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1章 創業艱難百戰多——漢高祖劉邦(10)

  漢高帝八年(前199),劉邦再度親率大軍在東垣(後改名為真定,今河北正定)討伐韓王信餘部。此戰劉邦盡管以優勢兵力而獲得勝利,但是似乎漢軍傷亡很重,有兩事可以為證。一是劉邦下令對從軍戰死者給予厚禮安葬;二是劉邦歸途中路過趙國,因為亂發脾氣,差一點導致“遇刺”事變。引發這次有驚無險的“曆險”,是由於劉邦的失態,這隻能以近曆苦戰、心情鬱悶來勉強解釋。當時,始封趙王張耳已經去世,在位國君是張耳之子張敖。張敖已經娶魯元公主為妻,是劉邦的女婿。趙王張敖對皇帝劉邦曲盡臣子之禮,偏偏劉邦傲坐謾罵,大耍威風。張敖可以忍讓,而趙相貫高等人卻是早年間跟隨張耳轉戰天下的人物,他們秉承戰國以來“自為君臣”的意識,隻知奉張耳、張敖父子為君主,對劉邦並無君臣隸屬意識。看到張敖執禮甚卑,而漢家皇帝一味地作威作福,不由得大怒!貫高等人密謀,借著劉邦夜宿趙國“柏人”縣的機會,安排刺客襲殺劉邦,為自己的君主一雪受辱之恥。好像是天佑劉邦,在準備安排住地之時,劉邦心有所動,突然問及當地縣名,得知是“柏人”之後,劉邦感覺不安,說道:“柏人者,迫於人也。”當即離開而沒有按照預定計劃入住,貫高周密安排的刺殺皇帝的計劃落空了。事後,劉邦得知此事,嚴厲懲治。貫高為此承擔了全部責任,保住了張敖的生命,自己卻以自殺保全了名節。此為後話。

  漢高帝十年(前197)九月,很得劉邦寵信的愛將陳〖〗,在遭受猜忌的背景之下,利用其出任代國相國、並且“監趙、代邊兵”的軍政實權,起兵造反,自立為代王。由於陳〖〗平時仰慕戰國時期信陵君魏無忌的“養士”風範,賓客相隨者多達千餘乘,門下不乏能幹的人才;又有擅兵北邊多年的優勢,因此,他一旦造反就聲勢很大。北部邊境烽火頓起,形勢相當危急。劉邦不得不再度親征平叛。此次平叛之戰,大規模的戰爭就持續長達四個月;從陳〖〗起兵到被太尉周勃擊殺,時間更是長達一年多。無論從規模之大,還是戰況之烈而言,在漢家開國之後的平叛之戰中可能均是首屈一指的。漢朝廷幾乎是以全力來鎮壓陳〖〗叛亂的。不僅劉邦“禦駕親征”,而且太尉周勃也統兵參戰。其中的聊城一戰,就“斬首萬餘”,殺戮之眾,令人膽寒。劉邦親自指揮的東垣之戰,叛軍據城死守,《史記·韓信盧綰傳·附陳〖〗傳》有如此記載:“上自擊東垣,東垣不下,卒罵上;東垣降,卒罵者斬之,不罵者黥之。”從劉邦的戰後報複之嚴酷,可以想見戰爭之慘烈。戰後,劉邦下令“更命東垣為真定”的舉動,也可以看出此役對劉邦的心理影響之重大。

  漢高帝十一年(前196)正月,皇帝親征平叛尚未歸來,京城傳出了令天下人更為吃驚的消息:貶居長安的淮陰侯韓信,暗中與陳〖〗勾結,準備在關中發起叛亂,幸虧被他的屬官秘密舉報,呂後與丞相蕭何巧設妙計,誘韓信入宮,在長樂宮的鍾室加以誅殺。據說韓信在臨刑之前,恨聲不已:“我後悔不用蒯通之計,竟然被小兒、女子所欺詐,豈非天哉!”這位開國元戎的第二次“謀反”,罪名是否屬實還在未可知之列,就此慘遭滅族之禍(詳見“韓信”部分)!劉邦回兵途中,得知韓信以“謀反”之罪被滅門,有“且喜且憐之”的表現。

