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3章 龍虎散,風雲滅——宋與元(7)

  猛烈的進攻從二月一直到三月。然而,經營多年的釣魚城防衛工事發揮了最大優勢。盡管蒙軍擅長攻城,攻城器具也十分精良,“專恃炮(並非後世火炮,而是投石機)為長技,以數百人拽一炮,中樓櫓立碎”(《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一》),但在地勢險峻的釣魚城下,完全不能發揮作用,蒙軍始終徘徊在城下,無法前進半步。而遠在臨安的宋理宗也從奢侈荒淫的生活中驚醒過來,對釣魚城的戰局十分關注,采取了大規模的救援行動,任命呂文德為四川製置副使兼知重慶府,領兵入蜀,專解釣魚城之圍。這個呂文德,後麵在《戰襄陽》一篇中還要詳細提到他。

  從四月初三開始,四川暴雨連綿,電閃雷鳴中,大雨一連下了二十天,蒙軍攻勢由此受阻。到了四月二十二日,天氣初晴,蒙軍立即集中精銳,偷襲城南的護國門,但未能得手。四月二十四日深夜,蒙軍繞道西北,偷攻外城,攻破城北出奇門至嘉陵江一側的“一字城”,一度登上城頭,與守城宋軍展開激烈搏鬥,殺傷多名宋軍。王堅聞訊立即率勇士力戰反擊,終於打退蒙軍,重新奪回了“一字城”。

  五月,四川進入夏季,酷熱無比。蒙軍士兵耐寒不耐熱,軍中瘟疫蔓延,士氣十分低落。王堅則趁機在半夜率兵出城,偷襲蒙軍營地。蒙軍驚擾不安,日夜警惕,由於水土不服,又得不到好好休息,戰鬥力大為削弱。不少蒙軍將領勸蒙哥就此收兵,繞過釣魚城,直奔臨安。將領術速忽裏認為:頓兵堅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軍隊困擾之,而以主力沿長江水陸東下,與忽必烈等軍會師,一舉滅掉南宋。但蒙哥一生還從來沒有碰到過釣魚城這樣難啃的骨頭,他的憤怒和傲氣被釣魚城的頑強最大地激發出來,完全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無視天候、地理的不利條件,發誓要不惜代價奪取釣魚城。

  這時候,宋軍援兵正由水路增援釣魚城,呂文德率戰船萬艘,沿長江溯江而上,於五月下旬與擔任阻截宋援兵任務的蒙將紐□在涪州相遇。呂文德采納將領曹世雄(後被賈似道迫害而死)、劉整的計謀,攻斷了紐□架設的浮橋,乘勝追擊,猛攻蒙軍部署在銅鑼峽的水上防線,一度取得了優勢。

  六月初,呂文德最終衝破蒙軍的封鎖,進入重慶,隨即率艦千餘艘沿嘉陵江北上,救援釣魚城。到達三槽山西,與前來阻截的蒙軍遭遇。蒙將史天澤分軍為兩翼,跨江側射,親率舟師順流縱擊,奪宋戰船百餘艘,擊退呂文德援軍,並乘勢追至重慶。盡管增援釣魚城的宋軍為蒙軍所阻,始終未能進抵釣魚城下,但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有一天,王堅命人將兩條三十斤重的鮮魚及百餘張蒸麵餅拋下城牆給蒙軍,並致信蒙哥,說“爾再攻十年,城亦不可得”,意思是即使再攻打十年,蒙軍也無法攻下釣魚城。而相比於宋軍的鬥誌高昂,釣魚城外蒙軍的狀況就相當糟糕了,軍士畏暑惡濕,多有中暑者,瘧疾、霍亂等疾病也在軍中流行。

  六月初五淩晨,蒙古軍前鋒元帥汪德臣率軍乘夜色突破外城馬軍寨,王堅率兵拒戰,形勢一度對宋軍不利。不料天快要亮時,突然天降大雨,蒙軍攻勢受阻,攻城的雲梯也被宋軍用木石擊斷,最終被迫撤退。

  汪德臣見釣魚城地勢險要,防禦堅固,蒙軍無法攻破,竟然為了立功,單騎來到釣魚城下,想憑借一張嘴勸降守城宋軍。據說蒙哥曾評價汪德臣“汝身雖小,膽若山大”。汪德臣單身勸降之舉不但是膽若山大,而且是異想天開。宋軍的回答非常幹脆,就是直接扔下一堆飛石。汪德臣被城上飛石擊中後不久,就死在了縉雲山寺廟中,時年三十六歲。為了掩蓋不光彩的一麵,蒙軍對外宣布汪德臣的死因為病死。

