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章 書經(3)

  立政

  本篇為周公歸政成王後所作之誥辭。(《經義述聞》卷三)《立政》是講官製與人才問題的,全篇中心內容就是闡述設官用人之道。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從正反兩麵總結了夏商二代在設官用人方麵的經驗教訓。第二部分闡述文王、武王的用人經驗和建立的製度。第三部分在設官用人方麵對成王提出一些具體忠告和期望。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鹹戒於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周公曰:“嗚呼!休茲知恤,鮮哉!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競,籲俊尊上帝迪,知忱恂於九德之行。乃敢告教厥後曰:‘拜手稽首後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準,茲惟後矣。謀麵用丕訓德,則乃宅人,茲乃三宅無義民。’”桀德,惟乃弗作往任,是惟暴德,罔後。亦越成湯陟,丕厘上帝之耿命,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曰三有俊,克即俊。嚴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其在商邑,用協於厥邑,其在四方,用丕式見德。“嗚呼!其在受德,惟羞刑暴德之人,同於厥邦;乃惟庶習逸德之人,同於厥政。帝欽罰之,乃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萬姓。”

  “譯文”周公說:“我)跪拜叩頭,報告繼承天子之位的王。”規勸成王說:“你要主宰三公、六卿、執法官、綴衣官和王宮衛官。”周公說:“唉!像這樣身處休閑安樂而不忘憂患的人太少了!古代人隻有夏代先王堪比,他們的卿大夫競相呼籲賢能之士,尊重上天的教導,誠信地遵照九德而行。這樣他們才敢告誡其君主說:‘向先王跪拜叩頭!’接著說:‘要考察任用好你的常任官員,考察任用好你的常伯官員,考查任用好你的執法官員,這樣才配得上君王!’如果隻是以貌取人而不依據品德來考察任用人,所任用的常伯、常任、準人就不會有賢人了。”夏桀的做法是不起用前任官員,因此行為暴虐,而亡國絕後。成湯登上天子位後,大受上天之命,起用治民、理事、執法之官,這些被任用的官員能盡其職事,又在治民、理事、執法方麵任用賢能之士,這些賢能之士也能盡其職責。上天考察任用人才的大法莊重威嚴,在商的都城,能任用三宅三俊,以團結都城民眾。其在天下四方各國,也能用此大法顯示聖德。“唉!到了殷王受,他強橫凶暴,隻把受過刑罰、性情殘暴的人吸引到他的邦國,竟與眾多親信之人和失德之人共同治理政事。上天命令懲罰他,就使我們周王依法代商接受天命,撫治萬民。”“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見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長伯。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夷、微、盧;三亳阪尹。”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茲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文王罔攸兼於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訓用違;庶獄庶慎,文王罔敢知於茲。亦越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義德,率惟謀從容德,以並受此丕丕基。

  “譯文”“至於文王和武王,他們能知曉三宅的心意,明了三俊的心意,誠敬地侍奉上天,為民眾設立長官。設立的行政官包括:任人、準夫、牧,他們掌管治民、理事、執法三方麵大事;設立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仆和負責掌管財物、契卷、府藏的眾官員;在大小邦國設立諸侯、藝人、外臣和百官;還有太史、尹伯、眾多經常任職的賢士;諸侯國的官員有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夷、微、盧各國設有君主;在三亳和阪設立統轄之官。”文王能知曉任職官員的心意,他設立常任的民官,並能起用有才能有美德的人擔當。文王不兼管眾多申訴之事,那些獄訟案件和發布命令,隻由主管官與執行官指示可否,文王不敢過問和主持。到了武王時代,隻是遵循文王的做法和規定完成其功業,不敢廢棄他的善行,隻考慮遵照文王的寬容美德,一並接受這博大的基業。“嗚呼!孺子王矣!繼自今,我其立政。立事、準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亂;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慎。時則勿有間之,自一話一言。我則末惟成德之彥,以我受民。”嗚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鹹告孺子王矣。繼自今文子文孫,其勿誤於庶獄庶慎,惟正是之。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準人,則克宅之,克由繹之,茲乃俾。國則罔有立政用人,不訓於德,是罔顯在厥世。繼自今立政,其勿以人,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國家。“今文子文孫,孺子王矣!其勿誤於庶獄,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跡,方行天下,至於海表,罔有不服。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嗚呼!繼自今後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茲式有慎,以列用中罰。

  “譯文”“唉!年輕人,您現在已經是君王了!從現在開始我們要設立官員。設立立事、準人、牧夫的官員,我們首先要能清楚了解他們的長處,才可使他們治理政事;去幫助上天授予我們的民眾,使眾多獄訟案件和我們發布的命令都能處理適當。這方麵的事務不可以包辦代替,甚至一句話一個字都不可代替。那樣我們周國最終會招到品德完善的賢能之才,來治理上天所授予的民眾。”唉!我姬旦把前人的美言全都告訴您了,年輕的王啊。從今以後,文王的後繼子孫,不要在各種獄訟和敕命方麵犯錯誤,這些事隻讓主管官員去處理。從古時商代先王到我們的周文王設立官員,包括立事、牧夫、準人官,要先考察他們,再加以挑選,然後才能讓他們去治理政事。國事沒有設立負責的官員而任用奸佞之人,且又不恭順於美德,這樣的君王執政就不能顯耀。自今以後設立官員,不要任用奸佞之人,要任用賢能之士擔任官員,用他們勉力輔助我們的國家。“現在,文王的後代子孫,您這年輕人已經做了君王!可不要幹預各種獄訟案件以犯錯誤,要記住隻讓主管和執行官員去處理。您要治理好軍隊,循著大禹的足跡,遍行天下,直到海外,使普天下的人無不臣服,用此來顯現文王的光輝,用此來發揚武王之功業。啊!從今以後繼位君王要設立官員,要隻任用賢能之人。”周公如此說:“太史!司寇蘇公要謹慎處理獄訟之事,以延長我們的國命。對於刑罰要謹慎,按照相應條例適中處罰。”

  顧命

  顧為眷顧,命為命令。此篇取成王臨終命召公、畢公等元老重臣輔佐嗣子,多加眷顧之義,因以名篇。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記成王臨終向大臣托孤情況。第二部分為康王在祖廟接受冊命的情況,對祖廟設備、警衛、具體冊命儀式作了詳細介紹。第三段記敘大臣勸誡康王繼承與發揚文王、武王的功業,以及康王勉勵大臣、諸侯要繼續忠誠周朝,努力勤勞王事。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水,相被冕服,憑玉幾。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禦事。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恐不獲誓言嗣,茲予審訓命汝。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肄不違,用克達殷集大命。”在後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無敢昏逾。今天降疾,殆弗興弗悟。爾尚明時朕言,用敬保元子釗,弘濟於艱難,柔遠能邇,安勸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亂於威儀,爾無以釗冒貢於非幾。茲即受命還,出綴衣於庭。越翼日乙醜,王崩。

