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傳統文化理念的實踐機製

  (一)融入傳統文化理念培育大學生人格品質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有著數千年傳承的傳統文化和道德,充盈著培養健全人格的真知灼見,可為現代高等教育中大學生人格培育工作者借鑒。當前,國家非常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支持孔子學院等傳統文化和道德載體的建設,甚至提出文化安全的概念,強調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宣傳工作的重要性,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新的複興的契機。有關學者多撰文探討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中學教育階段的落實,如何借助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元素培育大學生的優秀人格品質,也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有關學者已經係統論述了將文化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載體即“以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之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種文化產品並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寓於文化建設之中,借此對人們進行教育,以達到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目的”。傳統文化理念對於當前大學生人格品質的培育,有著毋庸置疑的必要性,這主要是由新時期大學生群體成長的背景決定的,略述如下:

  1.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社會轉型

  當前在校大學本科生基本上都出生在二十世紀末九十年代中期,成長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中國經濟快速繁榮,市場逐漸得到充分開發,商品琳琅滿目。人們不但解決了溫飽,而且切實享受著現代經濟帶來的成果和便利。

  在這一背景下成長的大學生,與所有年輕人一樣有著鮮明的時代個性與蓬勃朝氣,但也難免受到這一時期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諸如:普遍的物質主義和拜金風氣盛行;衣食無憂之後節儉觀念的遺失;經濟複興而產生的自由主義思潮造成的傳統道德體係的崩潰;社會個體政治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流失;人際冷漠;沉迷網絡和快餐文化、婚前同居和任意墮胎等。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在享受物質幸福的同時,也經曆著思想陣痛。大學生群體中的人際交往障礙、抑鬱症和其他心理疾病時有發生,而大學生自殺更是引起社會關注。

  當前時期的大學生尤其需要堅定的人格品質來承載經濟社會的成果,並有效地抵禦不良的社會風氣。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久經考驗的道德價值體係,在解決新時代社會轉型時期的痼疾問題上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不應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忽視。

  2.微信息時代的來臨

  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一日千裏,科技發展催生了微信息時代,信息的傳播已經很快從傳統媒介發展為微信息傳播,信息的快速傳播,導致了真正的信息爆炸時代的來臨。微博、微信等信息手段讓每一個人都成為信息源和信息傳播者,知識和信息在普通民眾之間批量而快速地流動著。

  在這種信息爆炸的時代,高等教育也麵臨著全新的挑戰。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日漸多元化,獲取知識的速度和效率甚至要高於教育者。手把手傳授知識的教育、教學模式受到衝擊,傳授知識遠不如指點方法和提示有關知識的價值判斷重要。信息爆炸一方麵令人獲得極大的便利,但也容易令人眼花繚亂失去正確的判斷。正如《道德經》中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而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麵對五光十色的信息時代,教育者必須培育大學生保持自我本色,堅守道德和價值判斷的人格品質,才能實現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

  3.家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

  當代大學生多成長在獨生子女家庭,比以往時代的年輕人承載了更多的家庭希望和負擔。而當今社會開始凸顯出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嚴重的家庭紛爭和高離婚率,據國家民政部門統計,僅2013年就有350萬對夫妻離婚,比上一年度增長12.8%,離婚率連續十年呈增長趨勢。可以預計,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將是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地經曆了家庭紛爭、家庭暴力乃至父母離婚的大學生。來自家庭關係割裂的創傷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新時期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育,新時期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以極具預見性的工作策略,應對這種很快到來的社會問題。傳統家道、家風的教育不僅是為了解決已然發生的問題,也是為了防止未來時期這個社會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4.中華傳統文化的複興

  中華文明有著幾千年的傳承,但到了近代,內憂外患導致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一度遭到批判和拋棄。世易時移,今日的中國政治穩定,經濟開放,傳統文化正處在複興的開端,中國正在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麵發展和發達,文化產業和文化複興,也正成為時代的主題。作為未來社會精英的大學生群體,亟須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與傳統道德。

  (二)傳統文化理念在大學生人格培育工作中的實踐機製

  對於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傳統文化理念的具體實踐機製將是更為重要的一個問題,對此筆者粗略地提出如下的思考和建議:

  1.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因素

  大學專業課程的設置雖然數目眾多,但均有融入傳統文化理念的可行性方式。比如在婚姻家庭法學的課程中強調婚姻家庭中的孝悌之道,闡釋正確的婚姻觀;在倫理學的課程中強調傳統倫理的重要性;在美學的課程中揭示“充實之謂美”的傳統審美觀,批判唯高富帥和白富美馬首是瞻的低俗化、功利化審美觀;在社會學的課程中強調傳統道德對社會問題的救濟功能;在經濟學的課程中比較“消費刺激需求”和傳統文化“量入為出”節儉型經濟觀念等。諸如此類在相關課程教學中體現傳統文化理念,必然激發大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使大學生的思想認識中充滿正能量。

  2.在通識教育中設置專門課程

  具備師資的學校,可以在通識教育方麵增加開設有關傳統文化的課程,比如四書五經、道德經、孫子兵法、書法、中醫常識、國畫等,運用多元的傳統文化要素,積澱大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孕育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品質。

  3.在學生社團活動中彰顯傳統文化理念

  大學生學生社團是高校中頗受歡迎的交際和學習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設計豐富多彩的大學生社團活動,將傳統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寓教於樂,潤物細無聲,實現對大學生健全人格品質的培育。比如把學習傳統文化和探望敬老院、捐助災區和病患等社團公益活動結合起來,在公益活動中實踐中華民族孝養老人、救助貧苦的傳統道德;通過職業發展社團開拓學生的自強精神和創業能力等。

  4.開設大學生傳統道德專題講座

  學術是大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和使命,學術氛圍能熏陶甚至激發大學生內在的人格品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高品位的傳統文化專題講座的開展,通過係列的、不同主題的傳統文化學術講座,將大學生領入高尚思想的殿堂和智慧人生的境界。經驗表明,不少大學生一生命運的轉折,往往是在平常的大學生活中聆聽了一堂激發靈感的課,或是聽了一場振聾發聵的講座。因此,不可忽視名師大家的傳統文化講座在培育大學生人格方麵的重要作用。

  5.多元新信息技術手段的利用

  如前所述,現今世界正進入微信息時代,當今大學生生活在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具有的科技便利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提供的信息交流平台,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並提供及時和準確的教育服務,將傳統文化理念的宣傳遍及QQ、微博、微信等各種渠道,讓孝親尊師、敬老愛幼、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謙下禮讓、反照內省的傳統道德和智慧,對大學生健全人格品質的熏陶發揮最大限度的影響,從而幫助大學生不斷走向人格的完善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