  蒙哥聽到汪德臣的死訊後,十分痛心,一度扼腕歎息,更加對眼前可望而不可及的釣魚城不勝其忿。他想來想去,認為釣魚城久攻不下,是因為蒙軍一直不知道釣魚城內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於是下令蒙軍在新東門外築一高台,打算窺探城內虛實,以便決戰。王堅得知蒙軍在城外築台後,料到蒙哥好勝,必定會親自登台窺探城內虛實,於是暗中命人做好了準備。

  七月,蒙軍高台築成。七月二十一日,果然如王堅所預料的那樣,蒙哥親自登上高台,想看看這座令自己費神不已的釣魚城到底有何能耐。不料剛上高台,早有準備的宋軍炮石齊發,蒙哥當場中飛石受傷。七月二十七日,蒙哥不治身亡,死前怒火未息,留下遺言說:“日後攻下釣魚城,當盡屠城中之民。”他至死還是不能對敗在釣魚城之下釋懷,由此也可見釣魚城之戰當時酷烈到何等程度。這一史實就是金庸先生名著《神雕俠侶》中神雕大俠楊過飛石擊斃蒙哥大汗的故事原型。

  與之前的汪德臣之死一樣,為了掩飾這一極不光彩的敗局,蒙古官方說法為蒙哥染病而死。即使蒙軍不願意承認,但根據《元史》本傳及元人文集中的碑傳、行狀等所載,不少隨蒙哥汗出征的將領均戰死於釣魚城下,蒙軍損失之慘重由此一目了然。

  蒙哥一死,蒙軍無主,不得不北還回蒙古老家,釣魚城之圍由此而解。釣魚城之戰是蒙古軍南下攻宋以來遭受的最嚴重的挫折,尤其是這一勝利戲劇般地扭轉了整個局勢,蒙古大舉攻宋之役因蒙哥喪生釣魚城下而告終。誰都沒有想到,在各路蒙軍節節勝利的情況下,南宋已經危在旦夕,甚至已經有大臣向宋理宗提議遷都四明(今浙江寧波),曆史卻意外地因為這場釣魚城保衛戰而改寫了。

  就在蒙哥主力大軍徘徊在釣魚城下之時,其他各路蒙軍均進展順利。蒙哥死時,其弟忽必烈正在搶渡淮河,渡河之後,立即進兵鄂州。鄂州地處長江中遊要衝,為南宋軍事重鎮,之前由於四川形勢岌岌可危,鄂州大部分宋軍已經前去增援四川,防衛空虛,隻有都統權州事張勝主事。忽必烈認為機不可失,決意要盡快攻下鄂州,直逼臨安。就當他率領大軍到達長江北岸黃陂(今湖北黃陂北)時,宗王末哥派人從合州趕來,告知蒙哥意外身死的消息,並勸忽必烈立即北返繼承汗位。但此次蒙古軍南下之前,忽必烈因為大力延攬漢族儒士、推行漢化政策,被蒙哥猜忌,剝奪了兵權,剛好諸王塔察兒攻東線無功受責,才改由忽必烈替代。忽必烈知道鄂州空虛,認為指日可下,因此不願意功虧一簣,決定繼續進兵。他派董文炳為先鋒,突破宋軍的水上防線,自己親率主力由陽邏堡渡江,駐營於黃州白鹿磯,遣人勸降無效後,開始圍攻鄂州。宋理宗急忙派大批人馬趕赴鄂州增援,宋名將高達率先突破了蒙軍的包圍圈,闖進鄂州城,與鄂州守將張勝合兵,並力拒守。

  忽必烈在圍攻鄂州同時,另外分出兩路兵馬,一路前往湖南,準備與自雲南北上的兀良合台軍會合,另一路由大將鄭鼎率領,負責襲擾江西。鄭鼎軍長驅直入江西,直奔隆興(今江西南昌)。宋江西宣撫策應大使趙葵急忙從信州(今江西上饒)退保隆興。蒙軍溯贛江而上,攻臨江軍(今江西清江)知臨江軍陳元桂登城督戰,力竭不能敵,被俘後遇害。宋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陳世昌棄城而遁,蒙軍直入瑞州,又擾興國、南康(今江西星子)、撫州等州縣,江西大震。因為江西地僻兵稀,頗有無力解脫南宋京師臨安威脅之虞,宋廷震恐,一時遷都之議驟起。內侍董宋臣勸說宋理宗遷都四明(今浙江寧波)以避戰火,左丞相兼樞密使吳潛也表示讚成,並自願留守臨安。軍器監何子舉、監察禦史朱貔孫等上疏反對,諫言遷都將引起“三邊”將士瓦解,盜賊蜂起。皇後謝道清也請留駐臨安以安人心。宋理宗擔心吳潛仿效張邦昌故伎,遷都之議遂止。

