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 創造的理論基礎

  1。1 創造的基本概念

  1。1。1 創造的基本概念

  曆史事實證明,在人類的一切活動中,最重要的是發明創造,因為:

  ——一個人,離開發明創造就意味著失去人生最美好的意義和最寶貴的價值;

  ——一個企業,忽視發明創造就預示著企業將跌入低穀,走向衰敗;

  ——一個民族,失去發明創造就喪失了全民族的進取精神。

  所以,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民族都要為生存發展而發明創造。什麽是發明創造呢?

  一提到發明創造,人們自然想到相對論、原子彈、中國的四大發明、電燈、計算機等,這些無疑是科學技術上的重大科學發現和發明。其實,在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同樣有很多的發明和創造。例如,工人為了防止衝床衝傷手指,將幾顆鋼珠填進手套的手指部;農民為了降低孵化成本,采用塑料薄膜水袋孵雞;戰士為了縮短整裝時間,琢磨出快速打包行李的辦法,所有這些也都是發明創造。可見,發明創造並不神秘,也並非高不可攀,在人類生活和社會活動中,事事、時時、處處都存在發明創造,大到航天飛機,小到紐扣、縫衣針。

  發明創造,不論大小都是人類進步的動力。導彈和縫衣針,它們的功能雖然懸殊,但其發明創造的意義同樣偉大。國際上曾評選出改變20世紀麵貌的十項發明,其順序為:拉鏈、微型電腦、飛機、水中呼吸器、石膏夾、尼龍、火箭、飛艇、電視機、電冰箱。冠於十大發明之首的竟是那不起眼的小玩意——拉鏈,世界上無數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可見,發明創造離不開生活,生活需要發明創造。所以,我們要認識發明創造、學習發明創造的規律和技法。

  我們通常聽到人們議論:“某某人的腦袋好用、夠用”、“某某人的腦袋不好用、不夠用”,為什麽有這樣的差別呢?是不是學曆高、知識豐富的人,腦袋就一定好用、夠用呢?粗略地看似乎是這樣。其實要看是解決什麽問題,如果是想他所熟悉的常規問題,知識豐富的確能使思考效率提高;而如果要思考需要創新、有所突破的非常規問題,知識豐富的腦袋也可能會“不好用、不夠用”,甚至還可能會比知識不豐富的腦袋更不好用、更不夠用。因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知識豐富的人不一定善於運用創新思考方法。

  1。創造的定義

  創造的最一般的闡述是《辭海》中的解釋:首創前所未有的事物。

  人們不斷地研究各種工程活動中創造實踐的共同特征,並力圖對創造進行學術上的定義,然而,要給出一個嚴格的、統一的定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目前仍是各抒己見。

  日本創造工程學家恩田彰教授在《創造的理論和方法》中,列舉了人們提出的有關創造的83個定義,具有代表性的說法有下述幾種。

  “創造是用新鮮的觀點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發現和發明出更好的東西的活動。”

  “創造是人類智慧行為的一種,它通過對儲存的信息資料做出選擇和判斷,並產生出新的有價值的東西。”

  “創造是以獨特的設想和努力去開拓對於個人、集體、國家和人類未知的領域,以造福社會的活動。”

  “創造是指在破壞舊事物的基礎上,產生新事物的活動。”

  “創造是在智慧作用下進行推陳出新,使事物產生性質突變,從而推動社會進步的活動。”

  盡管定義說法各種各樣,但它不影響人們對創造活動規律的深入研究,不影響對創造實質的認識。

  2。創造的實質

  (1)創造是一種有目的的實踐活動,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種最基本的生產實踐。

  任何創造都有著特定的目的,並需要經過實踐活動才能完成。科學家創造的目的在於發現自然界的奧秘,提高人類認識自然的能力;發明家發明的目的在於首創前所未有的人工事物,提高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技術革新的目的在於通過革新生產工藝、改進技術裝備、提出新方案,把事情做得更好,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創造必須提供富有創新性的成果。

