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7章 三進三出中南海!小平光輝燭千秋(10)

  上午10時許,76歲的鄧小平站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門前,迎接比他還大八歲的哈默博士。

  滿頭銀發的哈默一到鄧小平麵前就緊握著他的手說:“你氣色這麽好,身體很健康!”鄧小平說:“你年歲那麽大,氣色還這樣好!”哈默說:“等你活到我這個年紀,你的身體一定比我還要健康!”

  互致問候以後,他們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友好談話。

  這是鄧小平第三次會見哈默了。

  1979年2月,鄧小平應邀訪問美國。在美國南部新興工業城市休斯敦的一個盛大歡迎晚會上,他與哈默初次相識。當譯員按慣例向鄧副主席介紹哈默博士的經曆時,鄧小平止住了譯員的話,對哈默說:“中國許多人都知道哈默先生,你是列寧的朋友。蘇聯困難的時候,你幫助過他們。我們歡迎你到中國來訪問。”

  鄧小平的這個表示,使得哈默非常欣喜,他說:“我很願意到中國去,可是我年紀太大了,坐一般民航飛機我受不了。可是中國又不讓專機降落。”鄧小平聽了哈默的話笑了起來,說:“這很簡單,你來之前先來個電報,我們會作出安排的。希望你多帶專家來。”

  這第一次相見,給哈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三個月以後,哈默私人的波音七二七飛機就降落在北京機場的跑道上。當時,我國實行對外經濟開放政策還不久,許多外商還在等待觀望。而哈默先生已經帶著20多位專家來到了中國,並與中國有關方麵開始了認真的會談。

  哈默第二次見到鄧小平是在1981年7月3日。賓主就中國同西方石油公司在石油、煤炭開發及其他領域的合作等問題進行了愉快的交談。

  在第三次會見一開始,哈默就高興地告訴鄧小平:“我遵守諾言,又來了,我們與中國合作開發平朔煤礦的協議書已經簽訂了。”“我非常感謝鄧副主席親自過問,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和鼓勵,使協議書得以很快簽了字。”

  鄧小平回答說:“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中國煤炭開發總公司和美國西方石油公司所屬島溪煤炭公司關於合作編製開發山西省平朔礦區安太堡露天煤礦可行性研究報告協議書,是在鄧小平會見哈默的前一天簽署的。這是迄今為止中外合資經營的一個最大項目。雙方的合作方式是契約式經營,共同投資,共擔風險。投資約5.5億美元。年產原煤1500萬噸,島溪公司負責3年完成基本建設,1985年出煤。中方負責解決運輸問題。日常生產管理,前十年島溪任正職,中方任副職,之後十年由中方任正職,島溪任副職。如第一階段合作成功,再商談第二階段的合作。

  這項協議書的簽訂表明,中國堅定不移地執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願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對外經濟合作。

  中國煤炭開發總公司曾邀集了各方麵的專家,對這個合作項目的技術、財務、法律以及綜合經濟效益等方麵的可行性問題進行反複的論證,並請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進行谘詢,最後,才確定與哈默的公司合作。

  哈默在他舉行的答謝宴會上也說:作為一個企業家,我們的決定與行動是經過周密考慮的。我們認為中國政治上穩定。最近,中國正在精簡政府機構,起用新人,這必將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更為有效。中國的經濟調整,針對國家與人民的需要,重新安排了農業和工業的發展順序,把能源和交通運輸提到重要地位,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國家財政預算及進出口貿易平衡等各個方麵都獲得了很大的進步。總的來說,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政治上穩定、經濟上不斷發展、能源前景廣闊、強大而進步的中國。它對外實行開放政策,歡迎各友好國家到中國投資,促進中國經濟貿易的繁榮。

  在這次和鄧小平的會見中,哈默把他幾度中國之行的觀感濃縮為一句話:“對中國的領導我很有信心,你們的事業一定成功!”