  到了十一月,忽必烈圍攻鄂州兩個多月,戰事完全處於膠著狀態。宋軍援兵陸續趕往鄂州,剛剛增援四川的呂文德調任京湖製置使,自四川揮師東下,衝破蒙軍阻截,乘夜突圍進入鄂州城中,加強了鄂州的防禦力量。新上任的右丞相兼樞密使賈似道也從漢陽移軍黃州,扼守長江衝要。

  就在局麵對宋軍有利之時,賈似道私下派宋京為使者,到蒙古軍營求和,表示願意稱臣納貢。忽必烈沒有同意。這時,忽必烈妻子察必派人前來密報阿裏不哥正在蒙古大本營謀立大汗,催促忽必烈立即北返。忽必烈為了爭奪汗位,決定立即撤軍。臨行前還虛張聲勢,揚言要立即進攻臨安。賈似道非常緊張,恰好此時傳來了蒙古大汗蒙哥的死訊,他才稍稍緩過氣來。畏敵如虎的賈似道不但不乘機出擊,反而再次派宋京前往蒙古軍營,請忽必烈派人前來議和。忽必烈正要出發北歸,立即順水推舟,派趙璧為使者前往宋軍營議和。賈似道的談判代表提出:請蒙古軍北撤,南宋向蒙古稱臣,降為藩屬;兩國以長江為界,南宋全部割讓江北土地;南宋每年向蒙古進貢銀幣二十萬兩,綢緞二十萬匹。正在談判之中,蒙古使者趙璧遠遠望見蒙古軍營搖旗相招,立即動身離去,臨別時說:“他日再議。”當天,忽必烈大軍即拔營北返。這個所謂的和議即成為初步的口頭協議。

  蒙古軍撤退後,賈似道不顧忽必烈主動撤兵的事實,隱瞞割地賠款求和的真相,同時截殺殿後的蒙古士卒,用他們的人頭謊報抗蒙得勝,為此上表說:“諸路大捷,鄂圍始解,江漢肅清。宗社危而複安,實萬世無疆之休。”昏庸的宋理宗不辨忠奸,認為賈似道立了大功,特下詔褒揚,說賈似道“隱然殄敵,奮不顧身,吾民賴之而更生,王室有同於再造”,加封其為少師、衛國公。賈似道回到臨安時,宋理宗更是下令群臣到郊外迎接“功臣”賈似道,慶祝來之不易的“勝利”。從此,賈似道完全把持了朝政中軍政大權。尤其是他為了鞏固權位,大力排斥異己,將熟悉邊防事務的大臣排擠出朝,當時武將中除了除了主動依附於他的呂文德和馬光祖外,其餘全部去職。南宋朝政更加腐敗。

  忽必烈撤軍後,正在圍攻江西隆興的蒙古鄭鼎部以及湖南潭州(今湖南長沙)的兀良合台部也隨即撤軍。這樣,三支蒙軍主力,南下的忽必烈以及北上的兀良合台軍均是一路克捷,完全按照預定計劃進軍,隻因西路主攻戰場蒙哥的失敗而功虧一簣,導致了蒙古這場聲勢浩大的滅宋戰爭的全麵瓦解,從而使南宋朝廷多存在了二十年。可以說,完全是釣魚城保衛戰扭轉個整個戰局。

