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2章 翁姑禁忌(3)

  相傳,有一木匠因貪路錯過了宿頭,便在一座古廟中歇下。正睡之間,忽聽殿堂外“撲通”一聲響,接著便是一陣陰風刮進廟來,木匠有點害怕,趕緊點上燈燭,借著燭光一看,隻見一個頭如鬥,眼似鈴,青麵獠牙,披頭散發的怪物出現在門口,木匠下意識地叫了一聲“鬼”。鬼伸出利爪向木匠撲來,木匠於慌亂中抓起了放線用的墨鬥,剛準備與鬼爭鬥時,誰知那鬼一見墨鬥後立即將爪子縮了回去,還連連後退,不敢向前了。木匠盤腿而坐,口中喃喃有詞,與鬼對峙著。

  一會兒,遠處傳來了雞叫聲,鬼掉頭跑了。木匠大著膽子在後麵追,將鬼追進殿堂,鑽進一副棺材裏,木匠趕緊將棺蓋蓋了,用墨鬥在蓋上放了一條線,把鬼鎮在棺裏了。從那以後,木匠們不管到哪裏去,身邊都帶著墨鬥。

  7.鬼怕漁網。因為古時候的漁網在織成以後要用牲血(豬血)染一下,以驅鬼邪。傳說,從前有兩兄弟,都以打魚為生。有一天,他們碰上了魚群,舍不得將魚放走,便多撒了幾網。不覺,天黑下來了,出現了一個青麵獠牙,手執鋼刀的惡鬼,它想要兄弟倆的腦髓。兄長把鬼的鋼刀騙到手,裝出要割頭的樣子。弟弟悄悄把船劃向惡鬼後麵將漁網撒過去,把鬼罩住了。惡鬼手裏沒有了刀,在網中左衝右突,想要跑出網來,可怎麽也衝不動,隻好將身子一縮,想要變化了出得網來。兄長一看,說了聲不好,急中生智,將手指咬破,把血往鬼身上一彈,也灑在了網上。鬼一見就動彈不了,兄弟二人用網把鬼捆了扔入水中。從那以後,人們知道鬼怕血網,所以,在新網織成以後,就用豬血將網浸透,下水捕魚時就不怕鬼了。

  五、鬼怕一些動物。

  1.怕神鷹。神鷹有鎮妖驅鬼,保佑平安的作用。山東有於春節窗戶內側牆上貼神鷹的習俗。

  2.怕牛。牛是太上老君的坐騎,太上老君是道教教主,有牛出現,任何鬼怪豈有不怕之理。又傳,閻羅王錯判了孫悟空手下八百猴子的陽壽,惹得孫悟空闖進陰曹地府,大鬧閻羅殿,閻王被追得落荒而逃,正在無處躲藏之際碰見了牛魔王,便向牛魔王祈求,讓牛魔王勸解一下孫悟空。孫悟空與牛魔王有八拜之交的兄弟情感,聽了牛魔王的勸解後,饒了閻王的小命。閻王很感激牛魔王的救命之恩,回到閻羅殿後,立即發出手諭,禁止鬼對牛有所非禮,否則,就要下油鍋煎炸,從此,鬼一見了牛就要退避,不敢有犯。

  六、鬼怕的植物。

  鬼最怕的植物就是桃樹。桃木是我國傳統的辟鬼鎮物,桃符就是代表。鬼怕桃木是因傳說中,鬼被鎮在度朔山的一棵大桃樹下而服服帖帖,這是民間宗教觀的認識。在民間傳說中,有一個少年一人到山上去玩,忽然聽見了打石頭的聲音,他順著聲音尋去,看見一個披著長發,渾身長滿黑毛,藍眼睛,鼻子又扁又大,血盆大口的一個山鬼正在一個小洞口打石頭。山鬼一看見少年便大喝道:“你是哪家娃,敢闖到老爺的家裏來!”少年並不害怕,正色道:“你這惡鬼不知害了多少百姓,我今天要跟你算賬了。”鬼聽了後怪叫一聲,向少年撲來。少年將身一閃,躲到石頭後麵,鬼又撲來,少年一邊躲,一邊用石頭打鬼。鬼不怕石頭,一直追著少年。少年正巧來到一棵桃樹下,順手折了一枝桃枝後繞到鬼的後麵,朝著鬼頭狠力一打,把鬼打昏了。鬼稍昏即醒後,拔腿就跑,少年緊追不舍,擋住鬼的去路。鬼看見少年手中的“寶鞭”後被嚇得就地一滾,變成了一隻碩大的黑老鼠,倉皇逃竄。少年照著黑老鼠隻一“鞭”,黑鼠化作一攤血水。