  哈默是見過列寧的美國企業家。

  這次與鄧小平會見時,哈默又回顧了60年前他與列寧合作的往事。他強調指出:“中國搞現代化的政策與列寧當年的新經濟政策相似。當時蘇聯不實行新經濟政策就不會發展。我每次來中國都看到有很大進展。”

  人們知道,就吸收外國資金、發展中外經濟往來這一點看,當年列寧的政策和現在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確是相似的。但是,當年俄國的情況和任務,同現在中國的情況和任務,又是不大相同的。

  哈默,1898年生於紐約市,父親是一位醫生。當他從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畢業時,他既擁有醫學博士學位,又握有百萬家產。

  1921年,哈默大學畢業後,要等六個月才能開始實習。這時他聽說蘇聯烏拉爾地區正在鬧傳染病,斑疹、傷寒流行,就決心去那裏幫助撲滅流行病。他買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軍隊剩餘物資中的野戰醫院設備,運到了蘇聯,指望在實習開始前的等待期間裏,多獲得一些醫療知識和經驗。他沒有想到,自己會由此敲開同蘇聯做生意的大門。在行醫中,他很快發現,蘇聯當時迫切需要的不是醫藥,而是糧食。他告訴當地蘇聯維政權:我可以用船運來穀物,隻要你們裝上能在美國出售的貨物。這個條件是不高的。當地官員同意了。他於是運來了百萬蒲式耳小麥。列寧會見了這位當時隻有23歲的美國青年。列寧建議哈默接受一兩項蘇聯的特許權,於是哈默萌發了經商的念頭。他選擇鉛筆製造和石棉開采兩項貿易,建立了進出口機構,同時成為38家美國第一流大公司在蘇聯的代表。

  哈默博士在蘇聯居住了九年,其間經常見到列寧。列寧在給斯大林的信中說:“全力支持這些人和他們的企業。”“這是通向美國商界的捷徑,我們必須盡量利用這條通道。”哈默正是憑借列寧的支持才取得了成功的。

  在這次會見鄧小平時,哈默提出,希望今後能經常到中國來,“我要常駐在這裏督陣”,直到“把煤開出來,運到港口裝船為止”。他認為:“現在是一個曆史關鍵時刻,我們的合作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對於他的請求,鄧副主席表示可以幫助解決。

  哈默在與鄧小平的會見中,就我國經濟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認為,中國應該盡快發展高效的液態肥料,迅速把農業搞上去,這樣就可以不再進口糧食,並力爭能夠有所出口。他說:“我認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吃飯問題,一個是能源問題,中國在這兩個方麵都能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這兩方麵的成功,就能幫助第三世界,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他表示,願意在化肥、畜牧業等方麵和中國發展合作。

  哈默在北京時,喜歡引用一句中國名言:“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是的,中外經濟合作的航程雖然才開始不久,但它的前景是廣闊的。一切願意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同中國做生意的人,他們的願望是可以實現的。中國對外開放的政策是不會改變的。

  同舒爾茨的一次談話

  1983年2月,鄧小平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美國國務卿、裏根特使舒爾茨時,據實抨擊了裏根政府在中美關係上霸權主義行徑。

  會談是以禮相待的。鄧小平首先熱情地邀請客人入座,然後笑問道:“舒爾茨特使這次來中國還生活得愉快嗎?”

  “很好,謝謝中國的熱情招待。”舒爾茨通過翻譯,笑道:“裏根總統要我轉達他對鄧小平先生的問候!”“謝謝他的好意。”

  鄧小平很快把話引入正題,“自1972年《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以來,中美關係發展比較正常。作為中美雙方,我們都應該珍惜這種關係。”

  “但是,鄧小平先生。”舒爾茨說,“在某些地方,還是發生了些小摩擦的。”

  “是。有摩擦,但責任不在中國。”鄧小平指出,“就說技術轉讓吧,中國並不是非領先美國的先進技術不可。老實講,我們搞現代化主要是靠自力更生。即使美國的技術可以全部轉讓,中國也未必就全部買進。”

  “某些尖端技術。”舒爾茨略帶傲慢地搖搖頭,“可能也不是貴國自力更生所能辦到的吧。”

  “不,舒爾茨特使,您錯了!”鄧小平用事實駁斥,“原子彈、氫彈和所有的核武器,算得上‘尖端’吧?美國這方麵的技術一直在對中國搞封鎖。但是,我們不都一一通過獨立鑽研,自力更生,辦到了嗎?”舒爾茨沒有那麽傲慢了。

  “問題不在於美國對我們轉讓什麽,而在美國究竟把中國當做潛在的敵人,還是真正的朋友?”鄧小平坦率而又嚴肅地對舒爾茨說,“時至今日,許多中國人心目中,對同美國能不能交朋友,美國夠不夠得上朋友,還存在著許多疑問呢!”

  “這……未免太多心了吧?”舒爾茨感到尷尬。

  “不,這是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的。”鄧小平繼續說道,“別說曆史上美國對中國不平等,就是現在,也未必平等。前不久,美國司法機關公然企圖‘傳訊’中國政府,這是典型的霸權行徑,真是豈有此理!請特使轉告裏根政府,中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神聖不可侵犯。我們對此提出嚴正抗議!”

