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打眼”的遺憾--青花雲龍紋象耳瓶

  曾經打眼,今朝遺憾

  2005年7月,一件“鬼穀子下山”的元代青花瓷罐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拍了2億多元人民幣,創下中國瓷器的世界紀錄。但是,僅僅80年前,這種元代青花瓷還根本不被認可,想賣都沒有人要呢。

  青花雲龍紋象耳瓶銘文特寫20世紀20年代,旅英華裔古玩商吳賚熙機緣巧合得到了一對瓷瓶,這對瓷瓶叫青花雲龍紋象耳瓶,上麵還帶有“大元至正十一年”的字樣,也就是公元1351年。它們原本供奉在北京的智化寺,其中一件的頸部記有62字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裏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祈保闔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吳賚熙曾拿著這對青花象耳瓶到北京的琉璃廠想要出售,但在當時,“元代無青花”似乎是古玩行的共識,所有的古玩行家都認為這是贗品。於是,吳賁熙帶著這對瓷瓶漂洋過海到了英國,不久,將它們賣給了英國著名的收藏家大維德爵士。

  中國人就這樣在自己的家門口失去了首先認識元青花的機會。

  “青花”的舶來解析

  50年代,收藏家大維德爵士將畢生收藏的2000餘件中國古陶瓷全部捐獻給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這對雲龍象耳瓶首先引起了英國大英博物館中國古陶瓷學大維德基金會會址者霍布森的注意和認可。他於1929年發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一文,介紹這對帶有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紀事款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美國佛利爾藝術館的中國古陶瓷學者波譜博士也注意到了這對青花瓷器,他以這對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為依據,對照了土耳其和伊朗博物館收藏的幾十件與之風格相近的中國瓷器進行深入研究,才揭開了元代青花瓷神秘的麵紗。同年他發表了《14世紀青花瓷器:伊斯坦布爾托布卡普宮所藏一組中國瓷器》一文,1956年又發表了《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國瓷器》,他以這對瓶為標準器,對照土耳其和伊朗兩博物館收藏的幾十件與之風格相近的中國瓷器,將所有具有象耳瓶風格的青花瓷定為14世紀青花瓷。從此元青花受到全世界中國古陶瓷學者的重視和公認。中國學術界將這種類型的青花瓷定名為“至正型”元青花,這對瓶也被稱為大維德瓶,成了公認的“至正型”元青花斷代“標準器”。

  進入90年代,中國文物市場的興起引發了持續的收藏熱,民間陸續發現了一些元青花瓷,其中包括和大維德瓶極為相似的青花雲龍象耳瓶數對,至正型元青花在中國也發現了典型器。但非常遺憾的是,80多年前盲目否定元青花的悲劇似乎又在現代重演,私人收藏的元青花無法得到認可。一些陳腐的觀念防礙了人們對元青花的研究、發現,同時也助長了珍品的外流。

  鄉的兄弟

  無獨有偶,另一對收藏於民間的帶有至正十一年銘文的青花雲龍象耳瓶也引起注意。其中一隻記有56字青花銘文:“饒州路浮梁縣順鄉德教裏荊塘社奉弟子陳文宗,喜舍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五月喜舍,星源祖殿張吉良元帥打供。”此對瓶高66厘米,口徑14.5厘米,底徑17厘米,無論從器型、胎釉、紋飾到製造工藝和燒造工藝以及尺寸都和大維德瓶極為相似,應是國內存世的值得研究的至正型元青花珍品。

  對比兩段銘文可以發現:張文進是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人,陳文宗是饒州路浮梁縣(州)順鄉人,他們可能來自同一社團“德教裏荊塘社”。兩人地位可能不同,張文進為“奉聖弟子”而陳文宗是“奉弟子”;張文進除了舍造一對瓷瓶外還舍造了一隻瓷爐,陳文宗隻舍造了一對瓷瓶;張文進舍造的瓶和爐燒造於“至正十一年四月”(約1351年3月),而陳文宗舍造的瓶是在“至正十一年五月”,晚大維德瓶一個月。專家推斷張文進和陳文宗很可能都是元末居住在景德鎮的瓷器商人,兩段銘文提及的“星源祖殿”可能是“德教裏荊塘社”會館中的一座建築,“元帥”應是對製瓷大師的尊稱,故此可推斷胡淨一和張吉良極有可能是這兩對瓷瓶的製瓷師傅,兩對象耳瓶很可能出自同一瓷窯。

  從兩段銘文分析,至正十一年江西地區已經處於戰亂狀態,供奉象耳瓶和香爐是為了保佑闔家吉祥子女平安,無疑為民用定燒瓷。但從其原料、製造工藝和燒造工藝來看,再結合元人孔奇《至正直紀》中有關元禦土窯的記載分析,這種發色鮮豔、畫工精美的器物可能為元禦土窯(浮梁瓷局控製)燒造的精品;而禦土窯貢餘多做小型民用器,象耳瓶這樣的大型民用器,禦土窯一般應不允許燒造。因此專家推斷:至正十一年戰亂已始,元朝廷已開始放鬆對景德鎮禦土窯的督控,這兩對至正型瓶應屬景德鎮在元末燒造精品青花瓷的尾聲,隻是元青花的一小部分,還有許多元瓷珍品在民間。

