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0章 創業艱難百戰多——漢高祖劉邦(9)

  第四,招撫田橫,導致田橫被迫自殺。招誘豪傑歸順,否則即予以誅殺,這是天下新主的治世常規,倒也不必苛責劉邦。原來,田橫被韓信施詐戰敗之後,隻好歸附彭越。等到項羽已滅,彭越對於劉邦的臣屬關係已經確立,田橫再也無法在彭越屬下生存,於是與賓客逃亡到海島上暫且容身。劉邦素知田橫有英雄才具,恐其久居海島終為亂源,就派遣使者前來宣布赦免田橫的詔書,其中有一句威逼利誘的話:“(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侯;不來,且發兵加誅。”田橫知道天下一定,僅憑自己的力量已經無法與漢家朝廷為敵,又懼怕因為自己的抗命而導致屬下遭遇屠戮,就被迫接受漢廷的傳召,乘車前往洛陽。在距離洛陽還有三十裏處,自殺身亡。在自殺之前,田橫對兩位隨行的賓客感歎:“橫始與漢王俱南麵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北麵事之,其愧固已甚矣。”(《漢書·田儋傳》)劉邦感念田橫的剛烈誌節,為之流涕,調發士卒二千人,按照王者之禮厚葬了田橫。兩位賓客,在完成了田橫最後的囑托, 安葬了田橫之後,自殺於田橫的墓旁。等到田漢長安城遺址平麵圖橫的死訊傳到海島之上,留守的五百壯士全部自殺以殉。田橫及其屬下的視死如歸,贏得了天下人的尊重。劉邦在厚葬田橫之後,不由得暗自慶幸:如果田橫這樣的英雄豪傑,獨居一地,不知何時就會釀成大禍。“田橫五百士”,更成為不屈雄傑的代名詞。

  第五,劉邦采納婁敬與張良的建議,決策遷都長安。當時的婁敬是地位卑賤的戍卒,他求見皇帝,對劉邦分析了以關中為都城的優勢。劉邦已經被打動,他詢問張良,張良借機勸劉邦西進關中。當天,劉邦就決策遷都長安。為了表彰身居下位的人建言獻策,劉邦特意晉封婁敬為“奉春君”,並且賜姓劉氏。後來,這位有戰略眼光的劉敬,還曾經獻策“和親”,以處理與北部匈奴的關係。

  第六,赦季布而斬丁公,借以彰顯“臣事君以忠”的政治倫理。在“楚漢之爭”的戰場上,“為氣任俠”的楚將季布,奮勇作戰,多次使劉邦遭遇險境,狼狽不堪。及楚亡漢興之時,劉邦以千金重賞通緝季布,並規定敢有藏匿季布者,罪及三族。然而,魯地大俠朱家出麵講了一番各為其主的道理,劉邦就赦免了季布,使之盡展才幹,終於成為漢初名臣。而季布的同母異父兄弟丁公,遭遇卻完全不同。丁公也是楚霸王項羽的部下將領。當年,劉邦在彭城之戰中敗逃,丁公領兵追逐,短兵相接,劉邦命在旦夕。在危急之際,劉邦當麵向丁公求饒,丁公於心不忍引兵而還,劉邦才得以脫身。等到項羽滅亡,丁公自恃有活命之恩,前來謁見劉邦。劉邦卻下令將丁公在軍中示眾,所定的罪名是:“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並且宣稱:“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史記·季布傳》)劉邦此舉傳遞的信息十分明確:對背叛君主的人,即便我是受益者,同樣加以誅殺,決不寬貸!

  劉邦在稱帝之初,麵臨著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局麵,僅僅兩三個月的時間,他就做了以上所述的若幹事關大局的事情,可謂高屋建瓴、大刀闊斧。王者氣度,借此而彰顯出來。

