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中國書法史上的“聖經”--《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因刻於淳化平間並藏之秘閣而得名。共10卷,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後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

  中國書法史上的“聖經”

  我國古代書畫複製的方法有摹本、臨寫、拓本、刻本、法帖等幾種。拓本、刻本應屬早期的印刷本。所謂法帖,就是古代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的。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由宋太宗下旨令翰林院侍書王著,從宮廷內府秘閣所藏的曆代名家書法中挑選出精品,鐫刻在棗木板上,編成十卷《淳化閣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這是我國最早的書帖,將宋以前的曆代帝王、名臣和書法名家共103人的420篇作品匯集一起。包括行、楷、草、隸、篆,鍾繇、柳公權、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等名家的書法大多在內。

  據記載,當年刻此帖用的紙,就是“輕似蟬翼白如雪”的澄心堂紙。據說,明代董其昌曾偶得一張,鼓足勇氣也“此紙不敢書”。清代乾隆禦製的仿造品,如今每開張拍賣也得3萬元人民幣。《淳化閣帖》數百頁全為正宗千年澄心堂紙,珍貴無比。當時所用的墨,也是最上等的歙州貢墨。因而,宋太宗隻賞賜給親王大臣,但不久就停止賞賜。故而《淳化閣帖》在當時已非常難得。至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宮中發生火災,《淳化閣帖》原版與所藏曆代名帖、原作悉數被焚毀殆盡,祖刻《閣帖》拓本尤為珍貴。

  由於原版的毀失和社會的需要,《淳化閣帖》的翻刻就應時而生,從北宋開始直至清代,《淳化閣帖》的翻刻本不計其數。此外,還有根據《淳化閣帖》原版增補或重新編纂的刻本,為數也不少,以致形成了《淳化閣帖》譜係。《淳化閣帖》原刻本,經曆了千餘年各種劫難,流傳至今已如鳳毛麟角。

  更珍貴是《淳化閣帖》的內容。這部我國最早書帖集成共10卷,從宋以前的曆代帝王到名臣賢聖再到書法名家,100多人400多篇,天下英雄盡入彀中。尤其第4卷,基本將宋以前書家名作一網打盡。中國書法在宋以前,行楷草隸、鍾柳二王,主要字體和書家都已出現,行書和草書更達後人難越的高峰。而這些書家名作存世極少,如耳熟能詳的柳公權、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現僅見歐陽詢一件真跡,其餘都隻有摹本或者碑刻,總共寥寥10餘件,而《淳化閣帖》收錄多達30件。千年書壇千年大師,都將《淳化閣帖》視為必修。

  淳化閣帖的雙重價值

  《淳化閣帖》在文化上的價值可以從文獻和書法藝術兩方麵來看。

  從文獻的角度來說,《淳化閣帖》為後人保存了大量已經絕跡的曆代名家書法,開啟了刻帖的風氣,從而引發了宋代的刻帖高潮。如宋代所刻主要法帖有《臨江戲魚堂帖》、《淳熙秘閣前帖》、《太清樓帖》、《長沙帖》等,其持續時間之長、數量之多為曆代所罕見。這一風氣不僅浸潤兩宋,而且還遠澤後世。

  過去學界以為世上尚存有一部完整的北宋祖刻《淳化閣帖》,其中9卷藏於美國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1卷藏於上海圖書館。但是,聞名海內外的文博專家汪慶正先生經過研究,從已知為南宋紹興國子監刊印的《三國誌魏誌》等書中,找到了這套《淳化閣帖》拓本上刻工的名字:“郭奇”和“張通”。這一發現,堪稱帖學研究上的重大突破。由此可以斷定,美國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和上圖分藏的這10卷《淳化閣帖》是南宋紹興國子監翻刻拓印的,與上博買回的這4卷《淳化閣帖》拓本相比,時間約晚了100多年。

  從書法藝術的角度而言,《淳化閣帖》的編纂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重要關節點,它主宰了此後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方向,《淳化閣帖》也無可爭議地成了中國書法史上的“聖經”。方塊漢字所蘊含的書法藝術,是中國獨有的藝術門類,是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