  同年三月,劉邦與呂皇後密切配合,對另一位功臣諸侯王彭越實施了突襲掩捕、定罪廢王、流放入蜀、中途攜歸、指令屬官再度告發謀反、梟首洛陽、誅夷三族、醢其肉遍賜諸侯的殘酷手段,滅其族,廢其國。釀成了韓信受誅之後的又一場慘禍!在楚漢之爭中,彭越同樣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以遊擊作戰的方式,破壞楚軍糧道安全與後方穩定,幾次迫使項羽不得不親自領兵解除其威脅,使正麵戰場上的劉邦獲得了喘息之機。如,劉邦潰敗成皋之後,形勢極為被動,幸得彭越渡河攻擊楚的東阿,殺楚將軍薛公。項羽親自東擊彭越,漢王劉邦才得以引兵渡河,複取成皋,駐屯廣武,占據敖倉獲得糧食供應。漢五年秋,在楚漢之爭的關鍵時刻,彭越攻克二十餘城,“得穀十餘萬斛,以給漢王食。” 彭越還親自領兵,參加了消滅項羽的垓下之戰。對於劉邦的開國之業,確實作出了重要貢獻。就在韓信被殺的當年,劉邦以有人舉報梁王彭越“謀反”而將他掩捕。可能是證據無法落實,劉邦將彭越貶為庶人,押送蜀地安置。偏偏在途中與呂後相遇,彭越錯把呂後當作心地善良之輩,向她泣涕,自言無罪,表示願意回歸故鄉為民。呂後假意許諾,一道回歸洛陽之後,呂後卻對劉邦說:“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於是,夫妻合謀令人告彭越再次“謀反”,結果彭越也慘遭滅族之禍。劉邦甚至把彭越剁為肉泥,遍賜諸侯,以製造恐怖氣氛。

  同年五月,針對著乘秦末戰亂之機、占據嶺南三郡自立為“南越武王”的趙佗的割據行為,劉邦深知以漢家朝廷的國力不能開展大規模的南征,又不能承認其割據事實為合法,於是派出能言善辯的陸賈,出使南越,盛稱漢家德高力強,憑借著一番令人信服的利害分析,折服了恃強不羈的趙佗。趙佗接受了漢朝廷頒授的“南越王”封號,承諾了“和集百越”的使命。陸賈單車出使,使得跋扈一時的趙佗“稱臣奉漢約”,固然是表現出了他傑出的政治眼光和外交才幹,但是,以“封王”的政治手段,解決南部的軍事威脅,決策者當然是漢高祖劉邦。此後,南越王國與漢家朝廷之間,盡管還有摩擦,甚至有過衝突,但是劉邦在漢初國力貧弱的情況之下,務實地處理南越王國的問題,無疑是理性的、正確的決策。

  同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劉邦隻好強撐病體親征平叛。英布的造反,完全是在劉邦政治高壓的刺激之下而發生的。英布驍勇善戰,曾經是項羽部下得力戰將,被項羽封為九江王,是其所封十八諸侯王之一。後來,在劉邦彭城慘敗之時,英布接受了劉邦使者隨何的遊說,起兵反楚,導致項羽後方告急,隻得放緩了對劉邦的追擊,使得劉邦有機會設置防線。僅此一功,劉邦就應該銘刻五內。在叛楚之後,後來英布率領所部將士亡歸劉邦,參加了成皋之戰。漢王四年(前203)七月,英布被劉邦封立為淮南王,成為抗擊項羽的重要盟友。在垓下之戰前夜,英布利用他在九江王國故地的影響,與劉賈共入九江,誘降項羽的重臣大司馬周殷。隨後,英布統領九江兵將與漢軍會師擊楚,垓下之戰擊敗項羽,英布也是重要的參戰將領。應該說,在襄助劉邦消滅項羽的諸侯王之中,立功最大的就是韓信、彭越、英布三位。在劉邦開國之後,英布曾經小心翼翼地侍奉皇帝,包括多次親身朝覲皇帝。但是,韓信、彭越的依次被殺,使得英布無法自安。特別是朝廷把彭越剁成肉醬分賜諸侯王,給英布的心理刺激太大。後來又發生了部下向朝廷“告變”,英布自知大禍臨頭,要想明哲保身已經很難,幹脆起兵造反。消息傳來,劉邦當然“震怒”。至於英布為何造反?稍有政治分析力的人不難得出正確的判斷。劉邦的親信大臣汝陰侯夏侯嬰,與有交誼的人談及此事,在其門下的原楚國令尹就回答:英布造反是事出必然。夏侯嬰反問:英布裂地而封王,南麵而立為萬乘之主,其反何也?這位前令尹說道:“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自疑禍及身,故反耳。”(《史記·黥布傳》)亂事已經爆發,劉邦不得不以老病之身親征。此役大約曆時三個月,劉邦本人還曾中箭受傷,總算把叛亂鎮壓下去。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發生的燕王盧綰叛亂,更是讓劉邦怒不可遏。因為,劉邦與盧綰曾經是關係最為親密的朋友。盧綰是豐人,與劉邦同鄉同裏。盧綰的父親與劉邦的父親就是好朋友,最為令人稱絕的是,劉邦、盧綰同日出生,為此,鄰居們牽羊送酒致賀兩家。劉邦、盧綰兩人自小到大,始終是好朋友。劉邦為布衣百姓之時,盧綰就追隨左右。及劉邦起兵沛縣之時,盧綰就參與其中。跟隨劉邦入漢中時,盧綰為將軍。在劉邦出關中東擊項羽時,盧綰已經官至太尉。史稱:“(盧綰)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常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幸,莫及盧綰。”漢高帝五年(前202),在討平燕王臧荼叛亂之後,劉邦有意封盧綰為燕王,群臣早就洞悉皇帝的心意,共同推舉:“太尉長安侯盧綰常從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這樣,盧綰受封為燕王。“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到了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在平定陳〖〗叛亂的過程中,燕王盧綰先是參與了平叛,但是他的立場卻發生了改變。起因是,盧綰的親信張勝出使匈奴之時,故燕王臧荼之子臧衍前來遊說張勝,說道:“公所以重於燕者,以習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諸侯數反,兵連不決也。”他分析一旦陳〖〗被平定,燕國就會成為漢家朝廷整肅的下一個目標,因此,建議燕王盧綰放緩對陳〖〗的戰事並且與匈奴結好。張勝歸來告知燕王盧綰,盧綰認可了“縱敵自重”的戰略設想,暗中派出使者與陳〖〗往來,實際是希望陳〖〗叛軍長期存在,所以在戰場上久拖不決。等到漢高帝十二年,漢將樊噲擊斬陳〖〗。陳〖〗的裨將降漢,交待了燕王盧綰與陳〖〗通謀之事。劉邦開始無論如何不相信盧綰會有異心,就派使者宣召盧綰,盧綰稱病不至。劉邦又使辟陽侯審食其、禦史大夫趙堯往迎燕王,並且審問其左右近臣。盧綰更加恐慌,對其親信說:“現在非劉氏而稱王的,唯獨我與長沙王而已。往年春季,漢朝廷將淮陰侯韓信滅族,夏季,誅殺彭越,都是出於呂後的算計。現在皇帝患病,把大權交給呂後。呂後以其婦人之心,專門製造事端圖謀誅殺異姓王以及大功臣。”於是,決策稱病不行。劉邦發怒了:“盧綰果反矣!”(《史記·盧綰傳》)立即派出樊噲統兵擊燕。燕王盧綰的舉動本來就是意在自保,他不與漢軍交戰,隻是率領其宮人、家屬合計數千騎的核心部屬,遊走在長城內外,希望皇帝病愈,自己有機會入朝當麵謝罪。在劉邦收拾異姓諸侯王的規劃之中,本來沒有把盧綰列為打擊的對象,但是,朝廷對異姓諸侯王的基本態度,使得盧綰無法自安。盧綰的“叛亂”雖然有諸多內情,甚至留有許多回旋的餘地,但是背叛朝廷的事態畢竟出現了。最親近的朋友居然背叛自己,使得劉邦大感意外,倍感怒火攻心!劉邦的老病之軀,實在難以承受這樣的打擊了。