  然而,劉邦登基之後,實在沒有享受“天下太平”的安樂之福,一係列麻煩事,接踵而至,使得這位開國皇帝大有疲於應付的感覺。

  第一,忙於鎮壓異姓諸侯王和項羽舊將的反抗。在劉邦稱帝的當年七月,燕王臧荼就率先起兵反漢了。臧荼在北部廣大區域是有影響的豪傑,劉邦不敢大意,親自領兵平叛。用兵兩月有餘,才將臧荼俘獲。劉邦封自己的好友盧綰為新任燕王,希望他能夠鎮撫地方,為自己分憂。不料,後來盧綰的燕國也成為劉邦的一塊心病。九月間,項羽的舊將利幾起兵反抗。這次起兵的內幕,史書沒有記載,我們隻知道,又是劉邦親自領兵平叛。由此可見,這次叛亂聲勢和危害性必定不小。漢高帝六年(前201)十月,離劉邦稱帝不過八個月,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劉邦采納了陳平的建議,以“偽遊雲夢”的方式,誘捕了韓信;隨後在“罪名”無法落實的情況之下,貶韓信為“淮陰侯”,限製居住在都城,跡近幽禁(詳見“韓信”部分)。

  第二,大封功臣,安頓內部。劉邦分做兩批分封“大功臣”為徹侯(以後為了避諱漢武帝的名字,“徹侯”改稱“通侯”)。第一批受封者十人,其中有:平陽侯曹參、戶〖〗侯陳平、汝陰侯夏侯嬰等人;第二批受封者十七人,其中有:留侯張良、〖〗侯蕭何、舞陽侯樊噲、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等人。曹參、陳平受封徹侯的時間早於張良、蕭何,其中是否有特別的原因,我們已經無從考查了。“大功臣”二十七人受封已畢,其餘功臣竟然出現了“爭功不決”的局麵,如果不把他們盡快安撫下來,也可能激起變亂。張良為劉邦設計了先封雍齒為侯的策略,因為雍齒早年間有背叛劉邦的一段經曆,兩人“交惡”是大家共同知曉的事情,雍齒受封,意味著其他人都會得到封侯之賞。於是,中小功臣們吃了“定心丸”一般,穩定了下來。這是張良協助劉邦安定大局的妙計之一(詳見“張良”部分)。在封侯先後問題上,表現出劉邦的“心理”問題,最為明顯的是“王陵後封”。王陵在漢初的開國功臣集團中,是很有個性色彩的人物。論及他的忠心耿耿,有一事為證。在楚漢之爭中,王陵的母親不幸被項羽俘做人質,項羽要挾王陵歸降。王陵是著名的孝子,這必將對他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通曉大義的母親,在漢家使者麵前,毅然選擇了伏劍自殺,並且囑咐使者傳語王陵“善事漢王”。王陵為了漢家開基,付出母親的生命。僅此而言,王陵的地位在劉邦的功臣集團中應該有其獨特性。但是,王陵受封卻是相當晚的。直到八月間,劉邦才封王陵為安國侯。已經比封曹參等十人晚了八個月、比封蕭何等十七人晚了七個月,甚至比封雍齒為侯還要晚。“王陵後封”的原因,《漢書·王陵傳》記載得很清楚:“以善雍齒,雍齒高祖之仇,陵又本無從漢之意,以故後封陵,為安國侯。”其間涉及人事關係,需要稍做梳理和說明。王陵本是沛縣的豪強人物,劉邦在起事之前,以待兄長之禮與王陵相交。王陵性格直率,敢於直言,劉邦本人也對他有所忌憚。劉邦起兵於沛縣之後,許多豐沛故交前往依投,唯有王陵,自重兄長身份,不願依托於當年的小兄弟麾下,他聚眾數千人,獨立成軍。直到劉邦從關中東征項羽時,王陵才加入了漢軍陣營。再加之,王陵與雍齒交情甚篤,而雍齒曾經利用鎮守沛縣之機,背叛過劉邦,給劉邦造成過被動。事後,劉邦為了顧全大局,沒有處死雍齒,但雍齒是劉邦的仇人,卻是漢初統治集團中盡人皆知的事。偏偏王陵是任氣的長者,他不願為討好皇帝而中斷與好友雍齒的關係,他在皇帝麵前又總想保持當年兄長的地位,劉邦對他真有幾分無可奈何,隻能在分封功臣之時,遲遲不給王陵封侯定賞,聊泄一點怒氣。當然,作為一個政治家,劉邦深知像王陵這樣質樸誠實的大臣,正是國家不可或缺的柱石,所以才會在晚年指定他為曹參之後的丞相候選人。