  因為這些法帖所收,皆唐以前名家手跡,與碑刻異趣,也就直接影響到後來的書法家。然而,那些增減之後的諸帖,複演為武岡帖、福清本與彭州本等化身。除《淳化閣帖》係統外,宋及以後各朝公私摹刻叢帖名目繁多,不勝枚舉。而這些法帖也就成為宋至清習書練字者的主要範本。

  一部《淳化閣帖》楷書成分絕少。大多是“稿本”之體,這是時代的趨勢所成。這種法帖的優點是,它可以容納較多不同形式的書體麵貌,比豐碑巨碣捶拓方便。可以說是一大優點。《淳化閣帖》對我國書體流傳,尤其對宋代行書發展,確確實實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然而,自清乾嘉年間金石、小學興起,引起學者們對宋以前碑版刻石的重視,於是,碑碣、摩崖文字乃重為書家鑽研對象。

  由此帖所引發的翻刻及編刊叢帖之風,參與者非常廣泛,上至皇帝、王公貴族、文人士大夫,下至普通平民、僧侶。宋代法帖刊刻數量劇增,分支、譜係日益龐雜,促使學者、書家、鑒藏家對各類帖本進行係統研究,帖學研究便應運而生。宋代以後,中國書法發展史幾乎與法帖刊刻史交織在一起,興衰同步。《淳化閣帖》的刊刻是有史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書法藝術普及運動。它第一次大規模地將國寶般的古代真跡普及、輸入到民間,壯大了書法愛好者的隊伍,對宋代書法開創新氣象、增添新活力,促進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四、七、六、八卷的回歸

  《淳化閣帖》不知何時流失海外,1995年,美國人安思遠在嘉士德拍賣行以28萬美元將此祖刻《閣帖》拍得。1996年,應北京故宮博物院之邀,祖刻《閣帖》在故宮舉辦特展,首次向國人展示風采。著名書畫碑帖鑒定專家啟功觀後十分激動,認為這一“國寶”級文物應該回歸祖國,但當時受國力所限未能如願。

  但是在這之後幾年,上海博物館一直通過各種渠道與安思遠保持聯係,希望安思遠能夠出讓這件“寶貝”,讓其“落葉歸根”。而隨著年事已高,安思遠急於出讓此帖。2003年4月,上博得知安思遠同意出讓《淳化閣帖》的消息,立刻委托既是安思遠之友也是上博之友的王立梅女士赴美洽談購買事宜。同時,日本收藏家、比利時的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也聞訊紛紛派人去談價錢。經過反複斟酌,安思遠告訴王立梅女士:“《淳化閣帖》是中國的寶物,還是讓它回歸故裏吧。”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上海博物館最後以450萬美元買回這一國寶。

  上海博物館從美國搶救回歸的《淳化閣帖》原刻拓本共四卷,被安放在一個古色古香的楠木匣子中。第四、七、八三卷為北宋祖刻本,第六卷為泉州本(宋代重輯、翻摹)的北宋祖本,除第四卷為曆代名臣法書外,第六至第八卷均為中國古代最負盛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第六卷後有宋佚名題跋,第八卷後有南宋宰相王淮題跋,還有宋代內閣的主要機構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收藏印章。

  上海與《淳化閣帖》之淵源

  從南宋末年起,《淳化閣帖》隻有一脈孤存,即俗稱“馬蹄帖”的泉州本。到明嘉靖年間,才有南宋紹興國子監本《閣帖》十卷在吳郡露麵,其後的購藏者叫潘允亮,因為知道此帖是稀世之寶,珍若拱璧。他曾將此帖借給顧從義,後者由此搶先摹拓成了“顧氏玉泓館本”,“摹刻精審,字畫差肥”,坊間據顧氏的刻本翻刻,一時影響甚大。10多年後,潘允亮也翻刻出版了自己的“五石山房本”,以明正身:“將剝蝕並銀錠逐卷開白,使覽者考此為潘氏之物雲爾”。

  故事裏的潘家和顧家,一個是在上海市中心留下著名私家園林豫園的潘氏之祖,另一個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露香園”顧繡的創始人,都稱得上滬上名門。據南宋拓本翻刻而流播至今的《淳化閣帖》主要是三種版本,除了甘肅的肅王府本外,潘、顧兩種,都發端於上海,上海早年曾因此而被視為帖學重鎮。

  400多年後,上博的一個大動作,讓上海與《淳化閣帖》的緣分又有了“續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