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鬆錦戰敗,被俘降清

  崇禎十二年六月,總督薊遼洪承疇在經過對遼事的認真思考、研究後,上書朝廷說:“建州女真采取明暗兩種手段,屢次向我大明討要賞賜,今後他們如果不再向西侵犯我朝,就賞賜如故,否則就不給賞賜,並要進行圍剿。”朝廷對這一針對性極強的務實主張表示同意。

  崇禎十二年十月,清兵攻寧遠。總兵官金國鳳因憤於將士怯戰,便親自率親丁數十人,在寧遠城北山岡抵禦清兵。鏖戰多時,矢盡力竭,金國鳳同他的兩個兒子都戰死了。洪承疇得報後,上疏朝廷說:“國鳳懷忠勇,前守鬆山,兵不滿三千,乃能力保孤城,此非其才力優也,而是能因事權專,號令出一,而人心齊肅。迨擢任大將,兵近萬人,反致殞命,非其才力短也,由營伍紛紜,號令難施,而人心不一所致。請從今往後,設連營節製之法,凡遇警守城即出,唯總兵官之令是聽,方可軍心齊肅,這對於守衛疆土關係甚大。”崇禎帝接受了這個建議。

  崇禎十三年(1640)三月,清兵至義州,謀犯錦州。總督洪承疇同遼東巡撫方一藻,以及前鋒祖大壽、團練吳三桂、分練劉肇基先屯兵錦州鬆山以待敵,並調山海關總兵官馬科率萬人前往增援。五月,總督洪承疇出山海關,駐兵寧遠。吳三桂、劉肇基出杏山。前鋒祖大壽以及副總兵祖澤遠在鬆、杏間遭遇清軍,吳三桂被圍,劉肇基率部將他救出,損失千人,而所殺傷的清軍亦相當。副總兵程繼儒臨陣膽怯,洪承疇將其斬首,從此軍士俱聽命效力。

  十二月,征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以及東協總兵曹變蛟、援剿總兵白廣恩、山海關總兵馬科、遼東總兵吳三桂、王廷臣,凡八總兵,總計兵十三萬,馬四萬,騾一萬,皆出關,隸屬於洪承疇。當時清兵已下大淩河。祖大壽入錦州拒守,鬆山、杏山、塔山三城相與為犄角。

  崇禎十四年(1641)三月,總督洪承疇、總兵曹變蛟、白廣恩及吳三桂、王廷臣等至寧遠。洪承疇至鬆山,見明軍將少,兵力不足,難以防禦,遂調宣府總兵楊國柱等兵。祖大壽會合諸軍擊清軍於錦州,斬殺清兵三十六人。次日再戰,清軍被擊退。

  六月,明軍與清兵戰於鬆山石門,雙方皆有傷亡,清兵雖未退,但已受挫。這時,在北京的兵部尚書陳新甲屢陳敵情,想分兵幾路出戰:一路出兵塔山,趨大勝堡,攻清營之西北;一路出兵杏山,抄錦昌而攻其北;一路出兵鬆山,渡小淩河而攻其東;又正兵出鬆山而攻其南。朝廷命行營將帥討論陳新甲的意見。當時洪承疇雖然統率八鎮兵馬,但隻有白廣恩、馬科、吳三桂三鎮敢戰,而其他可以合力;若分數路出兵,恐怕寡不敵眾。因此洪承疇提出“且戰且守”的戰略。他說:“長久堅守鬆、杏,可借以作為軍需物資轉運之地,況且錦州守禦堅固,清兵不易動搖。如果清軍過了今秋還不能拿下錦州,就勢窮了。這便是可守而後可戰的策略。現在兵部討議出戰,我怎敢遷延時日?隻怕到時轉輸糧草物資艱難,鞭長莫及。戰爭的勝敗與國體攸關,不如稍稍等待,使清軍自困,再進行攻擊,才是可行之策。”崇禎帝也認為洪承疇的意見是正確的。

  而陳新甲頑固堅持前議。職方郎中張若麒則浮躁而好事,見我軍有幾次小勝,就說錦州等地之圍可以立解,崇禎帝也就命令他留在關外料理。陳新甲又寫信給洪承疇說:“近接二協報告,說清兵又想入犯,如果真是這樣,則關內外均會受困,勢將不可支。督師出關用兵已經有一年多,花費餉銀數十萬兩,而錦州之圍未解,內地又受困。此時督師不進山海,則三協虛單,若往遼西,則寶山空虛,這怎能對得起聖上及朝中文武群臣的希望?聖上憂慮,臣僚受辱,督師清夜思之,恐怕也會不安的吧!”洪承疇既被陳新甲所激,又奉密敕恪期進兵。當時,兵部尚書陳新甲又薦前綏德知縣馬紹愉為兵部職方主事,出關協助謀劃;張若麒、馬紹愉又都說我軍可戰。於是洪承疇的策略被否定了。

