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5章 忌宿(2)

  陝北民間把碾子視為青龍,所以,禁止有人騎碾子。碾子是一種椎形物件,人們又從碾子的形狀引申到了類似碾子形狀的一切物件,諸如轆杵一類,都禁忌有人騎跨。

  忌衝著磨撒尿

  陝北民間把磨視為白虎,白虎在傳統民俗中被視為傷人的神靈,所以,衝著白虎撒尿就會衝犯白虎,生的孩子會成為啞巴。同時也不準坐在磨上,人坐虎背,也是一種衝犯行為。

  忌騎水中有線木料

  有線木料是指已經過木匠上線的木料,這種木料一旦騎上去就下不來了。俗信認為,上線是木匠用墨鬥打的線,一經上線,到了水中,木料就成為“龍”,人騎龍背,是一種“欺”的行為,當然也就下不來,故而被人忌之。

  忌吹口哨

  陝北民間認為:在家中吹口哨是一種不祥之兆。吹口哨會引起火災或者會喚鬼入室,招來災禍。吹口哨還可以喚來風,所以,陝北民間在揚場時,如果沒有風,就吹口哨以喚風。忌吹口哨主要是因為鬼擅長吹口哨,如果家中有人吹口哨,被戶外的鬼聽見以後,就會以為家中亦有鬼在召喚自己去相會,所以民間特別忌諱在夜間吹口哨,或者是他人在家吹口哨。因為夜間是鬼出沒的時段,這樣更容易招來鬼怪。在別人家吹口哨是主人最忌諱的,因為吹口哨者給別人招來鬼怪是對別人的侵害。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如苗族、納西族、土家族和傈僳族也有忌吹口哨的習俗。傈僳族還有忌在家中玩響器物的習俗,如琴、笛、鑼、鼓等。忌吹口哨習俗就是由這些忌響器演變而來的,同屬一理。湖南湘西的苗族最忌諱在日落之後用口吹“叫子”,據傳說,在夜晚吹叫子,就會有傷亡的野鬼前來為殃作祟,故而忌之。

  上梁日禁忌

  民間把上梁日看得很重,所以有許多禮儀、習俗與禁忌。在上梁日,禁忌乞丐到上梁現場,忌用腳踏梁木或跨過梁木,忌說任何不吉利話。房主要事先預備好裝滿硬幣的紙包、肉包,在上梁時,由掌墨鬥的木匠從房梁上麵向下拋撒,並且一邊撒,一邊大聲詢問:“有沒有?”“前麵有沒有?”“後麵有沒有?”等等,下麵的幫工者以及前來祝賀的親友們和看熱鬧者,一邊接著錢包、肉包,一邊要大聲回答:“有!”此時,即使未接到錢包、肉包的人,也決不可答“沒有”,因主人所圖的就是這種一語雙關的問答,意為前也有人有錢,後也有人有錢,房主定會添丁發財。若不慎說了“沒有”,定為房主所忌。

  宅居門窗位置忌

  民間忌諱自己的正門對著人家的牆角、屋棟、山頭、岩石等,認為這是大不吉利的,必須祈求白虎來相隔。舊時,天津民間建宅,忌屋門正對著鄰家的門、窗和山牆,俗語雲,“窗戶對著門,不打官司就死人”、“門對門,盡死人”、“門窗對著門,不請先生(醫生)就死人”,俗信認為,兩門相對,於雙方都不利,尤其忌諱對著小門。江蘇揚州江都縣忌諱河道和大道直衝房子正門,這種河道和大道分別被稱為“水箭”、“絡箭”,而箭是可以殺人的,故而要設法避開。此外,同一房屋內門窗的設置也有很多忌諱。如一屋多門時,忌開向不一,即有朝前開的,有朝後開的,這種開向被稱為“鬼推磨”,大為不吉。又忌門比窗低,俗喻門為“眉”,窗為“眼”,眉高眼低屬正常,若門比窗低,正應了“不知眉高眼低”的說法,有暗示房主不懂事理之嫌。陝北民間特別忌諱獨眼窗子單頁門,俗語說:“獨眼窗子單頁門,未過幾年不走人”,獨眼窗指天窗,陝北又俗稱為“窗門”,窗門一般是兩扇,獨眼窗則為一扇。陝北民間的門一般為兩扇,單頁門即一扇門。陝北民間忌諱門窗的單數是由陰陽信仰來的,人在陽世為雙,死人屬陰,應為單數,所以門或窗門都應是雙的,若用了單數,即被視為鬼門窗,所以才有了“未過幾年不走人”的說法。也就是說,有了這樣的門窗就是鬼門窗,會家破人亡,所以沒人走動了。