  而蒙哥之死不僅僅改變了中原的戰局、延續了宋祚,還緩解了歐亞戰禍,阻止蒙古勢力向非洲擴張。當時,蒙軍正在旭烈兀帶領下,發動第三次西征,先後攻滅盤踞裏海以南諸山城的木剌夷國、攻陷報達(今伊拉克巴格達)、滅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阿拔斯朝),並侵入敘利亞(苫國)。敘利亞國王納昔兒棄大馬士革逃往密昔兒(埃及),留守長官獻城投降。正當旭烈兀準備向密昔兒進軍時,得知蒙哥死訊,於是派大將怯的不花率軍二萬繼續攻掠敘利亞各地,自己率大軍東還以尋機爭奪汗位。結果怯的不花因寡不敵眾而被密昔兒軍隊打敗,蒙古軍所占領的敘利亞各城得而複失。從此,蒙古的大規模擴張行動走向了低潮,蒙古勢力始終未能打進非洲。正因為釣魚城在戰爭史上的重大意義,改寫了世界中古曆史,因此被歐洲人稱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之處”。

  就在蒙哥死在釣魚城下的這一年,宋朝壽春府(今安徽壽縣)又創製出一種新的火藥武器,名叫“突火槍”。其實早在紹興二年(1132年)年,宋朝就已經發明了火槍。這種突火槍以巨竹為槍筒,內裝火藥、子窠(子彈的前身),點燃引線、引發火藥後,即可射出子窠。這種能射出子彈的管形火器,經後世改進發展為槍炮。盡管宋朝發明了火藥,又擁有了火槍,最終還是沒有改變滅亡的命運。中國幾千年的曆史,每一個政權的滅亡,與其說亡於外來強敵之手,倒不如說是禍起蕭牆,潰敗在自己的根上。

  釣魚城解圍後,創建不世奇功的王堅聲名響遍大江南北,成為眾望所歸的英雄人物。南宋朝廷也加意恩寵,封王堅寧遠軍節度使、依前左領軍衛上將軍、興元府駐紮,禦前諸軍都統製兼知合州(三品),節製兵馬,進封清水縣開國伯。

  然而,蒙哥的靈柩還未走遠,英雄的事跡猶在耳邊回響,餘玠的悲劇命運再一次降臨到王堅身上。權臣賈似道嫉妒王堅戰功,生怕他功大壓相,將他調回京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從此,王堅再也沒有回到他全心全意經營的釣魚城,備受權臣的疑忌排斥,最終於景定五年(1264年)抑鬱而死。合州軍民聽到王堅的死訊後,無不悲痛欲絕,特意立廟祭祀,建碑紀念王堅的功勞——“堅以魚台一柱支半壁”,至今猶存。王堅之子王安節後來在德祐元年(1275年)保衛常州(今屬江蘇)時抗擊元丞相伯顏率領的元大軍而死。奇怪的是,王堅這樣的人物,《宋史》中竟然無傳。

  王堅被調離釣魚城後,其部將張玨奉命繼續守衛釣魚城。張玨,字君玉,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人。他在十八歲時到新建成不久的釣魚城參軍,因屢立戰功,升為中軍都統製,時人稱其為“四川梟將”。王堅堅守釣魚城時,張玨已經成為副將,為保衛釣魚城立下了赫赫戰功,史書稱其人“魁雄有謀,善用兵,出奇設伏,算無遺策”。景定四年(1263年)十月,張玨升為興元府諸軍都統製兼利州東路安撫使、合州知州。因為興元府已被蒙古軍攻占,都統製司和安撫使司也都移到合州。四川作為戰區,仍然是宋蒙反複激戰爭奪的目標。因此張玨上任後,積極恢複當地的農業生產,訓練士兵,修整兵器,為保衛合州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鹹淳二年(1266年)十一月,張玨派部將收複渠州(今四川渠縣)州治所在的大良平山城。次年四月,蒙古軍又進攻合州,此時蒙軍的水師已經初見規模,水陸兩路來勢洶洶。張玨將船碇泊在款龍溪一帶的江麵,截斷水流,積成一座水城,挫敗了蒙古水軍的攻勢。鹹淳八年(1272年)四月,張玨又在與釣魚城隔江的宜勝山(今合川北)築城,用來加強釣魚城的防守能力。次年正月,蒙古軍又進逼釣魚城,張玨得到消息後,“乃張疑兵嘉渠口”,又“潛師渡平陽灘”,再次擊敗了蒙古軍的進攻。

  德祐元年(1275年)五月,張玨升任四川製置副使、重慶知府。宋朝廷又命他帶兵來京保衛京城,但是當時入川的道路已被阻斷,詔令沒有能送到張玨手中。當年從秋天到冬天,蒙古軍大力圍攻重慶,重慶援絕糧盡。張玨無法到重慶上任,隻能繼續留在合州釣魚城中,但“屢以死士間入城,許以赴援,且為之畫守禦計”。為了解重慶之圍,次年(1276年),張玨派部將趙安襲擊蒙古軍的東川行院所在地青居城(今四川南充南),逼迫蒙古軍部分回師青居城。張玨又派部將張萬以船艦載精兵,從水路突破重圍,衝入重慶城,增加了重慶守軍的防備力量。

