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4章 龍虎散,風雲滅——宋與元(8)

  其中,四川地形複雜,加上有餘玠苦心經營的山城防禦體係,充分利用了山地的天時與地利,導致蒙古軍很長時間內都未能在四川打開局麵。在兩淮戰場,淮東一帶河網發達、水係眾多,不利於蒙古騎兵馳騁作戰;淮西據有淮水天險,又是距京師臨安最近的防線,南宋在此屯有重兵,與淮東互相呼應。因此,與四川戰區一樣,蒙古軍急切之間難以在江淮戰區有大的進展。

  相比於四川、兩淮,荊襄戰區的防守則相對弱了許多,可以說是南宋“三邊”防禦體係中的軟肋。實際上,荊襄戰區由於“據上遊之勢”,在軍事意義上已經超過了兩淮戰區。正所謂“有江漢而無淮泗,國必弱,有淮泗而無江漢之上遊,國必危”,淮泗丟失,國家有弱的趨勢,而江漢丟了,則國家必危,由此可見荊襄防線的重要性。而一方重鎮的襄陽則是整條荊襄防線上的蛇頭,為重中之重。明末清初曆史地理學家顧祖禹曾在其名著《讀史方輿紀要》指出:“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可見襄陽的重大意義已經完全超出了局部地域性,具備了全局性。後來蒙古攻滅南宋,也正是因為撕開了襄陽的口子。

  戰爭開始之初,荊襄地區尚有河南地區作為屏障,就是說,蒙古要進攻荊襄,必須先闖過河南。隻是當時防守這兩大地區的主力並非嫡係宋軍,而是金國滅亡後由金降兵組成的“北軍”。而南宋朝廷對這些金降將從來就沒有完全信任過。比如金降將趙祥原本戍守襄陽,趙範任京湖安撫製置使後,不但克扣軍餉,還一度打算坑殺趙祥部,後因人勸阻才作罷。趙範仍然不能放心,將趙祥調往最前線的鄧州(今河南鄧縣),還派了兩名心腹駱鈴、呼延實到軍中監視趙祥。呼延實與趙祥有很深矛盾,從來也沒將他放在眼中,還不斷利用監軍的身份壓擠趙祥。在這樣的情況下,趙祥自然心懷不滿。

  正因為南宋朝廷對金降將的防範心理太過一目了然,才格外令北軍將領心寒齒冷,很難說得上對南宋朝廷忠心耿耿了。前麵曾經提到汪德臣之父汪世顯原為金國大臣,金國滅亡後,繼續奉金為正朔,據地自守,一直不肯向蒙古投降。當時汪世顯據有鞏昌,號稱“秦鞏之豪”,是金國殘餘勢力中最為強大的一支,而且秦鞏一線剛好是四川的屏障。他與蒙古有滅國之恨,有意投降南宋,曾多次向宋四川製置使趙彥呐表示願意歸附,但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看到南宋朝廷對金降將的猜忌,多有顧忌,最終還是投降了蒙古,不但將秦鞏一線拱手送給了蒙古,使四川完全暴露下蒙古鐵蹄之下,還與蒙古聯兵,轉而對付南宋。

  唐州(今河南唐河)北軍主將郭勝的情形也與趙祥大致類似。郭勝與知州楊□素來不和,楊□便乘麵見京湖安撫製置使趙範的機會,告發郭勝有異誌。趙範不但不調停,反而召郭勝到襄陽。郭勝不是傻子,從此真的開始有異心。不久,趙範下令以襄陽簿廳置勘院,準備審問郭勝。剛好趙範幕客蔣應符前往唐州,將這些事情告訴了郭勝。郭勝十分憤怒,立即點齊本部人馬,趁楊□不備,將其射死在涼轎中,並就此出城投降了蒙古。當時京湖製置副使全子才正在唐州戍守,當蒙古軍逼近唐州時,竟然趁夜色率先逃跑,導致宋軍不戰而潰,唐州陷落,屯積在城內的大批物資均落入蒙古軍之手。

  蒙古軍乘機南下,鄧州首當其衝。守衛鄧州的北軍主將趙祥早已對南宋心懷不滿,於是擒拿了監視他的呼延實,投降了蒙古。此後,均州範用吉、德安尚全等北軍將領紛紛叛附蒙古。唐州與鄧州是襄陽的外圍陣地,兩州失守後,襄陽就完全暴露在最前沿。這樣,由於南宋朝廷和宋軍主帥處理不當,導致北軍將領大批叛逃,輕而易舉地為蒙軍進攻襄陽打開了大門。

