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活著的曆史--“昭陵六駿”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後的合葬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墓旁祭殿兩側有廡廊,“昭陵六駿”石刻就列置其中。

  石刻中的“六駿”是李世民經常乘騎的六匹戰馬,它們既象征唐太宗所經曆的最主要的六大戰役,同時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創建過程中立下的赫赫戰功。六匹駿馬的名稱分別是颯露紫、拳毛騧、青騅、什伐赤、特勒驃和白蹄烏。石刻所表現的六匹駿馬三作奔馳狀,三為站立狀。六駿均為三花馬鬃,束尾。這是唐代戰馬的特征,其鞍、韉、鐙、韁繩等,都逼真地再現了唐代戰馬的裝飾。據傳說“昭陵六駿”石刻是依據當時繪畫大師閻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六駿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簡潔的線條,準確的造型,生動傳神地表現出戰馬的體態、性格和戰陣中身冒箭矢、馳騁疆場的情景。每幅畫麵都告訴人們一段驚心動魄的曆史故事。

  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兩石,於1914年被人盜賣到國外,現藏於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石也遭到盜賣者的破壞,現藏於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

  “六駿”簡介

  特勒驃

  駿馬“特勒驃”是武德二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李世民消滅割據馬邑(今山西朔縣境)的劉武周勢力,收複河東失地時,與劉武周部下宋金剛等人作戰時的坐騎,排列於昭陵祭壇東側首位。此馬毛色黃裏透白,喙微黑色。“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職名稱,據此推測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贈。

  特勒驃石刻像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馬與宋金剛作戰,史載: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剛陷澮州(在今山西境內),兵鋒甚銳。“特勤驃”在這一戰役中載著李世民勇猛衝入敵陣,一晝夜接戰數十回合,連打了八個硬仗,建立了功績。唐太宗為它的題讚是:“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摧敵,乘危濟難。”

  石刻中的“特勒驃”筋健驃肥,碩壯有力,馬頭前望,雙目炯炯有神,四腿作衝鋒奔馳姿勢,充滿著堅定、沉著、自信的神情,雕刻者不拘泥於對馬的外形刻板的描寫,而是采用飽滿圓潤的手法,純熟的技巧,勾畫出“特勒驃”內在的特征,成為具有現實主義精神中外聞名的珍品。

  青騅

  “青騅”為一匹蒼白雜色駿馬。據文獻記載,駿馬“青騅”是李世民和竇建德(隋朝末年河北、山東一帶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在洛陽武牢關交戰時的坐騎。武牢關大戰,李世民騎上“青騅”馬,率領一支精銳騎兵,似離弦之箭,直入竇建德軍長達20裏的軍陣,左馳右掣青騅石刻像,打垮了竇建德和十幾萬大軍,並在牛口渚(今河南省汜水縣西北12.5公裏處)俘獲了竇建德。一場大戰下來,駿馬“青騅”身上中了五箭。唐太宗給它的讚語是:“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馬的矯捷輕快,後一句道出這一戰役的關鍵性意義。

  石刻中的“青騅”呈疾馳之狀,馬身中了五箭,均在衝鋒時被迎麵射中,但多射在馬身後部,由此可見駿馬飛奔的速度之快,生動地表現出“青騅”飛奔陷陣的情景。

  什伐赤

  “什伐赤”是一匹純赤色駿馬,也是李世民在洛陽、武牢關與王世充、什伐赤石刻像竇建德作戰時的坐騎。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稱鄭王,據洛陽,與竇建德結好。當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時,王向竇建德求救,但都被李世民擊敗。

  石刻上的駿馬淩空飛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馬的臀部,其中一箭從後麵射來,可以看出是在衝鋒陷陣中受傷的。唐太宗讚語“瀍(瀍河,水名,在河南省洛陽)澗末靜,斧鉞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在這一重大戰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傷亡三匹戰馬,基本完成統一大業。

  颯露紫

  “颯露紫”是李世民東征洛陽,鏟平王世充勢力時的坐騎。據《舊唐書丘行恭傳》(卷59)記載,李世民與王世充在洛陽邙山的一次交戰中,和隨從將士失散,隻有將軍丘行恭一人緊隨其後。突然,一條長堤橫在麵前,圍追堵截的王世充騎兵又一箭射中戰馬“颯露紫”,在這危急關頭,大將軍丘行恭急轉馬頭,向敵兵連射幾箭,隨即翻身下馬,把自己的坐騎讓與李世民,自己一手牽著受傷的“颯露紫”,一手持刀和李世民一起“巨躍大呼,斬數人,突陣而出,得人大軍。”回到營地,丘行恭為“颯露紫”拔出胸前的箭之後,“颯露紫”便倒下去了。

