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八節以生地祖籍起名法

  以地、方向起名或得名,古已有之。上古時代的神農因居住於烈士,也稱烈士氏。黃帝居住於軒轅之丘,也稱軒轅氏。對於伏羲居於東方,蟄居於西方,後人則稱其為太昊、少昊,《禮》釋為:元氣廣大,謂之昊天。以東方生養,元氣盛大;西方收斂,元氣便小。故東方之帝,謂之太昊,西方之帝,謂之少昊。今人,名姓合一,多以出生地或籍貫等取名,而古人、今人則多屬於地望稱或宦地稱,即姓加地名。前者,地名隻能是該人的祖居或出生地;後者則指某人當官宦任職治所的地名,通常是該人為官時間久,政績顯著或貶謫左遷,對其一生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地方。地望稱、宦地稱,一般並非正式的名字,而是由別人或門生或後人稱呼的,也有自稱的現象,如張曲江係指唐代詩人張九齡,因他生於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唐代文學家柳宗元,人稱柳河東(唐代山西河東,即今山西永濟);北宋實行變法革新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人稱王臨川(江西臨川);明代政治家張居正,人稱張江陵(湖北江陵人);明代戲曲家湯顯祖,人稱湯臨川(江西臨川);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為,人稱康南海(廣東南海,即今廣州)。又如漢末孔融因曾任北海相,人稱孔北海;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曾任彭澤令,故世人稱其陶彭澤;還有謝宣城(南北朝詩人謝朓)、韋蘇州(中唐詩人韋應物)、岑嘉州(唐邊塞詩人岑參)等等。古人以地望或宦地相稱,一方麵表明了對故土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麵也反映了“父母在,不遠行”的傳統倫理觀念。而今人以地起名主要表明對故土的感情,反映了環境、生活的影響。

  1.以出生地起名

  大家熟悉的歌唱演員關牧村生於古代著名的牧野之戰的發生地,今河南省新鄉市牧野村(俗稱牧村),父母為了讓她不忘生養她的地方,起名牧村。田漢為子取名“海男”因其“妊於東京灣而生於上海”,故命之。當代偉大的文學家郭沫若,原名郭開貞。他出生於四川樂山地區,少年時在這裏成長,為了不忘生他養他的土地,為了寄寓對故鄉山山水水的深情,他將四川樂山兩條河流的古名沫水(即大渡河)與若水(即雅礱江)合起來,取名“沫若”。

  像關牧村、郭沫若這樣以出生地起名的,在我國很普遍。有以出生的家庭、醫院、村莊、區鄉連帶起名的,也有借出生的縣、市、省的名稱起名的,還有以家鄉某一標誌,如建築物等起名的。如1933年,著名作家老舍的大女兒出生於濟南,老舍給她起名舍濟。能書能畫、名震遐邇的現代藝術大師黃賓虹,本名質。在他的家鄉安徽省歙縣西鄉的潭渡村一座橋的南端有一亭子,叫“濱虹亭”。為了寄托對故鄉的思念,他自號濱虹,後以“濱虹”流行於世。“左聯”五烈士之一的作家柔石,原名趙平福,1920年生於浙江海寧縣城西方祠前,祠前有橋名“金水柔石”,他覺得不錯,加之敬慕明代方孝孺的品德(方祠即是鄉人為紀念方孝孺而建),於是取橋名“柔石”作筆名。鄭成功,原名福鬆,據說是因為“產於蒼鬆之下”。以出生地起名,明白簡潔,又易會意,故人多用之,常見的有:同仁(醫院名)、武威(縣名)、京生(北京生)、申生(上海生)、榕生(福州生)、烽火(鄉名)、寧生(南京或西寧生)、漢生(武漢生)、雲生(雲南生)、秦風(陝西人)等等。