  建灶忌

  建灶禁忌是源於人們對灶王敬奉的習俗。灶王是一家之主,是家庭保護神,所以,在建灶時出於對灶王的敬畏,產生了諸多禁忌。俗信認為,如果建灶不當,就會得罪灶王,定會招來斷炊之禍。建灶忌兩元雜卦;忌背後橫路,空曠或背後井碓;忌門直衝;忌溝渠穿底;忌背宅反向;異天井飄雨;忌屋脊正壓;忌左右向外,等等。

  門檻禁忌

  門檻亦作“門坎”,民間把門檻看得很重,認為它處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平日裏是很忌諱人在門檻上踏、坐、蹲、站、立的,尤其忌諱婦女有這樣的行為。也特別忌諱用刀砍門檻或是將物放在門檻上用刀砍,認為這樣就會招來災禍。我國民間的傳說是,門檻是戶主的脖子,踩門檻就是將戶主的脖子踩住了,就會使戶主噎住。根據我國文獻記載,禁忌踩門檻這一習俗在春秋以前就有了。《禮記·曲禮上》雲:“大夫士出入君門,由右,不踐閾。”漢鄭玄注“閾,門限也”。民間認為門檻,尤其是大門檻,是一家人的主要通道,應當保持暢通無阻,才能使財源、運道源源不斷地從門檻湧入,以致家業興隆,人丁興旺,無病無災。故而,嚴格禁止人坐於門檻之上,使得通道阻塞,時運衰敗。門檻也是一些少數民族在操辦紅白喜事時,有所禁忌的對象,如舊時仡佬族的婚俗中就有“過門檻”的禁忌,新娘進夫家門時,腳尖是絕對不能碰觸門檻的,否則就被視為不守規矩的女人。瑤族在喪葬習俗中有孝男孝女“趴門檻”、“趴樓梯”之儀,就是孝男孝女們趴在門檻上或樓梯上,以保證抬屍出門時不要碰觸門檻。陝北民間婚俗是嚴禁新娘跨雙門檻,迎娶當日除了進洞房這道門檻外,決不能進第二道門檻。俗信以為,跨了兩道門檻就有夫妻不久長之嫌。

  陝北民間對門檻的用料也很講究,決不能將椿木做門檻,椿木在陝北民間被視為“上木”,即高貴之木,是因陝北民間傳說劉秀給椿樹封了王,所以要用在窗上。也不用槐木做門檻,因“槐”是“木”、“鬼”二字組成,恐招來鬼邪。也不用柳木做門檻,因柳枝在喪事中是用來做喪棍和引魂幡的,恐有“喪”虞。另外也忌用棗木、桃木、杏木,這些都與鬼俗有關,一般是用杜梨木做門檻,取其義“杜離”,就是不可能有離異,才能保家宅平安,夫妻長久。

  頭發禁忌

  《說文解字》雲:“發,根也。”《康熙字典》對發的釋義是“腎之華在發”、“血之榮以發”。古人信奉:發須與人之魂魄相關,故而常以發須來象征生命。《墨子·公孟》記有:“昔越王勾踐剪發文身,以治其國。”曹操為嚴明法紀曾以斬發代斬首而自懲。清代的慈禧更是惜發如命,有諸多的太監為她梳發時因弄落了發絲而遭到懲罰。民間男女亦常以青絲代身遙寄情思,故而,民間也十分忌諱落發,視落發如落自身,為不祥之兆。舊時的民間尤其不容剪發,視剪發為斬首。辛亥革命時期因提倡男子剪辮子而形成了極大的“辮子風波”。漢民族有頭發為“藏財氣”之處的說法,故而忌諱在一天的勞作之後,於晚上梳頭。河南豫西有俗諺雲:“白天掙個牛,擱不住晚上一梳子梳。”此俗認為,晚上一梳頭,就會把一天辛苦聚起來的“財氣”都梳丟了。錫伯族的俗信認為:頭發是有靈魂感應的,故而,對剃下來的發須應當精心處理,不得亂扔。此俗信認為:剃落的頭發如果讓鳥兒銜去,剃發者的靈魂就會不安,萬一使靈魂出竅,人就會患病或死亡。婦女在清理梳發時,應將落下來的發絲收拾起來卷好,或藏於牆縫之中,或入灶化之。兒童剃發時忌諱全部剃光,應在額頭或後眼窩留下少許頭發,以保佑靈魂有所依附。陝北小孩所留的“鎖鎖”或“嘎紮毛”就屬於這類靈魂習俗。民間尤其忌諱在黑夜裏剃頭,恐怕把頭發打掃不淨,在以後打掃房屋中將頭發作為垃圾倒掉後被鳥銜去築巢。在我國傳統的喪事活動中,男性死了其須發不可剃光,此俗是希望死者的靈魂能夠盡快轉生。但現今已無此俗,隻是作一般理發而已。