  “鄧小平先生有所不知,美國司法製度是獨立的。”舒爾茨辯解道,“政府無權過問呀!”“如此說來,美國實際上就有三個政府了:國會,內閣,法院。那麽,究竟要人家同你們哪個政府打交道才好呢?”一席話,義正詞嚴,舒爾茨無言以對。

  會見結束時,鄧小平說:“請轉達我對裏根總統的問候。並告訴他:中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受侵犯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了!”

  曲陽新村詢民情

  1983年2月21日上午,鄧小平同誌在胡立教、汪道涵、楊堤等同誌陪同下,視察了上海北區的曲陽新村。他們首先走進了曲陽菜場。這時早市已過,一些櫃台仍在營業。

  “是國營的嗎?”小平同誌問。

  “這是知青辦的合作菜場。”虹口區委書記沈敏康回答。

  小平同誌高興地朝青年營業員們點點頭,說:“知青辦的好嘛!”

  小平同誌等一行接著來到了新建的百貨商場。這也是一家知青辦的合作企業。小平同誌仔細地觀看了櫥窗裏和貨架上陳列的商品,關切地詢問:“居民需要的東西都有得賣嗎?”當聽到說“居民日常生活用品都有供應”以後,他笑了。

  趕來看望小平同誌的人越聚越多,許多人都想靠得近一些。小平同誌連聲問:“新村的文明設施跟上去了沒有?”“這裏的住宅是哪一位工程師設計的?”大家看到小平同誌身體健康,精神很好,都感到十分高興;對小平同誌深入群眾,關心人民生活,無不心情激動。

  小平同誌等一行,接著來到大連西路250弄22號一戶居民家裏。這家女主人姚鳳蘭,是上海服裝二廠的退休工人,正手拿抹布在揩台子。她看到有客人來了,連聲說:“請進,請進。”她的丈夫和兒子都上班去了,隻有新過門的媳婦還在家裏。

  小平同誌隨著陪同的同誌,先走進了姚鳳蘭兒子的新房。新媳婦小丁認出了鄧小平同誌,一時呆住了,激動得話也說不出來。小平同誌聽說她去年12月剛結婚,熱情地同她握手,親切地說:“祝你們幸福!”小丁有點靦腆地點點頭,激動地說:“鄧副主席好!”

  小平同誌環顧了新房裏的擺設,又來到姚鳳蘭的房間。小平同誌同她握手,親切地問:

  “你們生活好嗎?”

  姚鳳蘭說:“我們生活得很好。”

  汪道涵同誌指著五鬥櫥上和床邊櫥上兩隻用紅色絨布套套住的機子問:“這是兩台電視機?”

  姚鳳蘭說:“是的,我們原來有一台9英寸的,兒子結婚,又買了一台14英寸的。”

  小平同誌聽到她的回答,滿意地說:“你們生活好,我就高興!”小平同誌接著問:“這住房有洗澡間嗎?”姚鳳蘭說:“有!還是瓷磚鋪的哩。”小平同誌走到浴間門口,朝裏麵仔細看了看,然後向主人熱情告別。

  這時,周圍站滿了居民群眾,四周的窗口還伸出了人頭,大家招手向小平同誌問好。小平同誌先舉起右手,然後又用雙手合抱,向大家致意。

  1983年6月18日上午,初夏明麗的陽光照進人民大會堂。從大會堂北門東大廳傳出陣陣歡聲笑語。鄧小平同誌正在這裏同出席1983年北京科技政策討論會的20位外籍華人科技專家愉快地交談。

  鄧小平在會見客人前已經聽取了國家科委領導同誌的匯報。他向客人們熱烈祝賀討論會圓滿成功。他說:“討論會是個新的方式,這次會議開了個頭,以後可以繼續下去。在一年中,作一些準備,到中國看一些材料,再集中討論一次,十分重要。下次討論題目還可以更集中一些。”

  這些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有成就、有名望的科學家,開始與鄧小平握手時還有點拘束。當聽到小平同誌親切的話語時,他們的話匣子也打開了。

  美國全國科學院院士、貝爾實驗室電子物理部主任田炳耕坐在鄧小平旁邊。他親切地問道:“您身體很好吧?”79歲的鄧小平說:“還可以。沒有大毛病。當然,自然規律不能違背。”他接著說:“我的辦法是日常事情少管。”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工學院院長葛守仁教授說:“有些事你非管不可。”

