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火熱的基金市場,不合理八大行為

  前導讀語:買基金不妨落袋為安

  自從上次張大媽聽老白神侃一通創新型封閉式基金,對老白佩服得一塌糊塗,滋生起個人崇拜。在大媽的煽乎下,老白在營業部內逐漸樹立起個人威信,每次到營業部看行情,都會圍上一堆人問東問西。

  “白總,您給我看看這個基金,是不是該賣了?”這天老白剛在營業部冒頭,李大媽就在張大媽的帶領下追了過來。

  “基金的事別問我,瞅見那邊那小子了嗎,問他去!”老白最近幾隻股票振蕩劇烈,正揪著心呢,哪有功夫給人解決問題。

  李大媽無奈之下隻好找到旁邊正津津有味地看著報的呂小侯。“年輕人,你看看我這隻基金是不是該賣了?去年初我閨女給買的,我什麽都不懂,就是聽說現在股市漲到很高了,政府還說有泡沫,我尋思應該也賺了不少了,是不是賣掉換個踏實呀?”

  小侯接過大媽遞過來的紙條一看:“華夏大盤”,當時差點沒暈過去。“恭喜了大媽,您中了大獎了!要是您去年初買的這隻基金,現在翻了快兩番了,賺得不是一般地多呀。”

  “賺了那麽多,那更應該賣了吧?”李大媽還是沒明白過味兒來。

  “賣?您不知道現在多少人想買這隻基金還買不到呢。這可是今年最火的一隻基金,收益率雄踞所有基金之首,而且都停止申購半年多了。您現在賣了它,就等於賣了一隻下金蛋的母雞啊。”小侯看大媽還不明白就有點起急。

  “這基金不是應該買賣自由麽?為什麽半年多買不到?而且股票講究獲利了結,基金賺了錢就不該賣麽?”旁邊的張大媽也有點不解地問。

  小侯聽了心裏明白,這位還是按炒股的思路炒基金。“開放式基金的確應該自由申購贖回,不過這隻基金業績太好,管理人怕大量資金湧入把基金的規模一下子撐得很大,不利於基金經理操作,所以才停止了申購。再說這基金該不該獲利了結的問題。跟您舉個例子,去年全球業績最好的基金出在咱中國,給投資者賺了將近兩倍的收益,可後來人家一研究發現,才有不到5%的投資者去年從頭拿到尾,完完全全賺足了這些收益。為什麽?很多投資者都是覺得漲了不少,該獲利了結了,結果自斷財路。再拿最近的例子來說,六月初股市大幅調整,基金是跟著跌了不少。可最近您去看看淨值,很多基金淨值都再創了新高。您要是月初把基金賣了,不就趕不上這新高了嗎?”

  看著兩位大媽似懂非懂的樣子,小侯趕緊趁熱打鐵。“其實基金是一種理財工具,千萬別把它當作一種炒作對象。隻要市場好,基金經理能力又說得過去,您就踏踏實實把錢交給他讓他幫您炒股,賺錢多輕鬆啊。頻繁申購贖回經常踏錯點不說,一進一出也有2%的手續費呢,這成本也不能不考慮呀。說實話,天天盯著淨值忽漲忽跌的確讓人有買進賣出做波段的衝動,我勸您幹脆一個月甚至一個季度看一次淨值。隻要股市這兩年還在漲,那基金肯定不會虧待您的。要是您實在忍不住老想看淨值,我聽說有家基金公司準備發行一種封閉一年的基金,這一年裏您想賣都賣不掉,您要有閑錢一年不用,不如嚐試一下這種基金,逼著您持有一年。您再自己由著性子操作一隻基金做做波段,一年後兩隻基金的收益一比,到時候就知道我說得對不對啦。”

  資料來源:摘自第一理財網(www。Amoney。com。cn)

  2006年基金的賺錢效應幾乎被放大至極致,於是全國人民的神經被觸動了,從年輕白領到垂暮老人,從大學生到退休人士,無不成為基金的“粉絲”,那股狂熱勁兒絕不輸給超女的粉絲團,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有趣的是,基金還一夜之間成為時髦詞匯,車廂裏、地鐵上、辦公樓的電梯裏總能不時聽到這類話題,而討論者往往還是穿著時髦的年輕女性。

  不過,買基金一旦成為群體性運動,“排浪式”的投資浪潮,總會陡然出現不少怪事。不少基金投資者,尤其是初次接觸基金的投資者,往往還是“衝動+盲動”的投資者,在人聲鼎沸之中忘了思考,失了理智。

  1.怪狀一:淩晨排隊搶“頭號”