  忌在舅家剃發

  陝北民間的說法是,如果在舅家剃發,就會把“窮毛”撂在舅家,使舅家惹上窮氣。但在河北、山東、河南一帶的說法是怕“妨舅”,也就是說怕害了舅家。陝北民間還忌在正月或伏天理發。俗信認為,在正月理發會死舅舅,伏天理發會死老人,所以,凡有舅舅或老人的,都不在正月或伏天理發。此俗的說法與“割辮子”有關,有民俗專家說,在民國時期的割辮子運動中,有很多人不願將辮子割掉,為此還引發了一場全國上下的“割辮子”風波,但大勢所趨,還是將辮子割了。因此,有些人在正月天沒事的情況下聚在一起議論割辮子的事情。多年來留慣辮子的生活習俗一下子沒有了,難免讓人有些“思舊”,故而,因“思舊”逐漸演化成了“死舅”,所以才有了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這完全是那些人在正月思舊結果所導致出來的習俗。

  忌摸耳朵

  陝北民間認為,人的頭和耳朵代表著人的尊嚴,故而,忌諱他人隨便亂摸。

  陝北民間常有戲言說:“操心你媳子擰耳朵。”此意是,如果妻子擰了丈夫的耳朵,丈夫在妻子麵前就沒有了尊嚴。如果有人亂摸別人的耳朵還會引起爭鬥。

  忌夢井

  古人認為,井通黃泉,黃泉乃死者之歸宿。古時,人死以後為其所舉行的招魂儀式中就有“窺井”一項內容。《墨子·非儒》中雲:“其親死,列屍非殮、登屋、窺井、挑鼠穴、探滌器而求其人奐。”故而,古人十分忌諱夢見井或與井有關的現象,認為是死訊到來的凶兆。《夷堅誌》中雲:一人夢見門外有一方井,其水清澈,欲洗手,忽失足落井,驚醒時汗流浹背。不久,科舉考中,後微病而亡。有雲:夢落井為歸黃泉之兆示。《鬼董》又雲:一人外出,夜夢其妻視井而笑。翌日,請人占卜,雲:視井而笑為戀黃泉之意。不日,果得妻亡之訊。

  出門忌五

  俗信認為,農曆每月逢五之日,都是不吉之日,不可出遠門。民間這一俗信來自惡神說法,每月逢五之日,都有噩神在四方雲遊,出門會有不測。逢五之日中尤其忌諱正月初五的外出旅行或做生意。民間將正月初五又稱為“破五”,故而更是不吉利的日子。

  七不出,八不歸

  舊時的民間,特別是生意人和走江湖的人,都很忌諱逢七出門,逢八回家。七指農曆初七、十七、廿七,此三日不可出門;八指農曆初八、十八、廿八,此三日不可回家。民間對“七不出門,八不回家”廣為流傳的禁忌俗諺:“七折八扣”、“七煞八敗”。究竟因何而有這些說法。一說“七出”會讓人聯想到休妻的“七出”律條,又說“七出”是“妻出”的諧音,故而忌諱。而“八歸”之“八”與“王八”之“八”同,“歸”又與“龜”諧音,有受辱之嫌,故而忌之。又有拆字解釋法是:“八”為“分”字之頭,有暗示分離之意,故而忌之。舊時,凡外出經商及走江湖的人都是很忌諱夫妻分離,或是自己受辱,故而,特別被他們所忌諱。從這些解釋來看,“七不出,八不歸”實際是由經商之人和走江湖之人所形成的習俗,後來傳入其他社會成員間,便成為普遍習俗。