  大家熱烈地談起人才培養問題。

  過去幾天,這些外籍專家和30多名中國專家一起,圍繞科技政策、規劃、管理及一些專業領域的技術方向等宏觀的、戰略性的問題交換了意見。這些外籍科學家的專業領域廣泛,包括計算機、通訊、生物技術、農業工程、能源、化工等,他們對我國在科技領域裏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人才培養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小平同誌說,“益處很大”。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物理教授聶化桐說:談到人才培養,這次大家都感到,中國要培養一批既有管理能力又有科技水平的人才。這樣科技政策執行才有效。

  鄧小平說:我們是缺乏這方麵的人才。我們有人,但要經過訓練,大有希望的還是40歲左右的人,要學點東西,學會管理。所以青年人、中年人的培養是我們目前最大的課題。各行各業都是這樣。當然,不是說老的沒有用。

  鄧小平說,40歲左右、50歲以下的人要加以培養,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成千上萬。幾年後,他們要接班,這是我們改革的核心問題。這個問題不是三五年能解決好的,要花十年。

  劉全生教授是美國通用原子能技術公司的能源專家。他問鄧小平:是不是將來也開個教育政策討論會?

  人們都還記得,幾年前由於小平同誌的倡議,全國大學招生由“推薦”改為考試,推動了億萬青年人的學習熱潮。他的心裏時時裝著教育。他麵對專家的提問,回答說:可以嘛。

  他強調說:“搞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知識問題,趙紫陽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智力投資要加速,不過也不能太快,主要是沒有錢。但要作為投資的重點之一。從經濟建設來講,能源、交通是重點。但更重要的恐怕是智力開發。”

  專家們見小平同誌興致勃勃,大家就更加無拘無束,爭相提問或發表見解。這場禮節性會見活動變成了討論會。

  有些專家談到了我國科技人員區域性流動問題。他們提議,科技人員在科學院工作幾年以後,可以到大學工作幾年,再到生產部門工作幾年,這會有很大好處。

  小平同誌說:這個意見很對,我們肯定要辦。這樣對各部門、對科學家本身都十分有利。不然學非所用,不能發揮專長,是知識的浪費。

  他指出,由於長期以來“各霸一方”,做起來就難了,要逐步地改。

  葛守仁教授接著說,中國領導人的眼光很遠,我們很佩服。今年授予18個博士學位,以後應該大大增加,因為大學培養人要靠這些專家。

  美國柏克德電力工程公司首席工程師梁佩璐說:“中國應該培養一批係統工程學方麵的科技人員。有幾門功課,在美國工程院校是必修的,象決策學、工程經濟學、企業管量學、係統工程學。鄧主席剛才談的都是係統工程學的觀點。”

  鄧小平擺了擺手,說:“係統工程學,我們前幾年才看到。過去,我們注意基礎理論,像物理學等,係統工程學方麵忽視了。前兩年才重視。”

  參加會見的方毅插話說,這方麵的書,國內有人在寫。過去錢學森寫過,現在各大學也在提倡。

  在座的外籍科技專家對於中國的國情和傳統是素有了解的。特別是近幾年,他們多次來華訪問,溫故與知新兼而有之,對中國科學技術的短長得失,有所研究。同時,他們知道,小平同誌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講他要做科學工作者的“後勤部長”,對科技發展事業很熱心。所以,他們暢談了自己的看法。

  在座的北美科技專家還饒有興趣地談起了其他方麵的問題。

  美國馬裏蘭大學生物係教授孔憲鋒問,中小學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是否也要改變一下!

  鄧小平說:農村教育有希望。最近農村教育探討了新的路子。小學可以民辦,農民有錢了,他們請專家很肯花錢。過去不可能,一個農民年收入才幾十塊錢。現在有每人平均收入300元、400元以上的農戶了,萬元戶也有。如今,他們請專家,重視知識。他說,小學由農民辦,國家集中精力搞中學、大學教育,就可以把中學教育加強。這個路子才開始。

  談到農村,小平同誌向大家介紹了他不久前去江蘇等地視察的情況。他說,江蘇搞得不錯。就拿無錫來說,產值按人口平均接近700美元。江蘇全省按人口平均是500多美元。江蘇人吃肉比較多,穿也沒有問題。用嘛,電視機多起來了,洗衣機也多了。到了本世紀末,我們國家工農業總產值按人口平均達到800美元,我們的日子就好過了。