  劉邦自稱帝以來,不得不應付一係列事變,連年征戰不息;再加之還有圍繞太子地位而展開的宮廷鬥爭(見後所述),劉邦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的晚年,如果說是誌得意滿的事情,大概有三件:

  其一,榮歸故裏,高歌一曲《大風歌》。

  劉邦在鎮壓了英布叛亂之後,班師途中,路過故裏沛地,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暢飲。劉邦自己擊築而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在一群童子的伴唱下,且歌且舞,慷慨傷懷,淚流不止,確實也是真情的流露。劉邦對著故鄉的父老兄弟說道:“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之後吾魂魄猶思沛。”劉邦借著榮歸故裏的喜氣,宣布將沛地作為天子的“湯沐邑”,永遠免除當地百姓的徭役。真正是“皇恩浩蕩”了!這一天,應該是劉邦最歡樂、最輕鬆的時光。史稱:“沛父老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史記·高祖本紀》)

  在“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喜悅之後,繼之以涕泣不止,其中原因,除了“遊子悲故鄉”的鄉情、鄉愁之外,大概也在感歎長於用兵的功臣宿將韓、彭、英被滅之後,英雄孤寂,守邊乏人,故在詩歌中發出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求賢感歎。對此,唐代詩人胡曾《沛宮》(《全唐詩》卷六百四十七)一詩,從正麵給予歌詠:

  漢高辛苦事幹戈,帝業興隆俊傑多。

  猶恨四方無壯士, 還鄉悲唱大風歌。

  劉邦以皇帝之尊,出現在故鄉父老麵前,作歌言誌,自然不需做作,歌詩中的求賢之意,與開國後的“求賢詔”正可相互印證,但後世文人對這首氣宇不凡的歌詩,卻常有誅心之論。宋代學者張方平《歌風台》即是此類譏刺之作的代表:

  落魄劉郎作帝歸,樽前感慨大風詩。

  淮陰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為?

  看來,劉邦在開國之後,殺戮功臣之舉,在曆史上留下的譏責,實在是所在多有了。

  其二,依樣畫葫蘆,在京城附近複製了一個故鄉——“新豐”,讓他的老父親生活於其中,以盡人子之心。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