為日)下。故曰“天為澤而當日”。《乾》為天、為君,變為《兌》而居於《離》下,故曰“天子降心以逆公”。16“《大有》”二句:謂撇開《睽》卦不論,回到《大有》本卦,亦有天子降心之象。17辭秦師:辭謝秦師使還。18甲辰:二十日。19陽樊:又名樊,亦名陽,在今河南濟源市西南。20溫:地名,在今河南溫縣西南。21丁巳:四日。22王城:東周都城,在今河南洛陽市東。23隰(xí)城:即隰郕,在今河南武陟縣西南。24戊午:五日。25王饗醴(lǐ):王設醴以享之。醴:甜酒。26命之宥(yòu):命晉侯與王相酬酢,以示寵異。《爾雅》:“酬、酢、侑,報也。”宥:同“侑”。27請隧:向周王請求死後用隧葬之禮。隧:即隧道。古代葬禮懸棺而下,唯有天子可以開掘隧道,運棺入墓。28王章:周朝的典章製度。29代德:代周有天下之德。30二王:諸侯而用天子之葬禮,如二王並立。31叔父:指晉文公。天子稱同姓諸侯為叔父或伯父。32原:今河南濟源市北有原鄉,即其地。枴(cuán)茅:在今河南修武縣北。33啟:開,開辟。原本誤作“起”,據阮元《校勘記》改。南陽:在今河南新鄉一帶,亦即陽樊諸邑所在之地。其地在太行之南,黃河之北,故稱南陽。34蒼葛:陽樊人。35“德以”三句:謂晉以威四夷之法加兵於中國,故不服。吾:指代陽樊人。36“此誰”句:謂在陽樊者,皆為王之親戚婚姻。37其:乃。也:表示反詰語氣。38出其民:謂讓陽樊人遷走而僅取其地。

  秋,秦、晉伐鄀1.楚鬥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2.秦人過析3,隈入而係輿人4,以圍商密,昏而傅焉5.宵坎血加書6,偽與子儀、子邊盟者7.商密人懼,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師。[秦師]囚申公子儀、息公子邊以歸8.楚令尹子玉追秦師9,弗及。遂圍陳,納頓子於頓。

  1鄀(ruò):秦、楚邊疆上的小國,亦稱“下鄀”,都商密(在今河南內鄉縣)。後徙都上鄀,在今湖北宜城市。2鬥克:時為申公。屈禦寇:時為息公。申、息:皆楚邑。戍密商:即戍鄀。鬥克與屈禦寇實戍析。3析:楚邑,一名“白羽”,在今河南西峽縣。4“隈入”句:謂秦人突然入析,俘虜析人。隈(wēi):通“猥”,猝。係:俘虜。輿人:眾人。5昏:天黑。傅:附著,靠近。6坎血加書:立盟時,先鑿地為方坎,殺牲於坎上,割牲左耳,以盤盛之,又取血,以敦盛之。讀盟書以告神,然後與盟者歃血(口含牲血或以血塗嘴旁)。歃畢,加盟約正本於牲上,埋之,副本則由與盟者持歸收藏。7“偽與”句:偽裝與鬥克、屈禦寇結盟。者:句末語助詞,無義。8“秦師”句:商密既降,守析之軍亦敗,故二人被俘。秦師:原本無此二字,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補。9子玉:成得臣的字。

  冬,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軍吏(曰)請待之1.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遷原伯貫於冀2.趙衰為原大夫,狐溱為溫大夫3.

  1原文有“曰”字,據敦煌寫本(P暢4058)刪。2原伯貫:周之原大夫,名貫。冀:國名,在今山西河津市一帶。3狐溱:狐毛之子。

  衛人平莒於我1.十二月,盟於洮,修衛文公之好2,且及莒平也。

  1“衛人”句:僖公元年,晉敗莒於酈,獲莒挐,二國相怨已久,至此經衛調停,始和解。2“修衛”句:衛成公修文公與魯僖公之好。

  晉侯問原守於寺人勃鞮1.對曰:“昔趙衰以壺飧從2,徑餒而弗食3.”故使處原4.

  1原守:守原之大夫人選。寺人勃鞮:即寺人披。2壺飧(sūn):以壺裝盛的飯食。壺:盛飲食的器具。3徑餒:《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作“寢餓”,意謂餓甚。4王引之以為此條當在“衛人平莒於我”條之前,疑誤。

  經

  二十有六年春1,王正月己未2,公會莒子、衛寧速3,盟於向4.

  齊人侵我西鄙。公追齊師5,至酅6,(不)[弗]及7.

  夏,齊人伐我北鄙8.

  衛人伐齊。

  公子遂如楚乞師9.

  秋,楚人滅夔10,以夔子歸。

  冬,楚人伐宋,圍緡11.

  公以楚師伐齊12,取穀13.

  公至自伐齊。

  1二十有六年:公元前634年。2己未:十日。3寧速:寧莊子,衛大夫。4向:莒邑,在今山東莒縣南七十裏。5“公追”句:《春秋》記事一般不涉及過程,此次魯君追逐齊師,遠至齊地,故特筆書之。6酅(xī):齊地,在今山東平陰縣南。

  7弗:原本作“不”,據阮元《校勘記》及敦煌寫本(P暢4058)

  改。8北鄙:北部邊境。9公子遂:魯卿。乞師:請求援軍。

  10夔:國名,羋姓,今湖北秭歸縣東有夔子城,即其地。《經》不譏楚滅同姓,因夔有不祀先祖之罪。11緡:宋邑,在今山東金鄉縣東北二十五裏。12公以楚師:魯君能左右楚師,故稱“以”。13穀:齊地,在今山東平陰縣東阿鎮。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