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47章 讖謠(12)

  十五日 下元水官入聖

  十八日 地母娘娘誕

  廿三日 周倉將軍千秋

  廿五日 感天大帝許真人千秋

  十一月

  初四日 安南尊王千秋

  初七日 八蠟神誕

  十一日 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十九日 九蓮菩薩佛誕

  廿三日 張仙誕

  廿七日 董公真仙誕

  十二月

  十二日 蠶花娘娘誕

  十六日 福德正神千和

  廿四日 送灶神

  廿五日 天神下降

  廿九日 南鬥北鬥星君下降

  三十日 廁神誕

  附三:

  與民間諸神相關的民俗節日

  正月

  初一日 接神 放爆竹以避山魈惡鬼

  迎喜神(出門走喜神方)

  祭五聖菩薩(每年正月初一、十五日)

  初二日 祭財神

  初三日 祭天地神

  初五日 接財神(迎五路財神,關帝)

  初八日 祭拜“順星”(即本命星)

  拜仙姑(八、十九、廿八、三日)

  看參星日

  初九日 迎九娘神

  十三日 祭蟲王劉猛將軍

  十四日 迎紫姑(廁神)(也有在正月十三或十五日)

  十五日 燈節 拜喜神日

  十九日 燕九節

  二月

  初一日 中和節 祭太陽星君

  初二日 花神節

  十五日 三都廟會

  三月

  初三日 蟠桃會 祭王母娘娘

  十五日 嫘祖節

  四月

  廿八日 藥王會

  五月

  初五日 端陽節 掛鍾馗像以驅鬼祟

  十五日 瘟神會(又作四月十一日、六月廿五日)

  六月

  初六日 蟲王節

  十六日 魯班節

  七月

  初七日 乞巧節 祭牛郎織女星

  七娘會

  拜魁星

  十四日 祀簷神(防小兒疾)

  十五日 麻姑節

  八月

  初三日 華佗會

  灶君會

  十五日 中秋節 拜月神娘娘

  九月

  初一日 拜北鬥(初一至初九)

  十月

  十五日 祀陳十四娘

  十二月

  初一日 跳灶王

  初八日 臘八節

  十七日 祭窯神(一作十八日)

  廿三日 祭灶(也有在廿四日者)

  廿四日 送灶神

  三十日 換門神

  迎灶王下界(接灶)

  諸神下界日

  附四:

  冥界鬼神誕辰及紀念日

  正月

  初八日 五殿閻羅王神誕

  初九日 玉皇大帝聖誕

  二月

  初一日 一殿閻君秦廣王神誕

  初二日 土地正神誕辰

  初八日 三殿閻君宋帝王神誕

  三月

  初一日 二殿閻君楚江王神誕

  初八日 六殿閻君卞城王神誕

  十八日 後土神誕辰

  廿七日 七殿閻君泰山王神誕

  廿八日 東嶽大帝聖誕

  四月

  初一日 八殿閻君都市王神誕

  初八日 九殿閻君平等王神誕

  十七日 十殿閻君轉輪王神誕

  廿六日 鍾山蔣土地誕辰

  五月

  初五日 溫元帥誕辰(一作十二月十五日)

  十一日 天下都城隍聖誕(一作七月廿四日)

  十三日 關帝聖誕

  六月

  初六日 崔府君神誕

  七月

  初六日 瘟神康元帥神誕

  十九日 值年太歲誕辰

  三十日 地藏王聖誕

  八月

  初三日 灶君神誕

  九月

  初三日 五瘟神誕辰

  初九日 酆都大帝聖誕

  十三日 孟婆神誕辰

  廿六日 瘟神娘娘誕辰

  十月

  十八日 四殿閻君五官王神誕

  十二月

  十五日 瘟神溫元帥神誕

  附五:

  與冥界鬼神相關的民俗節日

  正月

  初一日 接神 放爆竹以避山魈惡鬼

  初三日 祭天地神

  廿三日 喇嘛“打鬼”

  二月

  初二日 祭土地公

  初八日 酆都閻羅天子會

  三月

  上旬 清明節、“鬼節”上墳掃墓,祭拜眾鬼 城隍出巡

  初三日 上巳節 去河邊洗滌汙濁,以消災除邪

  廿八日 東嶽廟會

  四月

  初八日 放生會

  廿二日 城隍出巡

  五月

  初二日 城隍出巡

  初五日 端午節 掛鍾馗像、天師像,以驅鬼祟

  十五日 溫元帥會(又作四月十一日、六月廿五日)

  七月

  十二日 地獄開門日

  十四日 目連節

  十五日 中元節 鬼節 盂蘭盆節 燒紙船,點河燈,普度孤魂

  三十日 地藏節 朝九華山

  八月

  初三日 灶君會

  十四日 五猖會

  九月

  初九日 酆都大帝廟會

  三十日 十殿轉輪王“轉輪會”

  十月

  初一日 送寒衣 焚燒紙糊衣服,為陰間鬼魂防寒取暖

  十六日 血河大會

  十二月

  廿四日 照虛耗(鬼物,一作正月十五日)