  “譯文”四月,正好是剛有新月,成王身體不舒服。到甲子日,成王洗了手和臉,太仆給他戴上王冠,披上朝服,靠著玉幾。然後把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和禦事一同召集前來。王說:“唉!我的病急劇惡化,已經很危險了,病情還在一天天加重。看樣子已到臨終暫留的時候了,恐怕以後再也不能發布誓言繼續我的誌向了,現在我要詳細地訓告你們。先君文王、武王曾顯揚雙重光輝,他們定民所依,宣布教令,然後勞苦奉行而不違背,因而能夠擊敗殷國建立了我們周王朝。”後來年輕無知的我,謹慎應對上天的威嚴,繼承遵守文王和武王的偉大教訓,不敢昏亂和逾越。現在上天降下疾病,幾乎使我不能起來,不能清醒。你們也許會明白我的話,希望你們謹慎保護我的太子釗,在艱難中獲得大的成功,能安定遠方、和睦近鄰,以安撫勉勵大大小小的諸侯國。我想人人都應該經過自我整飭有莊重儀態,你們不要讓太子釗有觸犯或陷入違背禮法的事情發生。這些人接受命令回去後,又把王的朝服陳放在王庭。到了第二天乙醜日,成王就死了。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齊侯呂,以二幹戈、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冊度。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須材。狄設黼、綴衣。牖間南向,敷重篾席,黼純,華玉,仍幾。西序東向,敷重席,綴純,文貝,仍幾。東序西向,敷重豐席,畫純,雕玉,仍幾。西夾南向,敷重筍席,玄紛純,漆,仍幾。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胤之舞衣,大貝,鼓,在西房。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東房。大輅在賓階麵,綴輅在阼階麵,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

  “譯文”太保命令仲桓和南宮毛來引導齊侯呂,二人各執一幹一戈,統領宮中衛士一百人,在宮廷南門外迎接太子姬釗。引導太子進入王宮側室,太子憂傷地住在那裏做喪事。丁卯這一天,就命令作冊官製定製喪禮儀。又過了七日到癸酉這一天,召公、畢公命令百官備辦喪禮所需的器物。負責宗廟祭祀的官員擺設好帶有黑白相間斧形花紋的屏風和先王的禮服,在門窗之間朝南的位置,鋪設雙層竹席,席上有形黑白相間的鑲邊,在席子上有陳放五色玉石,不加修飾的矮桌。在西牆朝東的位置,鋪設雙層細竹篾席,帶有雜色鑲邊,擺放著有花紋的貝殼,不修飾的矮桌。在東牆朝西的地方,鋪設雙層蒲席,繪有雲氣形狀的花邊,陳設雕刻的玉器,不修飾的矮桌。在堂西麵的夾室中,鋪設雙層用竹的青皮紡織的席子,席子有用黑絲繩連綴的花邊,陳設著漆器,不修飾的矮桌。還陳列各種寶物,有越玉五種,赤刀、大訓、大璧、琬和琰,陳列在西牆朝東的地方。大玉、夷玉、天球和河圖,陳列在東牆朝西之處。胤所作的舞衣大貝殼和大鼓,陳列在西麵房中。兌製作的戈和弓,垂製作的竹箭,陳設在東麵房中。大輅放在賓客通行的台階前,綴輅放在主人行走的台階前,先輅放在門左側堂屋前,次輅放在門右側堂屋前。二人雀弁執惠,立於畢門之內。四人綦弁,執戈上刃,夾兩階。一人冕,執劉,立於東堂;一人冕,執鉞,立於西堂;一人冕,執,立於東垂;一人冕,執瞿,立於西垂;一人冕,執銳,立於側階。

  “譯文”二人戴赤黑色帽子,拿著三棱長矛,站在祖廟內門裏邊。四個人戴著黑色帽子,拿著戈,戈刃向外,夾著台階站在斜石下。一人頭戴冕,手執銳斧,立在東堂;一人戴著冕,執大斧,立在西堂;一人戴冕,執三鋒矛,立在堂東邊;一人戴冕,執三鋒矛,立在堂西邊;一人戴冕,執矛,站在堂北麵的台階下。王麻晚黼裳,由賓階。卿士邦君麻冕蟻裳,入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階。太史秉書,由賓階,禦王冊命。曰:“皇後憑玉幾,道揚末命,命汝嗣訓,臨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揚文武之光訓。”王再拜,興,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亂四方以敬忌天威?”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吒。上宗曰:“饗!”太保受同,降,盥,以異同秉璋以酢。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受同,祭,嚌,宅,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降,收。諸侯出廟門俟。

  “譯文”王戴著細麻布製的禮帽,穿著繡有黑白相間形花紋的下衣,由西階登上正堂。卿士和諸侯都戴麻製禮帽,穿黑色下衣,進入中庭就位。太保、太史、太宗都戴麻製禮帽,穿紅色下服。太保捧著大圭,大宗伯捧著酒杯和瑁,從東階登上正堂。太史捧著冊書,從西階登上堂,迎著康王宣讀冊命中的話。說:“大王靠著玉桌,陳述他的臨終遺命,命令你繼承文王、武王遺訓,做君王去治理周國,遵循大法,使天下太平,用以報答和弘揚文王、武王光輝訓教。”王拜了又拜,然後站起來,回答說:“我這個微不足道的年輕人,怎麽能治理好天下四方,以敬畏上天之威嚴呢?”於是康王接受酒杯和瑁,前進三次,祭酒三次,放下酒杯三次。大宗伯說:“請王飲酒吧!”王飲酒後,太保接過酒杯,走下堂去洗手,然後用另一種酒杯斟上酒,手捧圭璋,飲酒答謝王。太保把酒杯交給宗人,向王拜謝。王回拜太保。太保又從宗人手裏接過酒杯,祭酒,嚐酒,放下酒杯,再把酒杯交給宗人,然後又向王拜謝。王又答拜。太保走下堂,此時各種陳設器物已經撤去。諸侯卿士們出祖廟門在外等候。王出,在應門之內。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皆布乘黃朱。賓稱奉圭兼幣,曰:“一二臣衛敢執壤奠。”皆再拜稽首。王義嗣德答拜。太保暨芮伯鹹進,相揖,皆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誕受若,克恤西土,惟新陟王畢協賞罰,戡定厥功,用敷遺後人休。今王敬之哉!張皇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

  “譯文”王走出祖廟,進入應門。太保率領西方眾諸侯進入應門左側,畢公率領東方眾諸侯進入應門右側,他們都穿著繡有花紋的禮服,係著朱黃色的圍裙。諸侯們獻上命圭和各種貢物,說:“我們這些王朝護衛大臣請求向王奉獻土特產。”他們都向王再一次拜叩頭。“王應該繼承先王美德,進行答拜。太保和芮伯向前走來,互相作揖行禮,一同向王再拜叩首說:我們恭謹地稟告天子,偉大的上天改變了大國殷的命運,於是周文王、武王接受天道,撫慰西邊的人民。剛去世的君王在賞罰方麵處置得完全合宜,能安定其功業,把他的幸福留給後代。如今王您要謹慎呀!要記住擴大王朝的六軍,不要敗壞我們高祖文王獨特的國命。”王若曰:庶邦侯甸田衛!惟予一人釗報誥。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務咎,至齊信,用昭明於天下。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王家,用端命於上帝。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乃命建侯樹屏,在我後之人。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綏爾先公之臣服於先王。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無遺鞠子羞!群公既皆聽命,相揖,趨出。王釋冕,反,喪服。