  忌見蛇交

  我國古書上有多種這樣的記載。《左傳》、《史記》、《漢書》等典籍中所雲的“兩蛇”、“兩龍”之“鬥”以及《山海經》中“一身二首”之語,都是蛇交之曲筆。《國語·鄭語》中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為二龍,以同於王庭。”韋昭注曰:“共處曰同。”同即“通”,交配之意,即雌雄二龍交於庭上,此乃夏朝即將崩潰的不祥之兆。《酉陽雜俎》雲:“見蛇交,三年死。”至今,許多民族仍有此說法,成為一種禁忌習俗。民間對那些萬一看到蛇交之人的自我禳解之法是,要先對樹說此事,則樹會枯萎。如果先對人說,聞聽者必然要倒黴,不死也得脫層皮。雲南昆明一帶的俗信是,見到兩蛇相盤的人必死無疑。台灣人的習俗是,如果見到兩蛇相交,應當立即拔下一根頭發,摘掉一顆紐扣,並吐以口水來禳解。若目擊者為孩童時,則令其屏住氣繞社王廟跑三圈,以免將穢氣帶入村中。陝北民間的禳解之法是將褲腿扯開,並向蛇吐以口水,即可禳之。

  忌見蛇蛻皮

  蛇蛻皮亦稱“蛇蛻殼”。民間有俗語雲:“見到蛇蛻皮,不死也脫皮。”民間將蛇蛻皮視為主凶禍的兆示,如果在春季遇到蛇蛻皮更是大忌。

  忌見蛇足

  蛇是沒有足的,蛇若有足,必為龍神無疑。江蘇、浙江民間傳有見蛇足必遭殃,或主死亡之兆的俗議。另有說法是,即便在平日龍神不露其足的情況下,也萬不可說“蛇無腳”。台灣民間的俗信是,如果譏笑“蛇無腳”,必定得罪於龍神,龍神定會生出腳來追趕譏笑者。若不慎說出此話時,必須立即指著自己的頭發說“我的頭毛比你腳長”,以破解不祥。

  忌果木冬花

  植物大都於春、夏、秋三季開花,冬季隻有梅花開放,果木則隻在春季開花,故而人們將果木在冬季開花視為異常現象,被民間視為不祥之兆。民間傳有“果木冬花兆荒年”的俗諺,以為是報知家運、世運的衰敗,故而忌之。如果遇到這樣的現象,人們常常在開花的樹上係上紅布條後,可以化凶為夷。

  忌井上種桃

  古人忌諱在井上種桃是因俗信認為鬼邪是懼怕桃木的。因為鬼邪懼怕桃木,民間就以桃木做弓、箭、刀、棒或是直接將桃枝插於門首,用於避邪驅鬼。如果在井上種了桃樹,桃花落於井中,就暗示著龍神、水神都成了鬼邪,就會傷人,故而忌之。

  忌見尼姑和尚

  舊時,生意人於元旦日(正月初一)出門時,最忌諱的是遇見尼姑、和尚,若遇之,則被認為這一年內會百事不順。早起出門做生意也忌諱第一眼見到的是尼姑、和尚,如若見之,則認為是買賣不成或者還會折本。因為尼姑、和尚,他們都“無發”,與生意人最為忌諱的“無發財”之“無發”相諧音,故而忌之。