  颯露紫石刻像 李世民為了表彰丘行恭拚死護駕的戰功,特命將拔箭的情形刻於石屏上。石刻“颯露紫”正是捕捉了這一瞬間情形:中箭後的“颯露紫”垂首偎人,眼神低沉,臀部稍微後坐,四肢略顯無力,劇烈的疼痛使其全身顫栗。“颯露紫”為立姿,旁邊的武士是丘行恭。李世民為其題詞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讋三川,威淩八陣。”

  “颯露紫”是六駿之中惟一旁伴人像的,也是故事最傳奇,藝術價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

  拳毛騧

  “拳毛騧”是李世民武德四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平定河北,與劉黑闥(原竇建德部將)在沼水(即漳水,在今河北省曲周縣境內)作戰時所乘的一匹戰馬。這是一匹毛作旋轉狀的黑嘴黃馬,是代州(今河北代縣)刺史許洛仁在武牢關前進獻給李世民的坐騎。

  拳毛騧石刻像“拳毛騧”是太宗李世民死亡坐騎,在初唐平亂中與李世民立下了大功。唐初武牢關大戰後,李淵父子殘害了竇建德夫婦。加之,唐朝一控製河北,就實行了高壓統治。竇建德原部將範願、高雅賢懷著複仇的目的推薦劉黑闥為首領,在河北一帶起兵反唐。他們攻城陷郡,勢如破竹。約半年時間就收複了竇建德原來在河北一帶占據的大部分土地。武德四年十二月,李世民,他采用堅壁挫銳,斷糧築堰的辦法,逼迫劉黑闥率兩萬騎兵南渡沼水,與唐軍殊死決戰。這次戰鬥打得相當激烈,李世民的坐騎“拳毛騧”竟身中九箭(前中六箭,背中三箭),戰死在兩軍陣前。唐太宗為之題讚:“月精按轡,天駟橫行。孤矢載戢,氛埃廓清。”

  白蹄烏

  駿馬“白蹄烏”是武德元年(618)九月至十一月間,李世民白蹄烏石刻像與薛仁杲(薛舉之子)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縣東北)作戰時的坐騎,列於祭壇西側三駿之末位。該馬通身毛色純黑,四蹄俱白。

  公元618年,唐軍初占關中,立足不穩。割據蘭州、天水一帶的薛舉、薛仁杲父子便大舉進攻,與唐軍爭奪關中。相峙兩月之後,李世民看準戰機,以少量兵力正麵牽製誘敵,親率主力直搗敵後,使薛軍陣容大亂、兵卒潰退。李世民趁機追擊,催動白蹄烏身先士卒,銜尾猛追,一晝夜奔馳200餘裏,把薛仁杲敗軍圍定在折慧城內,扼守關口要道,迫使薛仁杲率殘部開城投降。

  石刻“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鬣迎風,儼然當年在黃土高原上逐風奔馳之狀。唐太宗給它題的讚語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昭陵六駿”的藝術價值

  “昭陵六駿”以其高超的藝術水準,成為中國古代雕塑史上的傑出代表,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時代--唐代的典型藝術品,它雄渾粗獷又不失雍容大氣的藝術精神,淋漓盡致的展示了“盛唐氣象”。

  石刻上的六駿,姿態神情各異,線條簡潔有力,弧線與直線結合完美,剛柔相濟,起伏轉折得當,造型栩栩如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匠雕刻技巧的精絕,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偉大成就,是極為珍貴的文物。可惜它們卻慘遭侵略者的破壞,其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兩駿,於1914年被盜賣到美國,現存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幅真品,於1918年在再次盜賣過程中被砸成幾塊企圖裝箱外運,幸而途經西安北郊時被愛國民眾發現,得以逃脫失落海外的命運,現存放於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

  “牽走”兩駿的古董商

  “六駿”原本安然地沉睡於昭陵,忠誠地守衛著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寢,可是1912年的某一天,其中的“二駿”卻神秘失蹤了。說到他們的失蹤,不得不提到一位古董商人--趙鶴舫。

  趙鶴舫(1881-1936),原名趙福齡,是北京廣安門外人。15歲時進琉璃廠寄觀閣當學徒,由於他機靈懂事,見什麽人說什麽話,深得老板賞識,學到了不少本領。後來他被某翰林的姨太太看中,隨同翰林遷居上海時,用姨太太給他的錢在上海大世界附近開了家延古齋古玩店,因經營得力,賺了些錢。不到五年,趙鶴舫回到北京,自己獨資在琉璃廠火神廟右側開設了延古齋古玩鋪。