  人們的生產實踐多種多樣,也能獲得各種各樣的勞動成果,但並非全部是創造活動和創新成果,隻有那些具有創造性的成果才能被視為創造。例如,愛迪生發明電燈是創造,因為他的成果與當時的油燈相比,具有更先進的照明特性,是前所未有的突變;工程師設計時,超出設計手冊和規範的約束,設計出轉子式發動機,相對往複式發動機就是一種創新性成果;而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中,學生參照設計手冊和圖冊,設計一個兩級減速箱,也設計出了圖紙,但它不是創新性成果。

  (3)創造是創造者聰明才智高度發揮的行為。

  無論是重大創造還是一般水平的創造,都是人的智能在特定條件下的物化。麵對同一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求解思路,隻有運用智慧,選擇與眾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創造。例如:

  掛在教堂裏的吊燈,在微風吹動下不停地擺動,人們習以為常。而伽利略仔細觀察吊燈搖擺的幅度,發現無論擺幅大小,每一搖擺的時間竟和自己脈搏跳動5次的時間完全相同。回家後馬上用繩子墜鉛吊起來擺動,經大量實驗,終於發現了著名的單擺等時性原理,並繪製出“擺鍾”的圖紙,幾十年後,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擺鍾,實現了人類計時史上的一次飛躍。

  台虎鉗都是絲杆螺母機構,用它來夾緊一個100mm的工件時,若螺距為5mm,則需要轉20圈,所以速度慢、工效低。國外專家曾設計過新的台虎鉗,都因缺乏實用性而得不到推廣應用。中國的範朝來,於1987年成功地開發了“範氏快夾台虎鉗”,應用這種台虎鉗,不管工件多麽薄、多麽厚,隻需用手一推、一轉手柄,不到一秒鍾便把工件夾緊,而且可以夾持球形、橢球形、菱形、三角形、楔形等工件,其結構隻是在原來機構上增加3個小零件。被國外媒體譽為“機械螺旋傳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創造”。

  1。1。2 創造工程學科的形成

  創造活動自人類開始製作簡單的工具起就存在,它的不斷發展為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沒有創造就沒有社會的進步”。

  真正將人類創造活動進行理性化研究是古希臘以後的事。據考證,最早研究創造問題的文獻是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學者帕普斯的《解題術》。而後,培根、伽利略等人在自然科學方法論方麵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觀察法、實驗法、歸納法、演繹法等,為人們開展新的創造提供了實用工具。

  接著,1637年法國數學家、哲學家笛卡爾發表專著《方法論》;1908年法國天文學家、哲學家彭加勒發表專著《科學與假說》、《科學的方法》;1931年美國心理學家洛斯曼調查了700名高產發明家,總結編寫了《創造發明者心理學》等。隨後,社會上出版了大量的哲學、邏輯學、心理學著作,都涉及創造問題。這些研究為創造工程學的形成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創造工程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登上曆史舞台的是1936年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科技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化,企業必須在創新中尋找出路,不創新就會被淘汰,在這種壓力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組織專家對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創新思路和技巧進行實用性研究,編寫出《創造工程》的講義,並對職員進行創造工程的教育,使企業的創新能力大為增強。這一做法受到其他公司的關注和研究。

  1941年,美國BBDO廣告公司經理奧斯本發表《思考的方法》,係統地提出了“智力激勵法”。

  194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韋開教授提出“形態分析法”。

  1944年,日本東京大學市川龜久彌教授發表了《獨創性研究的方法論》、《創造工程》,提出了“等價變換法”。

  1979年,蘇聯學者Г·С·阿利特舒列爾在《創造是一門精確的科學——解決發明創造課題的理論》中,創立了“物場分析理論與方法”。

  有了上述這些研究,創造工程學就從哲學、心理學體係中分離出來,以創造原理和創造技法兩大研究方向構建了創造工程學的學科體係雛形。

  1。1。3 創造工程學的研究對象

  人們從事不同專業(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管理工程等)的創造活動有著不同的特點,但是,他們的創造活動總會遵循某些共同的認知模式和問題求解思路,表現出某些規律性的特征。所以,創造工程學是在對諸多創造工程活動研究的基礎上,將創造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理性化研究,以揭示創造活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它以創造理論和創造技法為主體進行應用性研究。

