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載歌載舞的戰爭--虎鈕錞於

  地震後的驚現

  20世紀20年代的一天,日本關東地區像往常一樣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突然,一向沉穩的大地瞬間暴躁起來,伴隨著一陣轟轟隆隆的響聲,大地開始劇烈的上下抖動起來--地震來了。人們呼喊著四處逃竄。一排排簡易的木屋經受不住這樣的震顫,開始搖晃、倒塌。這就是著名的日本關東地震。

  虎鈕錞於

  這次地震引起的大火燒毀了東京地區的大部分房屋,位於東京上野公園的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雖然幸存了下來,但損失慘重。

  地震後的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百廢待興,人們對於毀於地震的文物扼腕,同時也對幸存的文物進行清理、整修。一日,博物館的文物保管員正在庫房清理收藏的中國文物--巧妙傳神的書畫、精致玲瓏的玉器、色彩絢麗的瓷器以及古樸厚重的青銅器,蔚為大觀的藏品令保管員目不暇接、驚歎不已。正在這時,一名文物保管員雙手抱著一隻大箱子走了進來。他把箱子打開,裏麵是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銅器。這件青銅器橢圓盤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縮,作橢圓柱形,中空,頂部中央鑄有一隻老虎,虎的耳目清晰,張口露齒,尾巴微翹,末端卷曲,造型栩栩如生。這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剛剛征集來的一件中國青銅器文物。幾個保管員看著這件青銅器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原來,此時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時值地震後的重修階段,這裏的所有文物都要重新登記造冊。那麽,這件奇怪的青銅器到底應該歸屬於哪一類呢?是盛酒器?貯貝器?還是中國古代用來罩住人頭的一種刑具呢?種種推測似乎都有合理之處,都有可能成為正確的答案,但是,哪個才是最終的答案呢?這一問題,成為了東京國立博物館長時間以來的一個謎團。也許,人們應當想到要回到這件文物的故鄉中去尋找答案。

  20多年後的1949年,在中國的湘西、重慶等地相繼出土了許多和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這件造型相仿的青銅器。經我國專家鑒定,這些青銅器並不是中原地區的器物。那麽他們的家鄉究竟在什麽地方呢?

  關於它的故事還要從我國西南地區的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說起。

  載歌載舞勝兵戎

  大約四千年前,在今天中國的四川、湖北一帶,有一個地域廣闊、物產豐富的國家--巴國。巴國的東麵是強大的楚國,北麵是雄踞關中的秦國。秦楚兩國都是當時非常強大的國家。因此,他們都想吞並巴國,以擴充自己的實力。麵對即將到來的戰事,巴國上下人心惶惶。然而,麵對如此緊要的關頭,巴國的首領卻似乎無動於衷,依舊夜夜笙歌,吟詩作樂,一副成竹在胸的架勢。難道說,並不強大的巴國首領有什麽出奇製勝的法寶?

  花開並蒂,各表一枝,再說這邊的楚國首領。這楚王是個疑心非常重的人,他覺得巴國首領的舉動十分的怪異、蹊蹺,便派親信潛伏到巴國去察看動靜、打探虛實。其結果一如之前所見--一連幾天巴國上下非但沒有一絲演兵屯糧的跡象,巴國的首領還依舊是那樣的貪戀酒色,一副荒淫無道的樣子。而巴國的百姓背地裏卻是怨聲載道,咒罵首領是一個無德無能的人。密探回到楚國將這一情況告知楚王,楚王聽後十分高興,並且也放下了戒心。

  然而,令楚國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巴國首領酒肉淫樂的同時,巴國的手工匠們接到了一個秘密任務,就是要連日趕製一批造型奇特的青銅器。這批青銅器每一隻都是橢圓盤首,頂部中央還鑄有一隻虎形裝飾物,那虎形裝飾呲牙咧嘴、橫眉豎眼,使人見之生畏,不寒而栗。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虎鈕錞於。一個月後,1000隻虎鈕錞於全部製作完畢。與此同時,巴國的首領也收到了楚王的檄文。

