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4章 斯諾登上天安門!中美解凍北京城(14)

  在基辛格的這個工作日結束以前,他還參加了另一次談話。淩晨3點鍾,基辛格被叫到尼克鬆的房間,那是在他們下榻的一家多層飯店的上麵一層。窗外是龐大無比的上海市,閃爍著幾點稀疏的燈光,使人幾乎想不起這裏居住著近1100萬人口。其他一切都沉浸在黑暗之中。中國的大地伸展在美國人麵前,無邊無際,但又模糊不可見。尼克鬆把霍爾德曼也叫醒了。尼克鬆向二人談到這段時間的緊張和興奮,以及他在完成一件大事時往往產生的隱憂。尼克鬆談到了他取得的成就,征求認可和鼓勵。二人充滿熱情地讚美了他的這次豐功偉績,部分地因為對這個孤獨的、受折磨的、欠沉著的人產生了一種奇怪的同情,部分地還因為熬過令人精疲力竭的一個星期之後,萬念俱灰,一心隻想睡覺了。不過,尼克鬆所需要的鼓勵也是容易給的。尼克鬆性格中富於幻想的一麵所造成的言過其實之處是微不足道的。是他想出了對華主動的主意,他推進了這個計劃,冒著單獨幹的國內政治風險,並在訪問中國期間表現得令人欽佩。

  2月28日一早,周恩來在陪同尼克鬆去機場之前來和他話別。這是估量了彼此的能力,並對彼此的目的感到放心的兩個人之間一次文雅和惜別的談話。因為永遠不能肯定西方人是否真正領會其中的意思,周恩來再次闡述了中國在台灣和越南這兩個很可能馬上就引起麻煩的問題上的立場。講到台灣,周恩來再次勸美國人要有耐心。他說:“作為一個大國,我們已經讓台灣問題擱置了二十二年,我們還可以再等一段時間。”關於越南問題,他講得巧妙極了。重申了對河內的支持,但是再次表明這種支持不是基於民族利益,或者意識形態上的一致,而是基於幾個世紀以前中國對越南欠下的曆史舊債。中國顯然可能做出一些物質上的犧牲;但中國不願冒戰爭風險來償還這筆舊債。周恩來敏銳的堅持說,中國之所以避免在公報中聲明和越南有任何特殊關係,是因為不想給人們留下錯誤的印象。周恩來對尼克鬆說:

  “我們非常同情那個地區的人民。我們相信,他們和我們是緊密連在一起的。我們原想把這些寫進公報,但後來考慮到這樣也許會產生其他後果,所以就沒有這樣做……正如毛主席指出的,我們已經勝利了的人民,隻有幫助他們的義務,而無幹涉他們主權的權利。我們欠他們的債,是我們的祖先欠下的。解決以後,我們就沒有責任了,因為我們推翻了舊製度……基辛格博士可以作證,去年7月以來我們盡了最大努力克製自己。然而,緩和世界緊張局勢的關鍵不在那裏,總統先生、毛主席和我本人都明白這一點。”

  中美相互了解,越南戰爭不會影響雙方關係的改善。北京申明采取克製態度,並說緩和緊張局勢的關鍵不在印度支那,這就使人們確信無疑,北京的重點不在於它南部邊界以外的戰爭,而在於中美的關係。3個月以後,蘇聯也表明了同樣的觀點,隻是更加粗率罷了。盡管彼此仇視,也許正因為彼此仇視,蘇聯和北京在這點上意見是一致的,這就是不能讓北越壓倒它們更大的地緣政治上的考慮。

  中美婚姻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尼克鬆的訪華之行是在高昂的情緒中結束的,但後來中美關係的發展並不是靠這個來推動的。中國領導人富於魅力和意識形態熱情,他們是華盛頓所見到的最具有現實主義精神和推行均勢政治的人。從古代起,中國的統治者就不得不抵抗強大的異族鄰居和潛在征服者。盡管他們時常處於軟弱的地位,他們還是勝利了,因為他們深刻了解外族的心理和偏見,並能利用它來服務於自己的目的。19世紀,中國是惟一逃脫歐洲列強的完全占領和征服的捕獲對象。盡管受盡了侮辱和欺淩,但中國巧妙地利用西方關於主權的法律觀點和外國不得幹涉內政的主張,還是維持了自主權。縱觀中國的曆史,每當受到威脅時,它總是設法以夷製夷,而作最後的手段,例如在19世紀,就使西方為了爭奪瓜分中國而互相殘殺。周恩來曾對基辛格解釋在殖民主義時代中國怎樣避免了印度的命運,他說:“一方麵是由於要求統一的強烈願望;另一方麵,這麽多國家都試圖從中國撈取利益,以致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控製它。”