  創造工程學通過對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技術革新等個體創造活動的研究、分析綜合、抽象升華,使創造活動整體規律的研究得到發展。

  1。科學發現

  科學發現是發現新的科學事實和新的科學理論的創造活動。它揭示客觀世界存在、但還沒有被人覺察到的事物、現象和規律。其目的是認識世界與探索世界的本源和規律。主要解決“是什麽”、“為什麽”的問題。例如,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規律,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模式;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為人們認識各種化學元素之間的聯係提供了新的理論;李四光發現中國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打破了中外地質權威的“中國沒有第四紀冰川”的定論。

  2。技術發明

  技術發明是利用自然科學法則創造前所未有的人工事物的創造活動,是應用科學原理改造世界。主要回答“做什麽”、“怎麽做”的問題。

  3。技術革新

  技術革新是對已有技術和產品的改進、完善和應用,是在已有技術基礎上的再創造。主要任務是怎樣把事情做得更好。

  4。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技術革新的相互關係

  (1)發現是產生發明的重要源泉。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導致發電機的發明;激光的發現引發激光手術刀、激光武器、激光唱機的發明。

  (2)發明對發現有積極的反作用。天文望遠鏡的發明,進一步推動了新天體的觀察和發現。

  (3)技術革新是技術發明向生產力轉化的過程,是發明實用化的再創造。例如,瓦特發明了蒸汽機,但體積大(汽缸內徑1米、衝程2米)、功率小(10馬力),許多人的技術革新,獲得了一種更具有實際價值的大功率蒸汽機。

  1。1。4 創造工程學的研究方法

  1。係統研究法

  創造活動涉及創造主體的行為、創造客體的實際要求、創造環境的約束,在研究時必須把它們看做一個相互作用的係統來考慮、來分析。所以,係統研究法就是從整體與部分、整體與外部環境的關係進行綜合研究、全麵考察,以達到最佳研究效果的研究方法。

  2。案例研究法

  通過對創造案例的事實進行綜合分析後揭示其中道理的研究方法。研究時,首先搜集若幹典型的創造活動事實,經過科學的分析與概括,把帶有共性的、普遍性的東西從個性的、特殊的事例中抽取出來,升華為某種規律。例如,日本於1983年12月到1984年8月對821位發明家進行調查,發現這些人在創造過程中都產生過靈感,其靈感產生的地點,在家中占42%、在戶外占40%、在單位占18%。

  3。追蹤研究法

  追蹤研究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向前延伸的研究方法。例如:

  美國的特爾曼於1921年對1528名智力超常兒童(智商在130以上)進行長達50年的追蹤研究。1928年對這些學生的家庭進行調查;1936年通過信函方式繼續了解和掌握他們的情況;1940年把這些學生召集到學校座談,並進行了各種心理測驗;以後每經過5年進行一次通信調查,到1960年,這些被調查對象的平均年齡為49歲,其人數仍然保持原來的80%;1972年,其人數保持原來的67%。通過這50年的追蹤研究,證明早年的智力測驗並不能正確地預測晚年的工作成就,關鍵在於後天的創造力開發。這一結論,對於區別智力與創造力,對於人才的培養、創造力的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法是借助實驗方法對創造活動進行觀察與思考的一種研究方法。例如:

  湖南師範大學舉辦創造力開發短訓班,講解創造基本知識和理論,用試卷形式對學員進行培訓前後的思維水平測驗,並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進行分析與研究,得到以下兩點結論。