  隻是,就在張玨為四川戰區力挽狂瀾的時候,太後謝道清和宋恭帝獻出了玉璽和降表投降,蒙古軍進入了南宋京師臨安。當年(1276年)五月,宋端宗在福州(今屬福建)重建南宋政權,改當年為景炎元年。

  六月,張玨派部將王世昌、王立率合州軍收複長江上遊重鎮瀘州神臂城(今屬四川)。王世昌等在瀘州義士劉霖導引下,與城中合江人先坤明裏應外合,一舉收複神臂城,還將留駐的蒙古西川行院諸將家屬全部俘虜。正在圍攻重慶的蒙古西川軍聽說家屬被俘,被迫撤退,回師救援。而蒙古東川行院不願單獨圍攻重慶,也退兵而去。同年十二月,張玨進入重慶後,派部將張萬、程聰領兵收複涪州(今重慶涪陵),連破元軍沿江諸寨,解大寧(今四川巫溪)之圍。又派張萬到夔州(今四川奉節),控入川的門戶,川東形勢一度好轉。

  景炎元年(1276年)年底,蒙古軍再次進攻四川,至景炎二年(1277年)年底,先後攻占涪、萬(今重慶萬縣)、瀘等州,集中兵力進攻重慶,並致書勸降,張玨不予理睬,閉城堅守。景炎三年(1278年)正月,蒙古軍加緊圍攻重慶,張玨率兵出城迎戰,遭到蒙古軍前後夾攻,宋軍大敗,退回城中。當晚,張玨部將趙安、韓忠顯等開城門向元軍投降,張玨率餘部進行巷戰,再次戰敗,回家想自殺,未成。於是,用小船載家眷從水路向東逃走,途中張玨又要投水自盡,被家人攔阻。蒙古軍追到涪州,張玨被俘。在押往元大都(今北京)途中,張玨於安西(今陝西西安城東北)的趙老庵中自己割破脖頸而死。

  釣魚城最終於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落入蒙古元軍之手,此時,距離蒙哥死在釣魚城下整整二十年。隻是此次也並非元軍攻城取勝,而是宋守將王立(張玨副將)主動開城投降。據說王立義妹宗氏在其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宗氏又稱熊耳夫人,原為元軍千戶熊耳之妻,也是元朝大臣李德輝的同母異父妹,王立攻破瀘州時將她俘虜,因愛其美色,收為小妾,但名義上為王立義妹,以掩人耳目。元軍兵臨城下時,宗氏力勸王立投降元軍,並表示願意利用兄長李德輝(時任西川行樞院副使兼王相)的關係居中說和。

  此時,重慶已經陷落,南平、夔、施、思播也均為元軍所占據,隻剩下釣魚城一座孤城在苦苦支撐大局。王立料到無力獨守,於是派宗氏出麵找李德輝斡旋,以“不屠戮百姓”為條件向元軍投降。釣魚城就此結束了為宋堅守長達三十六年之久的鏖戰曆程。這一事件,也標誌著蒙古平定巴蜀戰爭的結束。

  雖然蒙哥死前曾留下遺言:務必殺盡釣魚城民。但因為釣魚城主動投降,李德輝又事先答應了王立的不殺百姓條件,相對開明的忽必烈同意赦免釣魚城軍民,並沒有大開殺戒。隻是,蒙古人依舊不能忘記昔日釣魚城下的慘烈,將釣魚城的居民重新遷回合州舊城,同時拆毀釣魚城的城垣及全部軍事設施。作為軍事要塞的釣魚城,曾經力撐全局,最終伴隨著一個王朝的覆滅,走進了曆史的塵埃。

  元軍開入釣魚城後不到一個月,南宋最後一支抵抗力量在□山覆滅,南宋王朝就此滅亡。

  山月高,江水深,落月照江流,孤臣天地心。

  重漿來,奔盞舞,宋為魚,金為餌,天下事,可知矣。

  北風怒,南風遒,餘家冉家好男子,釣起山河二十秋。

  我非捕魚者,長歌當釣史,丈夫出奇報天子,應與此山爭塊壘,悠悠萬古長江水。

  ——李作舟·《魚山曲》

  釣魚城金戈鐵馬的風雲歲月,盡管已經成為了曆史,但四川軍民英勇抗擊外來侵略的光輝事跡卻被永遠地載入了史冊,釣魚山作為這些事跡的見證也名垂千古。“壯烈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即使在今天,徘徊在釣魚城古戰場上,依舊有英風回蕩,雄氣激昂,令人不由自主地熱血衷腸。