  毛澤東和周恩來運用中國人高超的政治家手腕,用意識形態加強曆史和文化傳統以提高自信心。他們發現尼克鬆是一個天然的夥伴。尼克鬆擔任總統的時期,正是人們普遍反對實力政治的時期,批評他的人斷言,美國要取勝隻能靠它的動機和純潔性。美國人讀到均勢這個概念時,很少不看到前麵加了“過時的”這個形容詞,在這種情況下要讓他們接受經驗教訓是很困難的。這個時代最富於諷刺意味的事情之一,就是由尼克鬆這樣一個有缺點的、在某種事情上胸襟非常狹窄的人來采取主動,領導美國接受一種符合新的現實狀況和適應核時代的可怕危險的和平概念,而對此最能理解的領導人則是中國兩位頭發斑白的長征老戰士。毛澤東和周恩來公開表示,同美國自由主義反複無常的代表人物相比,他們更喜歡尼克鬆。他們對尼克鬆的讚揚,不僅是中國式的巧妙的奉承。俾斯麥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寫道:“感情用事的政策無互惠之可言”。對主權國家來說,可預料性比飄忽的美妙言辭和怪誕的道德說教更為緊要。它們采取什麽行動,必須視其他國家長期的實際行為而定;它們的國內生存和國際安全都可能取決於此。正是這種超越哲學和曆史的共同地緣政治利益,使得尼克鬆這位原來的反共分子和那兩位世界革命的旗手走到一起來了。

  通過後來幾年精心培育的交往,中美之間發展了一種相互支持的關係,但又幾乎從未用明說的方式協調雙方的策略。中國領導人原來對美日同盟關係持敵視態度,但很快他們就認識到,這是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持續利益的一種保證以及對日本獨行其是的一個製約。不久,中國就大力支持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密切關係了。有一次,毛澤東建議基辛格下次訪問亞洲時,在東京逗留的時間一定要和在北京的時間一樣長,應當照顧一下日本的自尊心。中國甚至強調美日關係比美中關係更為重要。美國同北京關係的一個優越之處在於,中國沒有迫使美國或者日本改變輕重親疏名次。

  在大部分動亂地區,中國一直是一種穩定力量。中國的動機並不是鼓勵美國的野心,而是要遏製蘇聯的擴張。中國的目標並不是在各個方麵都與美國的目標一致。北京願意看到美國人和蘇聯人爭吵,這樣它無需付任何代價就可以和美國建立合作關係。中國領導人希望一種明確的結盟關係,勝似看到美國執行對蘇聯和北京保持等距離的政策,其間,美國略為傾向於北京,因為北京是弱的一方。就美國來說,他們對這種新關係的永久性不抱幻想。北京和華盛頓為方便而“結了婚”,這種關係變得帶有感情色彩,這主要是由於中國人在影響心理方麵頗有技巧,而美國人則對一個不複存在的、也許從未存在的中國抱有懷念之情。一旦中國強大得足以自主的時候,它可能會拋棄美國。它甚至可能轉而反對美國,如果根據自身利益的考慮中國認為需要這樣做的話。在這之前,如果蘇聯還不曾首先對中國發動軍事進攻以圖擺脫孤立地位的話,可能被迫真正緩和同美國的緊張關係。不管中國的長期政策如何,隻要美蘇對抗,美國的利益在於同中國合作,並支持中國的安全和頂住外來壓力。

  尼克鬆的隨行記者團並不關心北京之行的深遠意義。一個星期沒有舉行記者招待會簡直使他們發瘋了,不停的宴會和要命的敬酒使這些無冕之王暈頭轉向。他們大概打心眼兒裏認定了尼克鬆的首創勁兒是鬧不出什麽名堂來的。他們吃飽喝足了,缺的是刺激。於是,他們如同老虎撲向扔進鐵籠裏的鮮肉一樣抓住了上海公報。2月28日的《華盛頓郵報》在報道的開頭寫道:

  “尼克鬆總統答應了中國的要求,第一次公開保證從台灣撤出所有美國軍隊和軍事設施……總統所作的這些重大讓步看來換回了一些比較次要的東西,這就是,中國同意對美中之間的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新聞交流和貿易往來提供便利。這裏的許多觀察家在權衡總統所作的讓步時,感到中國人在這場交易中占了便宜……看來,中國官員對這些討論的結果感到高興。”

  這位作者根本沒有注意到關於霸權和不使用武力的段落,同樣也忽略了美國承諾從台灣撤出的條件。

  有一個電視評論員發現,公報裏沒有提到或重申美國對台灣防務的義務,於是得出結論說,中國在公報中所得甚多,而所失甚少。其實,中國在公報裏沒有對美台防禦條約進行慣常的譴責,同樣可以被引證為中國的一個讓步,而喬冠華也確實這樣對基辛格講過,中國放棄了它長久以來所堅持的立場。無論如何,這位評論員忽視了一個事實,即美國在中國的土地上重申了他們對台灣的防務所承擔的義務。

  2月28日《底特律自由新聞報》上一位同樣深刻的觀察家說:“中國得到台灣,美國得到蛋卷兒。”《新聞日報》對它的報道冠以這樣的標題:“別了,衝擊波”和“一致認為:對華外交搭橋,美國付價太高。”《波士頓環球報》的標題:“尼克鬆在台灣問題上讓步,保證撤離”。

  後來,特別是在尼克鬆回到美國在華盛頓發表談話,重申美國的義務未受影響以後,這些聳人聽聞的標題才平息了下來。《美國科學箴言報》寫道:“尼克鬆總統所同意的就是他早已決定要做的事。”隻要防禦條約依然有效,“什麽都沒改變”。《華盛頓郵報》2月29日的一篇社論對上海公報進行了有水平的分析,並代尼克鬆反駁了關於“出賣”台灣的譴責――鼓勵這種譴責的人中也有這家報紙自己的記者。不過這類消極報道終究還是被尼克鬆訪問北京的有目共睹的影響所淹沒了,幾乎每一個美國家庭都能夠從自己的電視屏幕上親眼看見這個影響。這一次白宮的公共關係戰略終於成功了,而且還發揮了外交上的作用。電視圖像壓倒了印刷文字;公眾在看了美國總統在往昔的敵國的首都受到歡迎的場麵以後,對於就文件所進行的複雜分析便簡直不感興趣了。

  中國之行以後,對雙方真正優先考慮的事不存在任何疑問了。有好多年,美國是同北京有政治關係而又無需同台北斷絕外交關係的惟一國家。尼克鬆訪問後的年月裏,中國領導人反複向美國強調毛澤東的觀點,即台灣是個次要問題;主要的共同問題在於保持世界均勢。除了名義以外,中美實際享有了外交關係;雙方通過固定的渠道和北京最上層保持著密切的聯係;同大部分多年以前承認北京的西方國家政府相比,華盛頓同北京的來往要頻繁得多。1973年在彼此首都建立聯絡處以後,兩國甚至有了事實上的大使館來增進隻有在友好國家之間才存在的經濟、文化和民間的往來。惟一令當時美國感到不足的是,隻要台灣當局的“大使館”還在,中國領導人就不願到美國去。

  有人認為,貿易和交流的重大發展是雙方的目標,這些目標沒有達到,中美應該感到失望。其實,這對雙方來說隻是占第二位的。

  在離開北京回美國的飛機上,由於當時還不知道事情的發展,美國人有一種奇怪的複雜心理。尼克鬆很了解國際事務,知道他贏得了一場真正的外交上的勝利。但同時,他也有足夠的政治頭腦使他意識到,如果第一批新聞報道決定了公眾的情緒,支持他的老保守派可能使他麵臨怎樣的危險。回美國後,尼克鬆會見參眾兩院的兩黨領導人,並得到了有力的支持。興致一高,他甚至想也許能夠一舉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散會時,他叫住富布賴特參議員,勸他不要再在越南問題上進行公開批評,因為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如果再繼續爭辯下去,“弦會繃斷的”。尼克鬆用手指著目瞪口呆的富布賴特說:“怎麽樣,比爾,同意了吧?”這位參議員有點疑惑地站在那裏。

  中國之行在美國越來越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成功。由於美國公眾從中國之行獲得了希望,越南問題變得不那麽像是不可解脫的夢魘,而更像是應當迎接而取勝的挑戰了。