  一天,一位法國商人來到延古齋,不動聲色地拿出一組文物照片給老板趙鶴舫看,上麵正是舉世聞名的“昭陵六駿”。趙鶴舫心領神會,但也不免心驚肉跳,因為“六駿”畢竟是國寶,於是麵露難色。法國商人看出趙鶴舫的心思,拿出一個楠木匣子,裏麵裝著滿滿的金條,對趙鶴舫說:“六駿更好,兩駿也成。現在美國人和歐洲的一些博物館都看好六駿,隻要你在別人之前搞到他們,我定會讓你發財!”

  趙鶴舫並沒有收下法國人的金條,因為他心理另有盤算:東西弄到手,誰的價錢高就賣給誰!趙鶴舫貪財膽大,開始打起了“六駿”的主意。但“六駿”畢竟是國寶,目標太大,他決定隻先弄其中的兩駿,投石問路。但是這兩駿又該怎麽弄呢?

  趙鶴舫想到了袁克文,袁克文是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的次子。時值袁世凱欲謀篡位,袁克文負責修建袁家花園,自然馬虎不得,一直在尋找“鎮園之寶”。趙鶴舫想利用袁家的庇護把寶物弄到手。當趙鶴舫暗示袁克文把“昭陵六駿”弄來做“鎮園之寶”時,袁克文非常高興,馬上同意了,並選中了故事最為傳神、藝術價值最高的“颯露紫”和“拳毛騧”。

  趙鶴舫來到陝西,拿著袁克文的親筆信找到袁世凱的親信愛將陝西督軍陸建章。看到袁克文的親筆信,陸建章不敢怠慢,答應一定辦妥。為了日後不被詬病,趙鶴舫沒有親自去昭陵,畢竟偷盜皇陵不是小事,他可不想擔這個罪名。於是,他全權交付陸建章辦理此事,自己則謊稱要帶美國友人遊玩西安而離開了。這個美國人也是個文物商人,叫畢世博。而後趙鶴舫還不忘給陸建章2000大洋犒勞軍士,頭腦簡單的陸建章就這樣糊裏糊塗地當了“盜墓賊”。

  “颯露紫”和“拳毛騧”很快到手了,裝在貼有袁家封條的木箱裏一路暢行回到北京。趙鶴舫當然不會真的把這兩件國寶交給袁克文,事實上,他早已暗中找工匠製作了兩個贗品,偷梁換柱,交給袁克文的並非真的兩駿。

  “颯露紫”和“拳毛騧”的失蹤,很快引起了民眾的關注和憤怒,迫於形勢,趙鶴舫沒有馬上出手,暗暗等了兩年。兩年過後,兩駿落到了另一位古董商人手中。兩駿流失美國之謎多年來,兩駿流失美國之謎一直困擾著文物界。後來一位美籍華人經過七年的潛心研究,在美國國家圖書館查閱了大量資料和原始檔案,終於弄清了兩駿流失美國的真相。這其中涉及到一位中國的大古董商--盧芹齋,正是他後來把兩駿賣到了美國。

  盧芹齋(1880-1957年),浙江湖州人。少時在上海讀書,後來去了法國巴黎。初到巴黎發展事業的盧芹齋,景況並不理想,曾作過門房。後和駐巴黎的中國使館人員合夥經營國內絲綿、茶葉及古玩生意。做古玩生意賺了錢後,見這種生意能賺大錢,便將古玩生意擴大經營,除在巴黎設了總店外,還在英倫、紐約和國內的北京、上海設了分號。中國的陶瓷、繪畫、青銅器及雕刻通過盧芹齋源源不斷地流入歐洲與美國的各大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盧芹齋經營中國文物五十餘年,經他手賣給外國人的商周青銅器不止千件。我國著名古文字學家、青銅器鑒賞家陳夢家先生曾到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專門了解流失到海外的青銅器情況。在他編著的《美國掠奪我國殷周銅器集錄》中收集了我國青銅器845件,其中經盧芹齋之手盜運美國的就有312件。