  聶華桐提出,農村情況很好,要好好發展一下,希望政府貸一部分款給農村,使生產更加發展。

  鄧小平說,現在農民有錢啊!農村存款已有300億元。貸款也可以麽。問題是對萬元戶宣傳太多,這不好,要照顧到全麵。社會主義的好處是:盡管中國犯了很多錯誤,但能保證貧困地區的人穿上衣,吃上飯。我們反對平均主義,因為它不利於發展。三中全會提出,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好事。

  廖子照是廖承誌的親戚(他的婚禮是由何香凝老人主持的),現任美國大陸海外石油公司副總裁。他請鄧小平談談經濟體製改革問題。

  鄧小平說,這個問題很複雜。經營管理,如何提高經濟效益,包括利改稅,都是改革中的問題。要逐步來,步子一定要十分穩妥。

  有些專家問:中國的政策會不會變?信心如何?

  小平同誌說,不會變。路子走對了,人民高興,我們也有信心。路子走對了,為什麽要變呢?要變的話,隻會變得更好。對外開放政策隻會變得更加開放,路子不是越走越窄,隻會越走越寬。路子走窄的苦頭,我們是吃得太多了。如果走回頭路,就會回到落後、貧困的狀態。

  小平同誌接著說:我們完全有信心地說,本世紀末的目標可以達到。我們搞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是中國式的社會主義,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能力,以自力更生為主。我們是這樣來製定自己的政策的。看來路子是對的。既然是對的,為什麽要改呢?

  談到政策不變,鄧小平向客人們談到了對祖國統一大業的看法。這是海外人士最關心的問題,專家們靜靜地聽著,許多人不停地記著筆記。

  鄧小平說,將來祖國統一後,我們對台灣的政策也不會變,允許台灣有自己的軍隊。如果台灣發生財政困難,要求補貼,中央政府可以給予補貼。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祖國要統一,不統一就沒有出路。我們這些人歲數都不小了,都希望中華民族來一個真正的統一。前人沒有完成的事業,我們來完成,我們的後人總會懷念我們的。如果不做這件事,後人寫曆史,總會責備我們的。這是大事,前人沒有完成,我們有條件完成。”

  鄧小平說:“我們同很多人講過第三次國共合作。過去我們講‘國共合作’,現在我們並不講‘共國合作’(這時,笑語四起)。國共合作,首先是平等的合作,平等的商量。不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而是兩黨商談。我們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要充分考慮台灣能接受的條件。我們不能講空話,要充分照顧到現實,也要充分照顧到將來。”

  在座的外籍科學家祖籍都在中國,不少人在中國讀了小學、中學、大學。他們多麽希望中國各行各業人才輩出,早日實現“四化”,早日看到中國統一啊!

  會見結束了,為期五天的討論會也要在當天下午閉幕。

  這次難忘的會見在專家們的心目裏是討論會的高潮。大家就要分別了,但又戀戀不舍,盼望著來日重逢。唐人有詩雲:“千裏有同心,十年一會麵”。海外的朋友們都非常關心我們的建設,關心我們的科技事業,而古代的交通條件是無法與現代相比的。因此參加討論會的中國專家建議把這句詩改一改:“萬裏有同心,一年一會麵”,這也表達了海外專家的共同願望。

  八十高齡,黃海擊浪

  鄧小平同誌喜愛遊泳,尤其喜愛到大海中遊泳,水闊天舒,波濤起伏,方顯出擊水者的雲水襟懷和剛毅本色。

  1983年和1984年之夏,小平同誌接近80高齡,依然興致勃勃地到渤海、黃海劈水擊浪,從容泅渡。

  他經常對友人說:“我能遊泳,特別喜歡在大海中遊泳,證明我身體還行;我打橋牌,證明我的腦筋還清楚。”遊泳和橋牌,是小平同誌的兩大業餘愛好。這種體力和智力的交替鬆弛和反複磨練,是不是對他倡導和支持中國大地上的撥亂反正和改革事業,起了職極的潛在的影響呢?!

  1983年夏,小平同誌的棒槌島之遊,留下了珍貴的攝影記錄,從而使一切敬仰小平同誌的人們形象地看到這位中國政治風浪中的中流砥柱似的偉人,如何度過他的餘暇。

  是年7月,大連市延伸到黃海之濱的棒槌島――島上綠陰覆蓋,景色宜人;島外白浪滔天,氣勢壯闊。

  小平同誌是在到東北和華北一些地區之後來到黃海之濱的。他在長途跋涉之後仍然保持著濃烈的遊興。

  棒槌島的7天,除了一天因海上漂浮油汙而沒有下海外,小平同誌每天上午都投入大海,與風浪為伍,極目蒼天,心曠神怡。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