  附六:人物

  鄭玄

  鄭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東漢末期經學家,世稱“後鄭”,是為區別於鄭興、鄭眾父子。鄭玄兼通古今經學。從學者經常達數百人之眾。黨禁禍起時,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都被禁錮,遂而閉門不出,專心治學,遍注群經。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戰於官渡,遣子袁譚迫鄭玄從軍,於途中病卒。鄭玄是東漢末期的一代經學大師,一生著述宏富。曾經注釋了《周易》、《尚書》、《毛詩》、《三禮》、《論語》、《孝經》、《尚書大傳》、《中候》、《乾象曆》等典籍。做《天文七政論》、《魯禮禘祫義》、《六藝論》、《毛詩譜》、《駁五經異義》、《答臨孝存周禮難》等,凡百餘萬言。又有門人整理的《答諸弟子問五經》、《鄭誌》等八篇。

  鄭玄所著諸經以古文經說為主,兼采今文經學,雜糅眾家,是漢代經學之集大成者,後人稱他的學說為“鄭學”。他的經學對古代文獻的收集整理有很大貢獻,對現代研究古代文化遺產也具有重要意義。但在他的著述中,喜作綜合,常以不同為同,訓詁中也存在一定問題。如:以《周官》為真周製,凡不合者皆歸入殷製;以《禮》注《詩》,造成許多附會,又常用讖緯之說解經,有迂怪之談。但與其成就相比則是次要的。鄭玄所注除了現今傳世本《十三經注疏》所采用的《毛詩》、《三禮注》尚且存世外,其餘都已散佚。清人袁鈞《鄭氏佚書》,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有一些輯本,孔廣林《通德遺書所見錄》、黃奭《高密遺書》中也有一些輯載;王仁俊《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補編》,《經籍佚文續》有增補。

  《後漢書》卷三十五有鄭玄傳。

  郭璞

  郭璞(276—324),東晉文學家、訓詁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父瑗,建平太守。郭璞博學而有高才,喜歡古文奇字,對訓詁學頗有高深的造詣,又喜歡陰陽卜筮之術。西晉末期,郭璞看到中原局勢動蕩,心中很是憂憤,便攜家南渡。初時擔任王導參軍,元帝賞識他的才學,因而用為著作佐郎。繼而官遷尚書郎。數次上疏言事,對朝廷多有匡益。郭璞與溫嶠、庾亮並為太子司馬紹所看重。然而,郭璞性情放散,不修威儀,又嗜酒好色,時有過度。後被大將軍王敦辟為記室參軍。王敦有謀反之意,命郭璞占卜。郭璞想借占卜來諫阻王敦謀反,便說:“無成。”因而觸怒了王敦,將郭璞殺害,王敦平後被追贈弘農太守。

  郭璞被道教奉為仙人。道教傳說郭璞屍解而去。《洞仙傳》載:“殯後三日,南州市人見璞貨其平生服飾,與相識共語,郭聞之,不信,開棺無屍,璞得屍解之道。今為水仙伯。”

  郭璞所注《爾雅法》、《爾雅音》、《爾雅圖》、《爾雅圖讚》,集《爾雅》學之大成。今存《爾雅注》三卷,列入《十三經注疏》中。又有《方言注》,以晉代語詞解釋古語,可據以考見漢晉語言流變。另有《山海經注》同《穆天子傳注》以及《楚辭》、《子虛賦》、《上林賦》等,注釋數十萬言。

  郭璞的詩賦都很有文采,代表作為《遊仙詩》,共十四首。內容主要是歌頌高蹈遺世,蔑視富貴榮華,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情緒。鍾嶸在《詩品》中說他的詩是“詞多慷慨,乖遠玄宗”,“乃是坎詠懷,非列仙之趣也”。作為代表莊老思想的《遊仙詩》,它的藝術性遠遠超過了一般玄詩,《詩品》又評道:“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劉勰《文心雕龍》亦雲:“景純豔逸,足冠中興。”

  郭璞的作品大都已散佚,明人輯有《郭弘農集》,《晉書》中有其傳。

  張華

  張華(232—300),西晉大臣,博物學家、文學家。字茂先,範陽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庶族出身。幼年孤貧,曾以牧羊為生,學識淵博,辭藻溫麗,圖緯方技之書莫不詳覽。鄉人劉放奇其才,以女妻之。初未知名,阮籍見其《鷦鷯賦》,讚為“王佐之才”,由是聲名始著。魏末,曾任佐著作郎、中書郎等職。入晉,為黃門侍郎,拜中書令,加散騎常侍。武帝與羊祜謀伐吳,群臣反對,他力排眾議,讚成其事,並任度支尚書,統籌糧餉,算定權略,助帝滅吳。吳平治聲譽益盛,有台輔之望,當時詔誥皆由他草定,晉史編撰及儀禮憲章等並歸其掌管。因被權貴所忌,出為都督幽州諸軍事,安北將軍,複被解除兵權,征為太常,尋坐事免官。惠帝即位,任太子少傅,設謀除楚王瑋,進位侍中、中書監,與裴□等共掌機要。“八王之亂”中,因拒絕參與趙王倫、孫秀的篡權陰謀,為倫所害。身死之日,家無餘財,唯文史滿屋,多為天下珍本秘籍。工於詩賦。《詩品》評為:“巧用文字,務為妍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所著《博物誌》是一部涉及內容十分廣泛的書,有雜史,雜記,雜考,方術家言,神話傳說,海外奇談等。既具誌怪小說之特征,又對研究古代文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中關於我國西北地區石油和天然氣的記載,頗有資料價值。原書已佚,今本由後人搜輯而成。原有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張茂先集》。《晉書》有其傳。