  “譯文”王這樣說:“侯甸男衛諸國的君主們!現在我姬釗來回答你們的勸告。先君文王、武王極大地成就了民眾的富裕,而不致力於責罰民眾,從而獲得民眾的共同信賴,因而他們的功業昭明於天下。那也就有像熊羆一般勇猛的將士和忠貞不貳的大臣,保衛治理我們的國家,因此他們才從上天那裏接受正命。偉大的上天用大道來訓教我們,並把天下授予我們。於是先王就命令分封諸侯,樹立屏藩,以眷顧後代子孫。現在我的一些伯父還相互顧念王室,繼續像他們先公臣服於先王那樣。雖然你們身在王室之外,你們的心不可不在王室,以輔助關懷我行善,不要使我這少年在曆史上留下羞辱!”三公諸侯群臣聽完王命,互相作揖,就邁著小步快速退出。康王脫掉禮服,返回守喪之側室,換上喪服。

  呂刑

  《呂刑》產生於西周穆王時代,為我國現存曆史最古老的刑書。呂為呂侯,又稱甫侯,為呂國國君兼周穆王之司寇,主管獄訟刑罰之事。全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總結勤政慎刑的曆史經驗。第二部分闡述刑律條文和審理案件的方法、原則。提出依罪行輕重給予三種處罰方式,即五刑、五罰、五過,並把五刑細目增至三千條。第三部分指明刑罰的重要性,強調慎罰思想。惟呂命,王享國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詰四方。

  “譯文”王給呂侯發下命令。王享有國命已近百年,年歲已經很老,對政事有些荒廢了。應當謀劃製作刑法,用以禁製天下臣民。王曰:“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製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黥。越茲麗刑並製,罔差有辭。”“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於信,以覆詛盟。虐威庶戮,方告無辜於上。上帝監民,罔有馨香德,刑發聞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後之逮在下,明明常,鰥寡無蓋。”皇帝清問於民,鰥寡有辭於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後,恤功於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種,農殖嘉穀。三後成功,惟殷下民。士製百姓於刑之中,以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於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於刑之中,率於民彝。典獄非訖於威,惟訖於富。敬忌,罔有擇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譯文”王說:“古代有過教訓,那時蚩尤開始作亂,牽連到一般民眾,以至於人們相互攻擊殺戮,輕視道義,內外作亂,偷竊搶奪,詐騙強取。苗民不服從政令,國家就用刑罰來製裁他們,因而製定了五種酷虐刑罰和法律。進而殺害無罪的人,開始濫用劓、黥等酷刑。以致後來數種刑罰並用,不區分受刑罰的人是否有罪無罪。”苗民們開始相互欺詐,社會變得紛亂攪擾,沒有合於誠信的人,以致竟會背叛對神明立下的誓約。酷虐的刑罰使眾多的人受到戮辱,他們一並向上天報告自己的無罪。上天視察苗民,發現那裏沒有芳香的美德,隻有酷刑散發出的腥氣。偉大的上天憐憫這些受戮辱的無罪的人,於是用懲罰報複殘暴的人,把他們隔絕到僻遠的地方,不讓他們的子孫在天下繼續做君主。又命重和黎分別主管天神、地民之事,斷絕地民和天神的直接交通,神與民不能再升降雜糅了。後繼之君王與臣民,互相勉力輔行常道,使孤苦無依的人也不會受到傷害。“偉大的上天虛心詢問下民,孤苦無依之人對殘暴的苗人有怨恨之辭。於是上天就以淳厚之德去行使威罰,民眾知畏服;以淳厚之德去明察事理,是非彰明。於是命令三位大臣,為人民的事業憂思操勞。伯夷頒布了法典,按照刑法判斷民眾的爭端;禹平治水土,主管為名山大川命名;後稷教民播種,努力種植好嘉美的穀物。三位大臣獲得成功,老百姓也變得富足了。主管刑獄的官製禦百官用公正適當的刑罰,以教導他們敬重美德。”莊重威嚴的君王高高在上,勉力不息的群臣俯首在下,功業光耀於天下,沒有人不勤修德政。所以要明白運用適當的刑罰,遵循它治理民眾輔行常道。主管刑獄之官的目的不是懲罰,而是要為民造福。要謹慎戒懼,使人們對自身沒有非難之辭。因為肩負上天之美德,並自行完成上天授予之偉大使命,所以能在人間配享祿位。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獄,非爾惟作天牧?今爾何監?非時伯夷播刑之迪?其今爾何懲?惟時苗民匪察於獄之麗,罔擇吉人,觀於五刑之中;惟時庶威奪貨,斷製五刑,以亂無辜。上帝不蠲,降咎於苗,苗民無辭於罰,乃絕厥世。

  “譯文”王說:“啊!四方的諸侯,你們不是代表上天來治理百姓的官嗎?現在你們要以什麽作為借鑒呢?不就是伯夷傳下來的刑罰之道嗎?現在你們要以什麽作為懲戒呢?就是苗民不省察獄事之繁,不選擇賢能之人,不考察五刑運用是否適當;隻有任用那些依勢逞威的人掠奪貨財,裁斷五刑,從而擾亂了無罪之人。上天不肯赦免,降下災禍於苗民,苗民不能脫開這種懲罰,於是就滅絕了他們的繼承者。”王曰:“嗚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今爾罔不由慰日勤,爾罔或戒不勤。天齊於民,俾我一日,非終惟終,在人。爾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雖畏勿畏,雖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

  “譯文”王說:“啊!要時常把這些教訓記在心裏呀!伯父、伯兄、仲叔、季弟以及年少的子孫們,隻要你們都聽從我的話,就差不多可以保有上天所授予的至善至美的命運了。現在你們都自慰說已經很勤奮了,你們沒有人知道警戒自己的不勤奮。上天要歸順下民,使我們暫居此職,國命若是在不應終止時終止了,這完全在於人為。你們可要崇敬地接受天命,來擁戴我個人。雖然被人敬畏也不要自以為可畏,即使被人讚美也不可自以為美善。隻是要謹慎運用五刑,以成就三種品德。一人有美德,萬民都得益,國家就能長久安寧。”王曰:“籲!來,有邦有土,告爾祥刑。在今爾安百姓,何擇?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兩造具備,師聽五辭;五辭簡孚,正於五刑。五刑不簡,正於五罰;五罰不服,正於五過。五過之疵,惟官,惟反,惟內,惟貨,惟來。其罪惟均,其審克之。“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其審克之!簡孚有眾,惟貌有稽。無簡不聽,具嚴天威。”墨辟疑赦,其罰百鍰,閱實其罪。劓辟疑赦,其罰惟倍,閱實其罪。辟疑赦,其罰倍差,閱實其罪。宮辟疑赦,其罰六百鍰,閱實其罪。大辟疑赦,其罰千鍰,閱實其罪。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五刑之屬三千。“上下比罪,無僭亂辭,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審克之!上刑適輕,下服;下刑適重,上服。輕重諸罰有權。刑罰世輕世重,惟齊非齊,有倫有要。”罰懲非死,人極於病。非佞折獄,惟良折獄,罔非在中。察辭於差,非從惟從。哀敬折獄,明啟刑書胥占,鹹庶中正。共刑其罰,其審克之!獄成而孚,輸而孚。其刑上備,有並兩刑。