  2.以籍貫起名

  現代人為了事業,為了自己的追求,常常四海為家。但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他們對故鄉仍有深厚的感情,因而他們在為孩子起名或為自己改名時往往以父籍或母籍或以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籍貫來取名,以表達對故鄉對親人的眷戀和思念。作家、評論家王任叔是四川人,四川古稱巴蜀,於是他即以“巴人”為筆名。在西北的甘肅、青海、新疆、寧夏、雲南、貴州、廣西等省、區,有許多當年響應黨的號召,支援邊疆建設的人,他們愛以籍貫給孩子起名,如李粵、黃遼、思湘、念芳、憶南,有些父母還以各自的籍貫給孩子起名,如徐海寧、韓湘蓉等等。

  3.以出生地與籍貫結合起來起名

  打破“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倫理觀念,20世紀60年代許多上海知識青年響應黨和毛主席的號召,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報效祖國,開發邊疆,支援大西北。他們來到新疆,在那裏生根、開花、結果,不僅在事業上有很大成就,而且生兒育女,讓子孫後代為新疆的發展繁榮作貢獻。他們中間的部分人在為孩子起名時,就將上海與新疆聯係起來,如滬新、申疆、海新、新浦、新海等,既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對新疆和新生活的熱愛,又表達了對子女的期望。

  在我國,尤其在城市,這種以祖籍與出生地名中取一字,連綴成名的較多。如京穗(北京-廣州)、申杭(上海-杭州)、秦湘(陝西-湖南)、閩蘇(福建-江蘇)、皖青(安徽-青海)、京寧(南京-寧夏)、吉貴(吉林-貴州)、川越(四川-浙江)、甘津(甘肅-天津)等。

  以地起名還往往和時間起名聯係在一起,如春天出生在北京或河北叫燕春,夏天出生在成都叫夏蓉,秋天出生在福州叫秋榕。

  茲列舉部分以地名起的名字,供參考。

  安寧、梅湛(湛江)、林榕(福州)、穀穗(廣州)、南宮長青、東方連雲、何三峽、於孟津、劉延慶(北京延慶縣)、劉安康(陝西安康地區)、尹西安、李西寧、王昌平(北京昌平縣)、周大興(北京大興縣)、陳青雲(北京青雲店)、鄭興隆(河北興隆縣)、苗玉田(河北玉田縣)、魏豐潤(河北豐潤縣)、韓康寧(山西康寧鎮)、趙長治(山西長治市)、胡法中(山西法中鎮)、餘寶昌(內蒙寶昌)、劉尹春(黑龍江伊春市)、鄧禎祥(黑龍江禎祥鎮)、高依蘭(黑龍江依蘭縣)、馮安圖(吉林安圖縣)、方懷德(吉林懷德縣)、崔桓仁(遼寧桓仁縣)、羅普蘭(遼寧普蘭鎮)、薑定陶(山東定陶縣)、浦棲霞(山東棲霞縣)、盛孝直(山東孝直鎮)、陳濱海(江蘇濱海縣)、徐洪澤(江蘇洪澤湖)、儲鍾山(江蘇南京的紫金山,又名鍾山)、沈蕪湖(安徽蕪湖市)、安九華(安徽九華山)、朱四明(浙江四明山)、姚建德(浙江建德縣)、許仙居(浙江仙居縣)、沙澄江(江西澄江鎮)、邱奉新(江西奉新縣)、梁南平(福建南平市)、潘福州、邵清流(福建清流縣)、郭正陽(河南正陽縣)、宋安皋(河南安皋鎮)、楊生溪(湖北竹溪縣)、江宜昌(湖北宜昌市)、聶沅陵(湖南沅陵縣)、嶽懷化(湖南懷化市)、林珠海(廣東珠海市)、廖海豐(廣東海豐縣)、覃玉林(廣西玉林市)、韋懷群(廣西懷群鎮)、馬錫川、寧中衛(寧夏中衛縣)、石永登(甘肅永登縣)、甘天水(甘肅天水市)、盧伊林(新疆伊寧市)、遊昌吉(新疆昌吉州)、袁白玉(四川白玉縣)、倪江津(四川江津市)、金光義(貴州興義縣)、章修文(貴州修文縣)、蔡鶴慶(雲南鶴慶縣)、魯昭通(雲南昭通市)、黎三亞(海南三亞市)、徐桂林(廣西桂林市)。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