  (1)培訓前,學員可以提出一些創造性設想,但思維水平偏低,且呈偏態分布。表明每個正常人都具有創造力,創造力是人的一種屬性。

  (2)培訓後,學員的思維品質(流暢性、靈活性、獨特性)都有明顯的變化,思維水平趨於正態分布,且整體品質大為提高,尤以思維的獨特性水平提高最為突出。這表明創造力是可以通過教育、訓練、學習而得到強化和提高的。

  1。2 現代創造活動的基本特點

  1。2。1 現代創造活動的加速性

  加速性是指創造活動節奏的加快。這種加快可以從發明創造成果的數量和發明創造開發周期的變化趨勢來分析。

  1。從專利申請增長率分析

  根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公布的統計信息,世界主要技術大國的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都處於增長狀態,尤以中國的增長最快。為世界主要技術大國的專利授權量增長曲線。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專利合作條約》框架下提出的國際專利申請量由2009年的7900件猛增至2010年的12339件,增幅達56。2%,已躍居世界第四大國際專利申請國。

  2。從成果總量分析

  據有關統計資料介紹,1968—1978年的10年中科學發現比過去2000年的總和還要多。

  3。從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分析

  發明創造的加速,使商品的市場壽命周期越來越短,一般機械產品的市場壽命:20世紀60年代為13年,70年代為8年,80年代為5年。

  4。從發明創造的開發周期分析

  發明創造通常要經曆產生創意、研製、商品化等階段,從產生創意到使發明創造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所經曆的時間稱為開發周期。列出了部分對科學技術進步具有重大影響的成果的開發周期,18世紀以前為70年以上,19世紀為20~70年,20世紀小於20年。所以,有了創意,要用最快的速度產品化,否則將會失去市場。

  1。2。2 現代創造活動的綜合性

  綜合性是指綜合兩種及以上的技術或產品進行創造活動的性質。國外學者統計了1900年以來480項重大科技成果的構成,20世紀50年代以來,獨創性成果比例日趨下降,綜合性成果比例逐年增大。綜合性創造已成為現代創造活動的最主要方式,有以下兩個原因。

  (1)獨創性成果依賴基礎理論研究,需要大量資金和較長的時間。目前,基礎理論研究越來越難,獨創性成果也越來越少。

  (2)生產實踐中,已有的技術經過有機綜合可以產生新的組合技術。例如,遙感技術是微波技術、紅外技術、照相技術、掃描技術、自動控製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有機結合。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機械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控製技術的有機結合。多功能台燈、多功能扳手、多功能機床等都是幾種產品或功能的組合。再如人手一部的手機,已經不僅僅有打電話的功能,而是集打電話、照相、上網等功能於一體的多功能產品。

  認識現代創造活動的綜合性特點,對於創造導向具有重要意義,綜合現有技術進行新的創造是一條多、快、好、省的創造途徑。

  1。2。3 現代創造活動的群體性

  群體性是指創造發明僅靠個人的創造能力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發揮群體的才智,通力協作。例如,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公布的統計信息顯示,1985—2007年世界各國職務發明累計占96%,其中主要技術發達國家的職務發明情況為:英國占94%,法國占95%,美國和德國占96%,日本占98%。為什麽要提群體性呢?

  1。與現代創造的複雜性分不開

  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使創造發明的起點大為提高;創造發明涉及多學科知識,單人的知識有限,難以達到解決複雜問題的知識要求。

  2。與創造的巨大研製費用有關

  雖然19世紀的研製費用與20世紀的研製費用難以進行具體的比較,但是,許多評論家仍然認為,19世紀沒有任何一項科技創造的研製費用可與20世紀的高價研製費用相匹敵。例如,熒光燈研製費17萬美元,密紋唱片的研製費為25萬美元,尼龍的研製費為100萬美元,電力機車輔助電流(逆變器)的研製費為960萬元人民幣。這種巨額的研製費用,個體創造者是望而生畏的。