  “譯文”王說:“唉!過來吧!有邦國有土地的各位諸侯各位大臣,我來告訴你們什麽是至善的刑法。在現今你們安定百姓,要選擇什麽?難道不就是賢人嗎?要謹慎對待什麽?難道不就是刑罰嗎?要思考度量什麽?難道不就是斷案適宜公正嗎?”原告和被告兩方都來了,法官依據五刑條款來法斷;若五刑條款與犯罪事實相符可信,就可按五刑治罪。如果按五刑條款還不能核實,就用五等罰金來懲治;如果仍然不能用五等罰金懲治,就用五種過失來懲治。法官用五過懲治人容易出現的弊端有:畏懼權勢,報複恩怨,搞裙帶關係,貪贓受賄,接受請托。法官如果有上述弊端,其所犯的罪與犯罪者相等,要審核清楚。“如果按五刑定罪有可疑之處,則要減罪。按五罰懲處有可疑處,亦要減罪。要審核清楚呀!審核訴訟事實是否可信,要經過眾多部門的協助,外表相像而實際不同的事例更要察明。沒有經過審核的事實根據,就不能聽從。都要嚴格奉行上天的威罰。”如果定墨刑之罪有可疑之處,就減罪,處以罰金一百鍰,並要核實他的罪行。如果定劓刑之罪而有可疑,就減罪,處以罰金二百鍰,並要核實他的罪行。如果定刑之罪而有可疑,就減罪,處以罰金五百鍰罰金,並要核實其罪行。如果定宮刑之罪而有可疑,就減罪,處以六百鍰罰金,並要核實其罪行。如果定大辟之刑而有可疑,就減罪,處以一千鍰罰金,並要核實其罪行。墨刑的種類共有一千條,劓刑的種類有一千條,刑的種類有五百條,宮刑的種類有三百條,大辟的種類有二百條,五刑條款共有三千條。“刑律上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行為,則應比照刑律上下條文,用類推方式定罪,不要使判決出現差錯和混亂,不要使用已廢除的法律,要仔細審察,要依據法律,要審核清楚啊!判了重刑而應該減輕的,就服減等之刑;判了輕刑而宜加重的,就服加等之刑。各種刑罰的輕重要根據情況變化而靈活變通。刑罰的輕重還要根據社會情況確定,調整刑罰輕重的目的是使不順服的民眾趨向歸順,調整刑罰輕重要有條理,要抓住要點。”用罰金懲處犯人雖不及處死,也會使人極度困苦。不要起用巧言令色、心術不正的人斷案,而要用善良的人,這無非是求得公正合理。從出現矛盾處考察供詞,就會使不肯服罪的人認罪伏法。要以憐憫敬畏之心斷案,光明正大地打開刑書,根據條文反複斟酌,這樣做就差不多都能公正地判案。無論是按五刑定罪或是按五罰懲處都要審核清楚啊!案件判定要取信於人,改變判決也要有使人信服的理由。判決結果要上報備案,一人要犯有二罪也要一並上報。“王曰:嗚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懼。朕敬於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於單辭,民之亂,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無或私家於獄之兩辭!獄貨非寶,惟府辜功,報以庶尤。永畏惟罰,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罰不極,庶民罔有令政在於天下。”王曰:嗚呼!嗣孫,今往何監?非德?於民之中,尚明聽之哉!哲人惟刑,無疆之辭,屬於五極,鹹中有慶。受王嘉師,監於茲祥刑。

  “譯文”王說:“啊!要謹慎呀!各位諸侯大臣們,我說的話多半讓人戒懼。我一向謹慎於使用刑罰,因為隻有有德之人才能用好刑罰。如今上天扶助民眾,我們要在人間作好配合。對一麵之詞要明察,對民眾的治理,無不是由於法官以公正的態度聽取原告和被告兩方麵的申訴,沒有人可以對雙方訴詞做手腳以為自家謀利。審理案件時接受的財貨不是寶物,而是犯罪,所得到的回報是眾人的怨恨。永遠值得敬畏的事就是刑罰,並不是因為上天不公正,而在於人是否能察知天命。上天的刑罰如果不下達,天下就不會有善政。”王說:“啊!子孫們,從今往後你們要以何為鑒?難道不是美德嗎?對於民眾的案情,要明白審理呀!隻有明哲之人才能用好刑罰,使無窮無盡的訟詞,都能極大地符合五刑的公正合宜,因為都能公正合宜,所以就有吉祥。接受王治理的善良民眾,要看重這美善之刑法呀!”

  文侯之命

  西周末年,幽王荒淫無道,寵愛褒姒,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引起諸侯、大臣的強烈反對。申後的父親申侯聯合犬戎,攻殺幽王,擁立宜臼為太子,後為平王。晉文侯、鄭武公輔助平王,做出重大貢獻。平王為表彰晉文侯的功績,作《文侯之命》。王若曰:“父義和!丕顯文武,克慎明德,昭升於上,敷聞在下,惟時上帝集厥命於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謀猷罔不率從,肆先祖懷在位。”嗚呼!閔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資澤於下民,侵戎我國家純。即我禦事,罔或耆壽俊在厥服,予則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嗚呼!有績予一人永綏在位。“父義和,汝克昭乃顯祖,汝肇刑文武,用會紹乃辟,追孝於前文人。汝多修,我於艱,若汝,予嘉。”

  “譯文”王如此說:“伯父義和嗬!我們偉大顯赫的文王武王,能恭謹地顯明其美德,使其美德升於天上,遍聞於天下,因此上天才把大命降落到文王身上。也因為先王的諸位賢臣能輔佐先王理政事,對於君主的大小謀劃都遵從,所以先祖能安處其位。”唉!不幸到我這年輕人繼承王位,遭遇上天降下了大災禍。斷絕了下民的財源與恩澤,又遇到眾多國家侵略。現今我的治事的大臣中,沒有老成持重的傑出人才,我不能勝任。祖輩父輩的諸侯國君們啊,希望你們為我分憂!啊!有繼續使我永安君位的人了。“伯父義和,你既然能昭顯你那顯赫祖先,就開始效法文王武王,並會合諸侯繼承你的祖先,盡孝道。你戰功卓著,在艱難之中捍衛我,像你這樣的人,我很讚賞。”王曰:“父義和!其歸視爾師,寧爾邦。用賚爾一卣;彤弓一,彤矢百;貞弓一,盧矢百;馬四匹。”父往哉!柔遠能邇,惠康小民,無荒寧。簡恤爾都,用成爾顯德。

  “譯文”王說:“伯父義和呀!希望你能回去整飭軍隊,安定邦國。現在我賜給你黑黍香酒和缶;一張紅色弓,紅色箭一百支;黑色弓一張,一百支黑色箭;四匹馬。”伯父回去吧!希望能安撫僻遠,親善近鄰,愛護安定的民眾,不要廢亂政事,貪圖安樂,要考察撫慰你的國家,來成就你賢明的美德。

  費誓

  費,又作肹,地名。本篇為魯公伯禽率師征伐淮夷、徐戎,在費地發布之誓詞。本篇與《牧誓》等篇有所不同,它沒有宣布淮夷罪狀,而是以申明軍紀為宗旨,內容包括:告誡軍民人等,準備好武器軍械,管好牛馬,嚴守紀律,供應足軍需。公曰:“嗟!人無嘩,聽命。徂茲淮夷、徐戎並興。善乃甲胄,乃幹,無敢不吊!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馬,杜乃,乃阱,無敢傷牿。牿之傷,汝則有常刑。“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複之,我商賚汝。乃越逐不複,汝則有常刑!無敢寇攘,逾垣牆,竊牛馬,誘臣妾,汝則有常刑!”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糧,無敢不逮;汝則有大刑!魯人三郊三遂,峙乃楨幹。甲戌,我惟築,無敢不供;汝則有無餘刑,非殺。魯人三郊三遂,峙乃芻茭,無敢不多,汝則有大刑!

