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五節道德規範起名法

  根據當時社會的道德規範、思想準則來起名,與其說這是一種命名法,倒不如說是一種命名準則。古往今來,中國數兆億的名字,大部分是以此法取的。今天,中國人的名字大都取其含義,並且含義一定要好,還要符合現在人們的思想觀念。

  但是,觀念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改變的,不同的曆史時期,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而名字所包含的思想內容也必然會受到當時社會意識形態、道德風尚、人對自然的認識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另外,中國人的名字隻有短短的一兩個字,而表達的意思卻遠遠超過一本傳記,因此,命名需要具有較高的文學水平;再則,人們想在名字裏寄寓的含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往今來,無所不包,因此命名還要具備較為全麵的知識。

  綜上所述,名字就是人類社會的反映,是凝練了的詩篇,同時也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

  然而,既然說名字反映的是時代觀念,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現在命名與過去毫無關係呢?

  決不是的!

  盡管古今曆代人們的認識有許多差別,然而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把美好的意念寄托到名字中。由於許多觀念古今傳承,因此,我們中國人今天絕大多數的名字與過去的名字所表述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早在春秋時期,申儒就根據當時的社會風尚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提出了命名的方法和規定。

  《左傳桓公六年》中記載,九月丁卯日桓公的兒子出生了,於是桓公問大夫申儒,申儒說:“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並進一步解釋,“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

  申儒“命名五法”按今天的白話解釋為:根據出生的時辰命名就是“以名生為信”;根據子女的期許而命名,就是“以德命為義”;根據其出生時的相貌、性情命名,就是“以類命為象”;以自然現象、山川河流、動植物名稱、劍戟筆碩等物為根據,托寓其理想,就是“取於物為假”;以長輩的名字、長相、情趣(如桓公與其子生於同日,故取名為同)命名,就是“取於父為類”。

  接著,申儒又提出有關命名的六項忌諱:“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並進一步闡釋道,“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

  如果說申儒命名“五法”道出了周時命名方法的話,其“六諱”則是典型的專製宗法。

  好在法束於周,其他諸侯各國無須避諱。春秋時期魯僖公名叫申,鄭莊公名叫甲午,與“不以日月”相抵觸;晉成公名叫黑臀(出生時臀部黝黑),楚公子名叫黑肱(胳膊部分膚色黝黑)等與“不以隱疾”相抵觸;戰國時期道家莊子名叫周又與“不以國”相抵觸。可見所謂“六諱”悖謬至甚。

  當然,命名的取義,不能與眾所公認的觀念相抵觸,古往今來人們心目中好的女性應當“嫻靜柔雅”,若非要反其道而行,名暴、魯則世人實在不敢恭維。

  在中國古代,男子多以“五德”“四維”“五福”“三多”等觀念命名。俞成在《螢雪叢說》中寫道:“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貴四字為名。”道出了當時命名的特點。

  1.以“五德”起名

  五德亦稱做“五行”“五常”,共分三類:

  (1)儒尚五德:仁、義、禮、智、信;

  (2)將帥五德:智、信、仁、勇、嚴;另有柔、剛、仁、信、勇;

  (3)至孝五德:莊、忠、敬、篤、勇。

  儒尚五德,常與三綱連用,稱為“三綱五常”。揚注《荀子十二子》:“五行、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儒家認為“五德”是常存不變的五項道德標準。因此,曆代人們多以五德之字命名,如仁惠、仁傑、叔禮、守禮、守義、崇義等等。

  將帥五德,出於孫子。《孫子兵法兵略訓》:“柔而不可卷也,剛而不可折也,仁而不可犯也,信而不可欺也,勇而不可淩也。”把將帥五德歸納成柔、剛、仁、信、勇五種。曆代武臣戰將多以此五德命名,如漢朝大將韓信,東漢大將馬武、班勇,三國時戰將黃忠、於禁、龐德、孫堅,西晉武將劉毅,東晉大將王鎮惡,隋文帝楊堅,隋大將薛也雄,唐大將尉遲恭、蘇定方、李希烈,宋大將石守信等等。

  至孝五德始於春秋。《呂氏春秋孝行》以莊、忠、敬、篤、勇為至孝五德,並解釋道:“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以至孝五德命名者,在曆史上也不泛其人,如守敬、世忠等等。

  2.以“四維”觀念起名

  “四維”觀念即禮、義、廉、恥,始於春秋時代。《管子牧民》中說:“四維張。則君令行。”“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四維”本是管仲協助劉桓公推行政令而製定的四項準則,後人以其為道德依據,多以四維觀念而命名。例如:王守禮、陳欽廉等。

  3.以“三寶”“三多”“五福”等起名

  老子李耳和莊子莊周同為道家代表人物,皆提倡“道法自然”,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大小,齊生死,齊貴賤,安常處順,逍遙自得。按今天的說法就是“宿命論”。

  《老子》中有關於“三寶”的記載:“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莊子天地》論“三多”(多福、多壽、多男子)。

  “五福”的記載見於《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即所好者德之意;考終命,即善終不橫夭之意。

  道教是中國三大宗教(儒、道、佛)之一,流傳甚久,對中國古代文化思想影響很大。用道教思想命名,是一種很流行的命名方法。以陶淵明為代表的“逍遙派”,多具有很濃厚的超世觀念。人名如:毛延壽、嚴至慈、王克儉等等。

  4.以墨家思想起名

  墨家與儒家為針鋒相對的兩派,二家並稱“顯學”。墨學創始人墨子竭力主張“兼相愛,交相利”。《墨子》中有“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的論述,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

  雖然戰國以後,曆朝曆代多崇儒教,然而墨家思想仍然深入人心,以墨家思想命名者亦不在少數,如尚賢、尚同等等。

  中國的思想、文化多受儒家影響,名字屢屢以其為依據,所以千餘年變化並不甚大,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人們的思想才煥然一新,名字也體現出這一特點,出了許多叫“新華”的名字。1958年大躍進,以躍、躍進命名不勝枚舉;1966年開始了文化大革命,叫向東、衛東、衛旗、小兵、立新的名字多如牛毛。這種“新潮名”的好壞暫且不論,也總算有點“出新”吧。

  另外,中國人受儒家思想支配了數千年,宗族觀念根深蒂固,在命名中屢有體現,如紹祖、孝先、延嗣、繼業、念祖、顯祖、紹箕、悅宗等等。清朝的袁枚之孫名叫祖誌,便是以此命名的。唐鄴國公張昌宗、安祿山部將田承嗣、北宋名將楊繼業、明末兵部尚書楊嗣昌、清朝文華殿大學兼軍機大臣尹繼善等人,也都以宗教觀念而命名。其他諸如洪承疇、許得田等人的名字,與其名曰“宗族觀念”,倒不如說是“小農意識”。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女子的名字。儒家認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受此輕視婦女的思想影響,中國婦女數千年來社會地位一直低下,起名字也往往依據“三從四德”“三貞九烈”。《周禮天官》說四德為:好德、好言、好容、好功,曆代女子名為貞、淑、賢、順的俯拾即是。直到今天,有些人仍給女兒這樣命名,如王蓉貞、李淑貞等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