  當時荊襄戰區宋軍最高統帥為趙範,就是在聯蒙滅金後力主收複“三京”的人,應該對宋軍的潰敗負責,因為他父親趙方擔任過京湖製置使,在襄陽威望很高,當時趙方已死,南宋朝廷卻還想利用老將的名頭,於是任命趙範為京湖安撫製置使。趙範與弟弟趙葵均有所謂的名將之名,隻是趙範徒有其表而已,到了襄陽後,不思進取,成天隻顧花天酒地地享樂,引起荊襄宋軍官兵的普遍不滿。

  河南不戰而下後,蒙古軍隨即以主力進攻重鎮棗陽(今湖北棗陽),宋將樊文彬率部死戰。趙範在襄陽城中飲酒作樂,不派兵救援。到十月底,因沒有外援,棗陽最終城破,樊文彬自殺。蒙古軍隨後移兵,大舉進攻襄陽。

  再來看襄陽對整個中原戰局的影響。襄陽是重鎮鄂州的屏障,襄陽失守,鄂州必失。而鄂州位於長江中遊,一旦不守,南宋的千裏防線就從這裏斷開,首尾不能相顧:往西,南宋朝廷與四川的聯係被切斷;往東,則有順江之勢;往南,使得南麵的湖湘門戶洞開。正因為如此,襄陽才凸現出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元人劉一清評論襄陽時說:“襄者,東南之脊,無襄則不可立國。呂祉常謂得襄陽則可以通蜀漢而綴關輔;失襄陽則江表之業可憂者,正此也。”(《錢塘遺事·卷六·襄陽受圍》)這話實際上是說,襄陽在,則南宋在;襄陽失,則南宋亡。事實也確實如此。

  正因為關係全局,自嶽飛以來經過百年經營,襄陽已經城池堅固,屯有重兵,蒙古軍一時無法攻進,於是隻留下少量兵力牽製襄陽宋軍主力,集中力量進攻隨州(今湖北隨州市)、郢州(今湖北鍾祥)。

  隨州被蒙古軍圍攻多日,漸漸不能支持。在最緊要的關頭,宋將高世英帶兵趕來支援,衝破了蒙古軍的包圍圈,進入隨州城中。在入城時,高世英身中蒙軍數箭,不久便傷重而死。但拚死而至的援軍卻給了守城宋軍莫大的鼓舞,尤其是高世英的死極大地激發了宋軍的鬥誌,隨州終於頂住了蒙古軍的進攻,巍然屹立。

  郢州是江漢之間的重鎮,濱臨漢水,城池堅固,駐有重兵。又因為是南宋的水軍基地,戰艦密布。蒙古軍屢次進攻,卻始終不能得手。蒙軍主將塔思(木華黎之孫)想來想去,最後決定用水陸夾擊的方法攻城。他先派出五百名死士,乘坐簡易木筏攻城,目的在於吸引宋軍水軍的吸引力。他本人則親率主力騎兵,沿江邊仰射射箭攻城。這一戰中,具備絕對優勢的南宋水軍竟然大敗,但攻城的蒙古軍卻沒有任何作為。塔思見郢州城池堅固,料到城破絕非一日之功,加上襄陽未下,又擔心襄陽宋軍出擊,抄了他的後路,因而就此退軍,沿途搶掠大量人口、牛馬後北還。

  轉眼到了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開始圍攻宋軍重鎮江陵。宋軍頑強抵抗,江陵統製李複明戰死,但蒙軍也沒能攻下江陵。而作為京湖安撫製置使兼知襄陽府的趙範卻坐鎮襄陽城中,對蒙古軍進攻毫不在意,朝夕酣狎,飲酒作樂。聽說蒙古派奸細混入了襄陽城中後,趙範下令關閉襄陽四門,抓捕奸細和投拜人(漢奸),弄得襄陽城中人心惶惶。蒙軍主帥闊出隨即集中力量進攻襄陽。等蒙古軍包圍了襄陽城,由於趙範為捉拿奸細閉城已久,襄陽城中沒有柴草糧食積備,一時物價飛漲,而趙範不以為意,仍舊與眾將飲酒作歡。