  “譯文”魯公說:“喂!請大家不要喧嘩,聽我發布命令。往昔被征服的淮夷、徐戎現在又起來作亂。請妥善縫製好你們的甲衣和頭盔,係好你們的盾牌,不許馬虎大意!準備好弓箭,鍛造戈矛,磨好兵器的鋒刃,不許有懈怠。”現在把欄圈中的牛馬趕到野地牧放,關閉捕獸的機械,填塞捕獸的陷阱,記住不要傷害放出的牛馬。放出的牛馬如果被傷害,你們就要受常刑製裁。“如果馬牛走失,男女奴仆逃跑,不許離開部隊去追趕,隻準報告,這樣我就會賞賜你們。如果你們私自離開部隊去追趕,而不報告,你們就要受到常刑處罰!不要搶劫偷竊,不要越過短牆,偷竊牛馬,拐騙男女奴仆,如果這樣你們就要受到常刑處罰。”甲戌日這一天,我們要出發去征伐徐戎。準備好幹糧,千萬要及時備好。如不及時備好,你們將被處以死刑!魯國郊遂所有民眾,準備築牆的木板。甲戌日這一天,我們也要修建壁壘,不許不供應;如果不供應,你們將受到除死刑外的一切刑罰的懲治。魯國郊遂所有民眾,準備充足的牲畜的飼草和幹草,不敢不準備豐足,如果不準備豐足,你們將被處以死刑!

  秦誓

  本篇為春秋時秦穆公所作的誓詞,內容與《牧誓》、《費誓》等篇不同,既無對敵人的聲討,也無對軍民的諸多號令,全篇皆為秦穆公悔過自責之詞。本文情真意切,頗具感染力。全文可分兩部分,前部分講述重大決策不能個人專斷,要接受眾人、老臣的意見。後一部分講君主要善於識人用人,要心胸寬廣。公曰:“嗟!我士,聽無嘩!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雲來。“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雖則雲然,尚猷詢茲黃發,則罔所愆。”

  “譯文”秦穆公說:“喂!我的眾官員們,你們聽著,不要喧嘩!我告訴你們群言中首要之旨。”古人有言:‘人們都自以為是,所以多徘徊不進。’責備別人不難,唯有受人責備卻順從如流水,這才困難!我心中的憂愁是,日月一旦過去,就不再回來。“以往有謀略的臣士,因為未接近我而有忌恨;現今有謀略的臣士,我把他們當做親近之人。雖說是這樣,尚且還要向那些老年人谘詢,這樣就不會有過失。”“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禦不違,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辭,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達。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

  “譯文”“白發蒼蒼的賢士,就算體力已經很差了,我還是願意親近他們。然而壯健勇猛的武士,射箭駕車的本事都不差,我卻常常不大喜歡他們。隻是那些淺薄而善於巧辯的人,他們能使君子輕忽怠慢,我卻竟然大加親近。”我默默地思考著,假如有這樣的官員,他誠執專一,可是沒有其他本領,他的心安閑自得,能夠容人。別人有本領,就像他自己有一樣;別人善良明哲,他從心裏喜歡,不止是在口頭上稱讚。這樣的人能夠寬容民眾,如果起用他們保護我的子孫和民眾,也就能為子孫和民眾謀福利呀!“如果別人有本事,就妒忌憎惡,如果別人善良明哲,就阻撓使其不能通達。這樣的人不能寬容民眾,任用他們將不能保護我的子孫和民眾,這就危險了!”國家的傾危不安,是由於我一人的過失,國家的繁榮安定,也幾乎是對我個人的獎賞。