  七月,洪承疇出兵增援錦州,進抵鬆山。洪承疇夜見清軍屯兵於乳峰山之東,遂傳令明軍中夜登乳峰山之西角。部署略定,清兵大駭。

  八月初八日,清兵攻乳峰山西營,明軍將其擊退,斬六人;再攻,再擊退。初九日,明軍分兩路攻兩石門,總兵王樸戰敗。初十日,明軍稍勝清兵,自是清兵不再出戰,等待援軍的到來。馬紹愉向洪承疇建議,宜乘明軍之銳出奇製故,這樣可以鼓舞錦州明軍的士氣,不要待援軍來後再行動。洪承疇不采納。長嶺山自塔山迤邐至錦州,延至鬆山城的右邊。大同監軍張鬥對洪承疇說:“應該在長嶺山駐守一軍,以防止清軍抄我後路。”洪承疇亦不聽,並且十分生氣地說:“我一個十二年的老督師,還不如一個書生知道的多?”

  八月辛酉(十八日),清軍以三千騎來支援,首先占據長嶺山,聲言要圍困鬆山城。明軍以為詐,按兵不動。清兵則在鬆山城外挖壕溝,壕溝深八尺,寬一丈多,並且挖了三重壕溝,明軍反而被困於內。清兵圍困鬆山城,目的在於分散明軍兵力,斷明軍糧道。乳峰山在錦州城外,而鬆山又在乳峰外,明軍糧餉缺乏,洪承疇對部下說:“清兵新舊相替,輪番攻守。因此我軍出戰,當速戰速決。要命令本部將士奮力戰鬥。我將親執桴鼓參戰,解圍在此一舉。”然而諸將卻計議回寧遠就餉。黃昏,兵部職方郎中張若麒給洪承疇寫信說:“我軍連勝,今日再戰,亦不為難。但鬆山之糧不足三日,且敵不但圍困錦州,而今又圍困鬆山,各帥既有回寧遠支糧再戰的意見,應該答應。”於是,諸將意見不一,有的主張明日戰,有的主張今夕戰,有的則主張何時戰以後再計議。洪承疇聽後,說道:“往時諸君都矢誌報效朝廷,現在正是時候。眼下我們糧盡被圍,應將當前形勢明告吏卒:戰也是死,不戰也是死;若戰或可僥幸於萬一。明日望諸君盡力一戰。”於是決定明日出戰。

  但總兵王樸怯戰,率先逃走。於是各總兵也爭先恐後逃奔。逃走問望見火光,便認為是清軍陣地,不敢向前,又轉身返回,結果遭清兵伏擊,大潰。當夜,吳三桂、王樸、唐通、馬科、白廣恩、李輔明被清軍掩殺,死者不可勝數。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丘民仰率將吏入鬆山城。洪承疇當夜留兵三分之一守城,其餘突圍衝陣,明軍有小勝。清軍殊死戰,明軍又不得入城,移屯海岸,又被海潮所淹,僅兩百餘人脫險,而隻有白廣恩回到鬆山。兵部職方郎中張若麒、兵部職方主事馬紹愉獲漁船,逃到寧遠,上奏朝廷說洪承疇失策,造成此敗,企圖以此自免,此是後話。

  此時曹變蛟於當放夜棄乳峰山寨,率領所部馬步兵襲擊清兵鑲黃旗和正黃旗,直攻清軍老營,未能取勝。變蛟也奔還鬆山。至此,洪承疇的十三萬大軍,死了五萬多人,諸將又紛紛潰遁,隻有曹變蛟、王廷臣等率殘兵一萬餘人相從。