  終於,到了巴楚兩國正式交戰的日子。兩軍來到約定的地點,遠遠望去,楚國的軍隊浩浩蕩蕩,烽煙四起。依據這一形勢,似乎楚國勝券在握了。就當楚軍統帥暗自欣喜的時候,突然間,平地一聲驚雷,響聲動徹天地。隻見巴國的大軍在戰場上迅速移動,接著,千餘巴國士兵開始用力敲擊一種神秘的樂器。在這種樂器的伴奏下,巴國人,在戰場上載歌載舞,聲勢震天。並且,軍隊還能根據這件樂器發出的不同聲響而進退、變換陣型,再伴以腳步節奏聲、口中吼叫聲,組成節奏強烈的混合聲響。楚國的大軍聽到巴國軍隊中發出的這種奇怪而又震撼的聲響,氣勢大減。而巴國人卻一鼓作氣,勢如破竹。這種兼有巫術和鼓舞士氣等多重作用的能震懾敵人的戰舞和音樂,使得巴國人最終在戰場上擊退了楚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巴國官兵在戰場上使用的這種神秘的樂器就是錞於。

  中國學者的解釋

  根據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研究員介紹,錞於是出現在中國古代春秋時期,並盛行於戰國和漢代時期的一種青銅打擊樂器。由於這種樂器的頂部往往有一個供懸掛用的銅鈕,並且這種鈕多做成立雕的虎形,所以,一般被稱為“虎鈕錞於”。就這樣,今天的虎鈕錞於和它的傳奇故事將中國古代巴族驍勇善戰的曆史、有勇有謀的特性完好的展示在了世人的麵前。

  現在,當人們駐足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展櫃前,看到這件來自中國的虎鈕錞於,想象著敲擊這件古老中國的樂器,眼前浮現出古代巴族人在戰場上載歌載舞、英勇奮戰的情景,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幾千年前神秘的東方古國。

  一件小小的青銅器竟蘊涵著這麽多的曆史文化,使我們不得不驚歎於祖先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但可惜的是,虎鈕錞於這種樂器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就消失了。也正因為這樣,珍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這件虎鈕錞於才顯得更加的彌足珍貴。

  品物賞寶

  虎鈕錞於近照通高:40厘米

  年代:戰國(公元前5世紀-公元前3世紀)

  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簡介:錞於是古代的打擊樂器,始於春秋晚期,盛行於戰國至西漢前期,在長江流域及華南、西南地區都有發現,其中以巴人故地發現最為集中,成為巴文化最具特征性的青銅樂器。也多用於軍陣和祭祀享用,在文獻記載中常與鼓配合,用於戰鬥中指揮進退,也用於祭祀和宴享中。形似橢圓筒,上大下小,頂上有紐,早期紐甚小,晚期的(戰國時)鈕多作虎形,故常有虎紐錞於之稱。用時係繩於紐垂直懸掛,敲擊其腹部。

  相關鏈接

  我國發掘出的錞於

  1989年夏,萬州甘寧鄉發大水,一件錞於從紅旗水庫泄洪道巨石縫中被發現,由萬州博物館收藏。2005年6月,調集到重慶的中國三峽博物館,目前陳列在“遠古巴渝-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展廳。

  萬州出土錞於 現存於中國三峽博物館的這件錞於高68cm,上徑36cm,底徑28cm,重30公斤,屬戰國晚期的巴人作品,其通體完整,音質優良,造型厚重,形體特大,有“錞於王”之譽,是該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其上部的鈕作虎形,栩栩如生,不怒而威;虎腿以漩紋勾畫出神物特征,是巴人虎崇拜的又一重要例證。虎鈕的周圍,分布著五組“圖語”:椎髻人麵、羽人擊鼓與獨木舟、魚與勾連雲紋、手心紋、神鳥與四蒂紋。這些圖語對研究巴文化是極為重要的資料,其中羽人擊鼓與獨木舟已經被選取為重慶的中國三峽博物館外牆浮雕的中心圖案。