  孕婦忌吃兔肉

  兔子是三瓣嘴,民間俗信以為,孕婦在懷孕期間吃了兔肉,就會生出“豁唇唇”的嬰兒來,故而忌之。

  正月破財禁忌

  民間在正月的禁忌很多,而且也很細。凡與病、死、災、禍、破財、受窮之兆相關的行為,都被列入禁製之中。

  普遍流行的破財行為禁忌有:一、忌灑掃庭院。舊時,漢族以及仡佬族、毛南族等民族,從正月初一至初三,有些地方和民族到初五,甚至到十五都有忌宿掃地、倒垃圾、潑水於戶外的習俗。有些地區和民族還有從初一到初五忌宿消除糞便的習俗。俗信以為,水和土是“財氣”,垃圾和糞便是“肥水”。正月是年歲之首,將水、土、垃圾、糞肥消除於戶外,就等於是將財氣、肥水掃地出門了,故而忌之。二、在除夕之夜的圍爐相聚之際是忌諱還錢的。舊時,有些漢族地區有在除夕夜全家圍爐的習俗,取“團圓”之意,此時最忌還錢,否則,就會認為在這一年內會使財錢外流。三、忌出門遇見尼姑、和尚。正月第一次出門若遇尼姑、和尚是不吉之兆。因尼姑、和尚均為“無發”之人,俗信以為,若遇之,即被視為年內一定是“無發財”之機會,“無發家”之機遇。四、忌購物。舊時的漢族地區忌正月初一外出購物,買食物吃。通常也無人出售食物。因為民間俗信以為大年初一出去購物,就意味著其家境貧窮,沒有儲蓄,故而忌之,是為了今後的家業興旺。五、忌吃紅薯。我國漢族地區大都忌諱大年初一吃紅薯,否則不吉,年內將受窮。六、待客忌用蓮。正月初五在民俗中稱為“破五”、“五窮”。河南開封地區忌諱在初五待客時用蓮菜做菜。因蓮菜的俗名是窟窿菜,吃了蓮菜恐怕年內破財欠債,塌窟窿。七、忌開倉。河北地區將正月十六日稱做“耗磨石”,這一日忌諱開倉,恐怕倉內所蓄被耗磨石耗磨殆盡,年內遭受饑荒。

  忌買賣財神

  春節期間,民間有祭祀財神之俗。一些生意人常把財神畫像送上門來。這時,賣財神像的絕不說“賣”,而說“送財神來了”。買者也不能說“買”,要說“請”,不買也不能說“不要”,已經有了,就說“已請了一位”,或是“已經有了”。使用這樣的民俗語言是為了免得得罪了財神爺,真的不來的話,不僅會不來財,還會破財。

  掃地忌

  陝北民間講究,掃地要從門口往裏掃,忌諱從裏往外掃。俗信以為,往裏掃可以將“財”掃回家門,往外掃就會將財掃出門外,就發不了財,甚至會破財。

  惡月忌

  古人將農曆五月稱做“惡月”、“毒月”、“凶月”。因為五月在民俗中認為是一個很惡的月份,所以禁忌也多。如,生意人於夏至日(農曆五月)不得遠行經商。《周易》、《後漢書》都有夏至“閉關”商旅不行的記載。為官者也不可於惡月走馬上任,否則,至死也不會得到升遷。東漢應劭的《風俗通·釋忌》雲:“俗雲,五月到官,至免不遷。”《意林》引《北齊書·宋景業傳》:“五月不可入官,犯之,卒於其位。”古人又忌五月蓋房、曝席。《風俗篇·釋忌》雲:“五月蓋房,令人頭禿。”又雲:“五月忌曝床薦席。”南北朝時期的宋懍所著《荊楚歲時記》中亦有類似的記載,雲:“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曝床薦席及蓋房。”對於五月忌曝席的原因,《異苑》釋為:“新野庾實家,常以五月曬席,忽有小兒死席下,俄失所在,其後實女遂亡。相傳以為忌。”古人所以忌五月,恐其氣候、氣溫的變化。五月為入夏之初,氣溫升高,病菌繁殖轉盛,蚊蠅蛇蠍開始肆虐,故而,得病死亡者大大多於其他時令,古人便歸於“五月多鬼”而禁忌甚多。五月禁忌習俗甚遠,至遲始於秦朝,隋朝杜公瞻為《荊楚歲時記》注雲:“或問董勳曰:‘俗五月不上屋。雲五月人或上屋見影,魂便去。’勳答曰:‘蓋秦始皇自為之。禁夏不得行,漢魏未改。’”至今,忌惡月遺俗仍在許多地方流行。

  土旺

  土旺,即土王用事。土王,也就是土氣旺盛,故而被民間稱做“土旺”。

  陰陽家認為:木旺於春,火旺於夏,金旺於秋,水旺於冬。木火金水都各有七十二日,唯土於四時中,無時不在,故而,土於四時中各旺十八日,合計也是七十二日。在這七十二日中被稱做土王用事。土王用事的日子是從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開始,往上推十八日。

  土旺時,民間有許多忌宿,尤其不能興土木工程,就連泥灶用土也不能從外麵往回尋,民間為了避免犯忌,經常在家中存放一些土塊,以備泥灶用之。

  對土旺的忌宿在陝北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張王李趙六臘月,亂家百姓二八月”,也就是說:張王李趙在六月和臘月是不能動土的,其他姓氏在二月和八月不能動土。