  1。2。4 現代創造活動的風險性

  風險性是指從事創造活動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最後不能預期取得創造成果,甚至遭受損失的現象。例如:

  據2011年1月27日媒體報道,英國國防部斥資41億英鎊(約合人民幣429。24億元)研發的9架“獵迷”MRA4海上偵察攻擊機尚未正式服役卻被報廢,其拆卸工作已經展開。研發“獵迷”MRA4的工作始於1996年。該年7月,英國國防部與英國航空電子係統公司簽訂合同,決定對“獵迷”MR2海上巡邏反潛機進行升級改造。1998年初,這一改進型飛機被命名為“獵迷”MRA4海上偵察攻擊機。後來,由於技術和資金等問題,該項目的進展受到影響。英國國防部對“獵迷”MRA4的訂購數量也一再減少,從最初的21架減至9架。2004年8月,第一架“獵迷”MRA4首飛時曾引發了全球媒體的普遍關注。2010年10月,英國政府在《戰略防務和安全評估報告》中指出,為了節約國防開支,英國政府決定全麵廢止“獵迷”MRA4項目。這些高性能間諜飛機的服役期限原本是40年,但是還沒有發揮作用就報廢了。

  風險性包含兩層意思。

  1。創造失誤

  研究者選擇了沒有發展前途的課題,重複他人已完成的課題,產品化後經濟效益不佳等。例如:

  河北香河司機飲酒控製器總廠在1988年就研製出了司機飲酒控製器。司機飲酒控製器有兩盒香煙平著放那麽大,接出兩股導線,其中一頭連接著一個景泰藍的龍頭,龍嘴裏藏著接收器的探頭。該產品非常靈敏,空氣中的酒精含量達到萬分之零點二五,就是說,隻要司機喝了一瓶啤酒,或者喝了不到一兩白酒,在60 80厘米距離內,控製器就會發出警報,並將車停住。發出警報到停車的時間可以在25秒或45秒間進行調整,這樣就不會因突然停車而造成道路阻塞。這個產品已經申報國家專利,並於1988年通過技術鑒定。由於沒有和有關部門取得聯係,因而市場沒有打開。已生產的幾萬件產品沒有銷路。這種產品對社會肯定是有益處的:司機飲酒後車便不能開動,也就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減輕了交通警察的壓力。然而有酒後駕車毛病的司機,不會主動花300元錢把這個“勞什子”裝在車上讓它治自己的。

  2。創造失敗

  選擇的課題是對的,由於受技術條件的限製而沒有達到目的。例如:

  北京交通大學摩擦學研究室從長期開展的運動機械摩擦副故障油液監測(離線式)中意識到,離線式監測的取油樣間隔周期長短對故障預報的準確率有很大的影響:取油樣間隔周期長,有些故障就會漏檢;取油樣的間隔周期短,監測分析的工作量就會明顯加大,而機器在正常工作期內發生故障的概率並不大。也就是說,似乎所做的大量監測工作是在做“無用功”。所以,從1995年開始投入人力、財力和物力進行在線式監測儀的研究,通過認真的分析,決定研製電磁感應式在線鐵譜儀。經過近兩年的開發,研製成功了電磁感應式在線鐵譜儀。但是,由於受技術條件的限製,該儀器隻能檢測大於幾百微米的磨損顆粒,與機器磨損故障產生的顆粒尺寸範圍(15微米 幾百微米)不一致,所以在實際應用中難以發揮監測作用。從故障診斷發展方向看,該項目的選題是正確的;從開發儀器的角度看,投入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卻是失敗的。

  為了減少風險性,選擇課題時需要考慮: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高效、自動化、多功能、小巧、外觀造型好),創造發明的周期,環境製約(環保、能源、安全、經濟性),重視市場的需求和科技發展趨勢的預測與決策。