  南宋朝廷聽說襄陽被圍,心急如焚,急調魏了翁督師江淮、京湖軍馬,並從下遊調集大量兵力增援襄陽。蒙古軍針鋒相對,也大量增兵,加強攻勢,對襄陽誌在必得。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南宋援軍還沒有到達襄陽,襄陽城內的宋軍卻因為內訌,自己為蒙古軍打開了大門。

  當時,原駐守鎮江的都統李虎奉命率領“無敵軍”(南軍)趕到襄陽支援,原來駐守襄陽的王旻率領的“克敵軍”(北軍)開始有些不安。這種不安並非由於其他原因,而是源自前麵所提到過的南宋朝廷一直以來對北軍的猜忌和不信任,而主帥趙範的所作所為反而加劇了這種不自安。

  二月初五,李虎無敵軍到達襄陽城外,趙範有意將王旻調開回避,親自出城迎接李虎。李虎當時慷慨激昂,說:“不因你瞞番人在此,如何我瞞四千裏路來。”(《齊東野語·卷五》)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克敵立功。二月十四日,王旻回到襄陽,趙範又派他去守郢州。王旻十分憤慨,堅決不肯離開襄陽。二月十六日,趙範又大肆犒賞李虎的無敵軍,克敵軍疑心更重,流言四起。就連襄陽百姓也感到有事要發生,人心惶惶,趙範卻不以為然。二月二十一日半夜三鼓時分,克敵軍在襄陽城中四處放火,並持刀槍打算搶入製府轅門,被轅門守軍射殺二人後,才一哄而散。克敵軍點燃的大火整整燃燒了兩天,才被徹底撲滅。

  趙範十分惱怒,召王旻到南門城上問話。王旻剛剛到來,一旁的李虎說:“好斬。”話音未落,一旁有人搶上將王旻的頭斬落。趙範隨即下令:“凡背心有紅月號者,皆斬。”背心的紅月號是克敵軍的標誌,他這話實際上下令斬殺克敵軍。襄陽城中頓時一片混亂,無敵軍開始剿殺克敵軍,克敵軍是地頭蛇,自然不甘心坐以待斃,雙方火拚中,誤殺錯殺的占了多數。局麵越來越混亂,最後連趙範也無法控製,幹脆率李虎等人從西門逃出襄陽,直奔荊門。慌亂中連製司大印也丟失了,幸好後來被一個軍校撿到,追到荊門獻給趙範,趙範因此升他做統領以示獎賞。

  趙範逃走後,襄陽忠衛軍(北軍)主將李伯淵焚毀城郭倉庫,開城投降了蒙古,襄陽城中官民、錢糧、器械盡為蒙古所得。自嶽飛收複襄陽以來,南宋苦心經營一百多年,城中官民有四萬七千戶,庫中所貯財粟不下三十萬,還包括二十四個兵器庫的武器裝備,以及京湖製置司衙門的金銀鹽鈔等,全部落入蒙古軍手裏。這就是史書中所說的“自嶽武穆收複,凡一百三十年,生聚繁庶,不減昔日。城池高深,甲於西陲。一旦灰燼,禍至慘也”。不僅如此,蒙古軍還拆毀了襄陽的城防,放火焚毀了襄陽城,將襄陽城的居民全部強行遷移到蒙古統治下的洛陽地區,襄陽城被掃蕩得精光。自此,宋京湖製置司衙門不得不重新移到江陵。趙範因坐失襄陽,被削官三秩。

  襄陽失守意義重大,一方重鎮,未經戰鬥,即為蒙古所有,此事在荊襄乃至整個宋廷造成極大的震動。漢水流域的其他城市失去屏障,難以堅守。自襄陽陷入蒙古軍之手後,隨州、郢州、荊門(今湖北荊門)的宋軍守將均棄城逃跑,隻有複州(今湖北天門)守將施子仁力守戰死。這樣,江陵北麵的京西南路九郡——均州、房州、隨州、德安(今湖北安陸)、郢州、荊門、信陽(今河南信陽)、光化(今湖北老河口西北)等——盡陷於蒙古軍之手。