  第三,晉封劉氏宗室為王。劉邦對異姓功臣王心存疑忌,又以秦王朝沒有宗室封王導致“孤立而亡”的曆史教訓為鑒戒,借著鎮撫萬民之心的名號,推行“大封同姓”的政策,在廢黜韓信的王號之後,先後立從兄劉賈為荊王,少弟劉交為楚王,次兄劉仲為代王,長子劉肥為齊王。劉氏四王受封,是劉邦扶持宗室力量的重要舉措。

  以上三件事情,劉邦作為開國皇帝雖然做得辛苦,倒也有點“其樂無窮”的刺激與興奮;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實在讓劉邦哭笑不得、傷透腦筋。那就是——他的開國功臣,大多出身草莽,在封侯就職之後,盡管他們已經是新朝勳貴,卻依然是不通禮儀,不守規矩。乃至於在朝廷之上、百官雲集之時,也鬧出了不大不小的“笑話”。《史記·叔孫通傳》記載了這樣的一個場景:“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 其中的“妄呼”,很有可能既指互相呼喊姓名,也可能暗指酒醉之後呼喊出劉邦的名諱來。在“豪爽”、“不拘小節”的背後,反映的是等級秩序亟待建立的現實。這時,精通禮儀之學的儒者叔孫通,最為了解劉邦的心態和需要。他向劉邦建議盡快建立朝儀製度,並且自告奮勇地請命:“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對劉邦而言,這是正中下懷的。劉邦的可愛之處,在於務實而不為高言,儀式搞得太過於煩瑣、典雅也是他本人所無力承擔的,他實實在在地告知叔孫通:“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於是,叔孫通邀約了魯地有學問的先生三十餘人,與朝廷原有的學者以及叔孫通的弟子百餘人,共同製定漢家朝廷的朝儀。

  到了漢高帝七年(前200)的十月,正值歲首,借著長樂宮建成的大吉之期,諸侯群臣都來參加大朝典禮。在叔孫通主持之下製定的朝儀有了首次施用的機會。文武百官冒著黎明之前的寒風列隊集合,在謁者的依禮導引之下,嚴格地按照官位的尊卑順序進入殿門,廷中早已布置好各類宮廷衛士、旗幟標誌。隨著進退的命令,文武百官分列東西,井然有序。標誌皇帝尊嚴的各種儀仗陳設就列。皇帝的車輦才緩緩出來,在端莊肅穆的氣氛中,“百官執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朝謁禮畢,又置酒殿中。各位侍坐於殿上的官員都按照製度的要求伏首抬頭,依據尊卑次序向皇帝敬酒上壽。酒觴九行,主持儀式的謁者高唱一聲“罷酒”。殿中還有禦史執法,凡是舉動不符合禮儀要求的都被隨時責令退出。直到全部朝見禮儀、酒宴結束,在場的數百官員無人敢大聲喧嘩,更無失禮者。這一隆重莊嚴的朝儀,是劉邦和他的臣屬們都未曾經曆的,劉邦眼見那些平常不知尊卑有序的臣子們都如儀行禮、中規中矩,不由得龍心大悅。劉邦感歎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做皇帝的樂趣這才真正體會到了!於是,劉邦當即拜叔孫通為太常,並且賜金五百斤。

  在盡享皇帝的尊嚴、威風之後,漢家開國皇帝劉邦還得為鞏固政權而奔波不已,甚至還要親冒矢石、出兵征討。讓我們曆數劉邦此後幾年間身曆的大事:

  漢高帝七年(前200),劉邦親率大軍征討韓王信和匈奴,匈奴首領冒頓巧設誘敵之計,以四十萬精騎將劉邦所率的先頭部隊圍困於白登山(今大同東),長達七日,劉邦麵臨著被俘的危險。史稱“白登之圍”。幸得陳平巧設妙計,才僥幸逃脫。此後一直被視為漢家之羞。劉邦經曆此次被圍,目睹了匈奴的強大軍力,此後不再奢望依靠軍事手段解決與匈奴的衝突,而是理性地看待漢匈之間的力量對比,改為推行劉敬提議的“和親”之策,以忍讓之術暫且求得北部邊境的粗安。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