  晚書大禹謨

  本篇為舜、禹、皋陶、益謀劃國事的對話。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舜、禹、益頌讚堯之德政、功業,並闡述勤勞政事、治理國家要努力抓好的一些大事。第二部分,舜因年事已高,要禪位於禹,禹推薦皋陶,舜稱讚皋陶任刑官之重要貢獻。第三部分,禹受命征伐三苗,先以武力威懾,三苗不服。禹接受益的建議,撤軍而廣施文德,用德治感化三苗。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於帝。”曰:“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政乃,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鹹寧。稽於眾,舍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益曰:“都!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禹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益曰:“籲!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於逸,罔淫於樂。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百誌惟熙。罔違道以幹百姓之譽,罔百姓以從己之欲。無怠無荒,四夷來王。”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譯文”考察古往之事,大禹說:“傳文德教命於四海,敬承舜帝教誨。”又說:“如果君王能把當政看得很難,臣子能把為臣看得很難,國家政事就會得到妥善治理,民眾也會加速修養德行。”舜帝說:“是啊!確實如此。善言如果不被埋沒,民間就沒有被遺漏的賢人,天下所有邦國都會安寧。考核眾人的意願,拋棄己見而聽從眾人,不虐待鰥寡孤獨無依無靠的人,不拋棄困苦貧窮的人,隻有堯帝能做到這些。”益說:“啊!堯帝之德覆蓋廣大,運行遼遠,又聖明通達,又神妙莫測,既能文,又能武。上天於是眷愛他而賦以重任,使他撫有四海而為天下之君王。”禹說:“順從道則吉,叛逆道則凶,二者感應迅捷,如影隨形,如響應聲。”益說:“噓!要警惕呀!安逸無憂之時要警戒,不要丟棄法律製度。不放縱遊玩,不過分追求聲色之樂。任用賢人專一無二心,去除邪惡果斷而不猶豫。對謀劃的事如果有疑惑就不能成功,各種誌向思慮要開闊、明晰。不要違背正道去謀求百姓的讚譽,不要違逆百姓意願來順從自己的欲望。對上述諸事要不懈怠,不荒廢,四方各國就會前來朝見。”禹說:“啊!舜帝,您要深思上述之言啊!美好品德就表現在善政上,政事的經旨在於教養民眾。水火木金土穀要治理好,正德、利用、厚生三事要諧和得當,九事之功要有序,九功就會被歌唱。用休美的政事來告誡人,用威嚴的刑罰來督責人,用頌揚九功的歌來勉勵人,使德政不敗壞。”舜帝說:“是啊!水土能得到治理,是因為順物之性而獲成功,六府三事確信得到整治,千秋萬世永遠依賴它,這是你的功績。”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於勤。汝惟不怠,總朕師。”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帝曰:“皋陶,惟茲臣庶,罔或幹予正。汝作士,明於五刑,以弼五教,期於予治。刑期於無刑,民協於中,時乃功,懋哉!”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禦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茲用不犯於有司。”帝曰:“俾予從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帝曰:“來,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曆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眾非元後何戴?後非眾罔與守邦?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帝曰:“禹,官占惟先蔽誌,昆命於元龜。朕誌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卜不習吉。”禹拜稽首固辭。帝曰:“毋!惟汝諧。”正月朔旦,受命於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譯文”舜帝說:“走到前麵來吧,禹。我居帝位已有33年了,現在年老力衰,為國事操勞很疲倦。隻有你不怠惰,你來統領我的眾多臣民吧。”禹說:“我的德行不能勝任,民眾恐怕不會依從。皋陶卻能勉力施行德政,德澤就下降於民眾,民眾都歸附他。帝您要深思啊!想念德在於皋陶,舍棄德在皋陶,稱述德在皋陶,誠實發現德也在皋陶,隻有您能思念皋陶的功勞啊!”舜帝說:“皋陶,這些臣民,沒有人幹犯我的政令。您來做主管刑獄的士官,要清楚五種刑罰,用它來輔佐五常之教,希望幫我來治世。施用刑罰是期望將來不使用刑罰,使民眾順於中正之道,這些都是你的功勞,繼續努力吧!”皋陶說:“您的品德沒有過失,簡約平易地治理臣下,統治百姓寬厚又不苛刻。懲罰絕不株連後代子孫,獎賞卻延及於世世代代。無心的過錯,不管多大都能寬恕;故意犯的錯誤,不管多小要處罰。定罪量刑時有可輕可重的疑問,就輕判;賞功時有可輕可重之疑問,就重賞。與其可能錯殺無罪的人,寧可承擔違反常規的錯過。愛惜生命之美德,是與民心相融洽和諧的。上述做法得以應用,人民就不會冒犯他們的官長。”舜帝說:“你能使我按照意願治理好國家,使四方各國聞風歸附,這是你的美德。”舜帝說:“來吧,禹。洪水泛濫在向我們提出警告,你信守諾言,完成治水大功,說明你是賢能的。對國事不辭辛勞,治家事力求節儉,不自滿,不誇大,說明你是賢能的。正因為你不自負賢能,天下沒有人來與你爭執。正因為你不自己誇功,天下沒有人來和你爭功。我褒美你的品德,嘉獎你的大功,帝王相繼應在你身上,你終要登上君王之位。人心危險,道心精微,應當精心分辨,專一執守,信守中正之道。沒經過驗證的話語不要相信,沒經廣泛谘詢的計謀不要輕用。民眾所愛戴的不就是君主嗎?君主所畏懼的不就是民眾嗎?民眾沒有君主擁戴誰呀?君主沒有民眾就沒有人來守衛國家。要謹慎專一啊!慎重你所處的地位,誠摯專一地修養你的品德,如果天下百姓困苦貧窮,上天所賜給你的祿命就會永遠終止。口能出善言,也能引發戰爭,我的話不再重複了。”禹說:“用枚卜方法對功臣們逐一占卜,讓聽從吉祥者來接受帝位吧。”舜帝說:“禹呀,卜筮之官在占筮前要先斷定誌向,然後才去命龜占卜。傳位給你我的誌向已確定,征詢臣民意見也都與我相同,鬼神相互依從,用龜甲蓍草占筮,結果也會協同一致,占卜結果不會重複出現吉祥。”禹跪拜以額觸地,堅決推辭。舜帝說:“不要推辭,隻有你合適。”正月初一清晨,禹在堯帝的廟接受禪位,率領百官像當初舜接受禪位一樣。帝曰:“谘,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會群後,誓於師曰:“濟濟有眾,鹹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眾士,奉辭罰罪。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勳。”三旬苗民逆命。益讚於禹曰:“惟德動天,無運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於曆山,往於田,日號泣於天,於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瞍夔夔齋栗,瞽亦允若。至感神,矧茲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幹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

  “譯文”舜帝說:“唉,禹呀!這些苗人不遵從教化,你去征討他們。”禹就會見各諸侯國君主,在誓師大會上說:“你們眾位將士濟濟一堂,來聽我的命令。這些苗人蠢蠢欲動,昏暗迷惑,輕侮傲慢,自以為賢能,違反大道,敗壞美德,結果君子被排斥於民間,小人被重用,民眾被拋棄不能安寧,上天降給他們災禍。所以我要帶領你們眾位將士,奉命去懲罰他們的罪過。你們同心協力,能建樹功績。”30天過後,可苗人還是違抗命令。益作為禹的助手,說:“隻有德行能感動上天,不管多遠都能達到。自滿自足會招致損失,謙虛謹慎則獲得利益,這就是天道。當初舜帝在曆山耕作的時候,前往田間,每日向上天號泣,對待父親和繼母,他自願承擔罪責,招來惡名。恭敬做事,見父親瞽瞍,他表現出敬畏莊重戰戰兢兢的樣子,瞽瞍也變得誠摯和順了。至和可以感動神靈,何況這些苗人呢。”禹拜謝益之善言,說:“很好!”於是整頓軍隊班師而回。舜帝就廣施文教德化,讓人放下兵器,手執盾牌和羽毛在台階間跳舞。過了七十天,苗人前來歸順。

  五子之歌

  本篇載夏代事。夏朝第三代君主太康,即位後一味田獵遊玩,荒廢政事,不恤民情,人民怨恨,終為有窮部落首領後羿所驅逐而失國。本文所講之事是在太康失國之前,去洛水南田獵,太康久去不返,為後羿所拒。全文可分兩部分,開頭部分講述作歌之背景和緣由。第二部分列出五首歌內容,敘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之祖訓,指責太康違背訓誡,縱情酒色遊獵,亂政失國之罪,並對執政者不注重修德釀成的惡果深表追悔與歎息。太康屍位,以逸豫滅厥,黎民鹹貳,乃盤遊無度,畋於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後羿因民弗忍,距於河。厥弟五人禦其母以從,於洛之。五子鹹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譯文”太康居君位卻不理國事,因為貪圖安逸享樂而喪失君主的德行,老百姓都懷有二心。可他還是恣意享樂遊玩沒有節製,到洛水南岸去打獵,一百多天都不回來。有窮國君主後羿以民眾不堪忍受太康的所作為緣由,就在黃河沿岸阻截太康,不許其返回國都。太康的五個弟弟侍奉其母親也跟來了,他們在洛水轉彎注入黃河處等候太康。由於太康長時間不歸,五個兄弟都很怨恨他,遵循大禹訓誡而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譯文”其中第一首歌詞說:“祖宗大禹有遺訓,要親近民眾,不可以輕賤,民眾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了國家才會安寧。我看普天下愚笨的男女都有勝過我的地方,一個人有許多過失,招致怨恨之過失豈止在明顯之處,微細看不見的過失也要用心改正。當我麵對千千萬萬民眾,內心畏懼就像用朽繩駕馭六匹馬一樣,作為居眾人之上的君主,怎麽能不謹慎專一呢?”其中第二首歌詞說:“祖宗遺訓有這樣的話:在內如果為女色所迷亂,在外就會為田獵所迷亂。喜愛美酒不知饜足,嗜好歌舞不知休止,住在高大的屋子中,卻還要雕飾牆壁。這幾項中隻要有一條,就會亡國。”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滅亡。”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荒墜厥緒,覆宗絕祀。”其五曰:“嗚呼曷歸?予懷之悲。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譯文”第三首歌詞說:“隻有那堯帝,擁有冀州地方。如今喪失了他的治世之道,搞亂了他的綱紀法度,於是招致了國家滅亡。”第四首歌詞說:“我們聖明的祖先大禹,是天下萬邦的君主。他有治理國家的典章,遺留給他的子孫。使關口通暢,計量統一,人民互通有無,公平交易,日用物資不缺,王府也就因此富有了。現在卻廢棄失落了祖宗的勳業,覆滅了宗族,斷絕了祭祀。”第五首歌詞說:“嗚呼!我們要歸向哪裏呀?我心懷悲痛。百姓仇視我們,我們將去依靠誰呀?我心中哀思,羞慚而內心愧悔。當初不認真修養品德,現在後悔也無法補救了。”