  原本以為股市的震蕩會減弱投資者買基金的熱情,不料事實完全相反,自新基金發行開閘以來,其火暴程度和過去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新基金發行放緩之後,2007年首批上市的5隻新基金又一次刷新了銷售的新紀錄。

  建信優化配置基金創下半天發行100億的新紀錄,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基金和中海能源策略基金發行分別上演“一小時”搶購潮,而限量100億份的匯添富成長焦點基金更是在開售後10分鍾就全線宣告結束。

  匯添富成長焦點基金上市當日,不少基民甚至趕在淩晨三四點鍾前往工商銀行排長隊,場麵不亞於當年市民搬著板凳連夜排隊買房。

  一位徐大媽告訴基金專家,當天她4點剛過就到了一家工行門口排隊,4點半左右到銀行門口,排在她前麵的已經有八九個人,大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帶著小板凳,坐在風口裏。9點不到,工作人員出來發了50多個號。輪到她的時候,工作人員表示申購額度還有,可誰知填寫到一半時,徐大媽被告知基金銷售已經告罄,最後隻能空手而歸。

  “基金專家點評”吹著寒風、提著板凳,通宵守在窗口前,這樣的陣勢讓人聯想到春運期間火車站售票點的“盛況”。然而,春運火車票數量有限,一票難求隻得連夜上陣可以想象,買開放式基金也讓人如此“傷筋動骨”,似乎就有點犯不著了。

  既然是開放式基金,它的份額是不固定的,為何一定要趕在發行期內搶著去認購?其實,在新基金建倉的封閉期結束後,投資者完全可以自由地進行申購。而且,認購新基金時,基金規模多大、投向哪裏、收益如何,其實投資者都是一無所知的,完全是“瞎貓去撞死老鼠”,而到了申購期,投資者就可以將它與市場上同類型的基金進行比較,然後決定是否購買,這樣不是更有的放矢嗎?即使那些執著於買新基金的人,完全可以選擇網上銀行等工具購買,手續上簡單很多,根本用不著連夜排隊。

  2.怪狀二:“內部消化”開賣就斷貨

  自從基金熱銷以後,銀行工作人員的地位明顯上升。某位在銀行網點工作的人士告訴基金專家,近來經常有親戚朋友,或者是親戚朋友的朋友,甚至關係很遠的熟人的朋友請她幫忙買基金。這位銀行工作人員說,如今每有新基金發行,她的工作量就超級繁重。

  除了基金發行的“內部消化”以外,一些銀行在正常的銷售前,已經開始了預約認購工作。從某種程度而言,提前預約也是造成基金過早銷售告罄的原因。

  此前某基金發行當日,有些銀行網點開門即告“斷貨”,導致排隊等候的投資者不滿。有人甚至跳到桌上抗議銀行搞“關係銷售”,混亂的現場甚至驚動了民警。

  一位中年基民憤怒地告訴基金專家:“我的一個從國外回來的有錢親戚,最近收到銀行短信通知,說某某優質基金公司的新基金要發行,銀行通知他約定好想買的數量,從什麽邊門進入先辦理購買。”對於網點的“不公平”銷售,很多基民心存不滿。

  “基金專家點評”銀行網點剛剛開賣就告售罄,一來可見基金的確熱銷,二來則見銀行和基金公司“暗箱操作”的痕跡。

  渠道銷售的不公平是一直存在的問題,銀行照顧大客戶,放棄小客戶,在產品的推廣上也有些傾向性,隻推廣對銀行推銷工作有利的產品,這對基金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實,基金不是原始股,可不是包賺不賠的。別看現在發行時照顧了“關係戶”,可如果基金在市場上表現不如人意,“關係戶”就不領情了,就像當初金新信托的乳品計劃,本是銀行向貴賓客戶重點推介的,到頭來出了問題,“關係戶”們可是鬧得最凶的。

  3.怪狀三:“限量銷售”製造稀缺

  新基金限量發行的做法已有不少時日,不過事實上,除了少數幾家公司真正希望限量外,大多數基金公司隻是把“限量發行”當作促銷口號而已。

  比如2006年底不少新基金都宣布計劃限額50億元,但最後的發行額卻超過100億元。一些基金公司人士自己也坦言,限量隻是一個營銷手段,其目的是希望在“限量”的宣傳之下,讓投資者認為基金稀缺,從而踴躍認購。不過從2007年開始,基金“限量”的諸多細節發生了改變。首先是證監會要求基金公司嚴格執行限量的標準,不可超過限量的額度。其結果就是,基金公司紛紛增加限量的額度,限量50億變成了限量100億。最早審批的5個基金,基本都在之後達到這個規模。