  1。3 創造活動的基本要素

  創造活動的四種基本要素(創造主體、創造對象、創造手段、創造環境)客觀存在及相互作用,認識到創造活動是這些相關要素構成的整體所表現出來的動態過程。

  1。3。1 創造主體

  創造主體是指創造者,是產生創造行為的載體,是占主導地位的要素。創造主體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群體。個體與群體不是簡單的相加關係,從係統的觀點看,群體的創造力大於各個個體的創造力之和。一項創造活動究竟由個體還是由群體來完成,取決於創造課題的技術水平、難度、經費大小、創造環境等,不管是個體創造還是群體創造,都要使其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

  任何創造活動都圍繞著解決問題這一中心進行,盡管創造內容千差萬別,創造主體的行為表現和心理特征異常複雜,但創造活動的階段性和有序性特征卻是普遍存在,一般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提出問題階段。工作動機具有啟動創造行為的重要作用,給創造過程的發展提供動力保證。

  第二階段是準備求解問題階段。除了用已有的理論、規範、方法和操作規程去解決問題外,更重要的是要產生富有創造性的方案。這個階段,有關領域的知識越豐富,提供的求解途徑越多。

  第三階段是產生新設想階段。決定著創造成果的新穎性程度,有關創造性技能和動機發揮著核心作用。例如:

  20世紀50年代,美國製糖公司每次把方糖運到南美時都發現方糖潮濕,損失巨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人冥思苦想仍無良策。有一天,製糖公司的凱爾一反常態,異想天開地提出在密封方糖包裝盒的角上戳個小孔,使它通風。經過試驗發現方糖不再潮濕。為此,凱爾申請了專利,並以一百萬美元的高價轉讓此專利,美國報紙曾以“一個針孔價值百萬美元”為題報道了這件事。

  第四階段是驗證新設想階段。需要掌握有關領域的分析技術、實驗技術,有關領域的技能起著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篩選作用。例如:

  騾馬因大便硬結導致死亡,雖經千年研究,沒有治愈妙方。解放軍某部獸醫李留栓的責任感不時地激起他去攻克這個難題。有一天,他看見妻子正在打雞蛋,突然頓悟:雞蛋握在手裏捏不碎,但隻要從旁邊輕輕一敲就破碎了,糞結如同雞蛋,是否也可以用這種辦法呢?由此發明了“捶結術”:一隻手伸入騾馬腸管抓住糞結,並將其緊貼腹腔內壁上,另一隻手用力在外麵捶擊,將糞結敲碎。用這種方法治愈2000多匹病馬,無一匹死亡。

  第五階段是成果階段。達到預期的目標就是成功,達不到預期目標,成為再次創造的經驗教訓。

  1。3。2 創造對象

  1。含義

  創造對象是指創造的課題。創造是有目的的,所以它是創造活動中的一個基本要素。創造課題的形成,反映了創造主體與創造環境之間的協調關係,課題一經確定,它又反過來影響創造主體的思維方式和對創造手段的選擇。

  2。創造課題的水平

  了解課題水平對調整創造活動係統諸要素的關係有指導意義,根據課題所涉及的可變因素和解決問題所需的知識範圍寬窄,可將各領域的課題分為低等水平、中等水平、高等水平。創造課題水平的高低沒有絕對的界限,我國通常以立項標準來衡量課題的水平(自然基金、省部級、橫向、自選項目等)。課題水平還可以通過解決問題的水平來體現,例如,為了了解柴油機零部件的磨損程度問題,第一,可以拆開柴油機測量零部件的尺寸,需要發明專用的測量工具,課題水平較低;第二,不拆開柴油機,通過分析潤滑油中的磨損顆粒來判別零部件的磨損程度,發明鐵譜或光譜技術,解決問題的水平較高。

  1。3。3 創造手段

  1。含義

  創造手段是指創造活動的硬手段(儀器、設備、材料、經費)和軟手段(形成創意和方案的科學思考方法)。創造是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實踐活動,應更加關注軟手段。