  胤征

  本篇是胤侯奉命出征羲和的誓詞,故名《胤征》。掌管天文曆數的羲氏和和氏玩忽職守,造成曆法混亂,天象不明,帶來重大損失。為此,仲康命胤侯前往征討。全文可分為三段:第一段講,按聖人訓教,君臣民各有職守,如果不能恪盡職守就要受處罰。第二段講述羲和不遵職守之罪,也就是前往征討的理由。第三段告誡將士同心協力以取全功,並申明隻懲處首惡分子,允許脅從者改過自新。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於厥邑,胤後承王命徂征。告於眾曰:“嗟予有眾,聖有謨訓,明征定保,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後惟明明。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譯文”仲康剛登上王位統治四海時,命令胤侯掌管六軍。羲氏和氏放棄他們的職責,回到封地去酗酒享樂,胤侯奉王命前往征討他們。他向眾人宣告說:“啊!我的眾位將士,聖人有謀略訓誡,證明可以保國安民。先王能謹遵上天告誡,臣民能奉行常法,百官能盡職盡責輔佐其君,諸侯之君主也很賢明。每年孟春,主管宣教之官敲著木鐸在道路巡行,官與師互相規勸勉勵,百工也用他們的技藝諫止過失。如果上述中有不奉行職守者,國家有常刑懲處他們。”“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沈亂於酒,畔官離次,擾天紀,遐棄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羲和屍厥官罔聞知,昏迷於天象,以幹先王之誅。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

  “譯文”“然而這羲和氏品德敗壞,因酗酒沉醉迷亂,違背官員職責,離開職守,搞亂了天道運行秩序,把他們主管的事務遠遠拋開。於是在九月初一這一天,太陽月亮沒有在房宿會合就發生日食,樂官敲鼓,田夫驅馳,民眾奔跑,而主管此事的羲和卻毫無所知,他們昏暗迷惑,不明天象,犯了先王定下的誅殺律令。政典說:‘對天時曆數計算不準確,提前者殺無赦,落後者也殺無赦。’”“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予,欽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汙欲,鹹與維新。嗚呼!威克厥愛,允濟;愛克厥威,允罔功。其餘眾士,懋戒哉!”

  “譯文”“現在我率領你們眾位將士,奉行上天對他們的懲罰。你們眾位將士對王室要同心協力,希望你們能輔佐我,恭敬地遵奉天子的威命。大火燃燒在昆山之上,美玉和頑石都被燒毀。天王官吏放縱其行為,造成損害比這大火還要猛烈。我們隻需殲滅罪魁禍首,對脅從之人就不要懲治了,以往沾染的汙穢陋習,都準許改過更新。嗚呼!如果嚴明能勝過私愛,就確信會成功;如果私愛勝過嚴明,就一定不能成功。你們這些將士們,要勉力,要警戒啊!”

  仲虺之誥

  本篇為仲虺開導、勸勉成湯之誥詞,故名《仲虺之誥》。湯以武力滅掉夏,取代夏朝後,內心深感不安。為此,仲虺作了這篇誥詞,闡明湯滅夏桀是順天應人的正義之舉,勸說湯放下思想包袱,努力修德,把國家治理好。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指出夏桀違背天道人心,陷民於水火之中,湯取代桀是合理的。第二段指責夏桀失政,臣民離心。湯賢德智勇,獎善罰惡,為眾望所歸,四方之民盼望他早日到來。第三段提出一些安邦定國、修德治民的重要原則,勉勵湯努力遵循,謙虛不自滿,敬奉天道,以此永保天命。成湯放桀於南巢,惟有慚德。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仲虺乃作誥,曰:“嗚呼!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聰明時。有夏昏德,民墜塗炭,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纘禹舊服,茲率厥典,奉若天命。”

  “譯文”成湯把夏桀放逐到南巢,內心感到慚愧,說:“我擔心後世會有人把我的這個舉動作為以臣伐君的借口。”仲虺就作誥詞說:“嗚呼!老天生出這樣有種種欲求的眾民,如果沒有君主治理,天下就要大亂,老天於是就生出聰明人來治理天下。夏桀昏亂敗德,讓民眾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上天就賜給君王您勇氣和智慧,使您成為天下各邦國的表率。您要繼承大禹原來的職事,遵循其典章製度,像對待天命一樣奉行。”“夏王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於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師。簡賢附勢,實繁有徒。肇我邦於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戰戰,罔不懼於非辜。矧予之德,言足聽聞。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用人惟己,改過不吝。克寬克仁,彰信兆民。乃葛伯仇餉,初征自葛。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後予?’攸徂之民,室家相慶,曰:‘予後,後來其蘇。’民之戴商,厥惟舊哉!”

  “譯文”“夏桀有罪,為他的惡行假托上天名義進行欺騙,對下麵發布苛刻虐民的命令。天帝因為他的惡行,就用商湯來接受天命,使夏桀失掉其廣大臣民。那些怠慢賢德投靠有權有勢者,確實有眾多同類。當初,我們邦國在夏王看來,就像雜混在禾苗中的野草,就像混在穀物中的空殼。我們商國上上下下都戰戰兢兢,都害怕招惹害禍。況且大王您的美德,說出來足以動人聽聞。大王您不貪戀歌舞和女色,不為自己積聚財物。能努力修德之人你就授予官職勉勵他,能勉力建功之人你就給予獎賞鼓勵他。對別人就像對自己一樣盡心,改正過失毫不吝惜。能寬厚能仁慈,在萬民中誠信彰明。葛伯仇恨饋贈他的人,大王您初次征伐就從葛伯開始。之後,您向東征伐西方夷人不滿意,向南征伐北方狄人不樂意,他們說:‘為何隻把我們放在後麵?’您所到地方的民眾,家家戶戶相互慶賀,他們說:‘等待我們的君王吧,他來了我們就能死而複生。’看來民眾擁戴商湯,這是由來已久的啊!”“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萬邦惟懷;誌自滿,九族乃離。王懋昭大德,建中於民,以義製事,以禮製心,垂裕後昆。予聞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嗚呼!慎厥終,惟其始。殖有禮,覆昏暴。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譯文”“幫助賢能的人,輔佐仁德的人,表彰盡心做事的人,任用善行卓著的人;兼並弱小國家,攻伐昏庸國家,奪取動亂國家,輕慢滅亡國家;推動應該滅亡之國盡快滅亡,穩固應該生存之國好好生存,隻有這樣,我們的邦國才能昌盛。使德行日日更新而不停滯,天下各國都會前來歸附;如果內心自滿自足,親族也會離散。君王你要努力昭明大德,在民眾中建樹中正之道,以正義來裁斷事務,以禮儀來規範思慮,並把這作為留給後代子孫的功業和財產。我聽說:‘能自得老師的人可稱王,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的人必滅亡。勤學好問會寬宏大量,自以為是就會渺小卑微。’嗚呼!要把事情謹慎小心堅持做到底,就應從開始時做起。樹立有禮,去掉昏暴。敬重崇奉天道,永久保持住上天之教命。”

