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羅馬公約》的簽訂

  1935年1月7日,賴伐爾與意大利總理墨索裏尼在羅馬就簽署了一係列改善兩國關係的協定和文件,統稱羅馬協定。該協定是在納粹德國的威脅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締結的,法國的目的在於通過與意大利接近來強化法國在歐洲的軍事同盟體係、孤立納粹德國;而意大利則是要借機實現其在非洲擴張的野心。因此,在談判的過程中,當時非洲惟一保持獨立的國家埃塞俄比亞,成了法意秘密交易的犧牲品:法國允許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亞自由行動;而意大利則答應法國實行共同的對德政策。羅馬協定的締結惡化了當時的國際形勢,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導致了1935年秋意埃戰爭的爆發。

  法意羅馬協定的締結源於法國製衡納粹德國的政策需要。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上台後積極擴充軍備,並因此於10月退出國聯和國聯主持的裁軍大會。麵對德國形勢的惡化,法國人急於控製局勢的發展。1934年4月17日,法國政府公開聲明:“法國正式拒絕承認德國重新武裝的合法性,由於德國重新武裝……法國今後將通過自己的手段保障自己的安全。”法國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通過擴大一戰後它在歐洲建立的軍事同盟體係,來遏製納粹德國的擴張野心。因而所謂“自己的手段”實際上就是尋找新的盟友以加強已有的軍事同盟。與意大利接近乃是法國實現上述外交目標的重要步驟之一。

  事實上,在4月17日聲明發表後僅過兩天,法國政府就為改善與意大利的關係作出了姿態:4月20日,法國外長巴都照會意大利政府,表示一旦法意在歐洲普遍安全問題上達成諒解,法國將立即開始考慮解決法意矛盾及簽訂友好仲裁條約。此後,法國商業部長與法國退伍軍人代表團又先後赴意大利訪問,為法意接近鋪路。5月25日,巴都在眾議院明確表示:“法國與意大利並不是不可能在一種誠懇、忠誠而又明確的緩和中合作的。”

  對於法國親近的表示,意大利反應積極。不過與法國不同,它的主要目的不在於如何遏製德國,而是在於如何借機吞並埃塞俄比亞。意大利圖謀埃塞俄比亞的野心由來已久,早在19世紀後期,意大利就曾發動過征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但由於1896年阿杜瓦戰役的慘敗,意大利的圖謀沒有得逞。一戰後,隨著法西斯勢力的上台,武力吞並埃塞俄比亞的野心又開始膨脹。但由於戰後英法勢力已經滲入埃塞俄比亞,並且都擁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如法國控製著埃塞俄比亞港口吉布提到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鐵路運營,這意味著意大利要想獨吞埃塞俄比亞,必須事先獲得英法的認可。對此,墨索裏尼在1933年1月就曾明確表示,“隻要我們在歐洲得到絕對的授權”,“在埃塞俄比亞采取一場類似戰爭的行動”,將可以確保征服計劃的成功。因此,法國政策的調整無疑給意大利實現其侵略野心提供了一個求之不得的機會。

  然而,由於法意在殖民地問題上遺留很多曆史問題,這使兩國接近初期進展緩慢。直到7月,納粹分子刺殺奧地利總理陶爾菲斯引發奧地利危機之後,法意在維護奧地利獨立問題上找到共同點,才使兩國接近的步伐大大地加快:9月1日,墨索裏尼正式邀請巴都在10月底訪問羅馬;9月5日,巴都指示法國大使先與意大利方麵擬訂討論提綱為出訪作準備;9月27日,法意會談提綱擬訂;10月3日,巴都將他訪問意大利的日期定在11月4日至11日。但是,由於10月9日巴都在馬賽遇刺身亡,他計劃中的羅馬之行未能實現。不過,法意接近的外交目標最終是由他的繼任者賴伐爾完成的。

  賴伐爾在籠絡意大利方麵比巴都更加積極主動,當時法國的《共和國報》曾將賴伐爾的外交活動概括為“在多年的誤解與衝突後,恢複與我們的鄰國意大利的友好關係”。在賴伐爾眼中,意大利是連接法國與其東歐軍事盟國的橋梁,在製衡德國的危險方麵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法國軍方全力支持賴伐爾的看法,並強調法國一旦與意大利結盟,不但可以把法意邊境的10個師調到法德邊境上來,而且有助於在戰時順利調回法國駐紮在北非的軍隊,這對改善法德軍事力量對比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賴伐爾在10月9日上任後,把推進與意大利的結盟,列為法國外交的首要任務,並采取了積極的行動。

  10月31日,賴伐爾致電法國駐意大使德尚布倫,詳述了法國對意外交的主要立場與目標,並指示他在此基礎上立即與意大利進行談判。電報中,除了對法意兩國在關於殖民地等曆史遺留問題一一做了指示外,還明確提出了法國在以下3個問題上的要求:1.軍備協定,法意應就兩國在德國破壞凡爾賽和約軍事條款時相互磋商達成協定;2.奧地利問題,法、意及小協約國共同保證支持奧地利獨立及不幹涉其內政;3.意南關係,希望意大利與南斯拉夫簽訂仲裁與協商條約,談判解決分歧。

  11月20日,德尚布倫會見墨索裏尼,法意談判正式開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