  盧芹齋最得意的一宗買賣就是昭陵兩駿--“颯露紫”和“拳毛騧”。

  趙鶴舫從昭陵將“颯露紫”和“拳毛騧”盜運到北京後,輾轉賣給了盧芹齋。又由盧芹齋盜賣到美國。

  1914年冬,盧芹齋來北美開拓生意時,遇到時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館長的高登,二人相見恨晚,結成朋友。當時,高登正在為建設中的賓大博物館圓形大廳的揭幕展作準備。1916年2月的揭幕展,高登專門邀請了世界上各大國的古董商參展,要求他們精心挑選展品並標明價格,以便由參加開幕的慈善者自由挑選,認購捐贈。

  盧芹齋也在受邀之列。當高登看到盧芹齋帶去的兩張石刻拓片,立刻認出是聞名世界的“昭陵六駿”,興奮異常,馬上要求盧芹齋“開個價”。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盧芹齋竟開出了15萬美元的高價。雖然知道博物館暫時沒有那麽多的經費,但高登還是答應了。

  在購買兩駿的經費尚未落實之前,高登先采用“借”的方式將這兩塊浮雕運到了博物館。這種先借展後購買的方式,是盧、高之間多年合作的常用手法。1916年5月,兩駿用火車專列從紐約運至費城,次日到達賓大博物館。盧芹齋給兩駿的開價是15萬美元,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賓大博物館為籌措這筆資金費盡心思。

  1919年1月,盧芹齋再次要求高登盡快付款。為了延緩付款時間,賓大博物館使出緩兵之計。他們用2萬美元從盧芹齋手裏又買了些青銅器,一方麵暫時解決了盧芹齋的燃眉之急,一方麵又爭取到了15個月的籌資時間。15個月過去,15萬美元仍無著落。盧芹齋寫信給高登說波士頓一家博物館新得一批贈款並準備購買其中的一匹,要求速決。

  1920年底,一個叫約翰遜的慈善家先捐獻了5萬美元作為啟動基金,後又追加到15萬。經與盧芹齋協商,賓大博物館成功地將購買兩駿的價格降到了12.5萬美元。1921年,最後一筆餘款支付。至此,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就從中國古董商盧芹齋手中“合法”地拿走了世界級的中國國寶。

  鬥智鬥勇保“四駿”

  “颯露紫”和“拳毛騧”丟失後,當地民眾加大了對“昭陵六駿”的保護力度。但是,還是有很多雙貪婪的眼睛在覬覦著剩餘的四駿。

  公元1918年,昭陵再次傳出令人震驚的消息,餘下的四駿也慘遭偷盜。偷盜四駿的是誰呢?不是別人,正是曾經隨趙鶴舫一起來西安的美國文物商人畢世博。

  有了上次的經驗,畢世博學習趙鶴舫,也想依靠當地的軍閥幫忙。畢世博明白,偷盜皇陵,沒有督軍的幫忙是不行的。他找到時任陝西督軍陳樹藩的父親陳老太爺。之所以沒有直接找陳樹藩,是因為陳樹藩生性膽小怕事,但卻有個膽大貪財的老爹。

  畢世博對陳老太爺說明意圖,並付了很大一筆預付款。陳老太爺看在錢的份上答應了下來。立馬找了一夥經辦人,謊稱經陳督軍同意,要將四駿運到西安圖書館妥善保存。經辦人拿著所謂的“公文”來到昭陵,守軍不知有假,便配合經辦人將四駿裝運到馬車上。四駿就這樣大搖大擺地被運出了昭陵。

  然而,禮泉縣的紳士出資在關鍵路段設置了關卡。運送四駿的隊伍在關卡處引起了當地人的懷疑。雖然被放了行,但是卻有當地人緊緊地跟隨裝運的馬車來到西安城。

  到達西安後,陳老太爺拖住禮泉縣人,讓裝運的馬車掉頭去城外的北草灘碼頭,準備從水路先把四駿運到潼關,到了潼關自有人接應,偷盜四駿的計劃眼看就要得逞了。

  然而,早已有人盯上了畢世博,他們的苟且行為很快被一些愛國人士得知。這些愛國人士隨即製定了救下國寶的計劃。他們事先裝扮成艄公,在四駿被運往潼關的途中,利用船隻給養的機會神不知鬼不覺地使用了“調包記”。陳老太爺和畢世博辛苦偷運的四駿被調包成碎石碑、亂石塊,而真正裝有四駿的木箱被推入河裏,由河水“保護”起來。

  1920年,愛國將領馮玉祥趕走了陳樹藩,在當年參與搶救四駿的誌士的指引下,將四駿從河裏打撈出來,並把他們運到西安保存。現在,四駿就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但是盜墓者的無情破壞,還是給國人留下了難以彌補的遺憾。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