  湯誥

  湯伐夏勝利後,回到亳都,會見前來朝見的各國諸侯,發表了這篇誥詞,故名《湯誥》。全篇共分三段。第一段講上天賜福下民,君主應按民之性立法行法。第二段講湯伐夏桀並取而代之,上順天意,下合民心。第三段告誡各國諸侯要遵守常法,以受天之吉祥,不可放縱淫樂。王歸自克夏,至於亳,誕告萬方。王曰:“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後。夏王滅德作威,以敷虐於爾萬方百姓。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並告無辜於上下神。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夏,以彰厥罪。”

  “譯文”商王湯從戰勝夏桀的戰場歸來,到達亳都,公告天下諸侯。商王說:“喂!你們大家,聽明白我的告誡。偉大至上的上帝,賜善性給天下民眾。順人固有之恒常本性,能安其治國禮法者就是君。夏桀泯滅道德,采用酷刑,對各國百姓施行虐政。你們百姓,遭受其凶狠摧殘,不能忍受其殘害之痛苦,都向天神地訴告自己無罪。天道使行善之人得福,使作惡之人遭受禍害,故而降災禍給夏,用以彰明其罪惡。”“肆台小子,將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玄牡,敢昭告於上天神後,請罪有夏。聿求元聖,與之戮力,以與爾有眾請命。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兆民允殖。俾予一人輯寧爾邦家,茲朕未知獲戾於上下,栗栗危懼,若將隕於深淵。”

  “譯文”“所以我商湯奉行上天賞罰之命,不敢赦免桀之罪。請允許我用黑色公牛作祭祀,請允許我昭示天神地,請求他們降給夏罪。於是求得聖人伊尹,與他齊心協力,為你們請求上天保持國命不滅亡。上天誠信保佑下民,有罪之夏桀被驅除而屈服。天命是不會有差錯的,現在天下億萬百姓生殖繁衍,像草木欣欣向榮。上天使我幫助你們國家和家庭安寧和睦,討伐夏桀之事我還不知道是否得罪天地神靈,為此害怕得驚恐戰栗,就像要掉進深淵一樣。”“凡我造邦,無從匪彝,無即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嗚呼!尚克時忱,乃亦有終。”

  “譯文”“凡是我創建的邦國,不能遵從不合常規的法則,不能享樂過度,要各自遵守常法,用此來秉承上天之美命。你們有好的業績,我不敢隱瞞遮蓋;罪應由我自身承擔,我不敢自行赦免,這一切上帝心中已有所考核。假如各國諸侯有罪,罪在我天子一人身上;如果我天子有罪,不會連累你們各國諸侯承擔。啊!希望你們能如此誠信,這樣就會有好的結果。”

  伊訓

  成湯之嫡長孫太甲即帝位後,賢臣伊尹以先祖成湯之德行、功業對太甲進行教導,作成此篇,故名《伊訓》。《伊訓》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作本篇之背景緣由。第二部分介紹夏失天下殷得天下的曆史經驗與教訓。第三部分評述成湯“三風十愆”訓誡對治國治家、保持國家興旺的重大意義。惟元祀十有二月乙醜,伊尹祠於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侯甸群後鹹在,百官總己以聽塚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於王。

  “譯文”商太甲元年十二月乙醜日,伊尹祭祀先王。輔佐繼位之君太甲到祖廟恭敬地拜見祖先靈位,侯服甸服官員各諸侯國君都來參加,百官總括自己的職事聽從塚宰伊尹的命令。伊尹就詳細講述建立功業祖先之盛德,用以教訓太甲。曰:“嗚呼!古有夏先後,方懋厥德,罔有天災。山川鬼神,亦莫不寧,暨鳥獸魚鱉鹹若。於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於我有命。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惟我商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寬,兆民允懷。今王嗣其德,罔不在初。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於家邦,終於四海。”嗚呼!先王肇修人紀,從諫弗,先民時若。居上克明,為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於有萬邦,茲惟艱哉!

  “譯文”伊尹說:“嗚呼!古時夏先王大禹,周遍勉力推行德政,當時沒有天災。山川之神與一切鬼神,都安寧平靜的,連同鳥獸魚鱉也能順性生長。他的後代子孫,不遵循先祖訓誡,上天就給他們降下災禍,借助我們享有天命的成湯來實施。攻伐夏桀從鳴條始,湯修德政從亳都始。我們商王,傳播昭告英明聖武之德,用寬厚仁德代替暴虐凶殘,普天下人民都信賴他、歸心於他。現在君王您繼承他的德政,都需要從開頭做起。樹立仁愛要從對待親人做起,樹立恭敬要從尊敬長者開始,從家開始施行,推至天下各國。”嗚呼!先王成湯開始修正規範人思想行為的禮法條文,聽從直言規勸,追隨古代賢哲。居上位能聖明,處下位能忠誠,與人相交往不求全責備,檢查約束自身生怕來不及,從而達到擁有天下諸國,這是何等困難啊!“敷求哲人,俾輔於爾後嗣,製官刑,儆於有位。曰:‘敢有恒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風。敢有殉於貨色,恒於遊畋,時謂淫風。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於身,家必喪。邦君有一於身,國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訓於蒙士。’”嗚呼!嗣王祗厥身,念哉!聖謨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爾惟不德罔大,墜厥宗。

  “譯文”“湯還廣泛尋求聖明而有才智之人,讓他們輔佐後繼君王,製定懲治百官之刑法,用以警戒那些有職位的官員。成湯說:‘有人大膽包天經常在宮室觀賞舞蹈,沉湎歌樂,這就叫做巫風。有人大膽包天拚命貪求財貨、貪求女色,經常遊玩、田獵,這就叫做放蕩之風。有人大膽包天侮慢聖賢之言,違背剛正忠直之言,疏遠德高望重的老者,私愛愚昧之徒,這就叫做迷亂之風。上述三種劣氣,十種過錯,卿士如果犯有其中之一,他就必然喪失封地;諸侯如果犯有其中之一,就必然亡國。臣下如果不能匡正其君的過錯,就要受墨刑。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