  過不當

  “不當”是不宜的意思,過不當是在不宜日人們不去做。“不當日”多在農曆的正月和二月,但每月也有幾日是不當日,如農諺所雲:“初一、十五、廿三日,老驢老馬歇三天。”說明驢馬每月也應有三天的休息時間,初一、十五、廿三就是民俗給驢馬的休息日。

  烏鴉凶

  古人將烏鴉視為一種凶鳥,聞其聲則被認做是一種不祥之兆。這一俗信古已有之。《史記·周本紀》雲:武王率八百諸侯,渡河伐紂,“有火自上複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魂雲。”“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及還師歸。”鄭玄注曰:“烏是孝鳥。”出師聞孝鳥之音,乃天意不允。故班師回朝。《隋書·煬帝紀》中亦有此鳥落於煬帝幄帳之上,驅而不走,煬帝深感晦氣之記載。至今,俗信以為,聞此鳥清晨於屋頂、人前、人首之上啼叫,或被驅趕片刻後又返回再叫者,是主凶禍之前兆。民間傳有“烏鴉當頭過,無災必有禍”之俗諺。民間尤其忌諱正月初一清晨聞其音。以為一年之內百事不順,禍事將臨。若聞叫者為白頭,更為晦氣,有喪服之嫌。有些地區俗信聞其音後,頓足痛罵一句,或吐一口口水,便可破凶驅禍。舊時,南京一帶則有默誦“乾元亨利貞”五字咒語,連咒七遍以破解凶禍之俗。

  貓頭鷹忌

  貓頭鷹的學名叫鴟鴞,也稱“鴟鵂”,俗名“夜貓子”、“夜行遊女”等。陝北民間稱其為“恨悔”或“恨呼”、“後悔”。貓頭鷹的名聲很不好,有一種說法是說它能取子毀室。這是源於《詩經·豳風·鴟鴞》的說法。其中說:“鴟鴞鴟鴞,既取我子,又毀我室”。另一種說法是食母。《說文解字》釋鴟鴞為:“不孝鳥,食母。”因為古人將貓頭鷹稱為“惡聲之鳥”,視其為不祥之兆,故而,它的名聲一直不好。《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雲:一鴟飛入賈生居室。賈生查閱占書雲:主人即逝之兆。《宋史》敘曰:一鴟落於家槐之上。主人命人射之,一箭便中,兩日後,主人亡。意為鴟有勾魂之術。又因其生活、棲息於荒野叢玠與墳墓之間,習於夜間飛行,俗信此鳥可與陰陽相往,故而忌之惡之,並以此鳥來比喻奸邪之徒。《漢書·賈誼傳》引《吊屈原賦》句:“鸞鳳伏竄兮,鴟鴞翱翔。”這種對貓頭鷹的禁忌至今仍在我國漢族、鄂溫克等少數民族中流行。俗忌認為,如若聞鴟鴞之鳴叫,一般以為是人畜的死亡凶兆。河北俗信認為:若聞其音時須手持碗,立即將碗摔碎,以破災禍。有些地方則以咒罵之語來破解,其咒罵語為:“禿鷲叫,禿鷲死,禿鷲臉上蒙白紙。”如此,就可化凶為夷了。

  呲怪子

  呲怪子與“恨呼”(貓頭鷹)是陝北民間對鳥類特性分類的叫法,在動物學、鳥類分類法中沒有這一名詞。所謂“恨呼”,是因為貓頭鷹的叫聲很淒涼,發聲有點像人類語言中的“後悔”聲韻,所以,人們才叫它是“後悔”或“恨呼”。也有將“恨呼”說成是貓頭鷹的前世是人,因死得冤枉,或是家中還有難以割舍的事情,不肯丟手便死了,閻王覺得它可憐,就讓它轉世整天價在陽世上呼喊冤情,所以叫它為“恨呼”,即對“恨”的呼聲。至今仍查找不到呲怪子在鳥類中相應的學名,所以,難以對其進行科學定論。從其特性來看與“甾鳥”差不多。甾鳥,是兔鳥軌鳥,有一種說法是,甾鳥是貓頭鷹的一種,這種認識,大概是因甾鳥的特性與貓頭鷹相同,都是一種夜間活動的鳥類,甾鳥的體形比貓頭鷹小得多。陝北之所以有呲怪子的叫法,是否就是這種甾鳥鳥呢?“甾鳥”與“呲”的發音相近,甾鳥又稱甾鳥軌,“軌”與“怪”音近,大概是“甾鳥”、“軌”合稱以後就成為“甾鳥鳩”,後訛為“呲怪子”。叫呲怪子是還因其一叫,就要出怪事,所以人們又將甾鳥軌鳥叫做呲人之怪事的呲怪子。