  為了進一步突破南宋的峽州—江陵—複州防線,蒙古軍兵分二路,一路攻複州,進逼漢陽;一路攻枝江(今湖北枝江),進逼江陵。情形十分危急。

  眼見宋軍屢遭挫敗,荊襄地區局麵日益不利,南宋朝廷在鄂州緊急設置沿江製置副司,並起用史嵩之為沿江製置副使,負責處理荊襄戰務。史嵩之曾經在襄陽主持屯田積糧多年,但卻因為是臭名昭著的權臣史彌遠的侄子,又曆來主張議和,因此名聲很差。尤其之前全子才、趙葵“端平入洛”時,他曾不顧大局,拖延糧草運輸,牽製前方將帥,對北伐短時間內迅速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宋理宗堅持派這樣一個人到前線督戰,顯然已經抱了一心想達成和議、以求苟安的想法。

  而史嵩之本人一上台,就開始打擊之前與他不合的主戰派將領。譬如淮西製置使杜杲曾經上奏指出和談是蒙軍的詭計,史嵩之便指使台諫彈劾杜杲,導致這位戰功顯赫的名將被罷去兵權。杜杲受此打擊後,從此專意理學,無意仕途,終老田園。而淮東製置使趙葵素來與史嵩之不合,看到杜杲的下場後,也以母喪為由辭官歸裏。

  杜杲,字子昕,邵武(今屬福建)人,是南宋著名文武雙全的將才。杜杲父親杜穎官至江西提點刑獄,他由蔭補入仕。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軍圍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杜杲率軍前往救援,激戰中麵部被射中二箭,但他臨危不亂,依舊沉著指揮戰鬥,擊退了金軍的進攻,從此展露出出眾的軍事才華。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北伐,打算收複“三京”(開封、洛陽、商丘),時任淮西轉運判官的杜杲說:“江淮災荒連年,移南實北,腹心之地反為可慮了。”上書反對出兵,但宋理宗不聽,三個月後北伐失敗,蒙古大舉入侵,果然應驗了杜杲的話。嘉熙元年(1237年),蒙古圍攻重鎮安豐軍(今安徽壽縣),駐守安豐軍的杜杲與蒙古鬥勇鬥智,還發明了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新式器械。在冷兵器時代,攻防武器十分重要,往往直接對戰爭的結局起決定性的作用,正如《墨子·七患》中所言:“兵者,國之爪也……備者,國之重也。”當時蒙古軍用火炮(指發石機)攻城,威力很大,杜杲與兒子杜庶則將網用木頭撐開,罩在城牆上,利用網的韌性和彈性來消除石頭對城牆的衝擊力。安豐城的城樓被火炮摧毀後,宋軍失去了製高點,杜杲便創造了一種用木材搭建的簡易木樓:木樓上方有崗亭,可以裝兵卒,並開有箭窗,便於弓箭手射擊;下麵則裝有輪子,方便快速移動;木樓被安置到護城壕溝後,再用橫木將各個樓連接,立即變成了一道新的城牆防線;因為製作方便,杜杲一次就做了幾百個,一旦有木樓被蒙古軍火炮摧毀,立即換上新的木樓,非常靈活。安豐城外有寬闊的護城壕溝,蒙古軍派人用木石去填平,杜杲便設計了一種平底船,專門來往於壕溝上,擊殺蒙古兵。蒙古軍一計不成,又組織了一批敢死隊,每個人身批十餘層牛皮做的厚甲,連麵孔都罩住,向宋軍發動攻擊。由於箭射不透厚甲,杜杲便設計了一種小箭,再挑選了一批神射手,專門射蒙古敢死隊的眼睛,由此擊退了蒙古軍的又一次進攻。據史料記載,杜杲父子還發明了鵝梨炮、三弓弩炮、排杈木等武器幫助守城,使得安豐在蒙古軍日夜圍攻下巍然不動三個月,是宋軍在兩淮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杜杲因功升任淮西製置副使兼知廬州(今安徽合肥)。半年後,蒙古軍再次大舉進攻,號稱有八十萬蒙古大軍包圍了廬州,杜杲在之前的木樓上加設炮樓,與蒙古軍對決,最終打退了蒙古軍的進攻,安豐軍和廬州兩戰是宋朝城市保衛戰的成功戰例,也使得杜杲從此步入名將行列,廬州戰後,他因功升淮西製置使。杜杲的文章也寫得很好,為文麗密清嚴,書法善行草急就章。