  自那以後,留下了門窗上插桃枝用來驅除鬼邪的習俗。

  鬼還怕菖蒲和艾。舊時於端午懸菖蒲於門戶以辟鬼邪。懸菖蒲之俗晚於懸艾。以艾、菖蒲作人形,或以菖蒲作劍狀,稱為“蒲劍”。此俗始於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月令》中雲:“端午以菖蒲或縷或屑以泛酒”,用以辟邪。

  另有鬆柏枝和葦均可辟邪的說法。舊時,我國人民於春節時,家家門前均要立鬆柏樹枝以驅除鬼邪,鬆被曆代帝王封為“王公”,所以鬼見而畏之。葦是縛鬼之物。《荊楚歲時記》中雲:“元旦門上,‘貼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葦索即蘆葦之索。

  七、其他。

  1.鬼怕痰。有一則傳說雲:先母舅孫公輸卿,言有視鬼者,與三五知交,傾談一室,或坐或臥,均不拘形跡。一臥者,偶欠身吐痰,痰落牆隅。視鬼者不禁狂笑。眾問故,曰“有一鬼,立於牆下。某君唾痰,恰中鬼麵。鬼為痰涎所沄,其一種不耐狀態,實難形容,皺眉搖首,四肢俱動,揮之不能,受之不甘,縮身牆角下,作種種無可奈何狀,故我見之,不禁發笑也。”眾向其指處視之,惟痰涎一掬,另無所見。

  2.鬼怕冷淡。《子不語》卷十四中記載:“揚州羅兩峰自言能見鬼,每日落則滿路皆是,富貴家尤多……”楊子雲曰:“高明之家,鬼瞰其室……貧苦寥落之家,鬼往來甚少,以其氣衰地寒,鬼亦不能甘此冷淡,故也。”“諺雲:窮得鬼都不上門,信矣。”由此可見鬼與人一樣,也是嫌貧愛富的。

  3.鬼怕吹氣。《子不語》卷九中雲:“婁真人勸人遇鬼勿懼,總以氣吹之,以無形敵有形。鬼最畏氣,轉勝刀棍也。”

  另有一傳說,一個唱花臉的大膽戲子,一個人住在房裏,半夜時分,聽見有響動,睜眼一看時,從天花板的窟窿裏伸出一條人腿來,穿著綠褲子,一雙繡花鞋。一會兒,一個姑娘出現在他的眼前。兩人為睡覺的地方爭了起來。姑娘見戲子不讓,就變成了一個很難看的鬼,戲子也不示弱用油彩把臉塗得五顏六色,與鬼對峙。鬼一看,不禁打了個寒噤,隨後,對著戲子吹了三口陰氣。第一口吹得戲子臉上冰涼,第二口吹得他渾身發冷,像掉進冰窟窿一樣。第三口吹得戲子頓時覺得渾身麻木。但戲子心想,邪不壓正,我也吹她三口,隨後,鼓足勁一口長氣吹去,那鬼倒退了一步,第二口吹去後,鬼打了一個趔趄,差點跌倒。吹完第三口,那鬼跪在地上連連求饒,並說她從此再也不敢興妖作怪了。

  4.鬼怕火。蘇北有一個傳說,有一個叫潘大的人,長得五大三粗,膽子也大。一天晚上從朋友家回來準備過橋時,發現木板壞了,河邊站著一個婦女,因為無法過河,正在那裏啼哭。潘大便大發慈悲之心,背她過河。一下到河裏,就覺得背上奇重無比,好不容易上得岸來,發現自己背的是一塊棺材板,他知道自己遇上鬼了,就把棺材板背回家裏,點起火來燒。棺材板燒完後,地上留下一攤血。