  呲怪子的大小與鴿子差不多,也長著一顆與貓頭鷹相似的三角頭。經常出現在危重病人家的窗戶之上,或是那些將要發生凶禍人家的窗戶上,它的出現會給人帶來災難。呲怪子的叫聲因四季而不同。一般是春喔、夏叫、秋呱呱,冬天呲笑最害怕。即,春天是以“喔”的發聲叫,很是淒涼。夏天如同鳥叫。秋天有點像母雞下蛋後的呱呱之聲。呲怪子在陝北民間認為是一種叫小不叫老的鳥,它一叫,死的人一定是小口。但也有人說“齧叫老,恨叫小,黑老鴰(烏鴉)叫得沒老小。”也有說“黑老鴰叫得花大嫂”。總之,呲怪子、貓頭鷹、黑老鴰的叫聲不會給人帶來福音。陝北民間俗信認為:呲怪子的叫聲並不可怕,就怕它“偷聽”。因為叫聲一般比較遠,人們不可能預先知道它是在叫哪家的凶禍。偷聽就是在人家的窗戶角處悄悄地爬掛著,不出一絲聲響。呲怪子一旦偷聽了,這家人家也一定會出事。但有禳鎮之法,一般是發現呲怪子偷聽時,不要出聲,用碗在爐灶內挖一碗灰朝呲怪子潑灑出去,並將碗摔碎,就可化凶為吉了。在撒灰以後,呲怪子無聲無息地飛走了,就說明已將凶禍破解了。如果在飛走時還發出呲人之笑,再用什麽方法也破解不了即將到來的災禍。還有一種破解方法是,發現呲怪子偷聽時,悄悄彎下腰去,將自己的褲腿扯開,或是朝呲怪子撒泡尿。這些方法同樣也可以用到對貓頭鷹和黑老鴰的破解上。

  陝北民間傳說,呲怪子不失名節,見了呲怪子不能直呼其名,也不能在呲怪子麵前說不吉祥的語言。子洲縣曾發生過兩起呲怪子入室的事情。一天清晨,有一婦人外出倒尿盆,一隻呲怪子飛入家中,落在窯掌的窯台上,娃娃見呲怪子長得難看,又不識此鳥,便順口道:媽,你看那是什麽鳥,婦人進窯一看,順口說“那是呲怪子”,還說了一句,你給老娘造什麽了,你造上死了,造住死人呀的不吉利話。便順手拿了一件物品打呲怪子。呲怪子聽後,發出呲人之笑飛走了。當天,婦人的兩個兒子在打土窯中被土壓死了。這就是婦人既叫了呲怪子的名字,又說了一些不吉利的話所招來的災禍。還有傳說,一隻呲怪子飛入一家人家後,娃娃問其母親是什麽鳥,這位婦人一看是呲怪子,知其不祥,想以破解之法來消災,便說:“這是喜怪子,清早麻眼就來報喜來了,是好事。”剛剛說完,呲怪子像失了魂似的搖搖晃晃從窯掌的被子摞上飛下來,剛到門口,一頭栽下死了。下午,婦人的兒子在隊伍裏當了官,回家報喜來了。果真應了婦人所言報喜的口彩。如不化解,這位兒子雖做了官,也會死在途中。

  呲怪子和貓頭鷹一樣,一般在將要出凶事的地方一直叫個不停,有的叫的時間很長,可以叫上幾個月,出事以後,叫聲也停止了。黑老鴰也有此習,但一般是從天而過,在人頭頂或屋頂上發出叫聲。

  呲怪子、貓頭鷹、黑老鴰發出叫聲為什麽會死人?有人說它們是食腐動物,發出叫聲的地方有久病之人,他們的軀體內發出腐味後被它們嗅到了,所以前來叫鳴,以企食腐。但有很多不是“病”人,亦沒有死於“病”,而是禍,他們沒有“腐味”,為什麽能招來它們,其因是一個謎。