  2。創造技法

  1)創造技法的概念

  創造技法是指解決創造問題的創意藝術、促使事物變革的思維方式與技巧。

  2)創造技法的基本特點

  (1)可操作性。有一定的實施程序和具體做法,創造者可以在學習的基礎上掌握應用這種技法要點的特點。

  (2)技巧性。應用創造技法時離不開經驗與技巧等因素的參與。方法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技巧是解決問題的保證。

  (3)探索性。創造技法的應用並非一用則靈,要進行探索。

  3)創造技法的作用

  創造活動需要理論的指導,這種指導是通過中間環節去完成的,這個中間環節就是創造技法。創造技法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一座橋梁。

  (1)駕馭知識的作用。知識是創造的基礎,知識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隻有知識支配得好、運用得恰當的人,才會獲得新的創造,即使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也可得到鮮為人知的新結論,獲得新的創造發明。例如,平常大家都有這樣的知識:“水的傳熱係數是空氣的4倍”。現實中也這麽用,在灌熱水瓶時,最好不要灌得太滿,否則,熱量會以水為媒介,傳熱會加快,影響保溫效果;水不裝滿,使熱水與瓶塞之間保持適當的空氣層,熱量就喪失得慢,可以提高保溫效果。大家既有這樣的知識又利用這樣的知識,但並沒有想到去創造。有一位了解創造知識和技法的人,運用缺點列舉法,發明創造出一種保溫型瓶塞,在普通瓶塞的基礎上加了一個塑料製的空氣囊,使保溫效果大大提高。

  再如,大家知道鞋底各部位磨損程度不同的原因是每個人在走路過程中,鞋底著地各部位的受力不同造成的,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德國漢諾威一家電子研究所設計了一種“行走過程腳掌受力分布測試係統”,該係統包括計算機和兩個有128個傳感器組成的鞋墊及相應的接口電路。隻要將鞋墊放入鞋中,穿上再走若幹步,計算機即可給出各受力點的受力圖,再請專業人員為你定做一個特製的反受力鞋墊。用這種鞋墊,一方麵可以糾正鞋底偏磨,延長鞋的壽命;另一方麵可以合理調整重心,穿著舒適。

  例如:

  1947年的某一天晚上,德國動物學家科爾姆經過一天的工作後去看電影《南極考察記》。銀幕上,勇敢的探險家們翻越冰溝、攀爬冰坡,加上嚴寒、冰雹,真是艱苦卓絕,電影中不時穿插一些南極動物:逆戟鯨、磷蝦、企鵝等。科爾姆熟悉當時發現的17種企鵝,對它們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了如指掌,當看到企鵝時,仔細觀察著、比較著,怎麽也對不上號。他想,這是不是一種新的企鵝呢?不可能,因為探險隊中有許多動物學家,他們不會這麽疏忽,再說,發現不會這麽省力?這麽輕巧?可是,所看到的企鵝與他掌握的企鵝知識又對不上,決定弄清楚。他打聽到探險隊在新西蘭,馬上買飛機票到新西蘭,誰知道,他到新西蘭時,探險隊又到另一個地方去考察了,有些懊喪。又一想,考察帶回來的企鵝不會帶走的,經打聽,企鵝在新西蘭動物園。經過仔細觀察,這些企鵝確實是已發現的17種企鵝以外的一個企鵝亞種。

  (2)促進才能的發揮。創造才能主要是通過創造實踐表現出來的。在棘手的課題麵前,總能想出新主意,並給予妥當的分析和解決,就可以說具有高度的創造才能。所以,要促進創造能力的發揮,就必須學習和掌握各種創造技法。例如,醫學上已經證明,“適量”的日光浴有益健康,而過量的日照會灼傷皮膚,甚至引起皮癌。但是,什麽是“適量”?醫生會告訴你一個模糊的提法:日照時間長短與每個人的體質、皮膚的種類和當時的陽光照射強度有關。作為普通人如何才能掌握和控製這些因素呢?為此,德國人經過深入細致的研究,發明了一種日光浴控製儀和測試皮膚類型的藥水,使用時,隻要將體質(強、中、弱)、皮膚種類、年齡等3個參數輸入控製器,日光浴控製儀就會根據當時的日照強度自動確定日照時間,到點自動發出警報。