  自那以後,人們認為火可以驅鬼,於是,在夜晚行路時,隻要點一支煙,就可以防鬼了。

  還有一個傳說,有一個人叫李醉鬼,常在外麵喝酒,很晚後才回家,回家的路要經過一塊亂墳崗,他也不怕。一天晚上,李醉鬼喝完酒路過亂墳崗時忽聽有人在他耳邊說:“李大哥,我今天下山時把腿摔傷了,你能背我一段路程嗎?”李醉鬼此時迷迷糊糊,看不清它是人還是鬼,便不假思索地說:“行,我背你。”一個影子就爬在李醉鬼身上了。快到家門口時,隻聽背上的“人”說:“謝謝大哥,前麵不遠就是我家,我自己可以回去了。”話剛說完,背上的影子像一股清風吹走一樣,不見了。

  一連半個月,李醉鬼一到這裏就背那個影子,他覺得有點奇怪了,便對老伴說了,老伴聽後還以為他是說醉話,便說:“你明天把它背回來,讓我看看是什麽人。”

  第二天,李醉鬼喝完酒又來到了亂墳崗,影子在那裏等著讓他背它。李醉鬼二話沒說,背著就走。剛到家門口就招呼老伴出來,老伴點著油燈出門一看,不由得“哎呀”一聲,倒在地上。李醉鬼忙問老伴怎麽了,老伴說:“你身後背著一塊棺材板。”李醉鬼一聽也嚇了一跳,我怎麽把鬼背回家了。便悄悄把棺材板放下,招呼老伴取火來,自己抱了一抱幹柴,架起棺材板就燒。火光中隱隱約約看見一個鬼影在掙紮,還不停地乞饒。李醉鬼哪裏肯饒,直將其燒死了。

  第二天,李醉鬼又從亂墳崗上經過時,聽見鬼怪幽靈在叫著:“快跑,李醉鬼來了,誰要敢讓他背,非燒死不可。”

  後來,人們就是根據這一傳說,在小孩生病時,就認為是鬼魂附體,便把病人的外衣脫下,於門口燃起一堆火,把衣服扔到火裏燒成灰,就意味著把鬼燒死了,病也就好了。

  5.鬼怕噴嚏。有一傳說,幾個閑漢在一起閑聊時說,沒有人敢在夜裏去城隍廟。張大膽說他敢去。來到廟裏後,他也有些害怕了,正在此時,廟門外刮起一股怪風,一股寒氣衝了進來。張大膽躲在供桌下麵,被涼氣一吹,不覺“阿嚏”一聲,打了個噴嚏。鬼聽見了,沒向他撲來,反而不停地打起了噴嚏。張大膽趁鬼打噴嚏的時候,拔腿就跑,一口氣跑回家中。

  張大膽回到家中後,心想鬼也會打噴嚏,這樣就好辦了,便在廚房裏拿了一瓶胡椒粉又來到城隍廟。進門一看,見鬼正拿著一條血淋淋的人腿吃著。他揭開瓶蓋聞了一下,又打起噴嚏來。這招真靈,那個鬼也打起了噴嚏,而且越打越厲害,直打得滿地亂滾。

  張大膽很得意,連聞瓶子,連打噴嚏,那個鬼可受不了,它一邊打著,一邊喊饒命,沒有半個時辰,兩腿一蹬,死了。

  從此,打噴嚏治鬼的方法流傳下來了。

  6.鬼怕鐵。俗話說,“手有三兩鐵,不怕鬼和妖。”此俗由鍾馗的“鎮魂神鐵”的傳說而來。陰曹地府的鬼怪差不多都被鍾馗用此小戒尺揍過,久而久之,鬼隻要一見到鐵製的東西,便四處逃命去了。因為它們吃盡了小戒尺的苦頭,生怕再被打了。

  7.鬼怕白米。俗話說,“出門不帶刀,白米別忘袋中裝”。相傳,有一個鬼帶領著三百鬼魂在一處為患,專門捉食小孩。後來有一個打鬼的英雄,名叫“米三抓”,他還是小牧童的時候就得到了真仙的指點,他拿著仙人給他的三抓白米,常進入深山,尋找鬼穴,為民除害。