  當時,朝野之間批評史嵩之的聲音不絕於耳。大臣李宗勉說:“如果一位主將,整天以和字放在心上,勢必處處退卻,不敢向前,亦將遭來禍患。”右司諫曹豳更是公然指責史嵩之是“以和誤國”之輩。監察禦史王遂也說:“史嵩之本不知兵,矜功自侈,謀身詭秘,欺君誤國,留之襄陽一日,則有一日之憂。”

  就當不少人等著看史嵩之的笑話的時候,事情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是因為史嵩之用對了一員猛將——孟珙。

  孟珙,字璞玉,祖籍絳州(今山西新絳)。他出生在將門世家,曾祖孟安、祖父孟林均為嶽飛部將,隨嶽飛北伐時,在棗陽定居。父孟宗政曾任棗陽縣令,因抗金有功,升京西路鈐轄軍職,駐守襄陽,並創建忠順軍。後累官荊鄂都統製仍兼知棗陽軍、右武大夫、和州防禦使、左武衛將軍。孟珙自幼從父抗金,以功入官,逐漸成長為節製一方的大將。南宋聯蒙滅金時,孟珙率所部宋軍與蒙古軍會攻金朝行都蔡州,聯軍攻下蔡州,金哀宗自焚,金末帝為亂軍所殺,金國就此滅亡。孟珙以功升任建康府諸軍都統製,又兼權侍衛馬軍行司職事。宋蒙開戰後,孟珙為襄陽兼鎮北軍(即忠衛軍)都統製,負責訓練精銳之卒。他與史嵩之私交頗好,就在蒙古軍進攻襄陽之前,他被召赴臨安樞密院稟議,因而剛好錯過了襄陽內訌。

  史嵩之雖然有心議和,但蒙古軍來勢洶洶,眼見江陵危在旦夕,江陵一失,他官署所在的鄂州也必然難保,便派孟珙前去救援江陵。孟珙可謂受命於危難之間。此時,他的部下忠衛軍也已經被李伯淵帶領投降了蒙古,手下幾乎沒有什麽兵力。但他偵察得知蒙古軍正在枝江一帶造船、準備渡江,於是帶兵來到蒙古軍對麵的江岸,讓士兵走來走去,不停地變易旗號,循環往來,迷惑蒙軍。夜裏就點明火炬,遠遠數十裏,擺出一副宋軍大軍到來的假象,使得蒙軍不敢渡江。而後孟珙親自領兵出擊,前後破蒙古軍二十四寨,奪回被擄的軍民兩萬多人。剛好此時,蒙古軍主帥闊出病死軍中,蒙軍不得不退兵。孟珙由此解了江陵之圍,扭轉了長江中遊戰局不利的局麵。

  嘉熙二年(1238年),蒙古軍集中兵力進攻兩淮,對荊襄戰區的攻勢漸趨停滯,南宋朝廷要求新任京湖製置使的孟珙乘機收複荊襄失地。孟珙認為要收複襄陽、樊城(今湖北襄樊),必須先取郢州,以打通糧道,然後再取荊門(今湖北荊門),才能製勝。他隨後調兵遣將,陸續收複了郢州、荊門、樊城。原本已經投降蒙古的襄陽守將劉廷美見宋軍各路相繼收複失地,便決定反戈一擊,暗中為內應,打開城門投降了宋軍,南宋終於重新收複了襄陽。

  在收複襄陽後,孟珙認為:“襄樊為朝廷根本,應加經理。”便在襄陽設置重兵,重新建立軍事重鎮,大興屯田,訓練軍伍,以息、蔡(今河南息縣、汝南)降人創忠衛軍;集襄、郢降人創先鋒軍;招淮民創寧武軍;招回鶻壯士創飛鶻軍;荊鄂都統製張順招襄漢潰卒創忠義、虎翼等軍。在孟珙主持荊襄防區期間,長江中遊的防務得到明顯改善,飽受戰火洗劫的荊襄地區得到數年更生複蘇的機會,襄陽也重新成為抗蒙重鎮。