  歲月的迷霧遮不住釣魚城當年的雄姿英發,時光的磨礪消不掉鮮血寫就的巍然豐碑。曆史的星空上,總會有英雄人物熠熠閃亮。隻是,自以為能夠指斥江山、主宰全局的皇帝宰相並沒有能夠改寫曆史,反倒是一些看似普通平凡的人物,如餘玠,如王堅,如張玨,卻能在山河破碎的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用自己的才智、熱血和忠誠將本不光彩的曆史譜寫得壯麗輝煌。

  5.戰襄陽

  襄陽(今湖北襄樊)築城於漢初,以地處襄水(今湖北襄樊南渠)之陽而得名。自東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荊州牧劉表徙治襄陽始,曆來為府、道、州、路、縣治所,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為南北要害通道,是兵家必爭之地,曆朝曆代群雄逐鹿於此,多有戰禍發生。三國名將關羽兵敗身死的直接起因就是因為關羽進攻曹操控製下的襄陽,導致荊州防守空虛,被東吳趁虛而入。

  到了南宋,襄陽的地理位置之重要急劇凸現。南宋的國土是一條由東向西的帶狀結構,經濟支撐全靠東南的江淮地區和西邊的川蜀地區,而襄陽所處的荊襄(即京襄,又稱京湖,泛指今湖北襄樊到武漢一帶的長江中上遊地區)就是連接這兩大經濟區的紐帶,“東通吳會,西連巴蜀,南極湖湘,北控關洛,左右伸縮,皆足為進取之機”。作為東西伸展、南北交會的關鍵環節,荊襄的雙刃劍效應更加凸現——從積極意義上來說,它是南宋京師的上遊屏障;從消極意義上來說,它是下遊建康(今江蘇南京)、臨安(今浙江杭州)的隱患和壓力。

  南宋初年,名將嶽飛北伐,與偽齊政權大將李成會戰襄陽。嶽飛命大將王貴“以長槍步兵,擊其騎兵”,再命大將牛皋“以騎兵,擊其步兵”,創下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有名的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的戰例。收複襄陽後,嶽飛因“襄陽六郡,地為險要,恢複中原,此為根本”,開始對襄陽進行大規模的經營,意圖將襄陽建成南宋北伐的基地。

  在嶽飛的苦心經營下,襄陽開始初具規模,城高池深,扼水陸要衝,成為可攻可守的軍事要塞(至今襄樊城牆上仍有“嶽”字磚)。不過嶽飛在時,鄂州(今湖北武昌)依然是長江中遊的軍事中心。後來到劉光祖擔任京湖製置使時,將京湖製司衙門由江陵(今湖北荊州)移到了襄陽。趙方擔任京湖製置使時,在十大禦前駐紮諸軍之外,於襄陽添設新軍,加強襄陽的守備力量,襄陽就成了整個長江中遊的軍事中心。

  在講《戰襄陽》之前,先大致回顧一下宋蒙雙方交戰的緣由: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南宋與蒙古聯軍攻滅金國;六月,南宋違約出兵,先後攻占開封、洛陽。八月,蒙軍大舉反撲,宋軍全線潰敗,退回宋境。這樣,南宋再次重蹈之前北宋聯金滅遼的覆轍,在聯蒙滅金後,由盟友轉變為敵人,雙方迅速形成直接對抗的姿態,從此兵連禍結。

  端平二年(1235年)六月,蒙古以宋違約敗盟為借口,調集軍隊,發動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對宋戰爭,宋蒙戰爭自此開始。蒙古這次侵宋,兵分三路,闊端(窩闊台次子)統兵攻四川,闊出(窩闊台第三子)統兵攻荊襄,口溫不花攻兩淮。

  四川、荊襄、兩淮即南宋所謂的“三邊”防禦體係,這三處自宋蒙開戰直到南宋滅亡,便一直是雙方反複爭奪較量的三大主力戰區。南宋的抗戰也始終是東西呼應的局麵:西恃四川、中拒荊襄、東恃兩淮。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