  米三抓在一日的正午時分找到了鬼穴,從容地掏出米來朝著洞中分三次拋撒進去。米像長了眼睛一樣,一顆米打中一個鬼。米到了鬼身上後,便燃起一團烈火,把鬼燒成了灰燼。

  閻王知道此事後,下令通告地府所有鬼魂,千萬不要靠近身上帶有白米的人,以免引火燒身。從此,不管有多少凶狠的鬼,隻要見了帶白米的人,特別是隻帶三抓米的人,它們都逃之夭夭。

  除了以上所說,民間還認為:紅紙、鐵釘、窗花、方石等物亦能驅鬼。糠、灰、雞蛋,尤其是臭雞蛋也能驅鬼,功效更好。還有說鞭、公雞、狗亦能驅鬼。有了鬼信仰,驅鬼的東西也就多了。

  在鬼信仰中,認為鬼有三技,即“迷”、“遮”、“嚇”。

  蔡魏公有一姓呂的表弟,別號“豁達先生”。有一次,他路過柳湖西鄉時,天色近晚,但行人隱約可辨。此時,前麵來一女子,臉塗脂粉,手拿一根繩子,慢慢向他走來。她一看見呂先生後慌忙躲在一棵大樹下,繩子卻遺落在地上。呂先生把繩子拾起時卻變成了一條草繩,嗅了嗅,覺得有些腥味。心裏已經明白,這女子是一個吊死鬼。便把草索藏在懷裏,繼續向前走去。那女子見呂先生這樣,即刻從樹下走出,搶先擋住了他的去路。呂左行,她攔在左邊,呂右行,她攔在右邊。呂先生心裏明白,這是“鬼打牆”。於是,他直衝上去,那女子無可奈何地發出一聲可怕的長叫現了原形。披頭散發,滿臉流著鮮血,舌頭伸出一尺多長,在呂先生麵前跳著。呂先生也不害怕,對著女鬼說:“你起初畫眉搽粉,是想‘迷’我,我要走,你卻攔路,是想‘遮’我,現在你變成這副樣子,是想‘嚇’我。你所有的本事都用完了,沒有其他技能了。我是豁達先生,你不知道嗎?”

  女鬼聽後,又變回了女子形態,跪在呂先生麵前說:“我是本城施姓人家的妻子,因與丈夫相罵,一時錯了主意,上吊死了。我聽到柳東有一家夫妻不和,想找她作個替身,不料被你截在半路,又將繩子拿去,我實在沒辦法了,請先生超度於我。”

  呂先生問:“用什麽法子可以超度於你?”

  女子說,“你告訴施家,請幾個高僧替我多念些《往生咒》,我就可以托生了。”

  呂先生說:“我就是一個高僧,我也有《往生咒》,我替你念。”說完,便大聲唱道:“好大世界,無遮無礙,死去生來,有何替代,要走便走,豈不爽快。”

  女鬼聽後,恍然大悟,伏在地上朝著呂先生拜了幾拜,便飄然遠去了。

  驅鬼

  鬼觀念由來已久,它早於神靈觀念。在原始神話中,人與自然是渾然一體的,人鬼與自然界的精靈也是混雜難辨的,故而,也就有了鬼即自然,神即鬼的觀念。隨著人世間的兩極分化,鬼神世界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即上層為神,居於上天,下層為鬼,居於地下或荒野之中。大人物死後為神,小人物死後為鬼。善者為神,惡者為鬼。凡夫俗子死後,其靈魂進入下界為鬼。正如《禮記·祭義》所雲:“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人、鬼、神的觀念已經很是清晰了。

  《雲笈七簽·軒轅本紀》中有關於《白澤圖》的傳說:黃帝在東海曾捕一怪獸,名為白澤,黃帝從其口中詳知天下鬼神之事。白澤稱,鬼物計有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種,黃帝命人從其口中依言逐一描畫成圖,並以此昭告天下之人。這一圖譜旨在讓人知鬼識鬼,一旦鬼被識破,直呼其名,鬼必自卻。呼其名字被進而演化成咒語,念咒使鬼現形。《鬼記·封禪書》記載,趙國巫覡多用咒術驅鬼,以後的道人亦用此術。

  驅鬼在我國各民族中都有,它是巫術與民間宗教的一部分。驅鬼有單獨進行的,也有與巫術、宗教儀式混合進行的。但無論以哪種方式出現,都是由巫來完成的。驅鬼活動一般都依靠有本事的巫師進行。