  巴國與於的傳說

  巴國巴國玉圖騰

  (高26.5厘米,寬35厘米,厚6厘米)是先秦時期分布在今天湖北、重慶、四川境內的一個王國,2000多年前神秘地消失。前不久,四川羅家壩遺址的33號墓,考古隊發掘出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大批文物,經初步鑒定,其中的鼎、缶和盉等為國家一級珍寶,這在全國已發現的所有巴文化遺址中是規格最高的。專家推測,這座古墓可能是巴國王陵的豪華墓葬,這個墓葬就是考古學家數十年來苦苦尋找的巴人王陵,這一重大發現引起了考古界和曆史界的震動。羅家壩遺址被發掘後,古代巴人主要生活區域被重新定義,為揭開巴人消亡之謎提供了重要依據。

  巴人是生活在長江上遊的中國最古老的先民集團,但由於他們隻是一個鬆散的部族聯合體,遷徒流動性很大。後來又形成了廩君族與板木盾蠻兩大部族體係,在統治者以夷製夷政策下,很難形成政權體係,所以,盡管他們人口多,活動領域寬,但仍是一個弱小的西南少數民族。尤其是生活在鄂西、川東峽江兩岸的穀地和山坡上的巴人,以采集、漁獵為生,經濟文化較之中原遠遠落後,分散的居住方式決定了它們的組織結構鬆散,難以形成強大的整體,因而在鄰近民族的侵淩下向東遷徙。

  錞於上的虎鈕應與巴民族的曆史傳說有關。《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載:“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廩君為巴族祖先,唐人樊綽《蠻書》卷十說:“巴氏祭其祖,擊鼓而祭,白虎之後也。”古代巴族崇拜白虎,白虎應當就是巴族的“圖騰”。

  隨葬有錞於的巴人墓,一般都是部落酋長等較有身份的人物。1972年,四川省博物館、重慶市博物館及涪陵縣文化館在涪陵小田溪清理和發掘了三座墓葬。其中2號墓除出土巴文銅器外,又出土虎鈕錞於一件,銅鉦一件。這說明墓主人應擁有他所號令的士眾,應是巴部族的一個酋長,鉦上有兩個“王”字,可能表示他在巴部族內還是稱王的。

  根據傳說,古代巴民族軍士“天性勁勇”,英勇善戰,錞於所發“清響良久”、“聲震如雷”的樂音,正是巴民族軍士這一特點的印證。

  有關於的記載

  關於錞於,《周禮地官》載,“以金錞和鼓。”鄭玄注:“錞,錞於也。”《國語晉語》卷十一(趙宣子曰):“戰以錞於,丁寧,儆其民也。”韋昭注:“錞於形如碓頭,與鼓角相和。”形狀“圜如碓頭,大上小下”近似桶形。錞於頂部中央鑄有虎形鈕,虎形仰頭張嘴,倨牙翹尾。《左傳昭公九年》有:“巴、濮、楚、鄧,吾南土也”的話,說明西周時期巴與楚是周王朝南方兩個勢力相差不遠的民族或地區。進入春秋以後,巴人的活動地域逐漸歸入楚境,巴民族的一部分留居楚國,並與楚民族不斷融合;另一部分逐漸向四川盆地遷移,慢慢與那裏的蜀民族融合。戰國時期,巴民族是楚國境內的主要民族之一。楚國中心地帶的考古發現中,常有巴民族標誌的文物出土。

  宋洪邁《容齋續筆》卷11載:“淳熙十四年(1187年),澧州慈利縣周赧王墓旁五裏山摧,蓋古塚也。其中藏器物甚多,予甥餘玠宰是邑,得一錞,高一尺三寸……虎鈕高一寸二分,闊一寸一分,並尾長五寸五分,重十三斤。”

  日本關東地震

  1923年9月1日近中午時分,日本主島本州相模灣海底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幾分鍾內,往北約80千米的東京和橫濱市的許多建築物都成了一片瓦礫。

  關東地震資料圖 在東京,許多家庭正在他們傳統的炭爐上燒飯。地震使爐灶翻倒,引起了大火。火勢從城市的木房屋蔓延開來。家家戶戶驚恐出逃,接著人們發現自己已被困在火牆與隅田川之間。蔓延的大火迫使他們跳入河中,數以百計的人淹死在河裏。

  第二個災禍接踵而至--海嘯從海洋席卷而來。幾乎有70萬住家毀壞或嚴重受損,死亡人數達到13萬。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