  上海公報

  中美雙方1972年2月27日在上海就聯合公報達成協議,史稱中美聯合公報,由於是在上海定稿和公布的,因此通常稱為上海公報。公報全文如下:

  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的邀請,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理查德?尼克鬆自1972年2月21日至2月28日訪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陪同總統的有尼克鬆夫人、美國國務卿威廉?羅傑斯、總統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國官員。

  尼克鬆總統於2月21日會見了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兩位領導人就中美關係和國際事務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

  訪問中,尼克鬆總統和周恩來總理就美利堅合眾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以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進行了廣泛、認真和坦率的討論。此外,國務卿威廉?羅傑斯和外交部長姬鵬飛也以同樣精神進行了會談。

  尼克鬆總統及其一行訪問了北京,參觀了文化、工業和農業項目,還訪問了杭州和上海,在那裏繼續同中國領導人進行討論,並參觀了類似的項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領導人經過這麽多年一直沒有接觸之後,現在有機會坦率地互相介紹彼此對各種問題的觀點,對此,雙方認為是有益的。他們回顧了經曆著重大變化和巨大動蕩的國際形勢,闡明了各自的立場和態度。

  中國方麵聲明: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曆史潮流。國家不分大小,應該一律平等,大國不應欺負小國,強國不應欺負弱國。中國決不做超級大國,並且反對任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方麵表示:堅決支持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爭取自由、解放的鬥爭;各國人民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本國的社會製度,有權維護本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外來侵略、幹涉、控製和顛覆。一切外國軍隊都應撤回本國去。中國方麵表示:堅決支持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人民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作的努力,堅決支持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的七點建議以及在今年2月對其中兩個關鍵問題的說明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級會議聯合聲明:堅決支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1971年4月12日提出的朝鮮和平統一的八點方案和取消“聯合國韓國統一複興委員會”的主張;堅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複活和對外擴張,堅決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願望;堅決主張印度和巴基斯坦按照聯合國關於印巴問題的決議,立即把自己的軍隊全部撤回到本國境內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停火線的各自一方,堅決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維護獨立、主權的鬥爭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人民爭取自決權的鬥爭。

  美國方麵聲明:為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需要對緩和當前的緊張局勢和消除衝突的基本原因做出努力。美國將致力於建立公正而穩定的和平。這種和平是公正的,因為它滿足各國人民和各國爭取自由和進步的願望。這種和平是穩定的,因為它消除外來侵略的危險。美國支持全世界各國人民在沒有外來壓力和幹預的情況下取得個人自由和社會進步。美國相信,改善具有不同意識形態的國與國之間的聯係,以便減少由於事故、錯誤估計或誤會而引起的對峙的危險,有助於緩和緊張局勢的努力。各國應該互相尊重並願進行和平競賽,讓行動作出最後判斷。任何國家都不應自稱一貫正確,各國都要準備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檢查自己的態度。美國強調:應該允許印度支那各國人民在不受外來幹涉的情況下決定自己的命運;美國一貫的首要目標是談判解決:越南共和國和美國在1972年1月27日提出的八點建議提供了實現這個目標的基礎,在談判得不到解決時,美國預計在符合印度支那每個國家自決這一目標的情況下從這個地區最終撤出所有美國軍隊。美國將保持其與大韓民國的密切聯係和對它的支持;美國將支持大韓民國為謀求在朝鮮半島緩和緊張局勢和增加聯係的努力。美國最高度地珍視同日本的友好關係,並將繼續發展現存的緊密紐帶。按照1971年12月21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決議,美國讚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停火繼續下去,並把全部軍事力量撤至本國境內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停火線的各自一方;美國支持南亞各國人民和平地、不受軍事威脅地建設自己的未來的權利,而不使這個地區成為大國競爭的目標。

  中美兩國的社會製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製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幹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國際爭端應在此基礎上予以解決,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準備在他們的相互關係中實行這些原則。

  考慮到國際關係的上述這些原則,雙方聲明:

  ――中美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

  ――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衝突的危險;

  ――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議或諒解。

  雙方都認為,任何大國與另一大國進行勾結反對其他國家,或者大國在世界上劃分利益範圍,那都是違背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的。

  雙方回顧了中美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嚴重爭端。中國方麵重申自己的立場:台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決台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幹涉;全部美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台灣撤走。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台”、“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和鼓吹“台灣地位未定”的活動。

  美國方麵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台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