  驅鬼活動有個體趕鬼和集體趕鬼之分。

  個體趕鬼主要是為某一家庭中某人的災病而舉行的驅鬼活動,所驅之鬼也僅是作祟於病人的具體鬼,不是侵害村莊利益的大鬼或鬼群。

  個體驅鬼主要是以送鬼為主,或以黃表紙相送,或以許願方法遣送。也有以符籙方法,利用太上老君的威懾力將鬼驅趕走的。還有用彈灑雞血的、桃木劍東砍西劃的,以柳木弓、桃木箭射草人的。或以雞代鬼,殺而棄之。

  有些物件具有神力。《抱樸子·登涉》中說:林慮山下有一宅,其中有鬼,每有宿者,或死或病。常夜有數十人,衣色或黃或白,或黑。人或男或女。伯夷密以照妖鏡照之,乃是群犬也,乃鏡之力也。古人多以為鏡子可使鬼現形,名之為“照妖鏡”。民間自今有懸一鏡於門頂上之遺風。

  另有一種“下陰”的送鬼方法。使用這種方法是為了知道作祟於病人的究竟是陰間的什麽鬼邪,此法必須由巫師進行。

  集體驅鬼一般是為了全村的清潔平安而舉行的驅鬼活動。為了驅鬼能夠順利進行,這一活動布置得十分森嚴和周密,還要采取一定的辟邪措施。

  無論哪種驅鬼活動都要選擇吉日和適當的時間。尤其是集體驅鬼,更應如此。一般都在農曆二三月舉行,有的每間隔幾年就要舉行一次。驅鬼儀式完畢後,還要“禁村”三天,不準生人進入村莊。這種驅鬼儀式中,充分發揮了巫術的威力,他們有法印、利劍和鐵鏈,還有桃符、符籙以及熊熊燃燒著的清油鍋。

  在驅鬼活動中,除了對付單個鬼祟外,還要對付群鬼的侵擾,並將它們驅逐出村,以保人畜平安。

  個體驅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請神送鬼。即請一位神靈張掛起來以達到驅鬼之目的。一般的也就是用水碗送之。

  驅鬼逐疫

  《後漢書·禮儀誌》中載,漢代宮廷驅鬼逐疫大儺禮儀是: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其儀是選中黃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皆赤幘皂製、執大鞀。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十二獸有衣毛角。中黃門行之,冗從仆射將之,以逐鬼於禁中。夜漏上水,朝臣會,侍中、尚書、禦史、謁者、虎賁、羽林郎將執事,皆赤幘陛衛。乘輿前殿。黃門令奏曰:“侲子備,請逐疫。”於是,中黃門倡,侲子和曰:“甲作食凶,胇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盅。凡使十二神追惡凶,赫女軀,拉女幹,節解女肉,抽女肺腸,女不急去,後者為糧!”因作方相與十二獸舞。喚呼,周遍前後省三過,持炬火,送疫出端門。門外騶騎傳炬出宮,司馬闕門門外五營騎士傳火棄雒水中。

  這其中所提到的“惡凶”,有如:“凶”、“虎”、“魅”、“不祥”、“咎”、“夢”、“磔死寄生”、“觀”、“巨”、“盅”等,都是行儺驅逐的對象。梁劉昭在其《後漢書補注》注解此條時,引用了漢代張衡的《東京賦》中的一段話來對此加以說明:

  “捎魑魅,斫猱狂,斬委蛇,腦方良。囚耕父於清冷,溺女魃於神潢。殘孯虛於罔象,殪野仲而殲遊光。”

  此說與西漢儺中所說又有所不同。有學者認為:張衡的《東京賦》所說的惡凶名稱是使用了當時正式的書麵名稱,而《後漢書·禮儀誌》所記的唱詞則是口頭習用的俗稱、別號,兩者雖然名稱不同,實際所指則是相同的惡凶。它具體所指是:

  一、魑魅,是山林異氣所生鬼怪“人麵獸身”,“四足,好惑人,山林異氣所生”。

  二、猱狂,就是無頭鬼。

  三、委蛇,是水澤中的鬼怪,其狀似蛇。

  四、方良,亦作魍魎,是木石之怪,其性畏虎、柏,故而墓上樹石植柏。

  五、耕父,是給人帶來災害的鬼魂。

  六、女魃,能夠造成人間大旱的旱鬼。

  七、夔虛,《說文解字》中雲:“夔,神虛也,如龍,一足。”但古籍中有多種說法。

  1.《山海經·大荒西經》雲:“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裏,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撅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裏,以威天下。”

  2.《文選·東京賦》薛綜注曰:“夔木石之怪,如龍有角,鱗甲光如日月,見則其邑大旱。”

  3.《國語·魯語》韋昭注曰:“夔一足,越人謂之山繰,人麵猴身能言。”

  八、罔象,《國語·魯語》雲:“水之怪曰龍,罔象。”韋昭注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腫?’”是吃人的水怪。

  九、野仲、遊光,《文選·東京賦》薛綜注曰:“野仲、遊光,惡鬼也。兄弟八人,常在人間作怪害也。”

  古人在行儺驅鬼之儀上,主要是驅以上所列九種鬼怪。有些鬼怪在現在已很少提到,有些鬼怪的名字雖不被人知道,但所驅之法卻一直保留至今,如,人們在墳地立石植柏就是為了驅逐“方良”,也就是魍魎之鬼怪。魍魎是木石之鬼怪,人們就以木石克之。碑這一形式既可誌以墓,又有驅魍魎之作用,為人們所樂意采用的方法。最早,有方相氏至墓地後及墓驅方良,現已無此俗,陝北民間則以“熗葬”之儀行之。所謂“熗葬”即將鐵鍁於火上燒紅,入於墓穴,澆以清油,令發出油氣味。

  另外,陝北民間於天旱時,主要是驅旱魃即女魃。

  以上兩種驅鬼之法不須有巫師,其餘驅鬼則不同,一定要有巫師施法方可驅之。

  祓除邪祟

  王充在《論衡·辯祟》一文中說:“世信禍祟,以為人之疾病死亡,及更患被罪,戳辱歡笑,皆有所犯。起功、祭祀、喪葬、行作、入官、嫁娶,不擇吉日,不避歲月,觸鬼逢神,忌時相害,故發病生禍,絓法入罪,至於死亡,殫家滅亡,皆不重慎,犯觸忌諱之所致也。”這就是說,人們稍有不慎,觸犯了鬼魅邪祟,它們就會無惡不作,給人帶來各種各樣的災難。為了防止鬼魅邪祟對人的侵害,人們就用祓除邪祟的方法來對鬼魅邪祟進行驅除。

  所謂祓除,就是運用一定的巫術手段將鬼魅邪祟象征性地驅逐或消滅,使災禍得到禳解,疫癘得到控製。因此,祓除也叫做“解除”或“解逐”。

  早在我國的神話傳說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祓除邪祟的活動。這一習俗是由神話傳說而產生的。傳說中,顓頊有三個兒子都夭折了,他們死後,一個成了江水中的瘧鬼,一個成為若水中的魍魎,還有一個成了野鬼。這三個惡鬼專門危害人類,使人得病受災。後來出現了一個名叫方相氏的巫官,由他組織了一幫人,並編排出一種專門用來驅除這些鬼魅邪祟的儀式,被人們稱為“驅儺”之儀。每到年終歲末,方相氏就身披熊皮,頭戴金黃色的四目眼鏡,帶領著一班人馬,在野外或宮廷中左衝右撞,到處搜索,或者圍繞著屋子巡遊數圈,口中不斷地發出“儺”“儺”的聲音。有時還要跑到江邊去。這樣做的意思就是表示危害人類,給人類帶來疾病疫癘的鬼魅邪祟已被驅逐出去了。從此人們便可以太平無事了。驅儺形式是我國古代最具典型意義的祓除活動。如,商朝時期“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到了唐代,儺的形式更多了,有“鄉人儺”、“逐除儺”、“驅鬼儺”、“埋祟儺”、“逐前儺”、“大內儺”,等等。唐人羅隱在《市儺》一文中說:“儺之為名,著於時令矣。自宮禁至於下俚,皆得以逐災邪而驅疫癘。故都會少年則以是時鳥獸其容,皮革其麵目。”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