  3。實驗手段

  創造過程有許多新設想、新方案,隻有通過實驗這種手段的檢驗,才能得到完善和認可。所以,實驗是創新的重要手段。創造者不僅要掌握常用的創造技法,也要學會基本實驗方法,能根據創造對象選擇實驗方法,編製實驗計劃,設計實驗方案,配置實驗設備,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

  1。3。4 創造環境

  1。含義

  創造主體總是在一定的客觀背景下表現自己的創造行為,並受到某種背景的影響,這種背景就是創造環境。

  創造環境包括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宏觀環境是指創造主體所處的社會價值觀、社會製度、國家政策、社會風氣等;微觀環境是指創造主體從事具體創造時直接感受到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狀況。例如:

  1842年,德國的青年醫生邁爾(J。R。Mayer,1814—1878)寫成了他的第一篇關於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的論文:《論無機自然界的力》。論文發往當時德國主要物理學年鑒雜誌,結果被主編波根多夫拒絕發表而退了回來。雖然化學家李比希主編的化學年鑒雜誌1842年5月號上發表了邁爾的論文,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而1845年邁爾的第二篇論文,則是以自己的經費才得以發表的。邁爾的論文很快受到權威的嘲諷,學術界偏見的打擊使邁爾的精神受到嚴重刺激。1849年5月28日,邁爾從二層樓窗口跳下自殺未遂,大致恢複健康以後,他又寫了一篇關於熱的機械當量的論文。1851年,他被關進精神病院,受到殘酷的折磨。1853年他恢複自由,可是精神卻從此再未恢複正常,以致在痛苦中度過了二十多年的餘生。

  1894年,中日黃海大戰後不久,九江某製造匠發明了軍用火箭,經過若幹次試驗,最好的能施放五裏遠,稟報中丞,中丞非常高興。10月28日,火箭從九江運至北京,在德勝門的空地進行試驗,結果隻能施放一裏左右,沒有達到製造匠所說的“五裏之遙”,中丞認為製造匠言過其實,非常不高興,沒有接納這種火箭。一種在當時算不錯的武器沒有被得到應用。

  2。創造環境的二重性

  創造環境對創造主體的思維方式和運用創造手段的狀況都有正麵和負麵的影響,具有兩重性。

  好的創造環境可以使創造者無拘無束地解放思想、大膽創造,充分發揮創造潛能。但優越的環境又會使人在創造活動中不想付出艱辛的勞動,這時的環境就是障礙。不好的創造環境必然給創造者帶來不利,但在逆境下也有可能激發起創造的內在動力。例如:

  1804年,33歲的機械技術專家特裏維西克發明的第一輛蒸汽機車在英國行駛,它依靠齒輪齧合著齒條軌道前進,運行時發出吱吱的聲音,且速度不快,很難投入使用。當時,有位23歲的司爐工史蒂芬森總想提高機車的速度,為此做了許多試驗,但總是不見效,也找不出失敗的原因。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專家們都認為機車要想在鐵軌上前進,必須通過齒輪與齒條軌道的齧合,否則,車輪就會在鐵軌上打滑或脫軌,因此,史蒂芬森做試驗時都是安著齒輪,車速提不高。幾年後,他開始懷疑起來,“莫非專家們的話有錯”,一天,他橫下心把齒輪取下來試驗,奇跡出現了,機車的速度提高了5 10倍,既沒有打滑也沒有脫軌,而且消除了吱吱的響聲。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