  今天的沉思

  在我們這樣一個泱泱大國、元青花的發源地,民間存在一定數量的元青花有什麽奇怪的呢?目前我們對元代景德鎮瓷的認識目前尚處於初級階段,要提高鑒定水平,僅靠到國外博物館考察是不夠的,要把眼光轉向國內,從民間收藏中發掘元青花。隻要打破“不可能有”的陳腐觀念,解放思想,關注民間收藏,就會發現不少元青花珍品就存放在民間收藏的寶庫之中,無論是元青花的商品瓷、官府定做瓷、民間細路用瓷,都可以在民間收藏中找到,一些公立博物館沒有的品種(包括器型)也收藏於民間,這是我們實地研究元青花的基地。關鍵在於我們的態度,如果一味閉著眼不承認,那是永遠找不到的。特別是對元代景德鎮瓷的品種(包括器型)、燒造量和傳世量,需要深入實際不斷認識,隻要多看實物,認真研究,對元青花的研究認識一定會逐步前進,更上一層樓。

  青花雲龍紋象耳瓶 古董行管不識貨叫“走眼”,這對被尊為“元青花之首”的大維德瓶就是最經典的案例。發掘、研究元青花要發揮專家、玩家、收藏家多方麵的長處。專家學識淵博,玩家的經驗教訓更是難能可貴,元青花收藏家能夠提供研究對象。將實際經驗和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是元青花研究鑒定工作得以迅速發展的必經之路。

  品物賞寶

  青花雲龍紋象耳瓶

  “年代”元

  “規格”通高63.6厘米

  “現藏地”英國倫敦大學亞菲學院斐西瓦樂大維德中國美術館藏

  瓶盤口,長頸,瘦腹,台足,頸部兩側各附一象首環耳。形製高大魁偉。胎質潔白,釉色透明,青花色澤靚麗濃豔。自口至足共繪八道紋飾,分別為纏枝菊花、蕉葉、雲鳳、纏枝蓮、海水雲龍、海濤、纏枝牡丹以及雜寶蓮瓣,層次清晰,繁而不亂。頸部蕉葉紋之間書有紀年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裏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證明此瓶原為寺廟供器。此瓶共有一對,紋飾及銘文均相同,是現存最為重要的、有確切紀年的典型元代青花瓷器。

  相關鏈接

  大維德爵士及其基金會

  提及海外有關中國藝術的收藏,可以說是百家爭鳴,公立或是私人藏品各有千秋,不遑相讓。但是如果專就中國陶瓷的領域,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University of London,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簡稱SOAS)的斐西瓦樂大維德中國藝術館(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也是眾人俗稱的大維德基金會,無疑是個中翹楚。

  大維德藏品(David Collection)是在1950年時捐贈給倫敦大學,於1952年正式成立為大學博物館的,附屬亞非學院並且開放給學者、學生作為研究資料以及一般民眾參觀欣賞。說到大維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1892~1964),稱他是20世紀西方最重要的中國文物收藏家之一絕不為過。大維德爵士1892年出生於印度孟買,由於家庭事業的緣故,跟亞洲以及中國已有了先天的不解之緣。

  Gordon Square 53號(大維德基金會)

  1910年代中期,年輕的大維德在倫敦開始了東方藝術的收藏,並且積極參與結交相關人事與機構,如與當時英國研究中國陶瓷先驅,倫敦的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的Stephen Bushell以及館長Bernard Rackham都有深交,並且大維德也曾捐贈中國陶瓷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以及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同時,他也加入重要的東方陶瓷學會(Oriental Ceramics Society),成為終生會員,此舉對大維德爵士往後的收藏曆程,有著深遠的影響。除了廣為人知的熱衷收藏家身分以及擁有高超獨特的眼光,一手建立別人難以望其項背的經典藏品,大維德爵士在教育和學術方麵的興趣以及貢獻,則比較被世人忽略。

  同類國寶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

  此罐高27.5cm,徑寬33cm,素底寬圈足,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

  使用進口鈷料繪出青花紋飾,共分四層,一層頸部飾水波紋,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三層腹部為“鬼穀子下山”主題紋飾,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碼”。主題畫麵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穀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鬼穀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身體微微前傾,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神態,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道,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穀”二字,蘇代騎馬殿後。一行人與山色樹石構成了一幅壯觀而又優美的山水人物畫卷。整個青花紋飾呈色濃豔,畫麵飽滿,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渾然一體。人物刻畫流暢自然,神韻十足,山石皴染酣暢淋漓,筆筆精到,十分完美,正如孫瀛洲先生所說的:“元代瓷器‘精者頗精’”。

  “鬼穀下山”的故事出自《戰國策》。鬼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謀略家,最後他教出了孫臏、龐涓、蘇秦及張儀等高徒。鬼穀子特別鍾愛為人誠懇真摯的孫臏,將自己畢生絕學傾囊相授給孫臏。

  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德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此罐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後為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