  孔穎達

  孔穎達(574—648),唐代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字衝遠。生於北朝,少時曾從隋代大儒劉焯問學,大業初,舉明經高第,後補太學助教。入唐,曆任國子博士、國子司業、國子祭酒等職。長於《左氏傳》、《鄭氏尚書》、《王氏易》、《毛詩》、《禮記》,兼善曆算。曾與魏徵等撰成《隋書》,並奉詔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等撰《五經正義》,為唐代科舉取士的標準書。其經學思想兼取南、北學,主張疏不破注,故不同觀點互見,矛盾之處頗多,未能成一家之言。多言“道”和“氣”,以“大極者未見其氣,大初者氣之始,大始者形之始,大素者質之始”(《禮記·月令正義》)為據,認定氣是從無到有的中介而為宋明理學家開辟先路。主張區別貴賤尊卑,宣稱“使賤事貴,卑承尊,是天道使之然也”(《書·皋陶謨正義》)。斥讖緯學說“假托鬼神,妄稱祥瑞”(《書·鹹有一德疏》),但在《毛詩正義》中又傳布此說。有時稱性生情,性善情惡,有時又稱性情皆本於天,難分善惡,莫衷一是。

  段成式

  段成式(?—863),唐代文學家,字柯古。祖籍臨淄鄒平(今山東鄒平縣),後遷居荊州(今湖北江陵縣)。父文昌,穆宗時宰相。段成式以父蔭官,會昌三年(843)為秘書省校書郎,累遷尚書郎,為吉州刺史。大中七年(853)因事免官。晚年寓居襄陽,和溫庭筠、餘知古、韋蟾等同遊襄州刺史徐商幕府,時相唱和。家中藏書頗豐,常以詩書自娛,博聞強記,尤精佛學。所作《酉陽雜俎》是著名的唐人筆記。《酉陽雜俎》二十卷,續集十卷,分類記載各種異事方物,體製略似張華的《博物誌》。雖大多是迷信神佛之說,但也不乏精篇,如吳剛伐桂等,並保存了一些遺文秘籍,多為後人征引。段成式又工於詩,詩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故稱其詩為“三十六體”。《新唐書·文藝誌》著錄《漢上題襟集》十卷,係段成式、溫庭筠和餘知古在襄陽唱和之作,已散佚。段成式的事散見於《寺塔記》、《塑象記》及《南楚新聞》等。《全唐詩》錄其詩五十六首,《全唐文》錄存其文十八篇,另有清人輯有《段成式詩》。

  孟元老

  孟元老生卒年代不詳,是南宋初期社會風俗學家。自號幽蘭居士。據《東京夢華錄序》稱:孟元老自幼隨先人官遊南北,北宋崇寧二年(1103)定居東京(今河南開封)州西金梁橋,在京度過了他的整個青少年時期。靖康之亂時,避亂遷居江南。因追憶北宋東京的昔日盛況,恐日久後世無聞“論其風俗者失於事實”,乃於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著成一書,感古人“夢遊華胥國”的典故,取名為《東京夢華錄》。該書共十卷,對北宋都城的地理、風俗、習慣及宮廷與民間生活狀況,都有翔實的記載,尤其是對京城市肆風情、諸行店鋪、京瓦伎藝、四時民俗等民間社會生活的記載,頗為珍貴難得,是一部反映北宋城市社會風俗和民間經濟生活的文化史著述,對於今日研究宋代城市民俗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書中列舉的宮廷典儀,朝章國製,也可補宋史之闕誤。

  翟灝

  翟灝(?—1788)清代學問家,字大川,後改字晴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進士。金華,衢州府學教授。一生博覽群書,精心考證,對經史、百家、山經、地誌都有研究,著述甚多。有《通俗編》三十八卷,又著《四書考異》七十二卷,《爾雅補考》六卷,均傳於世。其《家語發覆》、《周書考證》、《說文偁經證》、《大學石鼓補考》等皆稿藏家中。

  楊公

  楊公,即楊端公,名叫楊懷禮,十二歲時就跟人學習陰陽之術,但真正出師是在他三十五歲。出師以後就能獨當一麵。他主要是給人家擇日、下葬、看風水,給死人開路。他還能捉鬼、收鬼。據他自己說,不管什麽鬼都怕他。

  楊懷禮大概是近代人,他的事情主要流傳於四川一帶。說他穿著長衫,是現代人打扮。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