  養生禁忌

  《飲膳正要》雲:夫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而壽。今時之人不然也,起居無常,飲食不知避忌,亦不慎節,多嗜欲,厚滋味,不能守中,不知持滿,故半百衰者多矣。夫安樂之道在乎保養,保養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則無過與不及之病。春、夏、秋、冬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與,蓋不適其性而強。故養生者,既無過耗之弊,又能保守真元,何患乎外邪所中也?故善服藥者,不若善保養。世有不善保養,又不能善服藥,倉促病生而歸咎於神天乎。善攝生者,薄滋味,省思慮,節嗜欲,戒喜怒,惜元氣,簡言語,輕得失,破憂阻,除妄想,遠好惡,收視聽,勤內固,不勞神,不勞形,形神既安,病患何由而致也?故善養性者,先饑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令過。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蓋飽中饑,饑中飽。飽則傷肺,饑則傷氣。若食飽,不得便臥,即生百病。

  除了醫家所言,古人還以四時之物為禁忌,使人們能夠遵循自然規律來合理安排膳食,並輔以調理之藥,可企延年。

  正月禁忌

  《周天七衡·六問》載:大寒之後十五天是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天從這時開始。再十五天就是雨水,雨水屬中氣,意是此時的氣象是雪已消融為水了。

  《玉燭寶典》中將正月稱做端月、孟月,亦稱做獻歲。

  正月初一,俗稱“大年初一”、“歲首”等。這是農曆一年中的第一天,因此也是民間最為重視的一天,所以也有將這一天稱做“慎始”的說法。在慎始與求吉思想的支配下,這一天的禁忌很多。如禁忌打碎器物,萬一不小心打碎了器物,就得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越打越發”的吉利話來禳解這一不好的兆頭。要忌吵架、罵人。民間習俗認為,在正月裏吵架或罵人,就會敗興一年。正月忌遇殯喪,若遇有喪葬,就認為是碰到“喪門星”了。正月忌剃頭,如果剃了頭,老人會死在正月。正月是人們團圓的日子,老人歿在正月既與“團圓”之意不合,又會因“喪”攪了別人家的團圓。另外,還有忌說不利話,諸如“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劣”等詞都不能說,因為這些都與“圓”、“好”、“有”、“壽”、“富”、“人”、“祥”、“康”、“健”、“贏”、“福”等美好願望相悖,又與正月這種喜慶氣氛不相匹配,所以人們要禁言之。有的習俗是在大年初一清早放過一掛鞭炮以後才能說話,否則就認為是說鬼話,因為人從睡夢中醒來,是剛剛離開“鬼”的世界,還帶有“鬼”氣,放過炮以後鬼走了。大年初一早上還要忌大聲說話,大聲說話類似吵架,吵架是人們所忌諱的。還要忌諱呼喚人的姓名,怕招來不祥。初一早上忌諱在被窩裏打噴嚏,民俗認為,這樣會主有病災,是一種不祥之兆。各家要在初一早上行拜年禮,但很忌諱在床前拜年,認為這是不吉利的,因為隻有病人才在床上受人問候禮拜。忌動手杖、忌殺生、忌做針線活。

  正月初二是新媳婦回娘家的日子,也叫“回門”。新女婿陪新媳婦“回門”時所帶禮物應是雙數,忌諱單數。

  正月初二還要祭財神,求財神保佑,四季發財。

  正月初三在舊時又叫“小年朝”、“赤狗日”。赤狗是燂怒之神,遇則不吉。所謂“小年朝”,依禮而言,應是祀祖祭神之意,故而,在正月初三是忌出門宴客的,隻有在自己家中祭祀天地神祇、祖先家神。河南濟源把正月初三認做是鬼穀子的生日,因此,這一天人們忌吃米飯,這大概是陝北正月不吃米的來曆。台灣則將正月初三視做老鼠嫁女的佳期,到了晚上,人們都要早早熄燈睡覺,免得打攪了老鼠的喜事。

  正月初四日是有的地方迎灶君下界的日子,灶王爺要在這一天對家庭人口進行查點,因此,各家各戶都不出門,免得灶君認不得,日後不予保佑。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