  在一家工行的網點,一位投資者興奮地告訴基金專家,她非常幸運地認購到了某隻新基金,而且還對這隻基金的大規模欣喜不已,仿佛自己買到了緊俏的商品。在她看來,100億的基金一定會比30億的基金表現好,因為100億基金買的人更多。而事實呢?2007年以來大多數“巨無霸”基金的業績都排在後三分之一的位置,這些新的100億基金估計也難有突出表現。

  “基金專家點評”物以稀為貴,集藏市場上常用的“限量發行”如今套用到基金市場上,似乎失去了“稀缺”的真實內涵,反而讓人感受多數隻是個幌子。至少有90%以上的基金公司都是用此“引誘”投資者,這也是為什麽2006年很多限量基金,最後的規模都遠遠超過了限量的規模。說白了,打上“限量銷售”的招牌,也就抓住了小老百姓們追求“稀缺”的心理。其實,開放式基金用得著限量嗎?封閉期結束後,申購贖回皆自由,基金公司到底要如何限製老百姓的買和賣呢?

  至於投資者樂意追捧“限量銷售”的基金,正是一方中了另一方的招。

  4.怪狀四:不愛打折愛買貴

  如果有人認為新基金比老基金“劃算”的話,那為何明顯比新基金更為“劃算”的封閉基金卻倍受冷落?這又是一個讓人看不懂的怪現象。

  和開放式基金供不應求形成反差的是,深滬交易所掛牌交易的50多隻封閉式基金目前還處於大幅折價交易狀態,而且六折、七折的基金俯拾皆是。和2006年相比,如今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率還有所擴大,顯然投資封閉式基金的安全邊際比開放式基金高了許多。

  不過放眼看去,能說清什麽是封閉式基金的投資者幾乎屈指可數,出現這種怪現象也就情有可原了。

  “基金專家點評”同樣是基金,封閉式基金有許多開放式基金所沒有的優點。第一是手續簡單,和買股票的方法完全一樣,手續費低廉,而且賣出後迅速到賬。第二是具有折價率的空間,價值2元錢的基金,如今打7折、8折就能買到,豈不劃算?第三是規模容易控製,大家不妨看看最近幾個月封閉式基金的淨值增長情況,大部分封基在排名中榜中名列前茅,原因之一就是規模適中。和那些動輒100億元以上規模的“巨無霸”開放式基金比起來,15億元到30億元的規模恰好合適,這些基金上漲的步履也輕快了許多。

  一個簡單的道理,為何服裝換季打折時大家瘋狂血拚?因為新品上市時高價的衣服現在隻要花三五折的錢,當然很劃算了。金融產品其實也是一樣,封閉式基金的淨值其實不低,現在隻要花六七折的錢買下來,再加上“封轉開”的實施,以後以淨值的價格賣出去,何樂而不為?

  5.怪狀五:基金當儲蓄等著拿利息

  隨著股市向好,基金開始成為大眾理財的首選。這本不是件壞事,但不少投資者紛紛把家庭日常性存款取出,用來購買基金,甚至把基金當成了儲蓄,以為還可以拿利息呢。

  某銀行網點工作人員告訴基金專家,最近來詢問基金事宜的人每天絡繹不絕。不過有很多不熟悉基金的投資者認為,既然這些產品是在銀行銷售的,那就應該和存款差不多。“2.27”股市暴跌那天,一位中年基民氣衝衝地奔進銀行,大聲質問:“我的基金怎麽會跌的?我買的時候你們不是說去年翻了一倍嗎?我的錢這麽多年存你們銀行,可是從來沒虧過本的。”最有趣的是,一位60餘歲的老太太,稀裏糊塗地簽下了申購基金的合同後,臨出門時問了一聲:“聽說最近加息了,基金的利息是不是也加了?”工作人員苦笑不得。

  “基金專家點評”基金不是儲蓄,它也需要承擔股市波動的風險的。在經常閱讀理財書籍的讀者看來,這應該是最基本的常識,可是在很多基金盲從族中,它似乎仍然不為人所知。這些年,銀行代銷的業務增加了很多,可是在一些市民看來,銀行就是個存取錢的地方,所以就發生了諸多把保險當成儲蓄、把基金當成儲蓄的笑話。買的時候興高采烈,以為花小錢得到了大實惠,等到發現錢不能隨時支取、基金隨著股市波動可能虧損時,隻能大呼上當。