  清兵圍困鬆山後,清太宗皇太極致書洪承疇勸降。承疇不答。

  九月,洪承疇謀突圍,悉出城中步騎兵,夜攻鑲黃旗驍騎營。及正白、鑲白兩旗漢軍營,皆敗,死傷千人。十二月,聞關內援兵三千赴援將至,遂出兵六千,夜攻正紅旗護軍營、正黃旗蒙古營,結果被矢、炮擊斃四百二十人,潰走杏山,半路又遭伏擊,死者五百七十餘人。敗退城下的明兵,又因門閉不得入,三千多人投降了清軍。而關內赴援之兵竟駐寧遠,不敢前往鬆山等被圍之城。此時的洪承疇欲戰則力不支,欲守則兵寡糧盡,欲遁不敢成隊而出,隻能與曹變蛟、王延臣、巡撫丘民仰等坐困圍城之中。

  崇禎十五年(1642)二月,鬆山城守副將夏成德使其弟景海與清兵交通,並以其子舒為質,相約為內應,於是清兵夜間從夏成德所守城堞處樹雲梯登城,鬆山城破。洪承疇、丘民仰、曹變蛟、王廷臣等被俘。當時是二月壬戌(二十二日)。皇太極命殺丘民仰、曹變蛟、王廷臣,而押送洪承疇到盛京。

  洪承疇被俘之初,與其他被俘明朝將領一樣,拒不剃頭投降,“隻求速死”。當滿族官員發怒,舉刀要砍他時,洪承疇曾“延頸承刃,終始不屈”。他還曾下決心絕食,“米漿不入口者七日”。

  當時的皇太極極雄心勃勃,對於招降明朝官吏十分注意,而明降將都察院參政張存仁對此更為熱心。四月一日,張存仁上奏皇太極說:“洪承疇這樣的人,不宜久加拘禁,應令其剃發,降於我朝,然後酌加應用。這樣做的結果,會使明朝皇帝聞之寒心,其朝廷大臣聞之奪氣。”他還建議,對投降後的洪承疇“恩養不宜薄”。皇太極采納了張存仁的意見,對洪承疇積極做誘降工作。

  皇太極曾多次派不同身份的官員去說服洪承疇降清,但無結果。皇太極甚感焦急與不安。有一天,皇太極派範文程去說降。範文程來到洪承疇的住所後,先不說降清的事,隻是隨意漫談,內容很廣,涉及古今人事。談話問,忽然從梁間落下一些灰塵,掉在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便趕快將其拂去。這次談話結束後,範文程立刻向皇太極報告說:“洪承疇絕不想死。他對衣服尚且這樣珍惜,何況生命呢?”皇太極聽了十分高興,於是,便親自去看望洪承疇,並把自己身著的貂裘脫下送給他,說:“先生難道不冷嗎?”洪承疇對著貂裘凝神很久,十分感歎地說:“真命世之主也!”立即跪地叩頭,向皇太極請降。

  洪承疇的投降,使得皇太極異常高興,立即對其大加賞賜,並設酒陳百戲慶祝。當時,也有一些缺乏遠見的清朝將領對此不理解,非常不滿地說:“皇上為什麽如此重待洪承疇呢?”皇太極反問他們說:“我們櫛風沐雨幾十年,究竟為了什麽呢?”諸將回答說:“為得中原。”皇太極笑著說:“譬如走路,我們都是盲人,現在得到了一位向導,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據史籍記載,崇禎皇帝開始曾聽說洪承疇被俘後,“義不受辱,罵賊不屈”,已被清軍“碎體而亡”,因此準備對洪承疇舉行隆重的祭祀之禮,設祭十六壇,並“建祠都城外”,與死難的巡撫丘民仰等並列,崇禎帝還準備親臨奠祭。不久傳來洪承疇降清的消息,崇禎帝感到非常沮喪,祭祀之禮也立刻停止了。

  五月,皇太極召見洪承疇及諸降將於崇政殿。洪承疇跪大清門外奏言:“臣為明將,兵十三萬,由鬆山援錦州,曾經數戰,冒犯軍威,聖駕一至而兵敗。臣坐困鬆山,糗糧磬絕,人皆相食,城破被擒,自分應死,蒙皇上矜憐,不殺而恩養之。今令朝見,臣自知罪重,不敢遽入。”皇太極說:“承疇言誠是。彼時與我軍交戰,各為其主,朕豈介意。朕之擊敗十三萬明兵,得鬆山、錦州諸城,皆天也。天道好生,善養人者,斯合天道,朕故恩沾及爾。爾但念朕撫育之恩,當盡力以事朕。”洪承疇等乃入朝見,命上殿坐,賜茶。

  皇太極雖積極勸降了洪承疇,但皇太極在世的時候,洪承疇並未得到重用,隻是使他隸鑲黃旗漢軍,而生活上對他優厚罷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