  十分可惜的是,與之前主持四川防務的餘玠一樣,成就斐然的孟珙也很快遭到了政敵的打擊和排擠,這與他一貫與權相史嵩之關係密切有關。淳祐四年(1244年),右丞相兼樞密使史嵩之因父喪回家守喪,史嵩之自掌握軍政大權後,大力排斥異己,朝中的正直大臣皆因與之不合被逐。史嵩之父喪後,宋理宗下詔免除守喪之期,重新召他回朝為官。不料朝中反史派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攻訐運動。臨安太學生一百四十四人、武學生六十七人、宗學三十四人、京學生九十四人及部分官員相繼上書,指責史嵩之不孝,並控告他“心術不正,行蹤詭秘,力主和議,瓦解鬥誌,竊據宰位,處心積慮,居心叵測”,聲明他與其叔叔史彌遠一樣專權誤國。學生們還在太學張貼榜文宣稱:“丞相(指史嵩之)朝入,諸生夕出。”以離開學校來抗爭。就連史嵩之的侄子史□卿(史嵩之弟史時之之子)都站出來指責他席寵怙勢,寫信勸諫伯父辭去相位。史嵩之自知不為公論所容,隻得上書請允許回籍守喪。宋理宗看到群情洶洶,也隻好下令史嵩之除職予祠。

  史嵩之罷相後,杜範入拜右丞相。但杜範拜相後不到八十天,便暴斃而死。一個月後,受杜範提拔的工部侍郎徐元傑在閣中吃過午飯後,離奇中毒,指爪爆裂而死。宋理宗剛剛下詔將閣中承侍吏役逮交臨安府審訊,戶部侍郎劉漢弼又因為在閣中會餐,忽然得病身死。當時杜範、徐元傑、劉漢弼被稱為“淳祐三賢”,杜範與史嵩之素來不合,是政治上的死對頭,劉漢弼、徐元傑更是堅決上書要求罷免史嵩之之人。時人都懷疑三人死得不明不白,是被人謀害而死,以致群臣到閣堂會食時,竟然沒有人敢動筷子。尤其離奇的是,史嵩之的侄子史□卿不久後也暴病而亡,開始讓人懷疑這一係列事件是史嵩之策劃的。有人說史嵩之知道杜範嗜書如命,就先將毒藥塗在書上送給杜範,杜範得到書後日夜翻看,毒氣進入體內,就此失明而死。

  盡管有議論種種,卻始終沒有史嵩之下毒的證據。他守喪期滿後,宋理宗還念念不亡昔日史彌遠扶持自己的恩德,打算再召史嵩之入朝執政,結果禦史諫官前赴後繼,堅決阻止。史嵩之從此致仕,直到死去,再也沒有回到他所熱愛的官場。

  史嵩之一倒,與他關係密切的孟珙處境立即變得艱難,開始受到排擠。孟珙有心無力,從淳祐六年(1246年)開始,五次申請辭職養病,但均未被允許。當時蒙古河南行省範周吉暗中聯絡孟珙,打算投降孟珙。孟珙向朝廷報告,準備受降,卻不被批準。孟珙由此歎道:“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誌不克伸矣。”一氣之下發病而死,時年五十二歲。孟珙死後的第二年,他一手帶大的心腹愛將王堅在釣魚城下將蒙古大汗蒙哥擊斃。

  這裏特別要提一句,南宋一朝黨爭十分激烈,不同派係在防守問題上往往意見不一,尤其體現在將領的任命上。因此,南宋一朝,將領的升遷往往不能依據才幹與戰績,而是依靠派係以及與朝中權臣的私人關係。如果將領在朝中有權臣支持,便可如魚得水,即使作戰失敗也能逃過處分;反之,如果與當權者不合,就算功勞再大,也會遭讒毀罷官,比如之前功勞顯赫的名將餘玠、杜杲便是如此。孟珙因與史嵩之交好,一度擁有強大的後援,但史嵩之一倒,反史派上台,即使他功勞再大,也立即失勢,處處受到製約。正因為如此,南宋將領為了保住權位,往往以金錢交結朝中權貴,因而導致南宋賄賂交結之風盛行。下麵即將提到的襄陽主帥呂文德、呂文煥便是攀附權相賈似道,從而平步青雲,一門公侯。南宋這種結黨之風,具有極強的排他性,往往視私利重於國事,對宋造成不利影響。黨派之爭必然影響朝內政局,進而影響防守策略及將領人選,直接影響戰爭的結局。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