  基民的無知讓人嗟歎,而銀行工作人員的“諱言”乃至誤導也是一個毒瘤。有不少投資者向基金專家反映,在銀行購買基金的時候,隻聽到吹噓“基金去年業績翻倍”、“收益率達到80%”等,幾乎沒有得到任何風險提示。在購買基金的整個過程中,沒有人說過一句:基金比銀行儲蓄的風險要高得多。

  6.怪狀六:追漲殺跌短線“炒基”

  頻繁買賣基金在最近幾個月中成了市場震蕩的幫凶。和聰明的低吸高拋還有所不同,最近很多投資者對基金的操作都是追漲殺跌――看到指數大跌,心裏產生了恐慌情緒,於是把基金贖回。看著基金淨值又漲回去了,覺得也許會錯失機會,忍不住又重新買回基金。這麽一折騰,自己損失還不說,在暴跌日當天集中贖回,還造成基金不得不減倉套現,加劇市場的震蕩,成了市場震蕩的助推劑。

  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訴基金專家,他們公司最近研究了基金贖回的數據後發現,很多投資者頻繁地認購和贖回,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喜歡認購新基金,然後在1.2元到1.3元左右贖回基金,之後再回頭買新基金。收益沒獲得多少,來來回回的手續費倒是貢獻良多。

  “基金專家點評”把基金當作股票來短炒,十者中之八九要虧。且不說基金和股票一樣,波段操作的節奏很難把握,單是基金買賣的費用就讓你成本大增。開放式基金,買進賣出一個來回,手續費就得扣除2%到3%,如果一年裏進行三四個來回,豈不是10%的收益都成了手續費,你還能剩下多少賺頭呢?無數的事實表明,基金適宜長期投資,而不宜頻繁買賣,喜歡“短炒”風格的投資者,如果改不了自己的習慣,倒不如去玩權證吧,T+0的交易規則,隨便你一天裏玩幾個來回。

  7.怪狀七:比例配售“搖”新基

  為了應對新基金的供不應求,一些基金公司搞起了基金配售。最新推出的招商核心價值基金和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基金,用的就是這種方式。

  具體的方案和新股發行相似,主要依據申購期內投資者的認購總規模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如果在基金募集期內,投資者的認購申請不超過一百億份,那麽所有的有效認購申請全部予以確認;二是如果在募集期內認購申請高於一百億份,則對募集期內的有效認購申請采用比例確認的原則給予部分確認,並將未確認部分的認購款退還給投資者。

  “基金專家點評”像搖新股一樣搖新基金,搞出了比例配售的新招,還要公布“中簽率”,敢斷言,如此新招將是“短命”的。從基金公司的角度而言,這樣做無非是出於好意,用這種方法,投資者想買新基金也不需要起早排隊了,可是從市場層麵來說,基金不是新股,難以實現“一夜暴富”,而且,隨著新基金的不斷發行,瘋狂之火必將難以持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新基金發行實施“比例配售”第一單日前揭曉,招商核心價值基金兩天的認購期裏的總規模並未達到100億元上限,“比例配售”將成“全額供給”,創新之舉“出師未捷”!

  8.怪狀八:“小孩玩大錢”咋讓人放心

  一家從沒有登台亮相的小基金公司,的第一隻基金規模就近百億元,大大超過市場上一些曆經風雨的品牌基金的規模,如此現象令人喜耶憂耶?

  比如信達澳銀旗下首隻基金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基金,在沒有任何曆史業績可以參考的情況下,這隻基金一天募集近90億份,這一規模甚至超過了不少品牌基金公司數隻基金相加的規模。比如品牌基金公司上投摩根,2007年3月份旗下兩隻明星開放式基金――中國優勢基金和阿爾法基金規模分別是23.7億份和21億份。投資者對基金的選擇和盲從,讓很多市場人士也看不懂。

  “基金專家點評”一個第一次上戰場的士兵,讓他去指揮上百人的軍隊,能不能讓人放心?一個一點實踐經驗也沒有的孩子,一下子交給他近百億的資金,讓他大膽去玩,還指望著他能快速“生錢”,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太冒險?

  公司本身的質地和曆史業績是選擇基金最重要的兩個方麵,一些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盡管股東的名聲不錯,但畢竟是剛剛組建的,從各方匯聚組建的投資團隊可能連凳子都還沒坐熱,到底投資做得如何還是個問號。選擇基金公司,還是以有曆史業績為支撐的品牌公司為佳,“小孩玩大錢”究竟能不能玩得好,多少有點“撞大運”。

  為了起到輔助參考的作用,特總結2007年以來新發行基金的基本情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